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浦風雲之杜氏傳奇

第479集︰《精準農業的倫理數據管理》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竹晴園 本章︰第479集︰《精準農業的倫理數據管理》

    一、稻浪里的異常數據

    小滿剛過,江淮平原的早稻正處在分蘗關鍵期,晨露還凝在稻葉尖上時,陳硯秋已經蹲在田埂上,指尖劃過平板電腦上跳動的綠色曲線。屏幕里是“智農雲”系統實時傳回的地塊數據——土壤墑情、氮磷鉀含量、植株生長速率,甚至每株稻穗的灌漿進度,都通過埋在田里的傳感器和無人機巡田,轉化成了精確到小數點後兩位的數字。

    “陳工,你看這塊三號田,連續三天氮含量預警都偏低,但實際施肥量是按系統推薦量給的。”合作社的年輕技術員小李舉著測土儀跑過來,額頭上沾著泥點,“會不會是傳感器出問題了?”

    陳硯秋站起身,望向遠處連綿的稻田。作為“智農雲”華東區的數據主管,她這次來“金穗合作社”,本是為了驗收精準農業系統的落地效果。這套系統是她和團隊花了三年研發的,能通過農戶上傳的地塊信息、歷史種植數據,結合實時監測數據,生成定制化的種植方案,據說能讓水稻畝產提高15,化肥用量減少101novel.com。可眼前的異常數據,像一粒硌在齒輪里的沙子,讓她心里發沉。

    她跟著小李走進三號田,腳下的泥土濕潤松軟。傳感器埋在田壟邊緣,藍色的防水外殼上印著“智農科技”的lo。陳硯秋拔出傳感器,檢查接口是否松動,突然注意到傳感器底部的土壤顏色比周圍深——像是被人動過手腳。

    “這田是誰負責種的?”她抬頭問。

    “是老周,周德順。”小李說,“他是合作社里最固執的,一開始就不願意用這套系統,說‘種地靠的是老經驗,不是機器算的數’。”

    陳硯秋心里有了底。她拿著傳感器和測土儀,往合作社的辦公區走。路上遇到扛著鋤頭的周德順,六十多歲的老人皮膚黝黑,肩膀因為常年扛農具有些佝僂,看到陳硯秋手里的設備,臉一下子沉了下來,轉身就往田里走。

    “周叔,等一下。”陳硯秋叫住他,“三號田的傳感器,是不是您調過?”

    周德順停住腳,背對著她不說話。過了好一會兒,才悶聲說“我那田,去年種麥的時候就偏堿,你這機器不懂,瞎給施肥量,我不得自己調調?”

    “您調了數據,系統就沒法準確判斷土壤情況了,後續的種植方案也會出錯。”陳硯秋耐著性子解釋,“要是覺得方案不合適,咱們可以一起調整,沒必要改傳感器啊。”

    “調整?你們城里來的專家,知道啥叫‘看天吃飯’不?”周德順猛地轉過身,眼眶發紅,“去年我鄰居用你們的系統,按你們給的時間澆水,結果一場晚霜下來,苗全凍了,你們管過嗎?那數據是死的,地是活的,我不能拿我一年的收成賭你們的機器!”

    陳硯秋愣住了。她知道去年的晚霜災害,但系統後台顯示,當時已經給農戶發了寒潮預警,可周德順鄰居的賬號里,卻沒有查看預警的記錄。她還想再說什麼,周德順已經扛著鋤頭走遠了,只留下一句“我的地,我自己說了算。”

    回到辦公區,陳硯秋打開系統後台,調出金穗合作社的所有數據。她發現,除了周德順,還有三戶農戶的地塊數據存在異常波動——有的是傳感器數據和人工測土結果偏差過大,有的是種植記錄和實際采收量對不上。更讓她在意的是,這些異常數據的農戶,都是合作社里種植面積超過50畝的大戶,也是當初對“智農雲”系統抵觸最強的人。

    “陳工,要不要把這些異常數據標出來,反饋給總部?”小李在旁邊問。

    陳硯秋盯著屏幕上跳動的數字,手指懸在鍵盤上,遲遲沒按下去。如果標異常,總部會認為是系統落地出了問題,可能會暫停合作社的補貼;可如果不標,這些虛假數據會影響整個區域的種植模型,甚至誤導其他農戶。她突然意識到,精準農業的難題,從來不是技術能不能實現,而是數據能不能“誠實”——農戶會不會如實數據,企業能不能合理使用數據,這些比算法更難拿捏。

