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道看重根骨天賦,仙道依賴靈根,而魔道則需精神力。
總之,修道本身就是逆天之舉,若能輕易成功,那仙神又怎麼會珍貴?
“此生還能再見阿房,看到你們團圓,已足夠欣慰。
有這樣難得的機會,即使無法有所突破,我也一定會竭盡全力。”
夏無且淡然一笑說道。
隨後,嬴遲為夏無且鞏固了武道根基。
半個時辰後,如法炮制般為父母築基,成功讓他們進入後天之境,而夏無且卻停留在後天第二重。
由此可見,嬴遲所言屬實。
“遲兒,咱們出去聊聊,讓你娘陪孫輩玩吧。”
事情結束後,祖龍率先開口。
“好。”
嬴遲點頭答應。
兩人緩緩走向宮門。
“朝中官員處理得如何?”
祖龍詢問。
“全族覆滅。”
嬴遲語氣低沉。
“胡亥呢?”
祖龍明知答案,仍想親耳確認。
“處決了。”
嬴遲看了祖龍一眼,回答道。
“那小子終究不及扶甦豁達。
自身無能,還爭權奪利,最終成了他人的傀儡,渾然不知。”
“死得恰到好處。
就用他的命和那些叛臣的血,為你立威。”
“這對遲兒掌控秦帝國更有威懾力。”
祖龍感嘆道。
“只要父王不追究我除掉胡亥之事,便好。”
嬴遲笑意淺淡。
“他該死。”
“在他心里,或許從未將我們視為父子。
雍城刺殺,那些刺客分明就沒打算讓我們活著回去。”
“這樣的心機,留著又有何用?”
“若因一層關系就放過他,將來如何整頓朝臣?秦法又如何施行?”
祖龍直言無諱。
此事之中,胡亥為主謀,難辭其咎。
若胡亥不死,嬴遲如何能在朝堂上大展拳腳?
“接下來有何計劃?”
祖龍追問。
“全面推行郡縣制後,就要對付舊勢力。
這中原之地,必須牢牢掌握在秦帝國手里。”
“這片中原,我不希望听到除我們父子外的其他聲音。”
嬴遲語氣冰冷。
“總之,放手去做吧。”
“無論何時,父親都會支持你。”
祖龍鄭重承諾。
對于這個兒子,祖龍滿懷信心。
他知道兒子遠比想象中更為強大。
“有父親支持,我便毫無畏懼。”
嬴遲微笑回應。
“下一步,就是逐步推廣武道。”
嬴遲忽然說道。
此話一出,祖龍臉色突變,震驚地注視著嬴遲。
“遲兒,武道固然重要,但一旦失控,便是災難。
它如同一把利刃。”
祖龍嚴肅警告。
“父親覺得這世上什麼最難掌控?”
嬴遲笑著反問。
“人心。”
祖龍毫不猶豫地回答︰“父親稱王多年,未稱王時經歷亦不少。
見過太多表面忠誠、實則包藏禍心的人,人心最是可怕,難以洞察。”
“所以。”
“掌權之後,父親學會了駕馭人心,利用權力操控,借臣子管理臣子,以人心影響人心,這就是權謀之術。”
“遲兒,切記不要被人心傷害。”
“切勿輕信任何人。”
祖龍語重心長叮囑。
“父親,若我說我能看透人心,您會相信嗎?”
嬴遲含笑詢問。
祖龍眸光閃亮,驚疑地凝視嬴遲。
片刻後,他緩緩點頭︰“若換作他人,我定不信此言,但對你,我深信不疑。”
“洞悉人心,是我掌控大秦的關鍵。”
嬴遲冷聲說道,“人心幽深莫測,但在我的眼中無所遁形。
只有真心歸附我的人,才能得到重用;背叛者必將自食惡果。”
“遲兒,你展現出的能力令人嘆服。
只要善用這份天賦,必能使大秦鼎盛,統一天下亦非難事。”
祖龍撫掌贊嘆。
“確實如此。”
嬴遲唇角微揚回應。
借助監國系統的幫助,他能清楚感知下屬官員的忠誠度。
一旦發現異心,系統即刻報警。
這是嬴遲治理國家的核心。
人心雖然變幻莫測,卻在他的掌控下化繁為簡。
因為他不僅能窺探人心,更能引導其走向。
"韓非、李青等人的信任,或許源于他們的忠誠。”祖龍含笑問道。
"確然。
唯有忠于我的人,才能學習武道秘技,否則終其一生也難以領悟其中真諦。”嬴遲答道。
"你果然沉穩。
把江山交付于你,我很放心。
期待你能為大秦帶來巨大變革。”祖龍開懷大笑。
——
"遲兒。”
"自推行郡縣制以來,四海歸一,中原以大秦為中心。
待各國殘余勢力清除,你有何打算?是繼續擴張,還是另有計劃?"祖龍問。
他始終不解兒子的真實意圖。
然而,身為多年執政者,祖龍自有考量。
他想看看嬴遲能描繪出怎樣的宏偉藍圖。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父親。”
