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浦風雲之杜氏傳奇

第330集︰《記憶共享的情感邊界》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竹晴園 本章︰第330集︰《記憶共享的情感邊界》

    記憶織網

    林深第一次在實驗室見到“織憶”原型機時,它像枚銀色的蝶蛹,靜靜躺在恆溫箱里。蠶絲般的電極線從主機延伸出來,末端是半透明的腦機接口貼片,在無影燈下泛著珍珠母貝的光澤。

    “這是第三代神經耦合技術,”項目負責人陳硯之推了推眼鏡,指尖在全息屏上劃出數據流,“能實現記憶片段的雙向傳輸,精度達到神經元集群級別。”她調出一段演示視頻畫面里的情侶戴上設備,男生記憶里的海邊日落正通過接口流向女生——不是單純的影像復制,而是裹挾著咸澀海風的觸感、戀人指尖溫度的體感記憶,甚至連當時心跳漏半拍的微妙悸動,都完整地復刻在接收者的神經突觸里。

    林深的呼吸慢了半拍。作為神經科學研究員,他比任何人都清楚這意味著什麼。人類的記憶從來不是孤立的數據包,而是與情緒、感知、潛意識深度綁定的神經網絡。“織憶”要做的,是拆開這張網,把屬于一個人的神經元放電模式,精準編織進另一個人的大腦褶皺里。

    “我們測試了三百對志願者,”陳硯之的聲音帶著抑制不住的興奮,“87的反饋是‘從未如此理解對方’。你能想象嗎?妻子能真切感受到丈夫童年第一次獲獎時的驕傲,老兵能讓子女觸摸到戰場硝煙的灼熱——記憶共享,可能是人類共情能力的終極形態。”

    林深的目光落在設備側面的紅色按鈕上,像顆凝固的血滴。“緊急終止鍵?”

    “強制切斷神經連接的保險裝置,”陳硯之點頭,“理論上不會用到,但必須有。畢竟……”她頓了頓,沒再說下去。

    那時他們都以為,這個按鈕的存在,只是為了應對技術故障。

    三個月後,“織憶”進入小規模民用試點。林深在情侶體驗館見到了周棠和沈亦舟。周棠是自由插畫師,說話時眼楮會彎成月牙;沈亦舟做金融,西裝袖口永遠熨帖,看周棠的眼神卻總帶著點縱容的笑意。他們是第一批預約用戶,想通過設備分享初遇的記憶。

    “在畫廊的咖啡角,她打翻了拿鐵,全潑在我合同上。”沈亦舟先戴上接口,語氣帶著笑意。設備啟動的嗡鳴很輕,像蜂鳥振翅。周棠的睫毛顫了顫,忽然“呀”了一聲“原來你當時在想‘這女孩手忙腳亂的樣子有點可愛’?我還以為你要生氣呢!”

    她的記憶傳輸時,沈亦舟的喉結動了動。“原來你盯著我領帶夾發呆,是在想它像不像你畫過的蝴蝶標本?”他握住周棠的手,兩人的指尖都帶著薄汗,“以前總覺得,再親密的人之間也隔著層玻璃。現在……”

    “現在像兩棵樹,根在土里纏在了一起。”周棠接話時,眼里的光比體驗館的頂燈還要亮。

    林深站在觀察室,看著監測屏上兩條逐漸同步的腦電波曲線,像河流匯入大海。陳硯之遞給他一杯熱可可“你看,這才是‘織憶’該有的樣子。”

    變故發生在一個雨夜。報警電話打到實驗室時,林深正在整理用戶反饋。電話那頭的聲音破碎得像被揉爛的紙“快來……他在逼我……救救我……”

    趕到公寓時,門是虛掩的。濃重的酒氣混著哭泣聲涌出來。周棠蜷縮在牆角,臉上還沾著淚痕,腦機接口的貼片歪斜地貼在太陽穴,紅色終止鍵的外殼被指甲摳出了白痕。沈亦舟坐在對面的沙發上,襯衫領口扯開,眼底布滿紅血絲,手里攥著設備主機,像是攥著某種武器。

    “他強迫我接收……”周棠的聲音抖得不成樣子,“那些他跟前任的記憶,那些爭吵、背叛、歇斯底里的尖叫……全都灌進我腦子里,我好像親身經歷了一遍,太痛苦了……”

    林深的血液瞬間涼了。他看向沈亦舟,對方忽然笑起來,笑聲里全是戾氣“她總說我藏心事,說我不夠坦誠。現在我把最痛的地方剖開給她看,有錯嗎?”他猛地把主機砸在地上,“這設備不是能讓兩個人更理解彼此嗎?怎麼,只配分享風花雪月?”

    設備在地板上發出刺耳的電流聲,監測屏上的腦電波曲線已經變成雜亂的尖峰,像被撕裂的心電圖。林深突然明白,陳硯之沒說完的話是什麼——記憶共享的終極風險,從來不是技術故障,而是人心。

    這不是孤例。一周內,實驗室接到四起類似投訴。有母親強迫女兒接收自己分娩的劇痛記憶,“讓她知道我多不容易”;有上司將失敗項目的屈辱記憶傳輸給下屬,“讓你長長記性”。最極端的案例里,一名男子為了控制女友,每天強迫她接收自己被前女友拋棄的痛苦記憶,直到女孩出現嚴重的應激障礙,看見任何銀色設備都會渾身抽搐。

    “織憶”的評價開始反轉。社交平台上,“記憶操控”“情感虐待”的標簽迅速攀升。曾經被視為“愛情保鮮劑”的設備,一夜之間成了“精神囚籠”的代名詞。

    緊急會議從深夜開到黎明。法務部的人反復強調“用戶協議里寫了禁止濫用”,但陳硯之猛地拍了桌子“協議能擋住惡意嗎?當一個人能用技術直接入侵另一個人的大腦,所有文字條款都是廢紙!”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面精彩內容!

