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浦風雲之杜氏傳奇

第344集︰《智能駕駛的倫理決策優先級》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竹晴園 本章︰第344集︰《智能駕駛的倫理決策優先級》

    代碼里的道德天平

    雨夜的測試場像被墨汁浸泡過,林夏的雨刮器在擋風玻璃上劃出扇形殘影,正前方的全息投影突然彈出紅色警報。她猛踩剎車時,特斯拉odel π的自動駕駛系統已經接管了車輛——三個穿校服的孩子正追逐著滾到路中央的足球,而右側車道的重型卡車正以每小時60公里的速度駛來。

    “系統啟動緊急避險模式。”機械女聲在車廂里回蕩的瞬間,林夏看見方向盤像被無形的手擰動,車輛朝著隔離帶沖去。刺耳的金屬摩擦聲中,她的額頭撞在安全氣囊上,恍惚間听見後排傳來同事的尖叫。

    這場模擬測試的第173次失敗,最終以“駕駛員重傷,行人無傷,第三方車輛輕微受損”的結果定格在屏幕上。林夏摘下布滿冷汗的vr眼鏡,會議室里的空氣凝重得能擰出水來。

    “第47種變量組合,系統還是選擇犧牲駕駛員。”數據分析師推了推眼鏡,“根據歐洲《自動駕駛倫理指南》,這是最優解。”

    “但上個月加州的立法剛否決了類似邏輯。”法務部的張弛把平板電腦拍在桌上,屏幕里是加州州長簽署法案的新聞——“禁止自動駕駛系統預設犧牲特定對象的程序”。

    林夏揉著發疼的太陽穴,目光掃過白板上貼滿的剪報。東京的自動駕駛巴士為躲避突然沖出的老人,轉向撞死了騎摩托的上班族;柏林的出租車在人行道與貨車之間選擇了後者,導致兩名流浪漢死亡。這些新聞標題旁,用紅筆寫著同一個問題誰有資格決定生死?

    作為“全球智能駕駛倫理聯盟”的核心成員,他們已經在這間會議室里熬了三個通宵。玻璃幕牆外,聯合國大廈的燈光徹夜通明,與他們桌上的咖啡漬一樣,都帶著某種不眠不休的疲憊。

    “我們需要一個超越地域的框架。”林夏把馬克筆重重按在白板中央,“不能再讓算法成為替罪羊。”

    一、失控的電車

    陳默第一次出現在聯盟辦公室時,懷里抱著個老式座鐘。黃銅鐘擺左右搖晃,發出 嗒 嗒的聲響,像在倒數某個未知的期限。

    “1967年,菲利帕•福特提出電車難題時,絕不會想到五十年後我們要給機器編程做選擇。”他把座鐘放在會議桌上,鐘面玻璃映出眾人各異的表情,“但本質沒變——犧牲一人拯救五人,是否永遠正確?”

    林夏注意到座鐘背面刻著行小字101novel.com181123,重慶。她突然想起那場轟動全國的公交車墜江事故,十五條生命消逝在冰冷的長江里,只因為一場與方向盤的爭奪。

    “區別在于,人類的猶豫可能致命,而機器必須在03秒內做出反應。”陳默轉動座鐘,鐘擺的陰影在投影幕布上投下詭異的弧度,“上周我在慕尼黑見了那位失去雙腿的工程師,他的自動駕駛汽車為了避開突然變道的自行車,把自己撞向了橋墩。”

    投影幕布上切換出事故現場的照片變形的車架、散落的零件、染血的安全氣囊。林夏突然想起兒子生日那天,她開車送蛋糕時差點撞上橫穿馬路的孩子,是本能讓她打了方向盤,而不是理性計算。

    “我們做過五萬次模擬測試。”數據分析師調出柱狀圖,“當選項是‘犧牲駕駛員保護五名行人’時,73的受訪者表示‘應該如此’,但同樣比例的人不願意購買這樣的車。”

    張弛冷笑一聲“這就是典型的道德偽善。就像所有人都支持器官捐獻,卻很少有人願意成為捐獻者。”

    窗外的雨不知何時停了,月光透過玻璃幕牆,在地板上投下聯合國徽章的影子。林夏突然想起在斯坦福哲學系旁听的那堂課,教授說最艱難的道德抉擇,往往不是善惡之間的選擇,而是善與善的沖突。

