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龍點頭︰“雖退位,然遲兒主政五年,我正盼其歸來頤養。”
此言一出,群臣皆喜。
古來父子君臣如此和睦者,唯祖龍與嬴遲。
“羅馬既定,廣袤土地、眾多人口,需謹慎治理。”
祖龍回神道。
呂不韋附和︰“羅馬與其他征服之地無異,均為異族之地。
據探,此等蠻人欺軟怕硬,無骨氣。”
“我朝治異族之法乃‘以夷制夷’,即用異族管異族,實權仍在大秦。”
“此法成效顯著。”
呂不韋隨聲附和。
“韓相、蒙卿等人已赴西陲,料可妥善施行國策。”
祖龍頷首,“中原只需供糧草與兵援,西境如何管理,待嬴遲得勝而歸再議。”
大秦統一後,雖未詳計人口,但知其遠超我族,可能是幾倍之多。
若要妥善治理此地,對大秦是一大挑戰,若處理不當,西境恐成隱患。
即便如此,祖龍仍未找到萬全之策,但嬴遲的“以夷制夷”
確是關鍵。
下一步需明確如何界定與處置異族。
此事應交由嬴遲決斷。
身為父親,祖龍對其子充滿信心。
“羅馬既滅,天下歸一,當昭告四海,令秦民同慶。”
祖龍鄭重道,“諸位愛卿,速擬詔書,布告天下。”
……
羅馬宮闕盡歸大秦。
昔日繁華之城如今滿目瘡痍,街巷血跡難消,民宅倒塌嚴重,多次清掃也未能恢復往昔景象。
入夜後,
城內仍有黑甲士兵巡邏,守備森嚴。
自東方起兵以來,大秦一路勢如破竹,吞並多國城池,嬴遲亦獲益良多。
起初局勢混亂。
混亂在所難免。
因此,在大秦控制的異域城池中,派駐大量精銳巡邏兵,膽敢違抗者,格殺勿論。
這些異族雖有些文明,但與大秦相比,高下立判。
並且,
他們的懦弱程度甚至不如匈奴或東胡。
可以說,
單論戰斗力,若匈奴人口與兵力達到羅馬水準,必對羅馬造成巨大壓力。
城池之外,
大營之中,
火把照亮四周。
大戰結束後,
嬴遲調派數萬守備將士,又撤去大營內得勝將士的禁酒令。
大營內篝火點點,如同繁星點綴,烤肉香氣彌漫,美酒醇香撲鼻。
點將台上,嬴遲與眾將齊聚,包括參與西境之戰的功臣。
此日,嬴遲犒勞三軍。
點將台上,嬴遲起身,目光投向連綿篝火,在夜色中格外明亮。
百萬將士圍坐成陣,環繞篝火。
除值守者外,百萬雄師盡在此處。
遠眺點將台,無數篝火隱約可見。
如此盛事,堪稱大秦歷史首例。
“大秦無畏的戰士們。”
“為大秦而戰,為朕而戰。”
“諸位,你們辛苦了。”
嬴遲開口,真氣傳遞,聲音響徹四方。
百萬軍中,回蕩著敬意與忠誠。
五年來,他們從秦地出發,西征四方,攻無不克。
嬴遲作為大秦之主,親率大軍,戰士們對他的敬仰與忠誠從未動搖。
“五載歲月,銘記于心。”
“朕領你們出中原,北伐西進,勢不可擋。”
“有戰死沙場的英烈,有因傷歸鄉的勇士,也有歷經生死仍堅守的英雄。”
“是朕帶領你們來到此地,遠離故鄉五年。”
“但戰爭不可避免。”
“欲使華夏昌盛、大秦永固,須四海歸一,令外族臣服。
否則,外敵如昔日北境之患,必威脅我族安危。”
“如今,天下一統。”
“五年征戰,成就了無敵之師,見證了浴血奮戰與袍澤情深。”
“朕將你們帶至遠方,卻無法讓所有人都重返故土。”
“戰場無情,有生有死。”
“然,毋庸置疑。”
嬴遲豪言震天︰“諸君皆為大秦英豪,銘刻于民心,名留青史。”
“為大秦,為炎黃。”
“赴湯蹈火,萬死不辭。”
眾將振奮,齊聲高呼。
“天下一統,皆賴諸君之力。”
“為國捐軀者,朕必厚恤;其家屬亦當善待。”
“負傷致殘者,大秦定保其終生,予應有之榮耀。”
“國之棟梁,當享殊榮,封爵賜祿,福澤子孫。”
“凱旋歸來,朕將在驪山建陵,銘刻功勛。”
“為國捐軀者,魂歸此處,英名永載碑石。”
“千古英靈,受萬世瞻仰,世代供奉。”
“與大秦共存,永不磨滅。”
嬴遲目光深沉,面向眾將士莊嚴宣告。
听罷此言,將士們皆感動萬分。
自古以來,誰能如此優待普通士兵?
驪山為大秦王陵之地,連嬴遲的父親、今朝始皇,也曾于此修築陵寢,但工程早已停滯。
嬴遲得父親傳授長生之法,陵寢建設便顯得多余。
于是,在這片大秦疆土上,秦始皇陵成為陣亡將士的陵園,堪稱千古創舉。
“陛下英明!”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我等願為陛下肝膽相照,守護大秦。”
眾將激情澎湃,齊聲應和。
“羅馬覆滅,天下歸一。”
“今夜,朕設宴犒勞三軍。”
“將士們,”
“五年鏖戰,你們滴酒未沾,今夜朕解除禁酒令。”
“準許盡情飲酒。”
嬴遲話畢,一將士呈上美酒。
嬴遲接過後,朗聲說道︰“朕敬將士們一杯。”
“臣等敬陛下。”
酒杯與酒壇齊舉,將士們的歡笑彌漫整個營地。
嬴遲仰頭大笑,片刻間飲盡杯中佳釀。
“干!”