    林深沉默地翻看著病例報告。那些受害者的腦掃描圖里,負責情緒處理的杏仁核區域都有異常活躍的痕跡,像是被強行塞進了不屬于自己的情緒碎片。他忽然想起周棠說的話——兩棵樹的根纏在一起,如果一方用毒藤勒住另一方呢?

    “必須給技術加一道倫理枷鎖。”他開口時,聲音帶著熬夜後的沙啞,“技術本身沒有善惡,但我們要確保它只能流向善的方向。”

    團隊分成三組神經科學家研究如何界定“創傷性記憶”的神經特征,確保設備能自動識別並攔截;工程師升級硬件,讓終止鍵不僅能切斷連接,還能在檢測到強制傳輸時自動報警;倫理學家則開始起草《記憶共享倫理準則》,逐字逐句地打磨邊界。

    爭論最激烈的是“自願”的定義。有人提出“傳輸前需雙方指紋確認”,但立刻被否決——脅迫下的“自願”不是真自願。最終敲定“動態自願監測”設備在傳輸過程中會實時捕捉接收者的生理指標,只要心率、瞳孔變化等數據顯示出抗拒,就自動中斷傳輸。

    “創傷性記憶”的界定更棘手。同樣一段記憶,對這個人是創傷,對另一個人可能只是遺憾。林深團隊開發出一套算法,結合記憶中的腎上腺素水平、神經元放電強度和接收者的心理基線,建立了動態評估模型。就像給設備裝了個“情緒安檢儀”,任何可能引發ptsd的記憶碎片,都會被自動攔截。

    最關鍵的還是終止鍵。升級後的版本被命名為“主權鍵”,不僅接收者可以按,當設備檢測到異常傳輸時會自動觸發,甚至連第三方監護設備(如醫院、家庭終端)都能遠程激活。按下的瞬間,不僅切斷連接,還會在雲端留下不可篡改的記錄,作為可能的法律證據。

    準則的最後一條,是林深堅持加上的“記憶是個體最核心的精神主權,任何共享行為都不能凌駕于這種主權之上。”他想起那些受害者空洞的眼神,像被掏空了靈魂的殼。技術可以連接心靈,但絕不能剝奪心靈的獨立性。

    《準則》發布那天,林深去了周棠的畫室。她正在畫一幅畫銀色的設備懸浮在半空中,無數彩色的記憶碎片從一端流向另一端,卻在中間被一道透明的屏障攔住,屏障上寫著“自願”二字。

    “恢復得怎麼樣?”他輕聲問。

    周棠放下畫筆,指了指窗邊的一盆薄荷“醫生說我就像這盆被暴雨打蔫的草,得慢慢曬曬太陽。”她笑了笑,“昨天沈亦舟來道歉了,帶著那台設備,當著我的面砸了。”

    “你原諒他了嗎?”

    “不知道,”周棠望著畫紙上的屏障,“但我知道,有些東西是砸不碎的。比如我腦子里那些被強行塞進來的記憶,可能要花很久才能消化。”她轉過頭,眼神很亮,“但你們做的事,讓我覺得……就算技術有黑暗面,總有人在守著光。”

    林深想起實驗室牆上的標語“科技是織網的線,倫理是守網的界。”記憶共享的本質,從來不是把兩個人的大腦變成一個,而是讓不同的靈魂在尊重邊界的前提下,更真切地看見彼此。

    半年後,“織憶”以全新面貌重新上市。林深在新聞里看到,有阿爾茨海默病患者通過設備接收家人的記憶片段,重新認出了孩子;有異地戀情侶每天共享生活碎片,讓距離仿佛也變得柔軟。而那個紅色的“主權鍵”,像顆沉默的星,守護著每個大腦里的秘密花園。

    他偶爾會想起那個雨夜,沈亦舟失控的質問。或許,技術從來不能替代理解,它能做的,只是在兩個靈魂之間,搭一座有護欄的橋。而真正的親密,永遠始于自願的靠近,而非強制的入侵。

    實驗室的恆溫箱里,新一代“織憶”設備正在調試。林深看著屏幕上的倫理準則,忽然明白所有關于技術的倫理思考,最終都是在回答一個問題——我們想成為怎樣的人?是被工具異化的囚徒,還是握著工具,依然守住人性底線的創造者。

    答案,就藏在每個按下“主權鍵”的瞬間里。

    喜歡黃浦風雲之杜氏傳奇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黃浦風雲之杜氏傳奇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黃浦風雲之杜氏傳奇》,方便以後閱讀黃浦風雲之杜氏傳奇第330集︰《記憶共享的情感邊界》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黃浦風雲之杜氏傳奇第330集︰《記憶共享的情感邊界》並對黃浦風雲之杜氏傳奇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