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浦風雲之杜氏傳奇

第280集︰《星際通信的倫理準則》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竹晴園 本章︰第280集︰《星際通信的倫理準則》

    深空回響

    陳望舒的指尖在控制台上懸停了三毫米。屏幕上跳動的綠色脈沖信號像一顆不安分的心髒,每一次起伏都對應著二十光年外的某個星系——那是開普勒望遠鏡發現的首個位于宜居帶的超級地球,被命名為“希望星”。

    “發送序列已校驗完畢。”助理林夏的聲音帶著抑制不住的興奮,“只要您按下確認鍵,這組包含地球坐標、人類基因圖譜和巴赫《馬太受難曲》的信號,將在七十年後抵達目標星系。”

    陳望舒的拇指關節泛白。作為國家射電天文台的首席科學家,他等待這一天已經十五年。但此刻耳機里突然傳來的雜音讓他猛地縮回手——那是全球科技倫理仲裁中心的緊急加密信號。

    “陳教授,立即終止發射程序。”通訊器里的聲音來自仲裁中心主席伊娃•羅斯托娃,這位曾獲諾貝爾獎的天體物理學家此刻語氣嚴厲,“根據兩小時前生效的《星際通信倫理準則》第31條,任何星際信號必須經過全球科學家委員會投票通過。”

    陳望舒扯下耳機,實驗室里的歡呼聲戛然而止。“這是荒謬的!”他指著屏幕上的星圖,“希望星的窗口期每117年才出現一次,等你們走完投票流程,黃花菜都涼了!”

    林夏悄悄調出實時新聞,全息投影里正播放著聯合國大會的現場畫面。五十個國家的代表剛剛在《星際通信倫理準則》上簽字,準則封面的燙金標題下,用七種語言寫著同一句話“人類有權發出聲音,但無權替文明冒險。”

    “十五年前‘阿雷西博信息’的教訓還不夠嗎?”伊娃的影像出現在主控台上方,她身後的書架上擺著一本磨損嚴重的《宇宙接觸倫理導論》,“當年我們向13球狀星團發送信號時,從未想過那串簡單的二進制代碼,可能被解讀為‘具有侵略性的智慧種族’。”

    陳望舒的目光落在實驗室角落的青銅雕塑上——那是1974年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的縮微模型。當年科學家們以為用質數、dna結構和太陽系坐標組成的信號足夠友好,直到十年前seti(地外文明搜索計劃)收到來自13的模糊回應,信號里反復出現的三角形圖案,被軍方解讀為警告標志。

    “可這次不一樣。”陳望舒調出信號數據包,“我們加入了脈沖星定位系統,能精確標注地球在銀河系的位置;用斐波那契數列編碼的人類文明史,從鑽木取火到登陸月球,每個節點都帶著和平符號。”

    “‘和平’是人類的定義。”伊娃的手指在虛擬鍵盤上滑動,調出三十年前的火星探測器數據,“我們曾以為在火星車著陸器上刻下的地球圖像是友好示意,直到發現那圖像在某些光譜下呈現出類似掠食動物的輪廓。不同文明的符號系統可能存在致命誤解。”

    實驗室的玻璃牆外,記者們已經架起長槍短炮。頭條新聞的標題刺痛了陳望舒的眼楮《中國科學家欲突破星際倫理紅線?》。他突然想起三個月前在冰島參加的星際通信倫理研討會,那位因紐特長老摸著海豹皮大衣說的話“在我們的傳說里,對著冰原大喊的人,既要準備迎接朋友,也要準備面對暴風雪。”

    “投票系統已經激活。”伊娃的聲音緩和下來,“全球782位具備星際通信資質的科學家將在48小時內完成投票。在此期間,你們可以完善信號內容,但絕不能擅自發射。”

    林夏突然驚呼一聲,她的終端收到了來自國際空間站的數據流。歐洲航天局剛剛發布公告他們的“雅典娜”探測器在希望星軌道發現了疑似人工建造的環形結構。

    “看,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必須抓緊時間!”陳望舒的聲音因激動而顫抖,“那可能是外星文明的空間站,他們或許正在等待我們的信號。”

    伊娃沉默了片刻,調出環形結構的光譜分析報告“更可能是自然形成的 基結晶環。但我同意這增加了信號的價值——正因如此,才更需要謹慎。”她點開全球科學家數據庫,中國有108位符合投票資質的科學家,“你們可以向他們陳述發送信號的理由,但不能施加任何影響。”

    接下來的48小時,陳望舒和團隊成員幾乎沒合眼。他們制作了三十分鐘的演示視頻,詳細解釋信號的編碼邏輯用脈沖星頻率作為“宇宙時鐘”,以碳元素的核磁共振頻率作為“生命密碼”,最後用太陽系行星的軌道共振周期組成“邀請函”。

    “我們必須強調,信號里沒有任何關于武器、能源或資源的信息。”林夏在視頻結尾加上了一段藍鯨的歌聲,“動物的聲音最能體現非攻擊性。”

    投票開始後的第一個12小時,支持率只有37。反對票主要來自seti的老科學家們,他們經歷過1984年的“!信號”事件——那個持續72秒的強信號至今無法解釋,卻讓人類在長達十年的時間里陷入被外星文明監視的恐懼。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面更精彩!

