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
趙遲沉聲開口,語帶威嚴,“我將接收趙國降卒,諸位有何見解?”
“上將軍,是否如在韓國時,將降卒分散編入軍隊,授予我等秦軍預備身份?”
章邯恭敬請教。
“正是如此。”
趙遲微微一笑,目光深邃。
“此次擴軍,與往昔不同,昔日我統率不過十萬之眾,加上韓國守軍也不過二十萬,騎兵更是臨時召集的五萬。
如今遵大王旨意新組建軍隊,自然不可同日而語。”
“此次,我要打造一支攻守兼備的強大軍力。”
“騎兵不可或缺,步兵同樣重要,弓箭手亦為關鍵。”
“它們需彼此協作,共赴戰場。”
“騎兵至少需十萬,步兵二十萬,各部力量合理調配。”
“諸位有何見解?”
趙遲環視四周將領問道。
“上將軍英明。”
眾將齊聲響應。
“此番滅趙之戰,立功者眾多,名冊已存檔。
擴軍之後,這些將士理應受賞,不得虧待。”
趙遲叮囑道。
“末將遵命。”
諸將皆點頭稱是。
“好了。”
“若無他事,諸位可先行退下。”
趙遲點頭示意,眼下無需多言,重點在于明日——接收二十萬趙軍降卒。
此事並不復雜,已有接納韓國降卒的經驗。
“末將告退。”
眾將向趙遲行禮後離去。
“終于接近回家的最後一程了。”
“一年未見,煙言想必十分想念我吧。”
趙遲嘴角浮現出一抹期待的笑意。
次日。
邯鄲城外。
仿佛重現陽城情景。
此刻的邯鄲城外宛如陽城再現。
二十一萬趙軍降卒齊聚此處,同樣席地而坐,四周遍布秦軍銳士,警戒森嚴。
這一切旨在預防降卒生變。
投降的士兵滿心焦慮,不知秦廷如何處置他們。
這種恐懼甚至超過當年韓軍的感受,尤其是趙國人,對秦帝國既懼又怨。
長平之戰中,白起坑殺四十萬趙國降卒,雖已過去許久,但此事至今令人難忘。
趙國人一直渴望復仇,卻因秦帝國緣故,許多家庭支離破碎,因此他們尤為畏懼。
此刻,他們唯一的指望便是趙遲在邯鄲城外戰敗時的承諾——保證不會傷害他們。
“上將軍至!”
一聲高呼令降卒膽寒。
生死一線間,若上將軍下令斬殺,今日便是他們的末日。
趙遲在眾將陪同下現身城牆,威嚴地俯瞰這些降卒。”我是趙遲,大秦上將,奉命全權裁決你們的生死。
生或死,皆由我一念之間。”
降卒愈加惶恐,欲逃卻被四周持弓的秦軍震懾,稍有動作便可能被萬箭穿身。
然而,趙遲隨後的話語讓他們略感安心。”我曾承諾不會殺你們,也絕不會食言。
我會給你們一條活路。”
他的聲音洪亮有力,直擊人心。
此話一出,不少降卒頓時釋然,性命總算保住。
“本將明白。”
趙秦兩國有過舊怨,長平一戰,秦之武安君白起坑殺四十萬降卒,結下深仇。
往事如煙,恩怨自當隨風而去。
兩國交戰,非士卒之過,乃天時地利使然。
趙遲言畢,續道︰“降卒營中,想必諸位已知秦廷處置降卒之法。
一是貶為奴隸,分派各地勞役,終生不得赦免;二是貶為刑徒炮灰軍,替秦征戰,卻永為奴籍,直至終老。”
此二策,降卒皆有所聞。
趙國亦同此法。
中原三分,同宗共族,降卒問題皆為三國難題,處理方式大致相似。”秦廷僅此二策,然接管韓地後,吾曾奏報大王,增其一法。”
趙遲言,“即予降卒重生之機……”
話至此,趙遲簡明扼要地宣告新策,一如陽城之時,賜二十萬趙卒新生。
降卒自然欣然接受,隨後趙遲令屠睢拆分二十一萬降卒,混編入秦之精銳,組建邯鄲大營新銳。
如當年收降韓卒,此輩亦需時日與秦軍磨合,方能融入。
兩月後,龍台宮。
“報上將軍,大軍整合完畢。”
“原降卒已分散入精銳,現正受戰陣操練。”
“各地郡兵部署妥當,函谷、藍田兩地防務交接完成。”
諸將一一回報近況,屠睢、章邯、任囂等皆有才略,歸趙遲麾下,既遵命行事,又善權變。
“萬事俱備。”
趙遲听罷心定。
近兩月全力備戰,今見成效︰邯鄲大營穩固,兵力大增,另調十萬郡兵至各地。
“尚有何遺?”
趙遲問。
“回將軍,井然無誤。”
“趙地已有四十萬大軍駐邯鄲大營,足維穩定。”
“上將軍可安心歸咸陽。”
屠睢笑道。
“確是如此,夫人與孩兒盼您歸家團聚。”
章邯附和道。
趙地無憂
“上將軍盡管寬心,趙地自有我們守護。”
任囂鄭重承諾。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深知趙遲歸鄉心切,近兩月來他們全力以赴確保事務井然有序。
“趙地防務拜托諸位。”
趙遲對眾將說道,“與家人團聚後,我即刻返回。”
“上將軍放心。”
眾人齊聲應允。
轉身之際,趙遲叮囑屠睢和章邯︰“接下來數月需加倍謹慎,切莫懈怠。”
“上將軍放心。”
二人神情篤定。
輕點頷首,趙遲邁步離去,踏上歸途。
這一刻,他盼之久矣。
“煙言。”
“遲哥哥歸來了。”
趙遲滿懷期待。
目送趙遲遠去,任囂疑惑滿腹轉向屠睢與章邯。
“老屠,老章。”
“上將軍臨別之言究竟所指何意?”
