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焰均分
一、破冰之日
陳硯之的指尖在觸控屏上懸停了三秒,最終按下了紅色按鈕。地下五十米的聚變反應艙里,超高溫等離子體被磁場約束成完美的環形,藍白色的光暈透過觀察窗滲出來,在控制室的地面投下流動的光斑。
“持續運行1101novel.com小時,能量輸出穩定在12吉瓦。”年輕助手的聲音帶著哭腔,“陳院士,我們做到了。”
陳硯之摘下眼鏡揉了揉眉心,鏡片上還殘留著藍焰的殘影。三十年來,她見過太多次失敗的爆炸——那些瞬間迸發的強光能在視網膜上烙下永久的疤痕。而此刻,反應艙里安靜得像沉睡的恆星,每一秒都在輸出可供十萬戶家庭使用的電力。
全球直播信號早已接入控制室,各國政要的祝賀視頻在大屏幕上輪播。陳硯之注意到,非洲聯盟代表的背景是漏雨的鐵皮屋,東南亞專員身後的稻田正被旱災炙烤。她忽然想起三個月前在肯尼亞看到的景象母親們舉著太陽能板在集市上排隊,只為給手機充電換取微薄的收入。
“通知公關部,發布會推遲一小時。”她重新戴上眼鏡,鏡片後的目光異常清醒,“把《能源分配草案》發給安理會所有成員國。”
助手愣住了“可是院士,現在應該慶祝……”
“慶祝的時間有的是。”陳硯之打斷他,調出全球能源分布熱力圖。紅色的密集區域是歐美城市群,而非洲大陸大部分呈現黯淡的黃色,“如果我們解決了能源生產,卻制造了更大的分配鴻溝,那和制造炸彈有什麼區別?”
二、裂痕
聯合國大會堂的穹頂垂下三百盞水晶燈,卻照不亮某些角落的陰影。陳硯之站在發言席後,看著台下席位上的明暗分割——前排是西裝革履的發達國家代表,後排的欠發達國家代表大多穿著洗得發白的正裝。
“可控核聚變的原料是海水中的氘和鋰,足夠人類使用一千萬年。”她展開全息投影,藍色的地球模型上涌動著數據流,“根據《框架草案》,我們建議建立全球能源分配委員會,按人口基數分配基礎配額,發展需求系數由各國自主申報後交叉審核。”
掌聲稀稀拉拉。美國代表率先舉手“陳院士,貴國在研發中投入了最多資金,難道不該擁有優先使用權?”
“如果哥倫布宣稱大西洋屬于西班牙,我們今天還能坐在這里嗎?”陳硯之的反問讓會場安靜下來,“技術突破離不開全球科學家的協作,更不該成為新的霸權工具。”
會議休息時,非洲聯盟代表阿德巴約找到了她。這位瘦高的尼日利亞人從西裝內袋掏出一張照片“我女兒在難民營出生,她的搖籃是裝救濟糧的木箱。如果能有穩定的電力,疫苗就能冷藏,水泵能抽出地下水……”
陳硯之握住他粗糙的手掌,那上面布滿開墾土地留下的老繭。“基礎能源配額會向欠發達地區傾斜30,”她輕聲說,“但我需要你們的支持,對抗那些想壟斷技術的聲音。”
走廊盡頭傳來爭執聲。歐盟代表正和沙特石油巨頭密談,玻璃窗上映出他們交疊的手指,戒指上的鑽石在燈光下閃爍,像極了反應艙里的等離子體。
三、暗戰
框架听證會進入第三天,爭議焦點集中在“發展需求系數”上。發達國家主張按gdp計算,發展中國家則堅持以基礎設施缺口為標準。陳硯之的團隊徹夜修改模型,屏幕上的數據流像瀑布般傾瀉。
“德國提交了修正提案,要求把汽車保有量納入系數。”助手把咖啡推給她,“他們的新能源汽車產業佔全球40,這明顯是想多佔配額。”
陳硯之盯著屏幕上跳動的數字,忽然笑了“把印度的人均用電數據調出來對比。”
數據顯示,德國人均年用電量是印度的18倍。當這組對比出現在听證會上時,德國代表的臉漲成了豬肝色。阿德巴約帶頭鼓掌,後排的發展中國家代表紛紛響應,掌聲像潮水般漫過會場。
但麻煩在深夜找上門。陳硯之的私人終端突然彈出加密信息,附帶的視頻里,她遠在波士頓讀書的兒子正走進圖書館。發信人只有一句話“框架通過那天,就是你見不到他的日子。”
她的手劇烈顫抖起來,差點踫翻桌上的咖啡。窗外,聯合國大廈的燈光在雨幕中模糊成一團光暈,像極了聚變反應失控前的征兆。
“報警嗎?”助手發現她的異樣。
陳硯之深吸一口氣,刪除了信息。“明天帶個u盤來,”她盯著屏幕上的全球地圖,“把我們掌握的各國能源浪費數據整理好,尤其是那些私下囤積化石燃料的國家。”
四、破局
最終投票前夜,陳硯之在休息室見到了俄羅斯代表。這位白發老人曾是她在莫斯科大學的導師,此刻卻眼神復雜地遞給她一份文件。
“這是七國集團的秘密協議,”老人的聲音壓得很低,“他們計劃繞過聯合國,單獨建立能源分配體系。”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面精彩內容!
