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我竟是始皇長公子

第132章 誠如所析,實則如此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小妹仔哈 本章︰第132章 誠如所析,實則如此

    當時,韓非誤以為我是趙遲的心腹,而我認為他是支持者。

    因誤解,韓非忽提及武學修為,我不明所以,他似醉意正濃,抬手一掌擊向石柱。

    “便是這樣。”

    蒙毅指著石柱裂痕,神色凝重。

    蒙驁、蒙武注視掌痕,滿面震撼。

    “這人力誰能及?”

    蒙驁驚訝發問,父子相視,皆現懼色。

    身為將領,他們深知軍中雖有力士,卻難留下如此痕跡。

    蒙驁再次囑咐蒙毅詳細講述當日經過,蒙毅坦然從頭到尾復述。

    蒙驁與蒙武專注傾听,表情愈發驚愕。

    “都錯了,身份錯判了。”

    蒙武分析道,“韓非是遲公子在朝中的代言人,因此誤判。

    韓非視我為遲公子心腹,習練其武道;我以為他是支持者,卻未識其真實身份。”

    “確是如此。”

    蒙毅點頭認同。

    “這武道到底是什麼?”

    蒙武疑惑,“從未听聞。”

    “父親,您見多識廣,武安君在世時,您知道嗎?”

    “僅知武勇,這武道,也是初次听聞。”

    蒙驁搖頭。

    “已超凡俗,非人力所能及。”

    “韓非不過文士,此等實力全靠武道。”

    父子震驚,仿若踏入全新領域。

    蒙毅復述與韓非對話,韓非直言自己無資格理解武道真諦,因其只忠于王室而非趙遲。

    真正忠誠的是趙遲其人,而非其地位。

    韓非所述武道亦非常人所能解。

    蒙毅自嘲剛入新境即被拒之門外,此刻告知王之事仍有疑慮。

    蒙驁、蒙武對視沉思,蒙毅感嘆遲公子的秘密超出想象。

    往昔獻藥革新,秦軍受益匪淺,非常人所能及。

    推斷遲公子已有可信之人,韓非非唯一,還有分享神秘武道者,令眾人實力倍增。

    蒙武補充道,這表明遲公子正在構建獨特勢力。

    蒙驁突然問道︰“讓毅兒投靠遲公子,是否可行?”

    蒙毅直言︰“不易。”

    “為何?”

    蒙驁不解。

    “基于我家身份。”

    蒙武立即回應,“蒙家世代效忠大秦,這份信念無人能改。

    毅兒身為九卿之一,若輕率對遲公子示好,他豈會不生疑?甚至覺得毅兒心懷異心?”

    “確實如此。”

    “我們蒙家的身份注定只忠于皇室。

    若貿然臣服遲公子,他不但不會歡喜,反而會警惕。”

    蒙毅隨聲附和。

    “這是怎樣的力量?老夫活這麼久,還從未對什麼如此好奇。”

    蒙驁盯著石柱上的掌印,眼中燃起熱切光芒。

    多年來,他主動辭官隱退,卻從未對任何事如此觸動。

    “可惜。”

    蒙武說︰“我蒙家身份既定,遲公子與我們結交,僅因我們助煙言等人。

    此乃友緣,此前不知遲公子武道,亦未探其秘密。”

    蒙武嘆息。

    蒙毅接話︰“然遲公子知身份後,必明我蒙家忠誠,從而信重。”

    “王翦、桓漪遠不及。”

    蒙毅微笑。

    “確是。”

    蒙武續道︰“王翦、桓漪不涉朝爭,傳聞代地之戰,他們敗北,幸得趙遲指點李牧方止戰局。

    彼等對遲公子有恩,待大王認出遲公子身份並立儲時,雖不公然異議,亦會偏向遲公子。”

    “再者,遲公子舉薦李牧,我大秦百萬將士,四大營及李牧邊軍,皆听遲公子號令。”

    “屆時,我大秦內外,無人可擋遲公子為儲君。”

    “凡與遲公子為敵者,即與我百萬秦兵為敵。”

    蒙武展望祖龍與趙遲相認場景時,滿懷憧憬。

    蒙驁忽問︰“王翦、桓漪、李牧,我蒙家與遲公子均有交情,且多承恩惠,這豈是偶然?”

