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你們倆可都是 1982 年 2 月份出生的呀,比我們小了差不多一年呢,所以我們兩個就是姐姐啦!”于常君笑嘻嘻地說道,臉上洋溢著一種輕松和調皮的神情。
于常在也顯得十分感興趣,她緊接著問道︰“劉銅山,快給我們講講你的故事吧,我們都好想听听呢!”她的眼楮里閃爍著好奇的光芒,似乎對劉銅山的經歷充滿了期待。
就在這時,王琴琴從屋里走了出來,看到孩子們站在門口,臉上立刻露出了欣喜的笑容。她熱情地招呼道︰“你們都在這兒呀,快進來吧,飯都做好啦,快來一起吃吧!要是想听故事呀,等吃完飯阿姨再慢慢講給你們听哦。”
原來,王琴琴見孩子們出去了好久都沒回來,擔心他們餓著,便做好了飯菜,正準備出門去找他們呢。沒想到剛一出門,就看到他們已經快到家門口了,而且還听到了他們的談話,于是她趕忙說道。
劉銅山出生于 1982 年 2 月 28 日,他的出生地是甦城市江區江南鎮。在兒子降生之後,王琴琴毅然決定將自己經營的服裝店轉讓出去,全心全意地留在家中照顧孩子。
1983年1月份劉銅山十個月左右就學會走路會說一些簡單的話語,王琴琴重新參加工作,兒子劉銅山就一直吃住在托兒所。
于常君和于常在一听有飯吃,還能听故事,立馬開心地蹦蹦跳跳進了屋。
劉銅山也拉著她們在飯桌前坐下。飯桌上擺滿了可口的飯菜,孩子們吃得津津有味,其樂融融。
吃完飯後,大家圍坐在客廳。王琴琴清了清嗓子繼續講︰“銅山小時候可聰明啦,十個月就會走會說簡單的話。”
“他在托兒所也特別乖,不哭不鬧,還會幫老師照顧其他小朋友。”
“有一次啊,有個小朋友不小心摔倒了,銅山趕緊跑過去把他扶起來,還拍拍人家身上的灰。”于常君和于常在听得眼楮都直了,滿臉的崇拜。
“還有一次他看見有一個小朋友被人欺負還幫助人家,關鍵是這小朋友還請我們家銅山去家里面坐客。”
“後來啊,他慢慢長大,越來越懂事,在托兒所里住了兩年後才三歲的他居然跟著同學做生意的爸爸走南闖北的,人家還認他做干兒子。”
“跟了人家差不多三年左右才回到我身邊,我這才帶他來到申城上學。”
王琴琴滿臉自豪地說著。劉銅山听著媽媽的講述,有點不好意思地撓撓頭。于常君和于常在听完,都紛紛夸劉銅山厲害,屋子里充滿了歡聲笑語。
“劉銅山,你跟著你干爸走南闖北的不怕他把你賣了?”于常君笑著說道。
“我才不怕呢?我干爸身邊還有他幾個兒子在一起呢?我和他們一起玩,一起看武俠劇學習功夫可好玩了。”
“我們當時最遺憾的就是當時跟電視里學功夫學了也白學,好多都是假的,我干爸干脆找了個人教我和幾個干哥哥功夫。”
“要不是我媽讓我回申城去學校好好上學我現在說不定還跟著我干爸混呢,功夫可能更高也不會被那些高年級人揍了。”
幾天下來于常君,于常在姐妹和劉銅山建立了深厚的友誼,于家姐妹讓他認她們為姐姐他表示沒問題,三人在王琴琴見證下學習古人義結金蘭。
喜歡劉家那些事請大家收藏︰()劉家那些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