黃三炮順著本源珠指引的方向往百草源走時,驗藥箱里的《藥道本源圖譜》正隨著步伐輕晃。封面是用野麻縴維織成的布面,上面用礦物顏料畫著 “百草共生” 圖,內頁記載著這片山谷的千年生態︰秦代藥農在此立下 “采三留一” 的規矩,漢代《神農本草經》在此增補 365 種藥材,唐代藥童繪制的 “藥草生長周期表”…… 每段記載旁都標注著 “原生品種”“生長環境”“采摘時令”,最珍貴的是夾在書中的 “本源守則”,上面用藤條汁液寫著 “順天時,應地利,取有度,護其生,則藥不絕;逆其道,竭其源,則藥脈斷”,字跡是歷代藥農接力書寫的,帶著泥土的清新感,此刻在百草源的草木香里泛著生機的光。
孫子的酸枝木藥箱里,本源珠正與一株千年野山參的標本共鳴,參須上還留著山泥的痕跡,箱側老鱉把背甲貼在箱壁,甲上的水脈紋漫出翠綠色的霧,混著遠處傳來的觀光車喇叭聲 —— 那是 “藥草觀光園” 的喧囂。兩人剛穿過刻著 “藥祖聖地” 的木牌坊,就被眼前的景象驚得心口發堵︰原本草木蔥蘢、藥香彌漫的山谷,如今被開闢出 “網紅打卡小徑”,游客戴著一次性手套隨意采摘,而核心區域的 “原生藥草保護區”生長著百年何首烏、野生靈芝等珍稀藥材的地方)被圍起來收 “采摘體驗費”,區內的 “護草告示”“此區藥材需年輪滿十年方可采,采時需留根”)被換成了 “拍照指南”,地上散落著被連根拔起的野黃 ,旁邊的 “藥草日志”記著 “1982 年,發現瀕臨滅絕的七葉一枝花,全村守護三年”)被礦泉水瓶砸出破洞,紙頁上還能看到 “每采一株,需補種三棵” 的字樣。
“爺爺你看,他們把藥草的老家刨成荒地了!” 小家伙指著最刺眼的 “藥草 diy 區”,游客用小鏟子瘋狂挖掘,連剛發芽的藥苗都不放過,一個穿導游服的人舉著喇叭喊︰“家人們快來挖!挖到的都是自己的,這野人參泡水能成仙!” 百草源中央的 “生態觀測站”記錄藥草生長數據的地方)被改成了 “紀念品商店”,貨架上擺著用珍稀藥草做成的香囊,旁邊的 “補種區”采後必須補種的地方)堆著塑料花盆,里面栽著從國外引進的 “觀賞藥草”,花盆標簽寫著 “進口品種,花期長,適合拍照”,地下的土壤被除草劑噴得泛白,連最耐旱的蒲公英都難以生長。更刺眼的是入口處的廣告牌︰“親手挖藥,好運帶回家 —— 管它珍稀不珍稀,挖到手就是賺到,生態不如體驗感”。
黃三炮走到被遺棄的 “采育台” 前,伸手撫摸台面上的刻度 —— 那是測量藥草生長年限的標尺,台側石碑刻著 “光緒年間,李藥農定下‘春不采芽,夏不采葉,秋不采果,冬不采根’的規矩”,字跡被晨露潤得發亮。他從驗藥箱取出些本源信物︰一把傳世的采藥鋤鋤刃呈弧形,避免傷及藥根)、一袋保存了五十年的藥草種子每種都貼著 “原生品種,需隔年播種”)、一本《采育要訣》記著 “采甘草需留三分之二根在土中,采枸杞需留半株枝條”),往采育台上一擺︰“這叫‘本源本心’,” 他拿起采藥鋤演示挖掘手法,“老祖宗采藥,講究的是‘取之有度,用之有節’,哪能像強盜一樣亂挖?” 說話間他已指著那袋種子︰“你看這保存,是為了讓藥草代代相傳,那些只顧眼前的哪懂這長遠?”
百草源負責人源伯戴著草帽走來,手里拿著份 “游客滿意度調查”,能挖藥的體驗項目評分高達 9.8。他踢了踢旁邊的七葉一枝花殘株︰“黃師傅別抱著把破鋤頭裝環保了,現在誰還管什麼補種?我這體驗經濟,能讓鄉親們‘脫貧致富’,你看這收入,比你守著片野草強百倍!” 他指了指電子屏上的 “客流量”,“看見沒?一天來八千人,夠你補種十年,這才懂開發!”
孫子突然把老鱉從藥箱上抱下來,往 “外來物種種植區” 前一放。老鱉對著那些觀賞藥草噴出股清水,葉片立刻顯出枯萎的跡象,旁邊的 “進口藥材檢疫報告” 被水浸透後顯出 “未通過檢測” 的印章,“這是引狼入室!” 小家伙舉著攝像機繞場一周,鏡頭里拍到外來藤蔓瘋狂纏繞原生藥草,把百年杜仲勒得奄奄一息,“爺爺說真本源得守護原生、循環采育,像這樣 ——” 他拿起黃三炮的《采育要訣》,展示著 “‘采一株補三株,確保生態平衡’的智慧”,引來幾個老藥農的嘆息。
新出現的老藥農農伯背著個竹編藥簍走來,簍里裝著他的護草工具︰一把竹制小鏟鏟頭圓潤,專用于疏松土壤)、一捆原生藥草幼苗用濕布包裹,保持鮮活)、一本《百草認養冊》記著 “張大爺認養三株野山參,李大媽守護一片何首烏”)。老人從簍底摸出塊 “護草令牌”,是塊青石板,刻著 “生生不息”︰“這是我爺爺傳的,” 他指著牌上的青苔,“1959 年大旱,全村人輪流挑水澆藥苗,哪像現在這樣,為了賺錢毀根基?” 他當場演示如何給挖斷的藥根做 “嫁接修復”︰“看見沒?這得把斷根消毒再埋回土里,機器哪有這細心?”
