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
顧胤被行程塞得滿滿當當的日程表,終于在校方面對請假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快堅持不下去時清空了。
演唱會只剩下月初的終場。
電影節的這塊上,也完成了三個電影節的行程,這讓顧胤從現在直到2月都沒有了再為電影節請假的煩惱。
不僅沒了請假的煩惱,電影節獎項方面也是捷報多多,顧胤憑借《血染牯嶺街》,在金雞獎和金馬獎的上大放異彩,再次收獲了最佳男配獎和最佳新人獎。
還有《沉沒之地》,雖然沒趕上金雞獎和金馬獎的報名截止時間,遺憾錯過。
但它在都靈國際電影節b類評選中脫穎而出,一舉拿下最佳影片和最佳編劇獎。
每一個電影節獲獎,都說明這是大眾對作品質量的高度認可,更何況還有個人獎項加身,這讓顧胤這段時間在娛樂圈里著實刷足了存在感。
然而,在這光芒背後,質疑聲又怎會缺席?
從電影開始就有人質疑、眼紅,髒水是一波又一波。
電影圈,遠遠比其他圈子來得殘酷。
有人嶄露頭角,就意味著有人的資源被吞噬。
那尚未出頭的人,想要出頭的人,誰不想把這個有獎項加持、票房加身的踩下去,好讓自己有更多的機會上位呢?
只不過,一直以來都沒有能給予他致命一擊的機會。
現在他一個接一個地拿獎,誰還會想不開在這個時候招惹他呢?
最開始黑手那麼多,就是太想當然了,把顧胤看成一般沒有實力的流量明星,以為觀眾不會買流量的賬,那到時候只要稍微操作一下輿論,就能讓所謂的流量效應失靈,引發觀眾的反感。
如此一來,既能制造大量話題度,讓資本對未來的合作有所顧慮,再來如果成功了,還能讓他參演的電影票房不佳,那不就更好了,畢竟誰會願意繼續請一個“老鼠屎”呢?
但他們萬萬沒想到,顧胤不僅能扛票房,而且每一部作品都穩定發揮,成功在電影圈立住了腳跟。
尤其是他在電影節上保持著百分百的拿獎率,只要有個人獎項,就必定有獎項到手,從那之後,就沒有人在這個時候質疑了。
顧胤此刻風頭正盛,獎項加身是代表了有制度化的肯定,自身有票房號召力又意味著有資本會做護城河,為他保駕護航。
在這個圈子里,專業性和利益可以說是被高度重視的。
對一個有行業權威的認證,被資本所看重,有演技且積累了公眾信任的演員。
這樣一位演員,其他人不會再輕易下手。
因為一旦出手,很可能會引發連鎖反應,最終波及到自己。
更重要的是,顧胤本人行事作風上,讓人抓不住把柄,粉圈媚粉他們也試過了,但大眾不僅沒有反感,還讓他多了不少粉。
再說他身後的粉絲也不是好惹的軟柿子,而他背後的華英娛樂更不會是。
工作室的行事上你就可以看出,一旦有人對顧胤使手段,只要超過了小打小鬧的範疇,華英娛樂就沒有一次是坐視不管,或者拖拉的。
看看他們反黑的速度就知道了,只要輿論風向稍有不對,出現負面話題,華英反手就是一張律師函,而且是那種打到底、絕不協商的強硬態度。
一套組合拳下來,營銷號都不敢亂發黑稿,生怕一不小心觸到他們某個點,被一紙訴訟快遞上門。
沒有了那些糟心事,這段時間粉絲們的追星體驗可想而知有多舒心。
突然間沒有了不長眼出來找存在感的人,粉絲們甚至還有點空虛。之前那些人有多囂張,現在就有多安靜。
胤丹們始終秉持著絕不先出手的原則,因為對方先動手,就成了“規則破壞者”,她們就有了被動反擊的道德正當性。
只要忍到對方犯錯出手,就不會牽連到顧胤。
畢竟後發者享有“正當防衛”的解釋權。
那既然其他家都不來“互動”了,她們就只能多看看自家弟弟了呀。
粉絲都能舒心追星,顧胤所在的團體自然就更舒心了。
個人票房成績以及獎杯數的不斷刷新,所帶來的影響力是很多的。
單說遞到他手中的劇本,在他這個年齡段,這樣的待遇已經是最好的,沒有之一了。
還有就是原本已經淡定的校友們,如今又淡定不起來了。
顧胤再度陷入走到哪兒都被眾人圍住的境地,圍觀力度已經到了讓尤遠一下課就想拔腿就跑的那種。
只是良心不允許他這麼做,畢竟他那兩個小弟可是給了保鏢費的,他只能舍己,將顧胤從“危難”之中解救出來。
“天吶,我這感天動地的兄弟情啊!”尤遠如是感慨道。
哎哎哎,跑遠了,還是得回到正題,接著說說劇本的事兒。
送來的劇本題材很豐富。
應該是看顧胤,參演的三部劇都是不同類型的原因,所以劇組遞上來的本子也是五花八門,只不過懸疑題材佔了大頭。
無非是想借著《沉沒之地》的東風,盤活他們手中的本子。
可惜想錯了,顧胤團隊在了解之後,並不想選擇這類本子。
