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浦風雲之杜氏傳奇

第505集︰審計之外的規則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竹晴園 本章︰第505集︰審計之外的規則

    黃浦風雲•算法審計困局判決之後

    第一章 法庭外的余震法槌落下的那一刻,智愈科技ceo陳明遠的指節在旁听席扶手上掐出了白印。他沒等書記員念完判決書全文,就扯了扯價值不菲的西裝領口,彎腰從人群縫隙里鑽出去——身後傳來記者們“陳總留步”的呼喊,像針一樣扎在他背上。走到法院大門外,初秋的風裹著黃浦江上的潮氣撲過來,他才發現自己手心全是汗,手機屏幕上跳著三條未讀消息,全是投資方發來的“緊急會議”通知。

    林硯之被圍在審判庭中央,鎂光燈晃得她眯起了眼。最先遞話筒過來的是《黃浦科技報》的記者,小姑娘聲音帶著急切“林處長,智愈科技被暫停全市業務,會不會導致部分醫院ai診斷斷供?”她還沒來得及回答,另一個男聲立刻插進來“有外資背景的科技企業已經在打听,黃浦的倫理審查會不會越來越嚴,他們要不要轉移研發中心?”

    林硯之抬手壓了壓喧鬧,目光轉向旁听席最後一排——那里坐著三位穿白大褂的人,是市一院、二院的放射科主任,此刻正朝她點頭。“大家先看那邊,”她伸手指過去,“這三位是咱們黃浦頂尖醫院的影像科負責人,開庭前我們聊過,他們最擔心的不是ai斷供,而是‘帶病’的ai繼續用。”她頓了頓,聲音提高了些,“剛才判決書里說,智愈要補充罕見病數據、優化算法,這期間醫院會啟用備用方案——比如市一院已經聯系了高校實驗室,用經過倫理認證的開源ai系統過渡,不會影響患者就診。”

    “那投資環境呢?”又一個問題拋過來。林硯之從公文包里掏出一張折疊的a4紙,展開時邊角還帶著褶皺“這是今天早上剛收到的,十家醫療ai企業聯合提交的《倫理審計試點申請書》,其中包括本土龍頭‘醫準智能’,還有兩家外資企業的中國分部。”她把紙舉到鏡頭前,“他們在申請里寫,‘明確的倫理規則比模糊的灰色地帶更能吸引長期投資’。我想,這就是市場給的答案——真正的投資者,不會因為要保護患者生命就撤資。”

    人群里響起一陣低低的議論聲,有記者開始低頭記錄。林硯之瞥見人群外的小陳,姑娘正朝她比劃“ok”的手勢,手里拿著手機,屏幕上是“周明遠教授來電”的字樣。她趁機對記者們笑了笑“後續的《ai醫療算法審計指引》會在下午的行業座談會上公布,大家感興趣可以去參加,現在我得處理點緊急工作。”說著就側身從人群里退出來,快步走向電梯。

    電梯里只有她和小陳兩個人,鏡面牆壁映出她們疲憊卻挺直的身影。“周教授說,國家衛健委看到了黃浦的判決,想把‘脫敏審計’模式寫進《科技倫理審查辦法》修訂草案,讓咱們團隊準備一份詳細的操作報告。”小陳壓低聲音,語氣里藏不住興奮,“還有,智愈科技的投資方‘啟明資本’剛發了聲明,說要撤回對智愈的兩億增資,並且啟動對陳明遠的盡職調查。”

    林硯之靠在電梯壁上,長長舒了口氣。電梯下降時輕微的失重感里,她想起三個月前第一次見那三位誤診患者家屬的場景——市一院的會議室里,張阿姨的女兒抱著母親的病歷本哭,說“要是ai能多看看那幾張片子,我媽就不用遭化療的罪了”;李大爺的兒子拍著桌子說“他們拿‘技術保密’當擋箭牌,就是拿人命當兒戲”。那時她還不確定,這場官司能不能贏,能不能真的改變點什麼。