    “我父親是神經外科醫生。”陳默的聲音低沉下來,座鐘的滴答聲突然變得清晰,“他總說,手術台上沒有絕對正確的方案,只有 least bad(最不壞)的選擇。”

    他按下遙控器,幕布上出現了新的模擬場景十字路口,紅燈。自動駕駛汽車正在等待,突然左側貨車失控沖來。前方是闖紅燈的孕婦,右側是遵守交規的騎行者,後方是滿載學生的校車。

    “系統該怎麼選?”陳默的目光掃過每個人的臉,“根據德國的倫理準則,應該優先保護遵守規則的人;按日本的規定,要優先保護弱勢群體;美國則要求不能預設犧牲程序,交給隨機概率。”

    座鐘突然敲響了十下,黃銅鐘擺的影子在孕婦和騎行者的影像上交替晃動,像一架不知疲倦的天平。

    二、代碼里的偏見

    林夏在紐約公共圖書館的檔案室里找到了那份泛黃的報告。1940年,美國鐵路公司的安全手冊里明確規定當列車必須脫軌時,應優先選擇駛向黑人社區而非白人社區。

    “技術從誕生起就帶著偏見。”陳默不知何時站在她身後,手里拿著一本《自動化的傲慢》,“1987年,波音737的自動駕駛系統總在特定風速下失控,後來發現是因為工程師用的測試數據全來自北半球航線。”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面更精彩!

    林夏翻到報告末尾的事故統計,1943年芝加哥的列車脫軌事故果然選擇了黑人聚集的南區,死亡名單里90是非裔。她突然想起上周看到的新聞亞馬遜的招聘ai因為歧視女性被停用,原因是訓練數據里男性簡歷佔了78。

    “我們的算法正在重蹈覆轍。”張弛把平板電腦拍在桌上,屏幕上是聯盟最新的測試結果當虛擬行人是穿著西裝的白人男性時,系統的避讓成功率比穿衛衣的黑人青年高32。

    會議室的氣氛瞬間凝固。數據分析師推了推眼鏡“這不是故意的,只是訓練數據里‘西裝革履’與‘高社會價值’的關聯度更高。”

    “那這組數據呢?”林夏調出另一份報告,“當行人是60歲以上老人時,系統的避讓優先級比兒童低27,比孕婦低41。”

    陳默突然站起來,把座鐘調到12點。鐘擺靜止的瞬間,他說“在廣島核爆紀念館,有面牆刻著所有遇難者的名字,沒有年齡、性別、職業之分。”

    他們爭論到深夜時,聯合國大廈的燈光已經熄滅了大半。林夏望著窗外的曼哈頓夜景,突然想起兒子的科學課作業給機器人編程,讓它在火災中決定先救誰。十歲的孩子寫的答案很簡單誰離得近救誰。

    “也許我們把問題復雜化了。”她突然開口,“生命不是可以量化的變量,公平比最優解更重要。”

    陳默轉動座鐘,鐘擺再次開始擺動“1842年,海難幸存者為了活命,殺死並吃掉了船上的侍者。這個案子後來確立了普通法的一個原則即使在極端困境下,也不能剝奪無辜者的生命。”

    林夏在白板上寫下第一行字禁止基于年齡、性別、種族、職業的優先級設定。張弛補充道“還要加上社會地位,不能因為對方是名人就特殊對待。”

    數據分析師突然笑了“那如果是一頭鹿和一個人呢?系統總得選吧。”

    “生命優先于財產,人類優先于動物。”林夏的筆在白板上劃出清晰的線條,“這是底線。”

    座鐘的滴答聲與鍵盤敲擊聲漸漸合拍,窗外的晨曦爬上聯合國大廈的玻璃幕牆,在地板上投下流動的光斑。

    三、透明的算法

    第一次公眾听證會在日內瓦的國際會議中心舉行。林夏站在發言席上,看著台下密密麻麻的人群,突然想起母親總說的那句話看得見的天平才讓人信服。

    “我們的決策框架有三個核心原則。”她按下遙控器,大屏幕上出現醒目的文字

    1 生命優先于財產,多數人優先于少數人;

    2 禁止基于年齡、性別、種族等的歧視性設定;

    3 決策邏輯全程可追溯,接受公眾監督。

    後排突然傳來騷動,一個穿紅色外套的女人站起來“去年在倫敦,我的丈夫被自動駕駛卡車撞死了。系統說這是最優解,但我們永遠不知道那個‘最優’是怎麼算出來的!”