    二、會議室里的倫理爭議

    三天後,陳硯秋回到位于上海浦東的智農科技總部,把金穗合作社的情況匯報給了項目總監張誠。

    張誠的辦公室里掛著一張巨大的中國農業地圖,上面用不同顏色標注著“智農雲”的覆蓋區域。听陳硯秋說完,他手指敲了敲桌子,皺著眉說“農戶篡改數據,這不是第一次了。上次在東北,有農戶為了多拿補貼,虛報種植面積,系統差點給錯了播種量。”

    “關鍵是,我們怎麼界定‘篡改’?”陳硯秋把平板電腦放在桌上,調出周德順的地塊數據,“周德順說系統不貼合他的田況,他改數據是為了讓方案更合理,這算不算惡意篡改?還有,我們的系統收集了農戶的地塊位置、土壤成分、種植品種,甚至連他們的銷售記錄都要,這些數據會不會侵犯農戶隱私?”

    “隱私?”張誠笑了笑,拿起桌上的咖啡杯,“我們收集數據是為了優化系統,幫農戶提高產量,又不是賣他們的信息,算什麼侵犯隱私?再說,用戶注冊的時候,都簽了數據授權協議,白紙黑字寫著的。”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面更精彩!

    “可那些協議,農戶根本看不懂。”陳硯秋反駁道,“我問過周德順,他說簽字的時候,就看了一眼‘補貼’兩個字,後面的小字根本沒看。我們是不是應該把數據用途說得更清楚,讓他們有選擇權?”

    “說得清楚,他們就不用了。”張誠放下咖啡杯,語氣嚴肅起來,“硯秋,你是技術出身,別太理想化。我們做精準農業,要的是數據規模,數據越多,模型越精準,才能吸引更多投資。要是每個農戶都挑三揀四,問這個數據能不能用,那個數據能不能刪,我們的系統還怎麼運行?”

    兩人正說著,法務部的林薇敲門進來,手里拿著一份文件。“張總,陳工,剛收到市農業局的通知,下個月要開展精準農業數據合規檢查,重點查數據收集和使用的倫理問題,特別是農戶數據的知情權和使用權。”

    張誠接過文件,快速掃了一眼,眉頭皺得更緊了“倫理問題?農業局怎麼突然關注這個?”

    “听說上個月,鄰省有個農業科技公司,把農戶的種植數據賣給了種子公司,導致農戶的良種被低價收購,農戶集體投訴了。”林薇說,“現在監管部門對數據倫理抓得緊,尤其是涉及農戶切身利益的,要是我們出了問題,不僅補貼會停,還可能被吊銷資質。”

    陳硯秋心里一動“林姐,那我們現在的數據管理,有沒有不合規的地方?比如數據收集範圍,有沒有超出必要限度?”

    林薇翻開文件,指著其中一條說“根據最新的規定,農業數據收集要遵循‘最小必要原則’,就是說,只收集實現服務所必需的數據,不能額外收集。咱們現在的系統,除了必要的土壤、種植數據,還收集了農戶的身份證號、銀行賬號,甚至家庭人口數,這些就超出必要範圍了。”

    “那些是為了給農戶發補貼用的。”張誠解釋道,“銀行賬號不收集,補貼怎麼打過去?身份證號是為了實名認證,防止冒領。”

    “但補貼發放可以和當地農業部門合作,用他們的數據庫,不用我們自己收集。”林薇說,“而且,我們收集的這些數據,存儲和使用都沒有明確的邊界,萬一泄露了,後果很嚴重。上次技術部的人說,有個測試服務器沒設密碼,差點被黑客攻破,要是里面的農戶數據丟了,咱們就麻煩了。”

    陳硯秋想起在金穗合作社的場景,周德順那句“我的地,我自己說了算”,突然有了更深的體會。農戶不是數據的“者”,而是數據的“所有者”,可現在,他們卻成了數據鏈條里最沒有話語權的人——不知道自己的數據被用去做了什麼,也不知道怎麼保護自己的數據。