    “對了林處,”小陳突然說,“剛才在法院門口,我看到智愈的cto趙偉了,他蹲在台階上抽煙,手里攥著一份算法日志,好像在哭。”林硯之愣了一下,趙偉她有印象——庭審時他坐在陳明遠旁邊,全程低著頭,只有在法官問“是否參與調整罕見病數據權重”時,才小聲說了句“是”。“先不管他,”她定了定神,“下午的座談會要提前半小時到,把《審計指引》的ppt再核對一遍,特別是‘動態審計’那部分,要把每季度提交報告的具體指標標清楚。”

    電梯門打開,外面的陽光比法庭里亮得多。林硯之走出去時,手機突然響了,是個陌生號碼,歸屬地是黃浦本地。她接起電話,那頭傳來一個沙啞的男聲“林處長,我是智愈科技的前算法工程師,叫王海。我……我有東西要給您,關于智愈算法的,可能比庭審時的證據更重要。”

    第二章 智愈的崩塌

    王海約林硯之在江邊的一家咖啡館見面。他來的時候穿著洗得發白的格子襯衫,背著一個舊雙肩包,坐下時手還在抖,點了杯熱美式,卻一口沒喝,只是反復摩挲著杯壁。“我上個月從智愈離職的,”他低著頭,聲音很小,“陳明遠讓我們把罕見病數據權重下調的時候,我就覺得不對勁,但我不敢說——我老婆懷孕了,要還房貸。”

    林硯之沒催他,只是把自己的溫水推了過去“慢慢說,你想給我什麼?”王海深吸了口氣,從雙肩包里掏出一個銀色的u盤,放在桌上推過來“這里面是智愈算法的‘後門日志’。陳明遠怕審計,讓我們在算法里留了個口子——只要輸入特定的指令,就能讓系統在診斷時跳過罕見病檢測模塊,直接輸出常見病結果。”他抬起頭,眼楮通紅,“上次庭審時,趙偉說‘系統緩存未清空’,其實是在撒謊,那天審計沙箱里的算法,根本沒啟用完整功能,是陳明遠讓他遠程操作,開了後門。”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面精彩內容!

    林硯之拿起u盤,指尖傳來冰涼的觸感。“你為什麼現在願意說?”她問。王海苦笑了一下,從口袋里掏出一張醫院的繳費單“我媽上周查出了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就是庭審時說的那種罕見病。我帶著她去醫院,醫生說,要是用智愈的ai,大概率會誤診。那時候我才想明白,我當初寫的那些代碼,可能會害了我最親的人。”

    他的聲音開始哽咽“離職前,我偷偷把後門日志拷了下來,一直不敢交——怕陳明遠報復。但昨天看到判決書,看到你說‘創新不能犧牲患者生命’,我覺得我得站出來。不然我媽要是知道我做過這種事,她都不會原諒我。”

    林硯之把u盤收進公文包,拿出一張名片遞給他“這個u盤很重要,我會交給技術團隊核驗,之後可能需要你配合做個筆錄。你放心,我們會保護你的個人信息,不會讓智愈知道是你的。另外,你媽媽的病,我可以幫你聯系市一院的呼吸科專家,他們對這種罕見病很有經驗。”

    王海接過名片,手指在“黃浦市科技局倫理監管處”的字樣上反復蹭著,突然就哭了“謝謝林處長……我一直覺得自己是個幫凶,現在終于能做點對的事了。”

    從咖啡館出來,林硯之立刻給老周打電話——老周是團隊里的技術負責人,退休前是市信息安全中心的主任。“老周,你現在立刻回辦公室,我帶了個u盤,里面有智愈算法的後門日志,需要馬上核驗。”她語速很快,“另外,查一下智愈科技的服務器ip,看看他們有沒有在判決後偷偷刪除數據。”

    “好,我這就回去。”老周的聲音里帶著警惕,“剛才我監測到智愈的後台有異常流量,好像在往境外傳數據,我已經截了包,正準備分析。”