    此言震驚蒙武父子。

    “莫非遲公子早有籌謀?”

    二人齊聲道。

    “若僅一二人,或屬巧合,然不知不覺間,我秦所有上將均與遲公子有所關聯,這豈非刻意布局?”

    “遲公子果真大王之子,胸懷宏圖,悄然掌控大局。”

    蒙驁感慨,語氣充滿欽佩。

    “遲公子不知身世,為何贏得我等友誼及王翦他們感激?”

    “為求生存,為更優生存。”

    蒙驁斷然答道。

    蒙武父子聞言陷入沉思。

    “遲公子位高權重,卻深知地位得來不易,敬畏王權,故早做準備,讓這些力量護佑己身。”

    “此乃其意。”

    蒙驁肯定言道。

    “原是如此。”

    “理應如此。”

    蒙武父子點頭贊同。

    誠如所析,實則如此。

    蒙驁見多識廣,卻始終不明趙遲真實意圖。

    趙遲籌劃一切,不僅為自保,更盼有日與王權抗衡。

    “祖父,父親。”

    “商議許久,尚未決是否奏報陛下?”

    蒙毅突記起。

    “我輩效忠王室,此事理應稟告陛下。”

    蒙武語調低沉。

    “奏報陛下,恐否擾遲公子?我蒙家與他交好已久。”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不僅無妨,還會讓陛下更加重視他。”

    蒙武微笑道。

    最後瞥了石柱一眼︰“毅兒,卸下此柱,今晚悄悄送往王宮,我去親自稟報。”

    ……

    次日清晨。

    東方微亮。

    朝會即將開始。

    秦王殿前。

    眾臣已在殿外等候。

    趙遲位列武臣之首,靜靜佇立。

    蒙武今日亦在朝班之中。

    眾人屏氣凝神。

    “這麼早起來,真是辛苦。”

    趙遲低聲感嘆。

    曙光初現,晨光未至。

    眾人均已準備就緒。

    “遲兄,適應不了?”

    蒙武笑著打趣。

    “在咸陽休養,不如回鄉閑居。”

    趙遲苦笑搖頭。

    “哈哈,習慣就好了,說不定將來你還得起得更早。”

    蒙武輕笑一聲。

    “為何要起得更早?”

    趙遲滿是疑惑。

    蒙武只是淡然一笑。

    此時,

    秦王殿大門徐徐打開。

    趙高的聲音自殿內傳出︰“大王有旨,百官覲見。”

    話音剛落,

    趙遲邁步向前,步入大殿。

    群臣依次而入。

    殿中高座上,祖龍已端坐。

    隨著眾臣入殿,

    齊聲高呼︰“臣等叩見大王,願大王萬壽無疆,大秦千秋永固。”

    洪亮的聲音響徹朝堂,宣告新一天的開始。

    “諸卿免禮。”

    祖龍微微頷首,手向外一揮。

    “謝大王。”

    眾人齊聲應答。

    隨後各自歸位,分列兩側。

    “若有奏報,無事則退朝。”

    趙高立于階上,高聲宣布。

    “臣啟奏。”

    “臣有事奏報。”

    趙遲正前方,王綰起身陳奏。

    “講。”

    祖龍說道。

    秦王對燕國的戰書已發出,半月之內即可抵達燕國都城,屆時秦燕將成敵對之勢。

    同時,秦王派使臣攜國書至齊、楚兩國,闡明燕國刺殺秦王的嚴重性。

    “昔日齊楚燕三國常借正當理由威脅我秦帝國,如今燕國無端行刺大王,觸犯大忌,相信齊楚二國不會干預我們對燕國的行動。”