一來,重復飾演同類型角色容易讓觀眾產生審美疲勞,這不僅會限制顧胤的戲路,還容易讓他被市場定型。
二來,從片酬和劇組團隊方面考慮,華英並不希望顧胤去接外面的小成本制作。
在片酬上,小成本制作的劇組往往承受能力有限。它們背後沒有強大的資金兜底,只能依靠現有的資金來挑選演員,選了顧胤,就只能壓榨新人,可想而知選擇上來的參差。
而且,並非所有的團隊都認真負責,讓顧胤選《沉沒之地》,也不過是導演是他們培養的。
一般情況,新人導演如果沒有能力強勢把控整個劇組,那大概率會是個一地雞毛的劇組。
與其浪費時間去拍攝一部流水線式的殘次品,不如從一開始就果斷拒絕。
再說他們想選顧胤無非是有票房和有演技,但在一部電影中,不可能只有一個人出彩,也不是靠一個人就能決定電影的成敗。
如果顧胤真的進入了這樣的劇組,等到電影播出時,就會出現一個輿論誤區,觀眾會將電影的成敗系顧胤一人。
但實際上,“電影的成敗是整個劇組共同努力的結果”。演員只是能夠獨立撐起影片的完整性,這個決定性是在表演層面,而不是影片的全局掌控上。
電影的關鍵是劇情、導演和編劇的作用,這些都會影響最終的作品質量。
而現在的體系包容下,讓新人導演在沒有代表作時,會有一種傲氣。
一方面,是市場對新人導演的包容度反常地高,許多平台也在助推新人導演神化,這讓新人導演誤以為堅持自我表達就是正確的,從而輕視了他人的意見。
另一方面,成名焦慮催生了一種防御機制,使得他們陷入作者表達與大眾接受的割裂之中。
這段時間,送來的新人導演的本子或多或少都帶有這種“所有人都不懂我”的精英心態,這種有了名譽加身的,沒必要去 渾水。
說完了劇本,就要說到商務代言了。
看看現在的娛樂圈,商務代言可以說是藝人商業價值的最直接體現,代言的數量和質量決定了藝人的地位和資源獲取能力。
顧胤之前的商務代言就處于圈內上層水平,即使是空降代言也都是最高tite,可以說商業價值是頂級了。
之前代言品牌官宣微博下的評論,到現在還都是清一色的曬單就可以看出了。
更不要說現在了,有意向邀請他代言的商務數量直接翻了好幾倍。
團隊就算刪減掉了那些只想短期合作、急于收割流量的品牌。剩下的代言數量和質量,在同齡人中也無人能及,沒一個能打的。
本來還把他歸為05後,現在直接變成00後、90後,都把他當競爭對手了,將他納入自己的對標範圍,更離譜的是,還有80後也來對標他。
只能說票房大賣加上獎項加持,讓他人氣接連迎來爆發期。
當然,演唱會那一個又一個出圈的視頻也功不可沒。
之前因為顧胤要上學無法外出拍戲,公司拒絕了許多主動送上門的好資源,不是不滿的。
可如今再看,只想偷偷樂,這孩子就像個小貔貅一樣,吸金能力頂頂的。
顧胤被圍觀,作為他經紀人的常虹,也是忙的飛起,電話就就沒有消停的時候。
“對對,我們家阿胤正在上課呢,他們學校請假這方面管得嚴,不讓長期請假。”
“對,我們阿胤不是在藝術學院,是保送的京大,對對,這孩子沒出道前就保送了。”
“對對...實在是忍痛才拒絕了吳導那時候的邀請。我們阿胤可喜歡您的本子了,一直都說很遺憾沒能和您合作。”
“...哎呀,那太好了。”
“那好好,好的,沒問題的。”
“當然可以,這個時間肯定沒問題。”
簡單幾句話說完,常虹的臉上笑越發加深。
吳導,港城知名的導演兼編劇,那可是港城喜劇黃金時代的標志性人物。
更重要的是,他的本子質量很好,吳導的團隊也靠譜,這麼多年來從沒听過,有出過任何紕漏。
這次的主角是一個真正的底層小人物,主角成長線很飽滿,劇本結構更是環環相扣。
她和顧胤之前拿到就很喜歡,名導+好本子,只不過當時說的是12月開拍,可上學期間,顧胤根本請不出長假,只能遺憾拒絕。
誰能想到,命運兜兜轉轉,這本子不僅沒開機,還又回到了他們手中。
常虹平復了下心情,開始查看顧胤的課程表。
立刻撥通了他的電話,把情況和顧胤說了︰“沒錯,就是《懦夫救星》這個本子又回來了。吳導說他們願意等你暑假拍攝,你們本部暑假不是放70多天呢,吳導說這個時間剛剛好。”
“好,我知道了,虹姐,辛苦你了。”顧胤輕聲道謝。
常虹︰“沒事,還有你之前說要發免費的ep,公司已經同意了。內容策劃部會來找你對接,不過你還沒通過對方好友申請,記得去通過一下。”
“……虹姐,你知道對方叫什麼名字嗎?我的好友驗證消息太多,可能翻不到了。”顧胤有些無奈地說道。
“哈哈哈哈哈,行,我去聯系一下。到時候我推給你。”常虹笑道。
“謝謝。”
常虹看了一眼時間,就沒有再繼續了,“你接下來還有課,去上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