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浦風雲之杜氏傳奇

第484集︰《自動駕駛汽車的倫理決策標準》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竹晴園 本章︰第484集︰《自動駕駛汽車的倫理決策標準》

    暴雨如注,黃浦江上空的雲層壓得極低,像一塊浸透了墨汁的絨布,將整座城市的霓虹都揉成了模糊的光斑。林硯舟坐在“星途科技”自動駕駛測試車的副駕位上,指尖無意識地摩挲著車門內側的碳縴維紋路——這是公司研發的第五代l4級自動駕駛系統“方舟5”的終極路測,目的地是位于浦東臨港的智能汽車倫理評估中心。

    “當前車速65kh,前方500米進入隧道群,降水等級維持暴雨,路面摩擦系數032,建議保持車距15米。”車載ai的電子音平穩無波,儀表盤上的實時路況圖以每秒30幀的頻率更新著,紅色的警示線在隧道入口處輕輕閃爍。林硯舟抬眼看向窗外,雨刷器以最快頻率擺動,卻仍無法完全驅散擋風玻璃上的水幕,遠處的車流像一串模糊的彩色燈珠,在雨霧中緩緩蠕動。

    作為“星途科技”的首席倫理工程師,林硯舟這三個月來幾乎是在測試車里度過的。從早高峰的陸家嘴環路到深夜的郊區省道,從晴空萬里到暴雪封路,“方舟5”的算法已經處理了超過1101novel.com0種突發場景,但今天的路測不同——評估中心將在隧道內設置“倫理困境模擬場景”,這是決定“方舟5”能否獲得上市許可的關鍵一環。

    “林工,還有10分鐘到達隧道入口,評估中心那邊剛剛發來最終確認,模擬場景a和場景b將隨機觸發,沒有提前預案。”後座的測試工程師小陳遞過來一杯熱咖啡,聲音里帶著一絲緊張,“听說這次的場景是參考了去年德國那起自動駕駛事故設計的,連行業協會的專家都來現場了。”

    林硯舟接過咖啡,指尖傳來的暖意讓她稍微放松了些。她想起去年德國的那起事故一輛l3級自動駕駛汽車在高速公路上遇到突發狀況,前方突然出現失控的貨車,而右側車道有正常行駛的摩托車,算法在05秒的決策窗口期內選擇了緊急制動,最終還是與貨車追尾,導致駕駛員重傷。這起事故引發了全球對自動駕駛倫理決策的激烈討論——當“不可避免的傷害”發生時,算法應該優先保護車內人員,還是車外的第三方?

    “倫理決策不是數學題,沒有唯一解,但必須有明確的價值取向。”林硯舟輕聲說,目光落在儀表盤上的“倫理決策模塊”圖標上——那是一個由藍色線條構成的天平,天平兩端分別標注著“車內安全”和“公共安全”,這是她和團隊花了半年時間,結合法律條文、社會調查數據和倫理哲學理論制定的核心框架,“我們的算法不是要‘選擇誰生誰死’,而是要在最短時間內找到‘傷害最小化’的方案。”

    就在這時,車載ai突然發出了急促的提示音“警告!前方隧道內檢測到突發場景,場景b觸發,距離300米,請做好準備。”儀表盤上的實時畫面瞬間切換,隧道內的監控攝像頭傳來的畫面顯示隧道中段的應急車道上,一輛故障車沒有按規定擺放警示標志,而更前方的主車道上,有一名穿著反光背心的維修工人正蹲在地上檢查路面,他的身後沒有任何防護措施。

    “方舟5”的車速瞬間降至50kh,算法開始瘋狂運算。林硯舟的心跳驟然加速,她緊緊盯著屏幕上的決策路徑圖如果繼續直行,需要在23秒內完成制動,但路面濕滑,即使觸發abs和esp,剎車距離仍需要45米,極有可能撞上維修工人;如果向左側變道,左側車道有一輛勻速行駛的suv,兩車橫向距離僅18米,變道可能導致剮蹭,進而引發連環事故;如果向右側變道,應急車道的故障車距離只有30米,踫撞風險更高。

    “決策窗口期倒計時15秒,14秒……”電子音的節奏突然加快,林硯舟的手心滲出了冷汗。她想起三個月前和父親的對話——父親是退休的交通警察,去年在處理一起交通事故時被失控的貨車撞傷,至今仍在康復中。當時父親躺在病床上,握著她的手說“硯舟,我這輩子見了太多交通事故,人在突發狀況下的反應往往是混亂的,但機器不一樣,機器的每一個決策都應該帶著對生命的敬畏,不管是車內的,還是車外的。”

    “當前決策優先執行‘傷害最小化’方案,觸發分級制動,同時向左側車道發出變道請求,開啟危險報警閃光燈,提示後方車輛減速。”車載ai的聲音再次響起,儀表盤上的紅色警示線變成了黃色,制動系統開始以“漸進式”方式施加制動力——不是猛地踩死剎車,而是先以30的力度減速,給左側車道的suv留出反應時間,同時車載雷達持續掃描suv的車速和距離,計算最佳變道時機。

    林硯舟的眼楮死死盯著前方,雨幕中,維修工人似乎還沒意識到危險,仍在低頭檢查路面。1秒,08秒,05秒……就在“方舟5”距離維修工人還有101novel.com米時,左側車道的suv終于做出了反應,輕微向左側偏移,留出了12米的橫向空間。“方舟5”的方向盤以每秒15度的速度平穩轉動,車身像一條靈活的魚,精準地從故障車和suv之間穿過,最終在維修工人前方5米處完全停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面精彩內容!