源伯被說急了,從倉庫調來 “智能播種機”,能快速播撒進口草種,覆蓋裸露土地,“看好了!這機器比你那套人工補種高效,一小時播一畝,專家都說‘生態修復新科技’,你懂個屁的‘守護’!” 他按下啟動鍵,機器立刻吐出大片外來草種,“等會兒讓你們看看,是你老藥苗長得快,還是我進口品種吸引人!”
黃三炮沒接話,從《藥道本源圖譜》里翻出張 “本源三則”,上面用朱砂寫著 “識藥辨種,采留平衡,護育共生”。他拿起 “本源守則”,往采育台前一立,守則竟透出綠光︰“這叫‘本源之魂’,” 他指著守則上的 “護其生,則藥不絕”,“老藥農說‘百草源是藥道的娘胎,娘沒了,藥就成了孤兒’,機器哪懂這血脈相連的重要?” 說話間個捧著受傷藥草的孩童哭著跑來說︰“叔叔,我不是故意把它挖斷的……” 黃三炮立刻拉他到農伯面前︰“來,讓老藥農教你怎麼救它,比挖回家強。”
農伯突然往 “共生石”檢驗生態平衡的奇石)上放了株外來觀賞草,石頭立刻蒙上層黑霧;再放上黃三炮的原生野山參幼苗,石面竟透出溫潤的金光,還隱隱浮出 “繁茂” 二字。“瞧見沒?” 老人指著幼苗周圍的伴生植物,“這藥草得和這些草長在一起才有效,外來物種會搶養分,這可不是機器能糊弄的!”
源伯臉色鐵青,突然下令用推土機平整 “原生藥草保護區”︰“給你們看點厲害的!” 他指著剛設計的 “藥草主題樂園”,“建過山車、摩天輪,讓游客從空中看藥草,保證比你這破山溝吸引人,看誰還在乎原生不原生!”
黃三炮將 “本源守則” 往木牌坊的橫梁上一掛,守則的綠光與牌坊的 “藥祖聖地” 四字交融,竟在半空凝成幅《古法采育圖》—— 畫面里的藥農小心翼翼挖掘,孩童在旁補種,老人記錄生長情況,每個人臉上都帶著對自然的敬畏。“這才是百草源該有的樣子,” 黃三炮對圍觀的人說,“藥道本源得‘尊重自然、循環采育、守護原生’,既要取藥救人,更要留種續根,哪能靠掠奪式開發斷了後路?”
孫子突然想起什麼,從藥箱里掏出本源珠往共生石上一放。珠子的光芒順著石縫蔓延,那些被挖斷的藥根竟重新扎根,外來物種自動枯萎,而被改成商店的觀測站竟自己擺上生態數據記錄儀,diy 區的游客紛紛放下工具,跟著農伯學習補種,電子屏播放起 “原生藥草的生長周期” 科普片。幾個導游忍不住關掉喇叭,加入到修復土壤的隊伍中,臉上露出愧疚的神色。
農伯趁機往眾人手里發了《家庭護草手冊》︰“來,拿著學,這里面講‘陽台種薄荷,不用挖野苗’,那些亂挖的哪懂這些?” 他自己先往土里播下三粒黃 種子︰“這叫‘還源固本’,百草源就得長滿真正的藥草。”
源伯見勢不妙,想趁亂銷毀非法引進物種的證據,卻被黃三炮用 “本源守則” 攔住去路。“百草源不是游樂場,” 黃三炮的聲音透過觀光車噪音格外清晰,“藥道本源得‘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是為了讓藥草生生不息,不是為了一時的門票錢,這是老祖宗傳下的生存道,不是商業開發能替代的。”
本源珠突然飛向百草源最高處的 “共生旗”,旗面無風自動,顯出八個古字︰“取之有度,用之不竭”。隨著旗幟展開,所有觀光設施自動撤離,而被破壞的土地長出新綠,谷里響起藥農們 “小心挖,及時補” 的吆喝聲。黃三炮往采育台撒了把 “原生藥草混合種子”包含三十種瀕臨滅絕的本土藥材),瞬間長出片生機勃勃的藥草,葉片上的露珠滾落,在地面匯成 “本源” 二字。
孫子舉著攝像機跟拍,鏡頭里的本源珠正往西北方向飛去,那里隱約可見一片藥道博物館的輪廓。“爺爺,珠子往‘藥道典藏館’去了!”
黃三炮望著那片收藏藥道文物的場所,突然想起農伯的話︰“百草源就像藥的娘,娘健康了,藥才能有靈性,貪了眼前,再名貴的藥也會絕種,守不住這份生,藥道就成了無源之水。” 他扛起驗藥箱,老鱉慢悠悠爬回藥箱,一行人順著藥苗指引的方向走去,身後傳來藥草生長的細微聲響 —— 那是百草源久違的、屬于生機的韻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