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
祖龍點頭,不再多言,繼續注視著沙盤。
……
新章 軍情緊急,祖龍震驚
趙高站在一旁,不敢妄語。
在宮中,無論宦官權勢如何,終歸由君主掌控生死。
這時,
“報!”
殿外傳來急促呼喊。
“來者何人?”
祖龍轉身,眼中透著期待。
盡管穩坐咸陽,他對秦軍實力充滿信心,但內心仍有疑慮。
他志在天下,此次伐韓意義重大,不容閃失。
多年來的心血如今到了關鍵時刻,祖龍徹夜難眠,只盼捷報。
趙高快步出殿,取回軍報遞給祖龍。
祖龍迅速打開,笑意浮現在臉上。
“好,蒙武、蒙恬果然沒有辜負寡人的期望。
短短數月,韓境已被突破。”
然而,當他繼續閱讀時,臉色突變。
他震驚地得知,這一大勝竟源于一人之力,此人不僅擊殺敵軍主帥,更迫使敵軍投降。
“趙遲?竟有這般本事?這樣的功勞,連白起都難以媲美。
我大秦又要多一位猛將了?”
祖龍內心震撼,一個新兵僅兩月便取得如此成就,實在罕見。
回顧秦史,無人能及。
“趙高,速召李思、馮去疾來見。”
“是。”
待趙高離開,祖龍低聲說︰“趙遲剛入新兵營時,蒙恬曾遞過他的奏書,寡人對他略有了解。
看來蒙恬眼光不錯。”
“趙遲的表現令人滿意,未辜負我們的期望。”
祖龍凝視戰報,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這樣的戰績堪稱空前。
若傳出去,誰能相信如此功績出自一名新兵?
不久,李思、蒙毅、尉繚等重臣齊聚章台宮。
“臣等參見大王。”
眾人入殿即行禮。
身為重臣,他們各自負責糧草、軍資和外交事務。
自大軍出征以來,他們始終謹慎行事,隨時準備應對突發狀況。
“平身。”
祖龍揮手示意。
“大王,可是蒙將軍傳來捷報?”
李思滿懷期待地問道,眾人亦神色充滿期待。
“邊境之戰,蒙武率領精銳萬人突襲,一舉擊潰韓軍,斬殺敵人數萬,俘虜無數,而我軍僅損失數百,大獲全勝。”
祖龍笑意盈盈地對群臣說道。
“恭喜大王!”
听到捷報,群臣緊張的心情頓時放松下來,齊聲歡呼。
“看來大王用人得當。”
“蒙氏父子領軍,確實能助我秦帝國平定韓國。”
李思微笑著說道。
“此戰關鍵,不在蒙武。”
祖龍卻搖頭否定了。
“不是蒙武?”
眾臣皆露出疑惑的表情。
“這是蒙武呈上的戰報,請諸位過目。”
祖龍沒有多加解釋,直接將戰報遞出。
李思上前接過,眾人圍過來仔細閱讀。
看完戰報內容後,各位重臣無不震驚,彼此對視,難以置信。
許久之後。
“大王。”
“戰報中提到,我軍又增添了一位英雄。”
李思感慨地說。
“確實是這樣。”
“這樣的戰績與實力,堪稱我大秦的萬人敵。”
秦王的厚賞
“此人替我大秦邊境立下大功,大王必定會重賞。”
尉繚立即說道。
“此人不凡。”
“入伍僅數月就有如此戰功,我大秦恐怕又要誕生一位能與王翦上將軍齊名的戰神了。”
馮去疾也不禁贊嘆。
僅憑一人之力便擊潰敵軍,已是罕見奇跡。
更令人震驚的是,他親手取了敵軍統帥的首級,贏得了無上榮耀。
秦朝眾臣听到這個消息,無不為之震撼。
難怪他們會如此激動。
……
秦王的厚賞
“李思。”
“憑借此次戰功,該如何賞賜?”
祖龍神色莊重地問道。
李思躬身回答︰“回稟大王,僅憑此戰果,至少應晉九級封爵,達到五大夫之位,授予五千人部將之職,並賜良田千畝。”
“然而大王,這樣的功勛確實值得這樣的獎勵。”
“但趙遲只是剛入軍旅的新兵,突然授予高位,是否有些不當?”
李思補充道。
話音剛落。
尉繚立刻反駁︰“廷尉此言差矣。
我大秦自商鞅變法以來,就實行‘無功不祿’的原則,這是百年的準則。
趙如此殊勛,理應按功行賞。
如果不以此功行賞,又如何安撫那些為國效力的勇士呢?”
“言之有理。”
“軍功律令是我大秦強盛的基礎,若廢棄此制,我大秦怎能傲然于天下?”
蒙毅也隨聲附和。
馮去疾雖然沒有說話,但也點頭表示同意。
“此論極是。”
“老夫亦表贊同。”
此時。
殿外傳來一道略顯蒼老卻堅定的聲音。
眾人循聲望去,盡皆驚訝。
“相邦,您怎麼會在這里?”
