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非誤判,何至秦軍兵臨城下?此乃奇恥大辱。”
“事已至此,龐雄中趙遲圈套,廉頗與龐�皆因此喪命。”
“唯有固守大梁,待援軍至方可轉機。”
“也只能如此。”
魏無忌苦澀應允。
“援軍幾時至?”
“燕國至少一月,齊國一個半月,楚國至少兩月,最快亦需如此。”
“可惡,各國遲緩,若能齊心,何至如此。”
“只盼守得此城。”
“我以大梁為基,效法李牧當年守代抗秦之策,以騎兵為輔,步卒守城。
只要秦軍強攻,哪怕城破,也必將讓他們付出沉重代價。”
“魚死網破。”
魏無忌咬牙切齒地說道。
忽听呼嘯聲起︰“風!大風!”
狂風席卷全城,天地仿佛被風聲吞沒。
一個月過去,魏無忌精心部署卻在絕對實力面前不堪一擊。
秦軍逼近城下。
“果然來得很快。”
“趙遲、王翦。”
魏無忌攥緊拳頭,怒火涌上心頭︰“備戰。”
“傳令全軍,誓與秦軍拼死到底,城存則存,城毀則亡。”
秦軍後方,兩輛戰車相遇。
“趙遲將軍,又見面了。”
趙遲對王翦抱拳行禮。
“趙遲將軍。”
王翦笑答,“這一戰,比預期更快。
我兩路大軍夾擊,滅魏大局已定。”
“關鍵在于趙遲將軍突破邊境,斬殺龐雄。
否則,魏無忌絕不會撤軍。
實話實說,我和他多次交鋒于邊境,久攻不下。
這魏無忌確實難纏,卻是我大秦強敵。”
“過往恩怨暫且不論,此戰的關鍵在于攻破大梁。”
“據斥候回報,燕國援軍一個月內將至,齊、楚隨後也會到來。
若各國聯軍匯合,我軍滅魏便難了。”
趙遲低聲道,目光直視王翦。
“魏無忌這老狐狸,竟把李牧的死守之策搬到這里。”
“而且大梁不像代地那般開闊,城外兩側依山傍水,易守難攻。”
秦軍圍城十日毫無進展,魏國上下人心浮動。
魏無忌立于城頭,遙望秦營,疑慮重重。
趙遲與王翦究竟意欲何為?圍而不攻,背後是否另有深意?魏無忌眉頭緊鎖,即便齊、楚、燕等盟友即將增援,他心中的疑慮仍揮之不去。
王翦神情嚴肅,低聲道︰“硬攻會帶來巨大損失。”
趙遲卻笑意盈盈︰“此役需另闢蹊徑。”
他眼中閃過一絲冷光︰“為了天下百姓,只能如此。”
大梁城內民心浮動,魏無忌苦思不得其解。
秦軍此舉究竟意欲何為?
即便面對秦軍威脅,魏無忌並不懼怕,他已竭盡全力,仿效李牧守代城之策,精心布置大梁防務。
大梁倚山靠水,防御設施較當年李牧守代城時更加堅固。
除非秦軍付出數十萬傷亡,否則魏無忌絕不會輕易落敗。
然而,秦軍選擇圍而不攻,令他措手不及。
即便將大梁設防如銅牆鐵壁,也顯得多余。
“信陵君無需憂心,您已連續八日未眠,秦軍若不攻城,反是好事。
您集全國之力守護大梁,遠勝當年李牧守代城時。”
當年王翦、桓 攻代城久戰傷亡慘重,如今趙遲、王翦深知您實力非凡,怎會輕易進犯?”
“若秦軍不攻,我軍只需固守待援,必能擊退來敵。”
魏相溫言撫慰,語氣中透著安定人心之意。
“丞相有所未知,國難之際,我怎能安然坐等?”
“縱使你所言有理,秦軍按兵不動確對我有利,但趙遲、王翦非等閑之輩,豈會放任援軍入城而不阻攔?”
魏無忌長嘆一聲,滿是憂慮。
“信陵君多慮了,秦軍若無行動,必因知難而退,無計可施。”
歸朝後的魏無忌,肩上壓力似減輕不少,對自身能力頗為自信。
“但願如此。”
“趙遲、王翦若真圖謀我魏國,後果堪憂。”
魏無忌只能如此設想。
身為守城之將,他無計可施,只能靜候秦軍下一步動向。
“信陵君。”
這時,幾名魏國將領登樓拜見,行禮後問安。
“探查如何?”
魏無忌目光掃視眾人,急切發問。
這幾日秦軍停滯不前,表現反常,讓魏無忌心生疑竇,遂派探子外出打探。
“信陵君,”
一名將領沉重答道,“所有探子皆已喪命。”
“什麼?”
魏無忌眉頭緊皺,“為何如此?我已讓他們喬裝成百姓行動。”
“末將確有安排偽裝,但怪異的是,那些秦軍仿若預知我方探子一般,甫一出城即被捕獲。”
將領搖頭嘆氣。
“莫非秦軍已在大梁潛藏內應?”
