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非主上與蒙武將軍交好,在咸陽為君斡旋,李思的陰謀可能就成功了。”
韓非略顯慶幸地說。
“確實如此。”
盡管李思才智出眾,但心胸狹隘,不達目的誓不罷休。
幸好蒙武將軍駐守咸陽,否則我的妻兒可能會被他操控,後果不堪設想。
趙遲對此充滿感激。
蒙武將軍的幫助越來越多,令人難以忘懷。
回想過去,趙高與李思聯手篡權,扶持胡亥登基,甚至殺害秦始皇的所有子女,手段極其殘忍。
蒙氏一族因此被胡亥滿門抄斬,無辜受害,最終家破人亡。
李思的結局也讓人唏噓。
他與趙高合謀讓胡亥繼位,卻最終被趙高報復,落得家破人亡,一切努力化為烏有。
“蒙武將軍,您的恩情我銘記于心。”
趙遲暗自承諾,“若有朝一日秦帝國陷入動蕩,我定保您一族平安,這是我給您的承諾。”
雖然僅憑書信了解咸陽局勢,但趙遲可以想象得出,章台宮里李思彈劾自己時與蒙武的激烈爭論。
桓漪上將的仗義執言更是讓他意外,這也堅定了秦始皇的信任。
李思的計謀之所以未能得逞,主要是因為蒙武的介入。
即使失敗後,李思仍不死心,試圖從李家村帶走李煙言,卻被她識破其險惡用心,拒絕隨行。
最終,在蒙武的強大震懾下,李思不得不離開。
章台宮與李家村的兩次交鋒,讓趙遲深感沉重。
秦王改變對降卒的處理方式,視其為同族,這一舉措不僅贏得了民心,更展現了非凡的氣度。
相比之下,其他諸侯國的君主恐怕難以做到這一點。
韓非帶著欽佩的語氣說道︰“怪不得主上只臣服于秦王,對他人卻看不上眼。
這樣心系天下的君主,世間又有幾人能匹敵?”
“正是如此。”
“正因為有這樣的君主,我們炎黃一族才有機會統一這片大地,以戰止戰,開創太平盛世,這是造福當代、惠及千秋的偉大功業。”
"有他在,大秦方得凝聚。
縱使未來一統六合,只要他尚存,天下亦難生戰亂。”
"然而……"
趙遲說到此處,忽然止住。
若始皇猶在,天下必無紛爭,他如巨木鎮淵,僅憑存在便足以穩住大秦根基。
若其逝去,那些潛藏的叛逆之徒必將群起而攻,爭相顛覆秦帝國。
昔日被滅的韓國,權貴多有流亡,然今日誰敢露面?答案分明。
他們正潛藏暗處,伺機而動,妄圖復奪權柄。
一旦始皇離世,天下勢必動蕩。
其子輩皆不堪大任,難以駕馭大局。
屆時,便是趙遲崛起之機。
始皇若崩,天下必亂。
趙遲堅信自己可再統九州。
至于其間勢力擴張幾何,一二十年內,他也難以預料自身實力究竟能臻何境。
眼下唯一可做之事,便是盡全力提升實力與聲望,日後憑借威名掌控全局。
"傳令信使待命,本將親書一封送往雍城呈蒙武上將軍。”趙遲對剛返的親衛吩咐道。
"諾。”親衛肅然領命離去。
"此次多虧蒙武為聖上調停,然對李思亦不可疏忽。”趙遲沉吟道。
"屬下已識其真容,此人心志堅定,不達目的誓不罷休。”韓非緩緩言道。
"這筆賬自當清算,本將豈會輕饒于他。”趙遲冷笑道,"終究,他欲對我下手也非易事。
待時至,定讓其付出沉重代價。”
李思,走著瞧吧。
如今雖奈何不得,但回咸陽後,定教他知道真正的恐懼為何物。
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小人行徑,朝夕之間。
趙遲置身兩者之間,未即刻反制,只待良機。
"屠睢。”趙遲喚道。
"末將在。”屠睢迅速應答。
"加強新鄭府防務,著重護持馮去疾與韓非。
若有針對我的意圖,自當應對;但若有人對韓非不利,需提前戒備。”趙遲下達命令。
明槍易避,暗箭難防。
趙遲實力超群,鮮有人能危及性命,然馮去疾與韓非仍須小心提防。
"遵命。”屠睢恭敬接令。
"多謝主上關懷。”韓非感激道。
"諸事無憂,不必掛懷。
各自歸位,明日我將巡視軍營。
屠睢、章邯,務須準備妥當。”趙遲叮囑道。
"諾。”四人齊聲稱是,緩步退出演武場。
趙遲返回寢宮。
"打開屬性面板。”
趙遲下達命令。
境界︰後天巔峰
體能︰
內力︰
修煉基礎內功︰級
武技︰熟稔基礎劍法一劍出鞘,劍氣無形),嫻熟黃階中品《猛虎拳》一拳生風,力量倍增),精擅玄階《神箭術》百丈箭矢無虛發,十連珠箭附帶爆裂箭氣)。
裝備︰霸王戟、精鋼劍、護體內甲、十石弓。
寶物︰將心。
升級所需經驗︰未知。
這是趙遲當前的實力。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這些日子,他雖未親臨戰場,卻日夜勤練,修為日益精進。
“從明日起,傳授軍中布陣之法,隨後揮兵攻趙伐魏。”
趙遲眼中光芒閃爍。
秦始皇期盼早日統一,趙遲豈敢懈怠?
……
趙。
邯鄲。
趙偃虛弱地靠在王座上,身旁是丞相郭開與上將軍龐�。
“王翦有何動作?”