任囂好奇問道︰“何謂武道?”
他不解趙遲提及“武道”
是否有更深含義,這更讓他困惑不已。
“這……”
屠睢與章邯相視一笑,面對任囂的迷茫,一時難以啟齒。
“莫非是秘事?”
任囂神色微動。
“老任。”
“追隨上將軍已逾一年。”
“你如何看待上將軍?”
屠睢目光深遠發問。
“在我心中,上將軍乃大秦戰神,無與倫比。”
任囂毫不猶豫。
“若要你效忠上將軍,你可願意?”
屠睢追問。
“先忠于上將軍,再忠于大秦。”
章邯補充,目光直視任囂。
話音未落,任囂怔住,察覺到二人眼神,他頓覺眼前局勢遠比想象復雜。
秦始皇與趙遲會面
十日後,咸陽城。
兩千精銳護送車隊緩緩入城。
此乃趙遲的近衛軍,屬其私屬武裝。
身為大秦上將軍,爵位至高。
麾下親信竟達數千。
放眼秦帝國,僅蒙武、王翦、桓漪三位統帥可媲美。
即便文官高位者,隨從亦不過數百。
這是文武之別。
“李青,快到咸陽了嗎?”
車內,趙遲探問。
血虎始終相伴。
“回上將軍,片刻即至。”
李青笑道。
“見駕後,便可返鄉。”
“心情如何?”
趙遲微笑詢問。
多年軍旅讓眾人迅速成熟。
趙遲已滿二十,即將步入二十一歲,與他同批入伍的李青等人也都成年。
當初離開李家村的十人,在趙遲的庇護下各自建功立業,最差的也升至萬人長。
盡管趙遲盡力守護,戰事依舊殘酷,還是失去了一位同伴。
未來局勢難測,但他仍堅定保護他們,因為這些同鄉曾在他孤身前往李家村時伸出援手,如今已是他最忠實的追隨者。
這些出身同一村莊的兄弟們,還能依賴誰?一人成功,鄉里共享榮光。
在趙遲心中,村里的伙伴就像親人一樣。
“終于可以回家了,漂泊多年,甚是歡喜。”
“遲哥,多虧你,不然我們早就戰死沙場了。”
李青由衷感激趙遲。
“別這樣說。
這次你返鄉,等我休整後會安排李雄他們輪流回去探親。”
“多謝遲哥。”
李青再次致謝。
車隊漸漸靠近咸陽。
遠處咸陽城隱約可見。
“咸陽,我大秦都城。”
趙遲透過車窗注視遠方的咸陽。
雖已重生于此二十年,這卻是他首次親眼見這帝都。
雖尚遠,僅能辨其大致輪廓,但其雄偉氣勢遠超別國首都。
咸陽,果不負大秦之名,乃當今天下最強國核心。
“歷史記載……”
秦始皇駕崩後,胡亥繼位,殘害宗室,屠戮皇族,幾乎斷絕血脈。
後來六國聯軍攻陷咸陽,項羽更焚毀古城。
如此繁華都城終成廢墟。
但今不同,因我在此。
雖無法改寫秦統一的歷史,卻絕不受制于它,我要主導走向。
即便秦始皇逝去,我也定護此城,不讓大秦往昔輝煌就此消亡。
眺望咸陽,趙遲豪情滿懷。
此時,自咸陽方向奔來百余名騎士,皆著禁衛軍特制戰甲。
“末將辛勝,恭迎趙遲上將軍凱旋歸朝。”
領頭將領下馬行禮,態度十分恭敬。
“辛勝?竟然是禁衛軍統領親自來接。”
趙遲心生贊嘆,“秦始皇待我不薄。”
隨即下車回禮︰“多謝辛勝將軍親迎。”
“上將軍過譽,實為榮幸。”
辛勝眼神充滿對趙遲的崇敬。
趙遲威名遠播,他所取得的戰績令韓、趙兩國覆滅,使大秦帝國力達到頂峰。
作為最年輕的上將軍,他在本國乃至諸國間都享有盛譽。
百萬精兵對趙遲無比尊崇。
提及昔日的武安君白起,無疑是公認的戰神,所向披靡。
趙遲的聲望正逐步接近白起,許多人堅信他將成為大秦新一代的無敵戰神。
“辛苦你了。”
趙遲再次道謝。
“上將軍。”
辛勝恭敬回應,“大王得知您已至咸陽境內,親自率百官在城門外等候。
咸陽百姓也自發聚集,迎接您的凱旋。”
辛勝立刻領百名禁衛軍開路,趙遲的親衛隨後跟進。
很快,他們抵達城門。
此時,城內外氣氛莊重而緊張。
祖龍著王袍、戴冕旒,身後侍立文武百官。
喜歡大秦︰我竟是始皇長公子請大家收藏︰()大秦︰我竟是始皇長公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