    會場頓時安靜下來。林夏看向大屏幕上的模擬動畫當事故不可避免時,系統會顯示決策依據,包括距離、速度、人數等參數,像法官的判決書一樣條理清晰。

    “我們開發了‘倫理黑匣子’。”陳默接過話筒,“就像飛機的黑匣子記錄飛行數據,它會記錄每次倫理決策的全過程,包括傳感器數據、算法判斷、執行指令。這些數據會加密存儲,只在調查時由獨立委員會解密。”

    穿紅色外套的女人擦干眼淚“那如果算法錯了呢?誰來負責?”

    張弛翻開厚厚的文件“我們建議建立‘自動駕駛倫理保險基金’,由車企、軟件公司、監管機構共同出資。當系統出現倫理決策失誤時,基金將先行賠付,再根據調查結果追究責任。”

    听證會持續了六個小時,質疑聲從未停歇。有人擔心算法會被黑客篡改,有人害怕企業會暗中修改決策邏輯,還有人提出更根本的問題人類憑什麼把生死抉擇交給機器?

    “這不是交給機器,而是給機器設定規則。”林夏的聲音透過麥克風傳遍會場,“就像交通法規告訴我們紅燈停綠燈行,這些規則是人類共同制定的道德底線。”

    散會時,那位穿紅色外套的女人走到林夏面前,遞來一張照片她的丈夫抱著孩子在公園里笑。“我丈夫是ai工程師,他總說技術應該讓人更安全,而不是更危險。”

    林夏把照片輕輕按在胸口,突然想起測試場那個雨夜。當系統選擇撞向隔離帶時,不是因為它計算出駕駛員的生命更廉價,而是因為它必須遵守一個簡單的規則保護更多的人。

    四、流動的邊界

    框架最終通過那天,聯盟辦公室的每個人都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禮物陳默的座鐘復刻品。林夏把它放在辦公桌最顯眼的位置,鐘擺的滴答聲成了辦公室的背景音。

    “但這不是終點。”陳默在慶祝酒會上說,“技術在變,倫理邊界也在變。也許有一天,當自動駕駛汽車普及後,我們會發現今天的框架需要修改。”

    林夏看著窗外的車水馬龍,突然想起兒子畫的那幅畫未來的城市里,自動駕駛汽車像魚群一樣有序流動,沒有紅綠燈,沒有交通事故。畫的角落寫著一行字機器人也有良心嗎?

    “良心或許沒有,但規則可以有。”她給兒子發了條信息,附上剛通過的《智能駕駛倫理決策框架》封面。很快收到回復媽媽,你們是不是給機器人編了一本《三字經》?

    會議室的白板上,新的議題已經列了出來當自動駕駛汽車遇到自殺者時該怎麼辦?如果對方是恐怖分子呢?當所有車輛都是自動駕駛時,“多數人優先”是否還適用?

    座鐘的滴答聲里,林夏仿佛听見無數個未來在叩門。那些尚未發生的倫理困境,就像測試場里不斷變換的變量組合,等待著人類用智慧和勇氣去解答。

    雨又開始下了,落在聯合國大廈的玻璃幕牆上,劃出一道道晶瑩的水痕。林夏想起框架里最讓她驕傲的一條當倫理決策存在爭議時,系統應選擇最接近人類普遍道德直覺的方案。

    因為最好的技術,終究要像人類一樣思考——不是計算利弊的機器,而是懂得猶豫、懂得共情、懂得在復雜世界里尋找微光的生命。

    座鐘的鐘擺還在左右搖晃,像一架永不停歇的天平,在代碼與人性之間,尋找著微妙的平衡。

    喜歡黃浦風雲之杜氏傳奇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黃浦風雲之杜氏傳奇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黃浦風雲之杜氏傳奇》,方便以後閱讀黃浦風雲之杜氏傳奇第344集︰《智能駕駛的倫理決策優先級》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黃浦風雲之杜氏傳奇第344集︰《智能駕駛的倫理決策優先級》並對黃浦風雲之杜氏傳奇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