    “我覺得,我們得改。”陳硯秋看著張誠和林薇,語氣堅定,“不能為了數據規模,忽視農戶的權益。咱們可以做一個數據授權清單,讓農戶自己選哪些數據可以用,哪些不能用;還要建一個數據查詢通道,讓他們能看到自己的數據被用在了哪里。至于補貼發放,就和農業部門合作,不用自己存那麼多敏感信息。”

    張誠沉默了。他知道陳硯秋說的有道理,但改系統、改流程,不僅要花錢,還要花時間,可能會影響項目進度。可如果不改,一旦被監管部門查出問題,損失會更大。他揉了揉太陽穴,說“這樣,硯秋,你牽頭做一個數據倫理管理方案,法務部配合你,兩周後給我。要是方案可行,我們就試點運行,先從金穗合作社開始。”

    三、田埂上的信任重建

    一周後,陳硯秋帶著新做的“數據授權清單”,再次來到金穗合作社。這次,她沒有直接去辦公區,而是先去了周德順的田里。

    周德順正在給稻苗澆水,看到陳硯秋,還是沒好臉色,但也沒趕她走。陳硯秋蹲在田埂上,幫他遞了個水瓢,說“周叔,上次的事,是我沒考慮周全。我們做了個新的清單,您看看,哪些數據您願意給我們用,哪些不願意,都由您選。”

    周德順放下水瓢,接過清單,眯著眼楮看。清單上列得很清楚土壤數據、種植數據、銷售數據,每一項後面都寫著“用途”和“是否授權”,還留了備注欄,讓農戶寫意見。

    “這土壤數據,給你們用,是為了算施肥量?”周德順指著第一條問。

    “對,而且我們會定期給您發土壤報告,告訴您怎麼改良土壤。”陳硯秋說,“要是您不願意,我們就不用,您自己按經驗來,我們也不干涉。”

    “那銷售數據呢?你們要這個干啥?”周德順又問。

    “是為了幫您找銷路。比如您的大米品質好,我們可以推薦給收購商,賣個好價錢。但要是您不想讓我們知道,我們就不收集。”陳硯秋解釋道,“還有,您之前改的傳感器數據,我們也加了一個‘人工修正’功能,您覺得系統數據不對,可以提交修正申請,我們派技術員來核實,核實後就按您的修正數據來,不用您自己動手改傳感器。”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面更精彩!

    周德順盯著清單看了半天,突然問“你們真的不把我的數據賣給別人?”

    “真的。”陳硯秋從包里拿出一份承諾書,“這是我們公司的數據保密承諾書,上面寫著,您的所有數據只用于精準農業服務,不會泄露給第三方,要是泄露了,我們會賠償。”

    周德順接過承諾書,手指摸了摸上面的公章,突然嘆了口氣“其實我也不是故意跟你們作對。去年我鄰居用你們的系統,數據被人拿去了,種子公司知道他的地適合種高筋麥,就壓低價格收他的麥種,他虧了不少。我怕我也這樣。”

    “您放心,現在我們的系統加了數據加密,只有您和我們的技術員能看到您的數據,其他人都看不了。”陳硯秋說,“要是您想查自己的數據用在了哪里,隨時可以去合作社的查詢機上查,每一條記錄都清清楚楚。”

    周德順點了點頭,拿起筆,在清單上勾了“土壤數據”“種植數據”,在“銷售數據”後面寫了“暫時不授權”。“我先試試,要是好,下次再授權銷售數據。”

    “沒問題。”陳硯秋接過清單,心里松了口氣。

    接下來的幾天,陳硯秋和小李一起,挨家挨戶給農戶講新的數據分析方法,讓他們填數據授權清單。一開始,還有農戶猶豫,但看到周德順都填了,也慢慢放下了戒心。有個農戶提出,希望系統能把數據報告改成方言版,方便老年人看,陳硯秋當場記下,說會盡快調整。

    到了第五天,合作社的23戶農戶,有21戶填了數據授權清單,其中18戶授權了全部必要數據,3戶只授權了部分數據。陳硯秋把這些數據錄入系統,調整了種植方案,三號田的氮含量預警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份定制化的施肥建議——因為周德順的田偏堿,系統建議他先施少量有機肥改良土壤,再按正常量施氮肥。

