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風掠過東海之濱的涂灘時,陳硯秋的登山鞋陷進了半濕的泥里。咸腥的風裹著蘆葦碎屑撲在臉上,她扶了扶鼻梁上的防藍光眼鏡,目光越過勘測隊員插在地上的紅色標記樁,落在遠處那片泛著金屬光澤的藍色光伏板陣列上——那是“啟明星”海上光伏項目一期工程,此刻正隨著潮起潮落,在暮色里折射出冷硬的光。
“陳博士,這是最新的潮間帶底棲生物采樣報告。”年輕的助理小林踩著泥灘追上來,文件夾上還沾著水草的黏液,“跟三個月前的基線調查比,文蛤和四角蛤蜊的密度下降了近三成。”
陳硯秋接過報告,指尖劃過數據表格里刺眼的紅色下降箭頭。作為華東環境倫理研究中心的首席評估師,她三天前接到緊急調令,進駐“啟明星”項目現場。這家由鴻盛集團主導的可再生能源項目,曾因“年減排二氧化碳兩百萬噸”的亮眼數據登上財經頭條,卻在半個月前被漁民舉報“趕絕了灘涂里的活物”,環保部勒令其暫停二期施工,進行第三方倫理環境評估。
越野車在顛簸的灘涂公路上行駛時,陳硯秋翻完了鴻盛集團提交的自評報告。三十頁的文檔里,滿是“符合國家能源標準”“通過環評審批”的表述,附帶的監測數據精確到小數點後三位,卻對漁民提及的“魚汛消失”“鳥群遷徙”只字未提。副駕駛座上的項目負責人趙鵬時不時瞥向她,語氣帶著掩飾不住的焦躁“陳博士,我們這可是省級重點項目,耽誤一天就是上百萬的損失。環保手續真的齊全,那些漁民就是想多要補償。”
陳硯秋沒接話,視線落在窗外掠過的漁村上。低矮的磚房晾曬著褪色的漁網,幾個老人坐在碼頭石階上,望著空蕩蕩的海面發呆。車剛停穩,一個皮膚黝黑的漢子就沖了過來,手里舉著個裝著海水的玻璃瓶,瓶底沉著幾片死藻“趙總!你們看看這水!以前退潮能撿半桶花蛤,現在撈上來的全是這玩意兒!”
趙鵬皺眉要上前阻攔,被陳硯秋攔住了。她接過玻璃瓶,指尖捻起一點褐色的藻類碎屑,又蹲下身摸了摸碼頭的石板縫——那里本該附著著密密麻麻的藤壺,此刻卻只剩斑駁的痕跡。“大哥,能帶我去看看你們的漁船嗎?”
漢子名叫李大海,是世代居住在此的漁民。他的漁船泊在簡易碼頭的最里側,船底掛著的漁網破了好幾個大洞,網眼處纏著塑料薄膜似的光伏組件包裝廢料。“上禮拜刮台風,養殖場的浮體支架被吹壞了,碎塑料飄得到處都是。”李大海蹲在甲板上,聲音發顫,“這片灘涂是我們的飯碗,不是用來堆鐵片子的。”
陳硯秋的筆記本上,漸漸畫滿了標注光伏陣列侵佔潮間帶核心區32平方公里,施工期未設置生態隔離帶,組件包裝廢棄物回收率不足60,運維人員的生活污水直排入海。小林在一旁低聲提醒“這些問題在合規層面打了擦邊球,但確實違反了倫理評估的‘最小傷害原則’。”
回到項目臨時指揮部時,鴻盛集團的法務總監已經在等候。西裝革履的男人將一摞文件推到陳硯秋面前,封面印著“補償方案”四個大字“我們願意給涉事漁村每戶補償五萬元,再捐建一所希望小學。陳博士,倫理評估不就是平衡利益嗎?能源發展總要有人做出犧牲。”
陳硯秋指尖在“犧牲”二字上頓了頓,忽然想起下午在漁村看到的場景李大海的兒子拿著撿來的光伏碎片當玩具,母親在一旁急得直跺腳。她翻開自己的調查筆記,指著其中一頁問道“貴司的環評報告里說,項目選址避開了鳥類遷徙通道,但我們在現場發現了三只翅膀被組件支架纏住的白腰杓鷸,這怎麼解釋?”