群臣用敬畏的眼神注視著來者。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秦相王綰拜見祖龍時,祖龍關心其健康,得知痊愈後,稱贊其在滅韓計劃中的重要性。
王綰提醒廷尉李思重視軍功體制,強調公平對待將士。
隨後,祖龍宣布對趙遲的重賞︰從代理升為左庶長,統領萬人。
此舉令群臣震驚,因這超越了預期。
群臣退後,祖龍獨坐榻上,拿出一幅畫卷。
畫卷中是一位絕世佳人,祖龍深情凝視,喚她“冬兒”
,感嘆十年分別,訴說著思念。
但畫中人無動于衷,祖龍輕聲詢問她是否知情。
“昔日我對你說過的話,如今正一一應驗。
我已真正掌控大秦,不再受制于人,更無人敢獨斷專行。”
“可我心里滿是怨恨。”
“若十年前我就有這樣的地位,你便不會因那些人被逼離開,我們也不必分離。”
“你只需安心等待。”
“我已經踏上了統一天下的征程。
我對你的承諾發自真心,我會建立一個統一的大國,廣袤的土地只屬于大秦。
我會讓百姓免于戰火,安居樂業,這也是你一直以來的願望。”
“更重要的是,在此過程中,我一定會找到你。”
“這一次,絕沒有人能阻止我迎娶你,更沒人能阻止我立你為後。”
祖龍凝視畫中人像,流露一個男子的誓言,而非以往的威嚴。
令人驚訝的是,這幅畫卷中的女子究竟是何許人,竟讓一向冷峻的祖龍展現出如此深情的模樣。
此外,祖龍登基已有二十多年,後宮佳麗無數,連長子扶甦的母親鄭夫人也未曾封後。
在他的後宮中,似乎沒有一人能引起他的真摯情感。
皇後之位,始終空懸。
這其中的原因,或許只有經歷過那段變故的人才能明白,為何祖龍遲遲未立皇後。
……
時光飛逝。
對于大秦來說,趙遲功勞顯著,他率領前鋒軍擊潰韓軍防線,為邊境戰事奠定了基礎。
蒙武與蒙恬統領十九萬精銳秦軍,出其不意地進攻韓國,兵鋒直指數座邊境城池。
大秦的突襲令韓方措手不及,二十萬大軍迅速侵入,韓軍完全無力組織有效防御。
短短一個月,蒙恬親自率部攻陷上黨城,此城由五萬守軍防守,秦軍大獲全勝,俘虜眾多。
上黨的失守讓韓國門戶洞開,的命運似乎已成定局。
兩個月後,秦軍橫掃半個韓國,韓軍節節敗退,無力反擊。
二十萬秦軍分路推進,逐步侵佔韓國土地。
韓軍徹底潰敗,成為一盤散沙,韓都新鄭也被圍困,預計再過一兩個月,韓國將徹底,國土盡歸秦帝國。
新鄭宮內,氣氛壓抑。
“報!”
“啟稟大王,上黨已被秦軍佔領,我軍五萬守軍全軍覆沒,城池已落入秦人之手。”
“啟稟大王,秦軍又攻下華陽城,四萬韓軍潰散,華陽全境陷落。”
……
韓王坐在龍椅上,憤怒與絕望交織,質問群臣︰“為何秦軍如此強大?祖龍到底調動了多少兵力?為何我韓軍如此不堪一擊?”
韓王目光如炬,掃視群臣,卻見眾人低垂著頭,無人敢言。
雖然韓國向來是七國中實力最弱的,但也有十余萬兵力。
然而,僅僅兩個月,半壁江山便淪陷,主力損失殆盡,面對秦軍毫無還手之力。
“大王且息怒!”
秦軍此次舉動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世人皆以為其目標是趙國,未曾想竟指向韓國。
此戰失利,全因秦軍突襲所致。
只需等待魏、趙兩國援軍到來,韓國定能奪回失地。
朝堂之中,韓臣依次進言,語調雖顯凝重,卻仍懷一線希望。
他們相信,同根同源的趙、魏兩國會成為韓國的救星。
……
韓國多年以來得以存續,全賴其獨特戰略位置,乃秦東擴必經之路。
對秦帝國來說,
欲一統天下,必先除去韓國。
因此,韓國一直是各國抗秦的前沿陣地。
無論何時,他國都不願見韓國被滅,尤其是與韓國同宗的趙、魏兩國。
“讓我安心?”
“如今國土已喪失大半,大軍又敗于秦軍,叫我如何安心?”
“你們得給我個交代!”
韓王盛怒,高聲呵斥群臣。
“大王息怒。”
大臣們只能伏身跪地,別無他法。
韓王臉色陰沉,許久才平復情緒。
“韓卿。”
“派往趙、魏的使者可有回音?”
“帶回了何訊?”
韓王轉頭看向一名三十余歲、氣度溫雅的文臣,他是宗室子弟,姓韓名非,曾在稷下學宮求學,學識淵博,歸國後盡心輔佐,使國力漸強。
韓非神情嚴肅,上前揖禮奏報︰“大王,我國與趙、魏相鄰,趙魏聞我國遇困,迅速派兵援助。
但……”
韓王原本眉頭緊鎖,听完稍展笑意︰“魏王若能助戰,寡人便無懼秦軍。
只需堅守現有城池,待援軍至,必能驅秦出境。”
“大王!”
“此事非易。”
“秦帝國早有周密計劃,為滅我國,遣王翦率十萬精銳駐扎于趙魏交界,只要兩國稍有異動,王翦便會揮師直入。”
“我國已深陷秦之算計。”
韓非苦笑著搖頭。
起初王翦攻趙時,韓非以為是響應燕國求援。
直到韓地淪陷,才知這實為針對本國之策,旨在亡韓。
“那寡人該如何?難道真的坐視不管?”
韓王收起輕松之意,焦慮地環顧四周。
然而朝堂之上,眾臣皆默然低頭,無人獻策。
這般情景,令韓王心如死灰。
“報——”
“大王,大事不好!”
殿外傳來急促呼喊。
喜歡大秦︰我竟是始皇長公子請大家收藏︰()大秦︰我竟是始皇長公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