    周德順按新方案施肥一周後,稻苗明顯壯了不少。他特意去合作社的查詢機上查了自己的數據,看到土壤數據被用來生成施肥方案,沒有其他用途,滿意地笑了。

    這天傍晚,陳硯秋準備回上海,周德順提著一籃剛煮好的粽子,送到田埂上。“陳工,謝謝你啊。這粽子是我老伴包的,你帶回去嘗嘗。”

    陳硯秋接過粽子,心里暖暖的。她突然明白,精準農業的核心不是數據有多精準,而是數據背後的人有多信任。只有尊重農戶的意願,保護他們的權益,數據才能真正發揮作用,才能讓科技真正服務于農業,服務于農民。

    四、數據倫理的未來之路

    回到上海後,陳硯秋把金穗合作社的試點情況匯報給了張誠。張誠看著數據報告——農戶授權率91,系統準確率提升23,農戶滿意度87,滿意地點了點頭。

    “看來你的方案可行。”張誠說,“下周我們開個會,把這個方案推廣到所有合作的合作社。對了,農業局那邊,我已經把我們的數據分析方法報上去了,他們說我們的做法符合數據倫理要求,還想把我們當成試點案例,在全市推廣。”

    “太好了!”陳硯秋高興地說。

    “不過,還有個問題。”張誠皺了皺眉,“現在有其他農業科技公司,看到我們做數據倫理管理,也想模仿,但他們沒有技術積累,可能會搞形式主義,比如數據授權清單只是走個過場,實際還是亂收集數據。這樣一來,不僅會影響農戶對我們的信任,還會破壞整個精準農業行業的環境。”

    陳硯秋想了想,說“我覺得,我們可以聯合農業局,制定一個精準農業數據倫理標準,明確數據收集、存儲、使用的邊界,要求所有做精準農業的公司都遵守。這樣既能規範行業,也能保護農戶權益。”

    “這個主意好。”張誠說,“我會和農業局溝通,你負責起草標準草案。”

    接下來的一個月,陳硯秋忙著起草數據倫理標準草案,她參考了國內外的相關法規,結合金穗合作社的試點經驗,制定了“三原則”最小必要原則,只收集實現服務所必需的數據;知情同意原則,讓農戶清楚數據用途,自主選擇是否授權;可追溯原則,每一條數據的使用都有記錄,農戶可查詢、可追溯。

    草案出來後,農業局組織了專家評審,還邀請了農戶代表參加。周德順作為農戶代表,特意去了上海,在評審會上說“這個標準好,能保護我們農戶的利益。我希望所有公司都能按這個標準來,別再亂拿我們的數據了。”

    最終,《精準農業數據倫理管理標準》正式發布,智農科技成為首家通過認證的企業。其他農業科技公司也紛紛跟進,按標準調整數據管理流程。

    半年後,陳硯秋再次來到金穗合作社。此時正是秋收時節,金黃的稻浪隨風起伏,收割機在田里穿梭。周德順拿著平板電腦,正在查看自己的收成數據——畝產比去年提高了18,化肥用量減少了25。

    “陳工,你看,今年又是個好收成!”周德順笑著說,“我已經授權銷售數據了,系統幫我找了個收購商,價格比去年高了兩毛一斤,我能多賺好幾萬呢!”

    陳硯秋看著周德順的笑臉,又望向遠處的稻田,心里充滿了成就感。她知道,精準農業的路還很長,數據倫理管理也會遇到新的問題,但只要始終把農戶的權益放在第一位,尊重他們的意願,保護他們的數據,科技就一定能為農業插上翅膀,讓更多的農民過上好日子。

    夕陽西下,稻浪里的傳感器閃爍著微弱的光,像是在記錄著這片土地的豐收,也記錄著精準農業與數據倫理同行的故事。

    喜歡黃浦風雲之杜氏傳奇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黃浦風雲之杜氏傳奇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黃浦風雲之杜氏傳奇》,方便以後閱讀黃浦風雲之杜氏傳奇第479集︰《精準農業的倫理數據管理》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黃浦風雲之杜氏傳奇第479集︰《精準農業的倫理數據管理》並對黃浦風雲之杜氏傳奇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