趙偃氣息微弱地問。
“韓地局勢如何?”
“稟大王,”
龐�躬身答道,“王翦的軍隊仍駐扎于趙魏邊境,以軍威震懾,使趙魏不敢輕舉妄動。”
“至于韓地,秦王派趙遲駐守,政務則交予親信馮去疾處理。”
趙偃憤恨道︰“秦吞韓,令我攻燕計劃失敗,實在可惡。”
“丞相、上將軍,難道我們不能反擊秦帝國,或將韓地並入趙國?”
龐�嘆息︰“大王,去年伐燕已耗國力,欲取韓地還需準備至少一年。”
趙偃聞言震怒︰“一年?豈非給秦足夠時間鞏固韓地?”
郭開忙勸︰“大王息怒,臣有計策。
秦滅韓代價巨大,且啟用新將根基未穩,此為良機。
大王若決心,臣必相助。”
“秦軍守韓僅十萬,韓地尚有降卒十余萬。
趙若攻韓,降卒必里應外合,這不是最佳時機嗎?”
郭開自信滿滿地說。
短短幾句話,似乎趙攻秦、奪韓已成定局,趙偃听後十分激動。
“朕亦贊同丞相之見。”
趙偃看著龐�,高聲道,“趙耗國力,秦豈能無損?今秦未完全掌控韓地,降卒未妥善安置,正是反擊良機。”
顯然,他已決意,不管龐�是否同意。
“可惡的郭開,全然不顧國情。”
龐�怒視郭開,內心滿是不滿。
多年來,大王對郭開過分依賴,致使許多事務被耽擱。
“大王,還請三思!據臣探查,鎮守韓國的趙遲絕非庸才。
韓上將暴鳶、韓王及廉頗將軍的心腹扈輒均死于他手。
若無真本事,秦王政怎會放心把韓國交給他?”
龐�再次懇勸。
他對趙遲早有了解。
無論從哪方面看,趙遲都非等閑之輩,甚至被秦軍稱為小殺神,軍威堪比昔日的武安君白起。
這讓他深感不安。
此外,廉頗生前就告誡龐�,切勿讓大王萌生攻秦念頭,如今趙國仍需以守為主。
……
歷史上被尊為戰神者。
寥寥數語,便給龐�扣上了不忠之名。
若他不支持伐秦,便是對君主和國家的背叛。
趙遲見到郭開,必定會對其智謀贊嘆不已。
若有他國也擁有這般賢才,秦帝國豈能未統一六國?秦始皇又怎能不喜?
“臣不敢。”
“臣願為大王獻身。”
戴上了這頂不忠之帽,龐�只能恭敬行禮。
“罷了。”
“上將軍。”
“寡人給你兩月時間調兵遣將,但廉頗坐鎮邊境以防王翦的軍隊不可調動,同時聯絡韓降卒,一旦趙國伐秦,他們即可內外呼應。
趙晉本為一體,寡人的趙國將是他們的救星,必將助他們驅逐暴秦。”
趙偃語氣沉重,似對佔據韓國土地充滿信心。
“至于丞相。”
“你需要竭盡全力籌備糧草,確保上將軍攻秦時後勤無憂。”
趙偃轉向郭開說道。
“臣定為大王,為大趙,傾盡全力。”
郭開深深一拜,盡顯忠誠。
“丞相確實是寡人的得力助手。”
趙偃目光掃過郭開與龐�,言語間既有贊賞也有批評。
“唉。”
對此,龐�無計可施,只能遵從旨意,聖命既出,不得違抗。
“廉頗將軍,龐�無能,未能阻止大王。”
龐�心中嘆息。
“上將軍速去調兵,莫要讓寡人失望。”
趙偃揮手催促。
“諾。”
龐�無奈退下。
“臣恭喜大王,即將擊敗秦帝國,成就不朽功業,擴張我趙國疆土。”
郭開諂媚奉承道。
“哈哈哈。”
趙偃頗為享受郭開的阿諛。
郭開何以成為趙國丞相?關鍵在于他對趙偃的影響。
二人自幼相識,甚至趙偃的王位也是由郭開謀劃而成。
原本趙國的儲君並非趙偃,而是他的兄長。
為與秦帝國結盟避免戰亂,趙國計劃將太子送往秦帝國做人質,理應由趙偃親自前往。
然而,在郭開的操控下,事情發生了變化。
後來,當使者到達秦帝國準備接回太子時,郭開派人暗殺了使者,導致原定返回的太子滯留秦帝國,而趙偃則趁機在兄長未歸之際繼位。
因此,趙偃對郭開極為信賴,視其為最重要的大臣。
"大王," 郭開忽然開口,眼中閃過一絲寒光,"除了增強我軍力量攻打秦帝國以獲取土地外,我還有另一計策,此計已聯合了魏國。”
"哦?" 趙偃露出好奇神情,追問︰"具體是什麼計策?"
"我已派遣刺客潛入韓國,目標是刺殺秦將趙遲。
一旦趙遲身亡,駐守韓國的秦軍便會群龍無首,我趙國必能一舉取勝。
同時,魏國也會派刺客殺害秦帝國重臣馮去疾,兩國聯手,必將削弱秦王對韓國的掌控力。”
"若馮去疾與趙遲同日隕落,韓國恐將陷入混亂,如此一來,我們或許無需動武便能從中得利。” 郭開面露得意之色。
顯然,他對韓國局勢已有詳盡布局。
郭開不僅深得趙偃青睞,在政壇上亦展現出非凡才能。
否則,單憑趙偃信任,他難以長期穩居丞相之位。
喜歡大秦︰我竟是始皇長公子請大家收藏︰()大秦︰我竟是始皇長公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