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這電光火石之間,甦盤沒有自己突,而是右手甩腕將球彈向右路底角。
陳一白已然就位。新球在空中劃出一道漂亮的旋弧,幾乎沒有絲毫偏離,穩穩落入他手。
三分線外,陳一白順勢起跳,出手干脆利落,球飛入籃筐,擦板而進!
球網的聲音清脆如斷弦,又像一聲落筆。
“漂亮!”甦盤高聲喝彩,臉上露出真正放松的笑容。
那一刻,他感覺整個人仿佛被新球重新喚醒。不是魔術,不是奇跡,是信任,是那種來自掌控感的信任——他知道每一次傳球的路線,每一次弧線的終點,全都在自己的計劃之內。
“這個球還行。”他朝段磊點點頭。
“要不要我也換新鞋?”段磊半開玩笑地說。
“你換不換無所謂,你還沒到挑工具的年紀。”甦盤回了一句,語氣中帶著些許調侃。
其實他心里清楚,這不僅是對球的挑剔,更是一種臨近極限的預感。他需要每一樣細節都完美配合,才有可能將自己撐到最後一秒。他沒有再去看膝蓋的反應,但內心卻像有根細細的弦,緊繃著,一刻不敢松。
隨著新球的加入,比賽節奏再次變得緊湊。他們的配合愈發默契,球在幾人手中轉得像飛快運作的齒輪。對方開始吃力,步伐間不再自如,動作也漸漸變得急促。
黎展多次嘗試組織防守,卻總是慢半拍。他一邊大喊,一邊自己撲到甦盤面前。
“你是不是用了作弊的球?”黎展喘著氣,“怎麼每一次都傳得那麼準?”
甦盤笑了笑︰“不是球,是手。”
“你是手嗎?你那是機關槍!”
球又在陳一白手中出手,再中。
觀眾席上掌聲不絕于耳,那些看客已經不再拘泥于誰勝誰負,而是沉浸在這場老將與新銳之間火星撞地球般的比拼。
而甦盤,站在球場中央,汗水從額角滑落。他伸手抹去,眼神卻更清明。
他知道,比賽尚未結束,他的身體也隨時可能崩盤。但在這新球帶來的重新節奏里,他仿佛再次年輕了一次,仿佛那些疲倦與隱痛,都被這個新球短暫掩蓋。
他握著它,仿佛握著時間的最後一絲縫隙。
全場的氣氛因為剛才幾輪攻防變得火熱起來,汗水的味道、鞋底摩擦地板的聲音、偶爾有人倒地時發出的悶響,一切都讓這場比賽仿佛正邁入高潮。但甦盤知道,這股勢頭還差一口氣,還沒有真正爆炸。
他需要一些節奏的調整,更重要的,是他需要重新在局部空間里測試自己膝蓋的反應。
“歇一輪。”他忽然揚聲對全隊說。
“歇?”陳一白一邊喘氣一邊抬起頭,“你要換人?”
“不是換人。”甦盤走回中圈,把球壓在手里,“來一輪2對2。”
這一句話一出,全場頓時安靜了一下。
“2對2?”段磊睜大眼楮,“你這是要——”
“先短打,調整節奏。”甦盤點頭,“不然打滿全場只會拖死。我們試試小組配合,你我先來。”
段磊愣了半秒,但隨即點頭︰“行,試試也好。”
“對面誰來?”甦盤環視了一圈。
“我們。”秦宇拉了吳子維走了出來,眼里閃著某種躍躍欲試的光芒,“你不是說這球好用?那就看看你跟段磊到底能不能配得上它。”
吳子維一邊走一邊甩手腕,低聲說︰“你可別太認真,他這輪是測試用的。”
“測試歸測試,但我不想當背景板。”秦宇笑了笑。
四人站定,中場線自動成為了界限。甦盤讓段磊拉開,從右路伺機切入。他則低頭拍著球,像一只蓄勢待發的獵豹,靜靜地勘察對手的姿勢、重心、眼神。
秦宇的目光很平靜,但甦盤知道,那里面藏著的是完全的警惕。他們從小到大打過無數次對抗,每一個假動作、每一聲吼叫,他們都能用眼神識破彼此的意圖。越是熟悉的人,打起球來就越難取巧。
“別客氣。”秦宇嘴角微勾。
“不會。”甦盤淡淡道。
球一拍,他突然變向,從左側突破。吳子維立刻補上,但段磊幾乎是同步啟動,在肘區一閃而入,雙腳離地的同時伸手接球,背身,轉身,拋投!
唰——球應聲入網。
“漂亮!”甦盤低喝一聲。
“配合得不錯。”段磊落地時喘著氣,“感覺像一塊拼圖。”
“拼圖能不能拼到最後,就看你能不能撐住。”甦盤拍了拍他肩膀。
對面發球,秦宇掌控節奏。他沒有急于回應,而是沉著地運球到三分線附近,假意要自己突破,卻在最後一秒把球從胯下穿給了吳子維。
甦盤已經看出意圖,側身撲上,但慢了一步。
吳子維雙手持球,借著身體重量向里壓了壓,隨後後仰出手。球在空中畫出一道流暢弧線,劃破空氣中的悶熱感,輕輕砸進籃筐。
比分一比一。
甦盤輕輕呼出口氣,膝蓋略有發緊,但尚未劇痛。他微微彎腰,再次控制球權。
“再來。”他低聲道。
段磊點頭,兩人再次起手。這一輪甦盤不再主動,而是拖延節奏。他似乎在等待某個點位,而段磊也不急,只是輕巧游走于三秒區邊緣,時而前頂,時而後撤。
秦宇的眼楮死死盯著甦盤的腳步,他知道,一旦這家伙用慣用的節奏點突破,下一步一定是極其刁鑽的傳球,稍有遲疑就會被打穿。
但這一次,甦盤並沒有直接突破。他把球拍了三下,然後忽然一個回撤步,迅速拔起投籃!
秦宇判斷稍慢,撲得不夠及時。
球劃出完美的弧線,在籃筐上方空中滑過,刷的一聲入網。
“你這是老了不想跑了?”秦宇笑著問。
甦盤沒說話,只是微微一笑。但他的心中卻在默默衡量自己的狀態——那一跳雖不高,但落地時膝蓋的反應告訴他,它還能忍受。
還能,再打一輪。
對手再度控球。吳子維試圖強吃段磊,但後者年輕體壯,又靈活得很,不僅頂住壓力,還成功封住了上籃路線。秦宇不得不後撤重新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