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金瘡藥確實堪稱療傷聖品。
“李思,呈上第二份軍報送與先生審閱。”
祖龍吩咐。
“諾。”
李思立即上前,雙手奉上軍報。
盡管略有困惑,夏無且還是接過展開,只見其中提到醫道革新,傷兵存活率提升至五成,他的臉上泛起激動的紅暈。
“此定是天縱之才。”
“此誠為神醫。”
“他對醫術的理解與掌控遠超我輩。”
“我秦帝國得此賢才,實為萬幸。”
“若他在軍中治病,我軍傷者存活幾率可達八成,眾多將士性命得以保全。”
“君上,此人應厚加獎賞,他為我秦帝國立下不世之功。”
夏無且激動地道出此言。
當他看到軍報上的“趙遲”
二字時,不禁問道︰“這位神醫名為趙遲?”
“正是。”
祖龍點頭回應,隨後又問︰“有何顧慮?莫非夏太醫認識此人?”
“非也,不認識。”
夏無且急忙搖頭,但內心卻浮現出十年前女兒說過的話︰“爹,等之後生下政哥哥的孩子,要是男孩,就叫嬴遲,嘿嘿,這個名字好不好听?”
那是他女兒與祖龍重逢後,被接到咸陽時說的話。
“趙遲。”
“不過是巧合罷了。”
“阿房,你到底去了哪里?”
“父親找了你多年,都沒找到。”
夏無且心中滿是無奈,或許因為看見趙遲的名字,勾起了他對女兒舊話的回憶。
……
“這是金瘡藥方,你能大量配制嗎?”
祖龍走到夏無且身邊,將方子遞給他。
夏無且回過神來,雙手接過方子,一看之下,眉宇間顯出欽佩之意。
“如此良藥,所需藥材竟然這麼容易獲取,真能化腐朽為神奇。”
“趙遲確實是奇才。”
“若他在軍中行醫,我大秦將士即便負傷,也不必擔心性命。”
夏無且贊嘆道。
“可以大量制作嗎?”
祖龍再次詢問。
換了別人,祖龍早就斥責了,但面前的是夏無且,是他最愛之人的父親,這份情誼讓他對夏無且多了一些寬容。
對于夏無且,祖龍一向優待。
“臣遵旨。”
“這種金瘡藥能夠大量生產。”
“而且比臣以前研究的草藥更容易操作。”
夏無且堅定回答。
“很好。”
祖龍听了,心中安定。
如果金瘡藥難以制成,對軍中傷患的幫助有限,但如果容易得到,憑借大秦的實力,很快就能全面推廣到整個軍隊。
“夏無且听旨。”
祖龍立刻說道。
“臣在。”
夏無且愣了一下,隨即跪拜。
“寡人授予你太醫院權力,並準許從國庫撥款購藥,務必速制金瘡藥,廣布軍中。”
祖龍語氣嚴肅。
“臣遵命。”
夏無且立即答應。
但他又道︰“君上,此事雖我能辦,卻似乎欠妥。
此金瘡藥雖由趙遲所創,研發之責本應歸他,我此舉是否不妥?恐有負功臣之意。”
“誰告訴你趙遲是醫者?”
祖龍笑道。
“這藥不是他所制嗎?”
夏無且疑惑。
祖龍微笑︰“此藥雖出于他手,但他非醫者,而是秦軍將軍,如今為十級封爵、統率萬兵的大將。”
他的眼神里滿是自豪。
在他心中,唯有自己的臣子才這般出色。
不僅驍勇無敵,還精通術數,放眼天下,這般年輕杰出的人才,哪個國家能擁有?
“原來他是秦軍將軍,而非醫者?”
夏無且亦感震驚。
此金瘡藥效果非凡,他原以為趙遲是天才醫者,未曾想是秦營勇士。
“罷了。”
祖龍不想多提,眼下最重要的是快速配制藥劑,並盡快推廣至軍中。
“夏太醫,按照藥方制作金瘡藥。
記住,此乃我國秘藏,不得外泄,莫讓此神藥落入敵手。”
祖龍神情嚴肅叮囑。
“請大王放心。”
“此藥方,唯我知。”
夏無且立刻回應。
“去吧。”
祖龍點頭示意。
夏無且行禮後,滿懷期待離開。
“諸位對這金瘡藥有何見解?”
祖龍問眾臣。
“堪稱仙丹,能大幅降低我軍傷亡,還能護佑老將存活。”
“獻出此藥的趙遲,理應厚賞。”
“此功,前所未聞,可賜封侯。”
王綰挺身而出。
身為丞相,他敏銳察覺祖龍對趙遲格外重視,既能擊敗暴鳶,又能獻上神藥,功勛卓著。
若他輕視趙遲,便是冒犯祖龍,他絕不會如此。
“臣等贊同。”
“此功,應予重賞。”
李思、馮去疾等眾臣紛紛附和。
見無人反對,
祖龍更加堅定了再次加賞的念頭︰“趙遲此子,不僅力能舉鼎、屢立奇功,還獻出金瘡聖藥,其貢獻堪稱滅國之功。
若不厚待,寡人如何服眾,又如何稱霸秦地?”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然而,如何封賞卻是一難題。”
祖龍此刻眉間微皺,陷入沉思。
趙遲現為左庶長,統領萬人,已居高位。
晉升一級便是五萬兵馬的將領,相當于副將;再升,則為十萬大軍統帥,與蒙恬比肩。
他在醫術革新及藥物創制上的貢獻極大提升了國力。
如此功績,甚至超過滅韓之戰。
這讓祖龍一時難以決斷。
六十五回
五萬兵封賞似不足以彰顯趙遲功績,而直接授予十萬大軍統領又顯得過于隆重,恐引發其他將領不滿。
祖龍猶豫之際,王綰獻計︰“大王可是還在為如何封賞趙遲而苦惱?”