百萬精銳齊聲呼應,痛快暢飲。
嬴遲歸座點將台皇位,全場頓時熱鬧非凡。
“今夜不醉無歸!”
嬴遲高呼,“盡情歡樂,今夜營中屬你們。”
他環視點將台上來自不同背景的將領——上將、主將以及屢立戰功的新銳。
五年征戰雖使眾人疲憊不堪,但嬴遲對他們關懷備至。
“諸位勞苦功高。”
“為陛下,為我大秦,當竭盡全力。”
眾將舉杯,神采飛揚。
“今夜,朕特許暢飲,若有尋芳之心,朕亦樂意相助。”
嬴遲話音剛落,點將台上的將領相視而笑。
這個時代,男子的灑脫與向往顯露無遺。
金銀珠寶、榮華富貴乃至異域佳人,嬴遲皆慷慨賜予,這是對臣下的厚遇。
五年征戰,嬴遲遠征異域,身邊常有異域公主隨行,但在他心中,她們不過似後宮妃嬪。
嬴遲決心不與她們生育後代。
大秦皇室血統不容異族侵染,此為鐵律。
“陛下。”
“此役統一之戰,將士們英勇無畏,軍中亦涌現眾多英才。”
王翦含笑言道。
“誰人?”
“請陛下親自檢驗。”
嬴遲淺笑回應,示意不必贅述。
“陛下有令,爾等還在猶豫?”
“還不速去拜見陛下!”
王翦隨即轉身,對著點將台後的軍隊大聲疾呼。
響應者雲集。
十余員將士依次上前,列隊于嬴遲面前。
“臣等叩見陛下。”
將士們神情莊重而興奮。
對他們來說,今日能夠站在點將台上,實為無上榮耀。
這些人最高的不過千夫長,低的只是伍長,在百萬大軍中得見天顏,更是難得之事。
“免禮。”
嬴遲輕輕抬手,示意無需拘謹。
“謝陛下。”
眾人感激涕零,目光虔誠。
“諸位將軍听令。”
王翦鄭重介紹道︰“自戰事開始,每位將士斬殺異族都超過百人,且具備領軍才能,常以少勝多,千人破敵數倍。”
“此乃國家棟梁。”
嬴遲點頭,目光掃過這些年輕人。
確實如此。
這些將士平均年齡不過二十出頭。
不知不覺間,嬴遲已至花甲之年。
盡管歲月並未在他臉上留下太多痕跡,卻讓他愈發沉穩、威嚴。
望著這群充滿活力的將士,嬴遲感嘆時光飛逝,世事變遷。
初入軍旅時正值年輕,武安君憑借軍功掌控秦軍,後來與父皇相認,成為儲君。
隨後登泰山封禪,順利即位,完全掌控大秦。
如今的大秦軍營,新舊交替。
老將歸鄉,新生力量逐漸嶄露頭角,成為新的中流砥柱。
“你們的名字?”
嬴遲回過神來問面前的年輕人。
此話一出,年輕將士激動不已。
被嬴遲記住名字,對他們來說是一種極大的榮耀,有助于他們在軍中長期發展。
“臣韓信。”
一名年輕人率先回答,臉上洋溢著喜悅。
接著,其他將領也依次報上姓名。
“臣樊噲。”
“臣龍且。”
“臣彭越。”
“臣英布。”
……
眾人恭敬作答。
嬴遲听完,眼中閃過一絲笑意。
“時代的浪潮奔騰向前,時光如白駒過隙。”
“如今,中原盡歸大秦。”
看著面前這些青年才俊,嬴遲思緒萬千。
按照原本的歷史進程,秦始皇駕崩後,天下分裂,秦末的混亂隨即到來,但由于他的干預,一切都已改變。
胡亥與趙高已被清除,扶甦現在只是個地方官,而他本人則穩坐帝位,無人可以撼動。
這就是嬴遲手中的權勢,他掌控著整個大秦帝國。
韓信、龍且、英布等人原本會在秦末嶄露頭角,然而秦亡之後,各國混戰,最終演變為楚漢之爭。
他們分別隸屬于不同的陣營。
然而此刻,他們齊聚大秦軍營,成為大秦的英勇戰士。
十多年前,天下剛剛平定之時,這些年輕人可能對大秦有所不滿,畢竟過去有許多傷痛記憶。
但隨著時間推移,大秦對中原百姓施行仁政,無論出身如何,一律平等對待,細心安撫。
大秦還向百姓發放糧種,緩解他們的困境。
這對炎黃子孫來說,無疑是重生般的福澤。
天下安定,衣食無憂是百姓所求,大秦不負眾望,達成了這一心願。
長久以來,蒙受大秦恩德的人們,昔日的恩怨已然消散。
他們倍加珍視現有的安寧生活。
唯有舊貴族心中仍有遺憾。
韓信、龍且、英布等人來自大秦各地,如今皆為大秦效力,共築國家繁榮。
這是今日的大秦,是統一後的炎黃大秦。
“甚好。”
“諸位皆是我朝勇將,功績卓著。”
嬴遲對麾下將士予以嘉獎。
目光掃過王翦和屠睢,兩人各率一營,功勛卓著,理應破格提拔。
“朕賜予他們四級爵位及四級官職。”
“二位愛卿意下如何?”
嬴遲向王翦二人征詢意見。
“陛下英明。”
喜歡大秦︰我竟是始皇長公子請大家收藏︰()大秦︰我竟是始皇長公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