    刺耳的剎車聲在隧道內回蕩,林硯舟長長地舒了一口氣,後背已經被冷汗浸濕。她轉頭看向維修工人,對方終于抬起頭,臉上滿是驚魂未定的表情,朝著測試車用力揮了揮手——那是評估中心安排的“演員”,但剛才的驚險場景,卻讓林硯舟感覺像真的經歷了一場生死考驗。

    “測試結束,‘方舟5’在場景b中的決策響應時間042秒,制動距離385米,變道成功率100,未造成任何模擬傷害。”車載ai的電子音恢復了平穩,儀表盤上彈出了綠色的“測試通過”字樣。小陳興奮地拍了下手“成了!林工,我們的算法真的做到了!”

    林硯舟卻沒有立刻露出笑容,她打開車載電腦,調出剛才的決策日志——算法在042秒內不僅計算了物理層面的制動距離和變道空間,還調用了“社會價值權重”數據庫維修工人屬于“無防護的道路使用者”,在倫理優先級中高于普通車輛,而左側suv的駕駛員系了安全帶,車輛配備了側氣囊,剮蹭造成的傷害風險低于撞擊行人。這些參數不是憑空設定的,而是團隊對全國30萬份交通事故案例進行分析後得出的結論。

    “倫理決策的核心不是‘選a還是選b’,而是讓算法理解‘為什麼選a而不選b’。”林硯舟指著日志上的一行數據說,“你看這里,算法在決策時還考慮了維修工人的年齡——根據監控畫面識別,他大概50歲左右,屬于家庭主要勞動力,這也是我們在‘社會價值權重’中加入的參數之一。但這不是‘歧視’,而是基于數據的理性判斷保護家庭主要勞動力,在長期社會影響層面,能減少更多的間接傷害。”

    車子緩緩駛出隧道,雨勢漸漸變小,陽光透過雲層的縫隙灑下來,在黃浦江面上折射出金色的光芒。小陳看著窗外的景色,突然問道“林工,如果剛才的場景里,維修工人是個小孩,算法會改變決策嗎?”

    林硯舟沉默了片刻,然後認真地說“會。我們的算法里有‘特殊群體保護條款’,兒童、老人、殘疾人等弱勢群體,在倫理優先級中會被賦予更高的權重。但這不是算法的‘自主選擇’,而是我們把社會共識轉化成了可執行的代碼——上個月我們做過一次社會調查,超過87的受訪者認為,自動駕駛汽車應該優先保護兒童,這就是算法的價值取向來源。”

    說話間,“星途科技”的大樓已經出現在視野里,樓前的廣場上擠滿了記者和行業代表——他們都在等待“方舟5”的路測結果。林硯舟下車時,評估中心的主任老周快步走了過來,握著她的手說“硯舟,恭喜!‘方舟5’的倫理決策表現是目前所有測試車型里最好的,尤其是在場景b中,算法不僅避免了直接傷害,還考慮到了後續的社會影響,這正是我們想要的‘負責任的自動駕駛’。”

    “負責任的自動駕駛,不僅需要強大的技術,更需要明確的倫理底線。”林硯舟看著廣場上的人群,聲音堅定,“我們花了三年時間制定‘方舟5’的倫理決策標準,前後修改了17個版本,參考了12個國家的法律條文和倫理指南,但最核心的原則始終沒變——算法可以計算距離、速度和概率,但不能計算生命的價值。所有的決策標準,最終都要回歸到‘人’本身。”

    當天下午,“星途科技”召開新聞發布會,正式公布了“方舟5”的倫理決策標準白皮書。白皮書里明確規定了“生命優先于財產”“弱勢群體優先于普通群體”“公共安全優先于個體便利”等三大核心原則,同時附上了詳細的算法決策流程圖和數據來源說明。

    發布會結束時,林硯舟收到了父親發來的視頻通話。畫面里,父親坐在輪椅上,身後是客廳牆上掛著的“交通安全先進個人”獎狀,他笑著說“硯舟,我看了發布會的直播,你們做得好!自動駕駛不是要取代人,而是要比人更懂得珍惜生命,這才是科技該有的樣子。”

    林硯舟看著父親的笑容,眼眶微微濕潤。她轉頭看向窗外,夕陽正緩緩沉入黃浦江,金色的余暉將整座城市染成了溫暖的色調。遠處的馬路上,一輛輛汽車在車流中平穩行駛,車燈像一串明亮的星星,照亮了城市的夜晚——或許在不久的將來,當“方舟5”真正行駛在這些道路上時,每一次剎車、每一次變道,都將帶著對生命的敬畏,為這個城市的交通安全築起一道無形的屏障。

    而林硯舟知道,這只是開始。自動駕駛的倫理決策標準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會隨著社會觀念的變化、技術的進步和法律的完善不斷調整。但無論如何,“尊重生命”這一核心原則,永遠不會改變——這是她和團隊在無數個日夜的測試和討論中,得出的最堅定的答案。

    喜歡黃浦風雲之杜氏傳奇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黃浦風雲之杜氏傳奇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黃浦風雲之杜氏傳奇》,方便以後閱讀黃浦風雲之杜氏傳奇第484集︰《自動駕駛汽車的倫理決策標準》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黃浦風雲之杜氏傳奇第484集︰《自動駕駛汽車的倫理決策標準》並對黃浦風雲之杜氏傳奇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