魏無忌陷入沉思。
“如今城門緊閉,未經許可無人進出,即便秦軍有探子匿于其中,也難傳遞消息,此事實屬詭異。”
“然則……”
魏無忌眉峰深鎖,“秦軍對我探子如此警惕,究竟有何意圖?是否在集結更多援軍或攔截他國增援?”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這兩種猜測都不太可能。”
魏無忌反復思索,卻始終不明所以。
他尚不知,頭頂之上,他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盡收他人眼底。
幾只獵隼盤旋高空,俯瞰整個大梁城,從它們眼中,趙遲清楚看到城內一切動靜。
大梁城以北不足十里處,一條如巨龍般的長河蜿蜒橫亙。
湍急的流水激起洶涌波濤。
此刻,十幾萬身披黑甲的士卒正在全力挖掘,開闢一條直通大梁城的水渠。
十余日後,水渠便可完工。
屆時只需決堤,滔滔黃河水便會如猛獸般沖向大梁城,將其徹底吞沒。
趙遲與王翦站在黃河岸邊,遠望滾滾江流,各懷心思。
王翦心中微嘆︰“趙遲啊。”
趙遲含笑︰“王將軍有何指教?”
“慶幸你非我秦帝國之敵,若是,統一天下怕會更難。
你的才略,令人憂慮。”
王翦直言。
“王將軍過譽。”
“若在別國,我恐連千夫長都不易做到。”
趙遲戲謔回應。
亂世之中,唯有秦帝國推行法治,軍功嚴明。
其他諸侯誰能及?若投他國,趙遲雖功勛卓著,亦難保成果不被權貴竊取。
然秦帝國不同,有直屬于王權的戰功記錄官,受王權監督,確保戰功無失,此乃強盛之本。
“確是如此。”
“天下無人能如你般優秀。”
趙遲望向滔滔黃河,忽言︰“黃河之險,足毀大梁。”
“那是何等光景?”
“先前不解將軍之計,今日至此方悟。”
“此計甚狠。”
“黃河泛濫,大梁地勢低窪,似甕,魏無忌再謹慎也難擋天威。”
“麾下數十萬大軍,大梁必敗。”
“將軍此計,使我軍不費力便得大梁。”
“妙策,王翦佩服。”
趙遲笑問︰“將軍不覺此計殘忍?”
“兵法無常,成者為王。”
“此計可保我軍數十萬將士安然,有何不可?”
“自然可行。”
黃河水聲震天,暗潮涌動。
大梁若傾,生靈涂炭,然一朝興替,豈止一人之責?將軍之言,讓吾心安。
魏無忌自恃智計,終難逃此局。
王翦笑意淡淡,坦然無懼。
戰場無情,自古如此。
若留婦人之仁,必遭覆滅。
趙遲點頭稱是,多年征戰,手下亡魂無數,其心早已冷漠。
只為存續,敵寇必除,從不手軟。
此時,屠睢、章邯、王賁、李信等眾將齊聚黃河邊,見二人談話,忙行禮。
“末將參見兩位上將軍。”
齊聲跪拜。
“戰況如何?”
趙遲回頭問。
“回上將軍,邯鄲正挖河堤,函谷營造戰船,八日後千艘戰艦可抵大梁。”
屠睢喜形于色地回復。
諸將听聞,皆心生向往。
此次謀劃,令全軍士氣高漲,仿佛重現南陽之戰後的不戰而屈人之策。
一旦成功,必將震驚天下。
“按原計劃行事。”
“待黃河決堤,大梁淪陷,吾亦會取魏無忌與其兄長首級。”
趙遲語氣冷峻,心中暗自權衡此次戰事的收獲。
趙遲滿懷期待。
洪水肆虐,萬物毀壞,其勢不可擋。
然此國家傾覆之機,趙遲絕不會錯失,這是他累積經驗、提升實力的良機,他毫無憐憫之心。
時光飛逝。
轉瞬八日已過。
魏無忌依舊守在城頭,神情嚴肅。
自秦軍停止攻勢起,已有十八日未主動進攻,也無任何試探行動,顯見其必在策劃一場關乎顛覆大梁防御的關鍵布局。
“趙遲,王翦。”
“你們究竟有何圖謀?”
“你們十八日未發起攻擊,我思索十八日,仍未明白你們意圖。”
魏無忌眉頭緊鎖,深思熟慮。
即使齊、楚、燕三國援軍十日內即至,但因秦軍的按兵不動,他的不安感與日俱增。
“信陵君。”
“末將獲取新情報。”
“燕國大軍最遲八日內增援,齊國不超十二日,楚國亦不過十五日。”
“為助我國脫困,齊、楚、燕三國均以最快響應。”
數名魏國將領登城稟報此喜訊,激動不已。
“嗯。”
魏無忌心神不定地點頭。
“信陵君。”
“援軍即將到達,我國困境將解,這不是值得慶幸之事嗎?”
幾位魏國將領發現魏無忌神色沉重,心情游移,不禁疑惑。
在他看,秦軍未能進攻,顯然無法攻破大梁,只是拖延時間,這對他們而言無疑是利好。
畢竟他們的能力不及魏無忌。
盡管援軍即將到來是好事,但魏無忌依然無法放松。”總覺大事將近。”
他低聲道。
幾位魏國將領面露疑惑。
此時,一名魏國將領望向城外,“信陵君。”
“秦軍撤退了。”
另一將領興奮地指向城外說道。
“真的撤軍了嗎?”
魏無忌迅速抬頭,只見遠處秦軍正快速撤離,旗幟隨風飄揚,隱約可見營帳正在拆除。
喜歡大秦︰我竟是始皇長公子請大家收藏︰()大秦︰我竟是始皇長公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