    掛了電話,林硯之打車往辦公室趕。車窗外,黃浦江上的貨輪緩緩駛過,岸邊的梧桐葉開始泛黃。她想起庭審時陳明遠說的“ai準確率982”,突然覺得很諷刺——那2的誤差,對患者來說就是100的災難。

    回到辦公室時,老周已經在技術室等著了。小陳把u盤插進隔離電腦,屏幕上立刻跳出一串加密文件。老周戴上眼鏡,手指在鍵盤上飛快敲擊,代碼像流水一樣在屏幕上滾動。“找到了,”他突然停下,指著其中一行代碼,“這里有個隱藏的觸發指令,輸入‘zy101novel.com24’,系統就會自動屏蔽罕見病特征提取模塊。”他又點開一個日志文件,“你看,從101novel.com23年10月開始,這個指令被調用過17次,每次都是在醫院突擊檢查或者客戶試用的時候。”

    小陳湊過來看,倒吸了一口涼氣“他們竟然早就留了後門?那之前的審計沙箱里,是不是也被調用過?”

    “很有可能。”林硯之皺起眉,“老周,能不能根據這個後門,追溯一下之前有多少患者可能被誤診?”

    老周搖搖頭“很難,智愈的診斷數據是碎片化存儲的,而且他們已經刪除了一部分101novel.com23年的日志。不過我們可以根據現有的病例,估算一個範圍——按照他們的調用頻率,保守估計有上百個罕見病患者可能被漏診。”

    林硯之沉默了一會兒,拿起手機撥通了市衛健委的電話“王主任,我是林硯之。智愈科技的ai系統里發現了隱藏後門,可能涉及大量漏診患者,需要你們協調各醫院做一次全面排查……對,越快越好,特別是101novel.com23年10月之後用智愈系統診斷的患者。”

    掛了電話,她靠在椅背上,閉上眼楮。小陳遞過來一杯熱茶,輕聲說“林處,你別太自責,這不是你的錯。”

    “我知道不是我的錯,”林硯之睜開眼,眼底有紅血絲,“但我總在想,如果我們早點發現,是不是就能少一些像張阿姨那樣的患者?”她想起早上張阿姨女兒的電話,姑娘哽咽著說“媽媽最近咳嗽得更厲害了”,心里就像被什麼東西揪著疼。

    這時,辦公室的門被推開,門口站著一個人——是智愈科技的cto趙偉。他頭發亂糟糟的,眼楮紅腫,手里提著一個黑色的電腦包,看起來像是一夜沒睡。“林處長,”他聲音沙啞,“我來交東西——智愈所有ai診斷系統的源代碼,還有未刪除的原始日志備份。”

    林硯之和小陳對視了一眼,都有些意外。趙偉把電腦包放在桌上,拉開拉鏈“陳明遠跑了,早上的飛機去美國了,留了封信讓我‘頂住’,但我頂不住了。”他蹲下來,雙手抱著頭,“那些代碼是我帶團隊寫了三年的,我看著它從一個小模型變成能在幾十家醫院用的系統,可陳明遠為了業績,一次次讓我們改數據、留後門……我知道這不對,但我不敢反對,我怕失業,怕房貸還不上。”

    “你現在交出來,是對的。”林硯之走過去,遞給他一張紙巾,“這些代碼和日志,能幫我們追溯更多可能被誤診的患者,也能幫其他企業避免犯同樣的錯。”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面更精彩!