法務總監的臉色僵了一下,隨即辯解道“這是意外情況,我們已經安排了專人巡邏救助。可再生能源開發哪能一點環境影響都沒有?總不能因為幾只鳥就停了利國利民的項目吧?”
“倫理評估不是非黑即白的判斷題。”陳硯秋將一份厚厚的資料推到對方面前,那是她連夜整理的國內外案例,“丹麥的海上風電項目會預留10的海域作為生態緩沖帶,德國的光伏農場會在板間種植耐陰作物。真正的可持續,從來不是犧牲一方成全另一方。”
第二天清晨,陳硯秋帶著評估團隊和鴻盛集團的技術人員再次來到灘涂。潮水剛退,露出大片灰褐色的泥質灘地,幾只小螃蟹在標記樁旁匆匆爬過。“這里是文蛤的核心棲息地,”陳硯秋指著一片地勢稍高的區域,“如果二期工程將光伏陣列向深海遷移五百米,就能避開這片區域。另外,組件支架需要加裝防鳥網,施工廢料必須做到日產日清。”
趙鵬蹲在地上,用樹枝在泥里畫著項目平面圖,眉頭擰成了疙瘩“向深海遷移會增加近三千萬的成本,防鳥網的維護也是筆不小的開支。”
“但如果不調整,二期工程不僅無法通過倫理評估,還可能面臨生態修復的巨額罰款。”陳硯秋拿出計算器,快速報出一串數字,“而且據我們調查,這片灘涂的生態價值每年超過八千萬元,包括漁業產出、碳匯功能和旅游潛力。短期成本增加,換來的是長期的生態與經濟雙贏。”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面精彩內容!
這時,小林帶著幾個漁民走了過來。李大海手里拿著一張皺巴巴的圖紙,那是他父親留下的灘涂漁汛分布圖“陳博士,趙總,其實這片區域每年三月到五月是候鳥停歇期,如果施工能避開這個時間段,對鳥群的影響能小很多。”
趙鵬看著圖紙上密密麻麻的紅色標記,又看了看陳硯秋堅定的眼神,終于點了點頭“我馬上召開技術會議,研究調整方案。”
接下來的三天,評估團隊、企業技術人員和漁民代表坐在了一起。漁民們提出了“分區域施工”“潮間帶輪休”等建議,技術人員則核算著調整方案的可行性,陳硯秋則從倫理角度給出專業意見。會議室的白板上,漸漸畫滿了修改後的項目規劃圖,紅色的生態保護區、藍色的光伏陣列區和黃色的施工通道區劃分得清清楚楚。
第五天,陳硯秋提交了最終的倫理環境評估報告。報告分為“現狀評估”“問題分析”“改進方案”三個部分,不僅指出了項目存在的生態問題,更提出了“生態補償+社區參與”的創新模式由鴻盛集團出資成立灘涂生態保護基金,漁民以漁業資源入股,參與項目的生態運維,既保障了漁民的生計,又解決了項目的環境監管難題。
提交報告的那天下午,陳硯秋再次來到灘涂。趙鵬正在指揮工人拆除靠近鳥類棲息地的部分支架,幾個漁民戴著安全帽,在一旁幫忙安裝防鳥網。遠處的海面上,一群白腰杓鷸正悠閑地覓食,陽光灑在光伏板上,折射出柔和的光暈。
李大海提著一桶剛撈上來的花蛤走過來,臉上帶著久違的笑容“陳博士,你看,這兩天花蛤的數量已經多起來了。”
陳硯秋蹲下身,看著桶里鮮活的文蛤,忽然想起導師曾說過的話“倫理不是束縛發展的枷鎖,而是指引發展的燈塔。”可再生能源開發的終極目標是守護人類共同的家園,而這份守護,需要對自然的敬畏,對生命的尊重,更需要利益相關方的平等對話。
夕陽西下,灘涂被染成了溫暖的橘紅色。陳硯秋的手機收到一條信息,是下一個評估任務的通知西北沙漠光伏電站的生態修復倫理評估。她望著遠處漸漸升起的炊煙,將筆記本收好,轉身走向停在路邊的越野車。車輪駛過灘涂公路,留下兩道淺淺的車轍,很快就被即將上漲的潮水輕輕撫平。
喜歡黃浦風雲之杜氏傳奇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黃浦風雲之杜氏傳奇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