“確實如此。”
“封賞太少顯吝嗇,太多又易招非議。”
祖龍語氣凝重。
“臣以為暫不急于行賞,待平定韓國後再作決定。
畢竟未來誰能預料趙遲是否還會有更大功績?到時大王才能更穩妥地給予更高規格的獎勵,也不會引發爭議。”
祖龍點頭贊同。
“此策甚為妥當。”
“趙遲的賞賜,待平韓之後再議。”
祖龍臉上露出釋然之色。
回首沙盤︰“希望趙遲不負所托,為寡人再添驚喜。
如此,寡人的賞賜才更有分量。”
……
韓都•新鄭。
“大王!”
“蒙武、蒙恬親自率軍,現已從四面包圍而來,直取我城!”
“現有守軍不過五萬,且多為秦軍舊部,恐難以持久。
懇請大王早定良策!”
韓臣慌亂奏報戰況。
陽城失守後,韓國再無天險可倚,暴鳶已亡,朝中也無人能領兵。
此刻,群臣雖明知結果,卻不料秦軍來得如此迅速。
“有何對策?”
“孤該當如何應對?”
“難道真要向秦低頭?”
“數百年的基業,豈能在孤手上毀掉?”
韓王滿心不甘與不舍,決心不降秦。
身為一國之君若投降,淪為階下囚,何其羞辱。
“韓卿,趙、魏兩國難道還未突破王翦防線?”
韓王滿懷期望詢問韓非。
“大王,已不可能。
王翦治軍嚴謹,布防穩固,無論哪國出兵,他都會迅速反擊。
趙、魏多次嘗試,都被輕松擊退。”
“眼前只有兩條路︰一是投降秦;二是與秦拼到底,即便國破,也要留下千古英名。”
韓王听後滿眼懼色,“不可,孤不能亡。
若孤身隕,韓國必傾覆。
沒有孤在,復國從何談起?”
韓非見韓王如此,失望至極。”國破家亡,君殉社稷,此乃古訓,但大王實在難以做到。
既然如此,既然他不願與國同生共死,那孤也只能隨他去了。”
“罷了!”
眾臣隨即整頓軍備,發誓死守新鄭,絕不能讓秦軍進城,否則韓國必亡。
韓王堅定地說︰“韓卿所言極是,眼下除了投降或堅守,孤別無他法。
孤決心固守宮闕,居城中,親眼見證你們與敵軍戰斗到最後時刻。”
語氣突然強硬,顯出必戰之心。
韓非無奈地看著韓王一眼,心知韓王的想法,卻選擇沉默,此時多言無益。
待群臣離去,僅剩韓王與一名隨侍宦官。
韓王低聲問︰“你密通趙國之事進展如何?”
"大王," 宦官稟報說,"趙國已同意協助,派出一支千人精銳部隊潛入新鄭,只等大王離開都城,便會舉兵響應,護送大王前往趙國。”
韓王听後,眉宇間露出喜色。
"妙計!這樣一來,不僅保全性命,還能在趙國謀求復國,借助他們的力量成就大事。”
韓王心中激蕩,立刻下令︰"時不我待。
除了親衛,任何人不得泄露行蹤。
迅速通過密道離開宮殿,撤離都城。”
"遵命。”
宦官恭敬地退下安排。
"秦王政,你的滅國之仇,我永遠銘記于心。
到了趙國,必定向天下揭露你發動暴行的行為,號召各國共同討伐秦帝國。”
……
新鄭城外,秦軍攻勢猛烈,黑壓壓的軍隊如同潮水般涌來,箭矢如雨點般落下,巨石如雷鳴轟擊,整個城池幾乎被摧毀。
"沖鋒!" 蒙武高聲吶喊。
第二波攻勢展開,直逼新鄭。
如今,韓國大勢已去,新鄭難以堅守。
"風起,大風!"
十萬秦軍士兵氣勢洶洶,怒吼著向前推進,展現出無畏的殺氣。
新鄭城在這股狂流中顯得極為渺小,仿佛一觸即潰。
與此同時。
新鄭境內。
"報告將軍,東南方向平安無事。”
"報告將軍,西北方向安然無恙。”
接連有探子回報,趙遲身後的大軍整齊排列。
騎兵聚集,步兵駐扎,只等一聲令下便發起進攻。
然而此刻,似乎沒有敵軍來襲。
……
"將軍。”
"今日敵人全部困守新鄭,料想不會遭遇伏兵。” 屠睢對趙遲說道。
"這次攻破韓國都城的機會,我們算是錯過了。” 章邯略顯遺憾。
對于秦軍將士來說,戰功是晉升的唯一途徑。
此次攻打韓國都城,無疑是最佳的建功機會,因此先前在府邸商討戰術時,許多萬人隊指揮官爭論得面紅耳赤,只為爭奪戰功。
像那些在外圍警戒的,已經無緣這一戰的戰功。
"失望嗎?"
喜歡大秦︰我竟是始皇長公子請大家收藏︰()大秦︰我竟是始皇長公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