    趙偉接過紙巾,擦了擦眼淚“我還知道,陳明遠在境外開了個離岸賬戶,里面轉了不少錢,是用智愈的技術專利做抵押貸的。我把賬戶信息也存在這個u盤里了,交給你們。”他從口袋里掏出一個小小的u盤,放在桌上,“我已經跟律師咨詢過了,主動配合調查可以從輕處理。我不想再幫陳明遠背黑鍋了,我想對得起自己寫的代碼。”

    第三章 座談會上的交鋒

    下午兩點,行業座談會在市科技局的大會議室召開。林硯之走進會場時,已經坐了大半的人——有醫療ai企業的負責人,有醫院的代表,還有高校的專家,周明遠教授也來了,坐在第一排靠中間的位置,朝她點頭微笑。

    小陳把《ai醫療算法審計指引》的紙質版分發給每個人,封面上印著藍色的黃浦江大橋圖案。林硯之走上講台,打開ppt,屏幕上出現了判決書里的關鍵條款“……智愈科技需于90日內完成罕見病數據補充(樣本量不低于總數據量的5),算法決策可解釋性需達到sh值≧07……”

    “今天請大家來,不是要批評誰,而是想和大家一起定規則。”林硯之的目光掃過全場,“《審計指引》里有兩個核心點,我想重點說一下。第一個是‘動態審計’——高風險ai系統每季度要提交算法更新報告,報告里必須包含罕見病數據佔比、決策可解釋性指標,還有用戶投訴處理情況。我們技術團隊會隨機抽查,一旦發現隱瞞更新或者數據造假,直接取消行業準入資格。”

    台下立刻有人舉手,是一家小型ai企業的老板,姓劉,之前在倫理審查意見征集時提過“成本太高”的異議。“林處長,我們公司就十個人,每季度提交報告、接受抽查,人力成本根本扛不住。能不能給小企業放寬點期限?”

    林硯之早有準備,她點擊ppt,切換到下一頁——上面是“倫理審計幫扶計劃”的細則“我們聯合了市科技金融集團,對參與試點的中小企業兩方面支持一是免費的審計技術培訓,二是最高50萬元的合規補貼,用于購買加密模塊、補充數據。另外,我們還搭建了‘算法共享池’,里面有經過倫理認證的基礎模型,小企業可以在此基礎上二次開發,能省不少成本。”

    劉老板點點頭,沒再說話。這時,周明遠教授舉手了“硯之,我想問一下,‘決策可解釋性’的指標是怎麼定的?sh值≧07,有沒有考慮到不同疾病的差異?比如罕見病的樣本少,模型解釋性可能天生偏低。”

    “周教授這個問題提得好。”林硯之笑了笑,“我們和高校團隊做過調研,罕見病的sh值可以放寬到≧06,但必須附加‘人工復核’條款——用ai診斷罕見病時,必須有兩名副主任以上醫師簽字確認。另外,我們會建立‘罕見病數據聯盟’,由市一院牽頭,聯合企業、高校收集罕見病病例,逐步提高模型的解釋性。”

    她的話剛落,會場後排傳來一個女聲“林處長,我能說兩句嗎?”所有人都轉過頭,只見一個穿米色風衣的年輕女人站起來,手里拿著一個筆記本——是張阿姨的女兒,叫甦曉。林硯之愣了一下,隨即朝她點頭“當然可以。”

    “我是一名患者家屬,我媽媽因為智愈的ai誤診,錯過了最佳治療時間。”甦曉的聲音有些發抖,但很堅定,“我今天來,不是要抱怨,而是想跟各位企業老板說——我們患者不怕ai有缺陷,怕的是你們隱瞞缺陷。我媽媽就診時,醫生說‘ai診斷準確率98’,我們信了,結果……”她頓了頓,深吸了口氣,“如果當時智愈能說‘這個病是罕見病,ai可能不準,建議人工復核’,我媽媽就不會走到今天這一步。”

    會場里安靜下來,沒人說話。甦曉接著說“現在你們要做倫理審計,要補充數據,我很高興。但我希望你們記住,你們寫的每一行代碼,都關系著一條人命。合規不是為了應付審查,是為了對得起患者的信任。”

    說完,她鞠了一躬,坐了下去。林硯之看著她,心里一陣暖流——早上打電話時,甦曉還猶豫著要不要來,說“怕自己說不好”,現在看來,她比誰都說得好。林硯之清了清嗓子,打破了沉默“甦女士的話,應該是我們所有人的初心。接下來,我們開放討論環節,大家有什麼問題、建議,都可以提出來。”