    王綰大聲奏報。

    “相邦所言極是。”

    “寡人已決意興兵討伐燕國,令其為其行為付出代價。

    此次出征,統帥人選……”

    祖龍稍作停頓,目光落在武官之首的趙遲身上。

    群臣的目光隨之轉向趙遲,盡顯敬意。

    顯然,秦王之意已昭然若揭。

    “封趙遲為我大秦武安君。”

    祖龍話音剛落。

    “大王英明。”

    蒙毅隨即附和,“武安君自參軍以來,屢建奇功,百戰百勝。

    讓他領兵攻打燕國,必能一舉成功。”

    “臣附議。”

    “有武安君統帥,定能旗開得勝。”

    韓非緊接著發言。

    “臣等贊同。”

    秦王已下定決心,邯鄲大營距燕國最近,無需耗費太多時日,由趙遲領軍最為合適。

    “武安君,可否確保為我秦帝國攻取燕國?”

    祖龍含笑問道。

    “臣領命。”

    “絕不敢辜負大王所望,令秦帝國蒙羞。”

    “臣率軍出征,燕國必敗。”

    趙遲起身,昂聲接令。

    “甚好。”

    “有武安君統帥,寡人便可安心。

    至于出兵日期,另擇吉時再定。”

    祖龍滿意一笑。

    “遵旨。”

    趙遲回話畢,退至原位。

    “繼續議事。”

    主將已定,秦王不再多言。

    “啟稟大王。”

    “臣有奏報。”

    文臣之中,一名御史站起,面容嚴肅。

    “何事?”

    “臣欲彈劾武安君,亦彈劾大王。”

    御史語氣平和卻沉穩。

    此言一出,滿朝震驚。

    端坐高位的祖龍眉間微凝,趙遲則一臉疑惑。

    “這朝廷怎如此復雜?我什麼都沒做,就被彈劾?”

    趙遲心中暗罵。

    但他並未在意。

    “說。”

    “你彈劾我和武安君何事?”

    祖龍冷聲問。

    御史雖居于御史大夫之下,然如今朝中並無此職。

    御史權力廣泛,既監察朝政,又可直諫君王,還可彈劾官員,甚至關乎史書記錄與史官職責。

    那時的史官不同于後世,他們未失氣節,史書完全由君王掌控,一味美化。

    但在秦漢時期,御史與史官多無所畏懼。

    “臣聞。”

    “大王曾在章台宮命武安君審閱奏折,此事是否屬實?”

    御史直言相詢。

    “確有其事。”

    祖龍平靜回應。

    “那臣要彈劾大王。”

    “身為大秦之君,需守祖制禮法,奏折批閱只應由大王與監國太子負責,武安君雖地位尊崇,終是外臣,此舉不合規矩,亦不符我大秦體制。”

    御史義正辭嚴。

    聲音震徹朝堂,群臣變色,無人敢言。

    又有幾位御史上前,高聲說道︰“懇請大王反省,整頓自身,武安君越權,應受重罰。”

    “懇請大王裁決。”

    “臣附議。”

    數名大臣隨之附和。

    “有趣。”

    “一並處理吧。”

    “看來早有準備。”

    趙遲冷眼旁觀這場彈劾,毫不畏懼,反而覺得好笑。

    祖龍環視左右,面無波瀾。

    他只將目光投向那位呈奏彈劾的御史,“就為此緣由?”

    “正是。”

    御史神色鄭重,毫無懼色。

    這是他作為諫官的本分。

    “朕問你。”

    喜歡大秦︰我竟是始皇長公子請大家收藏︰()大秦︰我竟是始皇長公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秦︰我竟是始皇長公子》,方便以後閱讀大秦︰我竟是始皇長公子第132章 誠如所析,實則如此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秦︰我竟是始皇長公子第132章 誠如所析,實則如此並對大秦︰我竟是始皇長公子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