"這疆域不過是大秦邁向更高的起點,也是核心樞紐。
未來,我們將走向諸天萬界。”
"敵人不僅是凡塵國家,還有仙、神、魔等,它們都將是對大秦的挑戰。”嬴遲開口說道。
寥寥數語,便讓祖龍震驚不已。
在他眼中,兒子的理想應局限于人間,不曾想嬴遲已著眼仙神之境。
"罷了。”
"遲兒的想法讓我自愧不如。
總之,放手去做吧,我會全力支持。”祖龍欣然笑道。
"嗯。”
嬴遲點頭,未再多言。
無論相認前後,祖龍對他的信任一如既往。
如今全權托付,可見這位帝王的深意。
這也成了嬴遲立足的根本。
時光飛逝。
轉瞬間數月過去。
東宮之中。
韓非與馮去疾恭敬站立。
身為左右丞相,他們接替王綰,成為百官之首,受眾人敬重。
盡管如此,二人從未讓嬴遲失望。
幾個月來,他們處理事務游刃有余。
"臣等拜見太子殿下。”
"經數月籌備,各郡縣區域劃分完成,這是我對郡縣官員配置的簡述,請殿下過目。”
"若無異議,此奏章批準後即可全面實施。”韓非說完,恭敬遞上奏章。
嬴遲接過,快速瀏覽一遍。
身為儲君,他早已精通政務,這類奏章對他來說輕而易舉。
"安排妥當。”
"各地官員任命也很恰當。”
"沒有辜負我的期望,經過努力,郡縣制終于成型。”嬴遲滿意微笑。
"多謝太子稱贊。”
"待此奏章獲殿下認可,郡縣制才算真正完善,從此天下大權盡歸殿下。”韓非興奮說道。
"稟告太子。”
"五大營送來軍情。”
"他們已按指示完成大營轉移。”
“殿下,請過目。”
馮去疾將奏章遞上。
嬴遲點頭接過。
當初籌劃郡縣布局時,他便打算調整大營位置。
原五大營主要負責守護秦帝國腹地,對外圍支持薄弱。
于是他重新布防。
雍城大營仍駐雍城,守護本土;
藍田大營遷至遼東,威懾齊燕;
李牧所率邊軍仍鎮守代地,震懾晉地;
邯鄲大營移至會稽,威脅楚地。
如今五大營不僅守護本土,還覆蓋全秦疆域。
任何變化,均可快速派兵增援。
實現天下統一,單靠郡縣制不夠,還需合理調配兵力。
只有這樣,才能穩定局勢。
“各地郡兵、縣兵是歸五大營指揮,還是由地方官府管理?”
嬴遲問馮去疾。
“此事還需太子裁定。”
馮去疾與韓非對視一眼,齊聲答道。
“我大秦根基在文官治民,武官掌軍。”
“此原則不可動搖。”
“擬旨。”
“自今日起,各郡縣軍隊指揮權統一歸屬所屬大營,所有軍事行動須由大營將領統籌,地方文官不得干涉軍隊管理。”
嬴遲當場下令。
權力易招人覬覦。
郡守已掌控一郡政務,若再兼管駐軍,軍政大權集于一人,長此以往必生禍端。
這與分封制無異。
畢竟封王得地後,也權傾一方。
“太子英明。”
兩位大臣隨聲附和。
“郡縣制與大營調整已完成。”
“還有何事需奏報?”
嬴遲含笑問。
“啟稟太子,近來發生怪事,與各地難民有關。”
韓非神情凝重地說。
“請講。”
嬴遲冷靜回應。
“戰亂初平,因各國律令不同,加之戰後余波,流民無數。
依朝廷方略,安撫為主,輔以太子建議,在施粥中摻沙,並對冒領救濟者實行連坐,成效顯著。”
“短時間內,天下流民大幅減少,各州官署全力安置。”
“然而,國庫壓力倍增,雖大部分難題緩解,但仍有諸多困擾。”
“即便秦有函谷與巴蜀兩大糧庫,也難以滿足需求。
更有豪強暗中囤糧,糧價飛漲,朝廷財政堪憂。”
馮去疾恭敬陳奏,語中滿是憂慮。
他曾任治粟內史,位列九卿,主管賑災事務。
時局動蕩,餓殍遍野,馮去疾痛心不已。
當下,糧食短缺嚴重。
軍資匱乏,更被奸商操控,故意囤積,抬高物價。
“所謂強國顯貴,視百姓生死如草芥,唯權勢是從,視生民為棋子,可隨意棄置。”
韓非憤然指責。
昔日身為韓氏宗室,胸懷天下,不拘于一國,不重權勢。
韓非與嬴遲談及天下大事,嬴遲曾言︰“終有一日,華夏子孫免戰亂之苦,黎民得以安居樂業。”
“待本公肅清余孽,天下便可無憂。”
嬴遲語氣沉穩而篤定。
“臣等深信太子殿下。”
韓非與馮去疾恭敬回應。
“流民現狀如何?”
嬴遲問道。
喜歡大秦︰我竟是始皇長公子請大家收藏︰()大秦︰我竟是始皇長公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