    “他們害怕重蹈覆轍。”陳望舒看著實時更新的投票地圖,北美地區的反對率高達61,“但時代不同了,我們現在有完整的應對預案。”他調出《星際通信應急響應手冊》,其中第5章詳細規定了收到外星回應後的三級預案首先由全球科學家委員會解讀,再提交聯合國安理會審議,最後由所有成員國投票決定是否回應。

    第二天清晨,支持率突然開始攀升。原來印度科學院發布了一份研究報告,他們通過超級計算機模擬了十萬種外星文明可能的解讀方式,結果顯示陳望舒團隊設計的信號被誤讀為敵意的概率低于03。

    “關鍵在于那個自毀程序。”林夏指著信號包的最後一段代碼,“如果對方表現出任何敵意,信號會自動觸發自毀序列,刪除所有關于地球位置的精確信息。”

    投票截止前兩小時,支持率達到了51——剛好超過通過所需的半數。陳望舒長舒一口氣,卻發現伊娃的通訊請求正在閃爍。

    “恭喜,但還有最後一道程序。”伊娃的影像出現在屏幕上,她身後是聯合國大會堂,“根據準則第52條,所有通過的星際信號必須接受倫理審查委員會的最終評估。”

    審查委員會由五位成員組成一位天體物理學家,一位倫理學家,一位科幻作家,一位國際律師,還有一位土著部落長老。他們的問題尖銳而深入。

    “如果外星文明比我們落後,我們的信號會不會干擾他們的自然發展?”倫理學家引用了《星際迷航》中的“最高指導原則”。

    陳望舒早有準備“信號的強度設置在‘最低可探測’級別,只有達到2型文明(能夠利用恆星全部能量)的外星種族才能接收和解碼。這確保他們有足夠的文明程度來理解我們的善意。”

    科幻作家提出的問題更棘手“你們怎麼保證信號不會被惡意文明截獲?比如某個正在星際間游蕩的掠奪性種族。”

    “因為我們使用了定向發射,波束寬度只有003度。”林夏調出射電望遠鏡的指向參數,“除非他們正好位于希望星方向,否則根本無法接收。而根據我們的觀測,那片區域沒有任何可疑的星際飛行器。”

    土著長老的問題最簡單也最深刻“你們想從這次通信中得到什麼?”

    陳望舒沉默了很久,想起自己小時候在鄉下外婆家,夏夜躺在竹床上看星星的場景。外婆總說,星星是祖先的眼楮,它們在看著我們。

    “我們想知道,在宇宙的某個角落,是否有和我們一樣仰望星空的生命。”他的聲音很輕,卻清晰地傳到每個審查委員耳中,“不是為了資源,不是為了征服,只是想打個招呼——‘你好,我們在這里’。”

    審查委員會最終全票通過。當伊娃宣布這個結果時,實驗室里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陳望舒按下發射鍵的那一刻,牆上的時鐘指向101novel.com47年6月15日14時30分——這一天後來被定為“地球問候日”。

    信號以光速飛向希望星,七十年後才能抵達。陳望舒知道自己或許等不到回應,但他並不遺憾。在準則簽署儀式上,伊娃說過的話此刻在他腦海中回響“真正重要的不是是否能收到回應,而是人類學會了用負責任的方式表達自己。”

    發射結束後,林夏在數據庫里新建了一個文件夾,命名為“給七十年後的信”。陳望舒寫下第一句話“當你們看到這封信時,我們的信號可能已經抵達希望星。無論收到什麼回應,請記住——好奇是文明的動力,而敬畏是文明的底線。”

    窗外,陽光穿過雲層灑在射電望遠鏡的饋源艙上,像一枚巨大的銀色眼楮,正溫柔地注視著宇宙的深處。在它周圍,來自全球的記者們正在收拾設備,他們的新聞標題已經擬好《人類發出負責任的問候》。

    而在距離地球二十光年的地方,希望星正靜靜地旋轉著。它不知道,一個承載著人類善意與審慎的信號,正在跨越星際空間,朝著它的方向飛來。這個信號里沒有野心,沒有恐懼,只有一個文明對宇宙的敬畏,和對同類的期盼。

    就像遠古時代,兩個相鄰部落的族人第一次相遇時,舉起的不是武器,而是手中的果實。

    喜歡黃浦風雲之杜氏傳奇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黃浦風雲之杜氏傳奇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黃浦風雲之杜氏傳奇》,方便以後閱讀黃浦風雲之杜氏傳奇第280集︰《星際通信的倫理準則》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黃浦風雲之杜氏傳奇第280集︰《星際通信的倫理準則》並對黃浦風雲之杜氏傳奇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