    討論環節持續了一個多小時,問題五花八門——有企業問“外資企業能不能加入數據聯盟”,有醫院問“審計結果能不能作為采購依據”,林硯之和團隊成員一一解答。快結束時,“醫準智能”的ceo站起來說“我們公司今天就提交試點申請,並且承諾,把罕見病數據佔比提高到8,比指引要求的還高。我們覺得,倫理不是成本,是競爭力——患者信任你,醫院才會用你的產品,長期來看,這比短期利潤重要得多。”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他的話贏得了一陣掌聲。座談會結束後,林硯之送周明遠教授出門,老教授拍了拍她的肩膀“不錯,比我預想的好。剛才甦曉的發言,比任何數據都有說服力。”他從包里拿出一份文件,“這是《科技倫理審查辦法》修訂草案的征求意見稿,里面專門加了‘醫療ai動態審計’章節,你們團隊的‘脫敏審計’流程寫進去了,下周有個專家論證會,你跟我一起去北京。”

    林硯之接過文件,指尖踫到紙頁,感覺沉甸甸的。“謝謝您,周教授。”她說,“要是沒有您當初的建議,我們可能還在摸索。”

    “不用謝我,”周明遠笑了,“是你們把‘紙上的倫理’變成了‘落地的規則’。黃浦是個好地方,有江的包容,也有橋的堅定——就像你們做的事,既要給創新留空間,也要守住底線。”

    送走周明遠,林硯之回到辦公室,小陳正對著電腦整理座談會的記錄。“林處,剛才有五家企業當場提交了試點申請,還有三家說回去走流程,下周交。”小陳的臉上滿是笑意,“劉老板也說了,要考慮加入數據聯盟,他說甦曉的話讓他想通了。”

    林硯之走到窗前,夕陽正慢慢沉到黃浦江對面的建築群後面,把天空染成了橘紅色。她拿出手機,給甦曉發了條消息“今天謝謝你,你的話幫了我們大忙。你媽媽的事,有進展我會第一時間告訴你。”

    沒過多久,甦曉回復了“林處長,該謝謝的是你。我媽媽今天做了檢查,醫生說病情控制住了,雖然不能根治,但至少能少點痛苦。還有,我加入了患者權益組織,以後會多跟你們反饋患者的想法——希望我們能一起,讓ai醫療變得更靠譜。”

    林硯之看著消息,嘴角忍不住上揚。她打開電腦,找到“倫理治理案例庫”文件夾,新建了一個文檔,命名為“002算法審計困局(後續)”,開始敲字“101novel.com24年9月,智愈科技案判決後,黃浦市10家醫療ai企業申請倫理審計試點,‘動態審計’機制落地……”

    敲到一半,她想起趙偉早上交的代碼和日志,想起王海的後門證據,想起甦曉在座談會上的發言——這些碎片拼在一起,構成了一個關于“堅守”的故事。她知道,這不是結束,以後還會有新的技術、新的倫理難題出現,但只要有人願意為患者站出來,願意為規則較真,黃浦的科技發展,就永遠不會偏離“以人為本”的方向。

    窗外的夕陽徹底落下去了,城市的燈光漸漸亮起來,沿著黃浦江連成一片。林硯之保存好文檔,關掉電腦——明天還有很多事要做要和老周一起分析智愈的日志,要跟衛健委對接患者排查工作,要準備去北京的論證會材料。但此刻,她心里很踏實,就像看著一艘船,在經歷了風浪之後,終于回到了正確的航線上。

    喜歡黃浦風雲之杜氏傳奇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黃浦風雲之杜氏傳奇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黃浦風雲之杜氏傳奇》,方便以後閱讀黃浦風雲之杜氏傳奇第505集︰審計之外的規則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黃浦風雲之杜氏傳奇第505集︰審計之外的規則並對黃浦風雲之杜氏傳奇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