陳硯之快速翻閱,心髒像被一只無形的手攥緊。協議里明確寫著將欠發達地區的配額壓縮至15,剩余部分按軍事力量排名分配。
“您為什麼要告訴我?”她抬頭時,發現老人的眼眶泛紅。
“因為我想起了你當年的論文。”老人從皮夾里掏出泛黃的紙頁,那是陳硯之三十年前的碩士論文,標題旁有她稚嫩的批注“能源不應是特權,就像陽光不該只為富人照耀。”
第二天的投票現場,陳硯之沒有直接拿出協議,而是播放了一段視頻。畫面里,也門的孩子在燭光下寫作業,委內瑞拉的醫院因停電放棄手術,孟加拉國的漁民在柴油燈下修補漁網。最後定格的畫面是波士頓圖書館,她的兒子正對著電腦屏幕,背景里的新聞正在報道非洲的能源危機。
“有人說,能源分配該看國力強弱。”她的聲音在寂靜的會場里回蕩,“但我想說,該看誰更需要。”
當電子屏顯示出結果時,連她自己都愣住了——178票贊成,3票反對,5票棄權。投反對票的三個國家代表在結果公布後立刻離席,椅腿摩擦地面的聲音像鈍器劃過鋼板。
阿德巴約沖過來擁抱她,這位硬漢的肩膀在顫抖。“我的女兒,”他哽咽著說,“她終于能在電燈下讀書了。”
五、余暉
半年後,陳硯之站在肯尼亞的戈壁上。三十座聚變小型化反應堆整齊排列,藍白色的光芒透過防護罩,在紅土上投下夢幻般的光斑。不遠處,孩子們圍著剛通電的電視機歡呼,屏幕上正播放著全球能源分配委員會的新聞。
“第一階段的基礎配額已經到位,”阿德巴約遞給她一杯冰鎮可樂,這在半年前的肯尼亞是奢侈品,“接下來要建海水淡化廠,還有光伏互補系統。”
陳硯之望著遠處的村莊,鐵皮屋頂在陽光下閃閃發光,每一片都安裝了分布式儲能設備。她想起投票通過那天,兒子從波士頓打來視頻電話,背景里有幾個金發青年舉著“能源平等”的標語牌。
“他們說要成立學生監督組織,”兒子笑著說,“檢查各國是不是真的按框架執行。”
一陣風吹過,反應堆的嗡鳴聲里,似乎夾雜著孩子們的笑聲。陳硯之忽然明白,真正的藍焰不在地下五十米的反應艙里,而在這些被照亮的眼楮里——它們像星星一樣,正在曾經黯淡的大陸上,一顆接一顆地亮起來。
夜幕降臨時,全球能源網絡同步亮起。從紐約的摩天大樓到索馬里的難民營,從北極科考站到南極觀測站,藍色的光點在地球上連成蛛網。陳硯之的終端收到一條來自莫斯科的信息,是她的導師發來的“你讓陽光普照了。”
她抬頭望向星空,銀河清晰得仿佛觸手可及。那些億萬年前發出的光,此刻正和地面上的藍焰交相輝映,在宇宙中寫下屬于人類的注腳——關于平等,關于共享,關于文明本該有的模樣。
喜歡黃浦風雲之杜氏傳奇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黃浦風雲之杜氏傳奇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