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9月,陽光明媚,微風拂面,于茂才和于永順這對兄弟分別踏入了初中和小學的校門。于茂才成為了一名初一新生,而于永順則是六年級的小學生。
時光荏苒,轉眼間到了1986年6月,于茂才初中畢業,但他卻毅然放棄了中考,選擇等待弟弟于永順完成初中課程。終于,在1987年6月,于永順也順利初中畢業。
同年9月,于茂才和于永順懷揣著對未來的憧憬,一同踏上了前往申城的旅程。他們成功考上了申城靜南第九機電技術學校,將在這里度過四年的求學時光。
在火車站,父親于明生前來送行。看著兩個即將遠行的兒子,他心中既充滿了不舍,又有著對他們未來的期許。
“爸,我們走了。”于茂才的聲音略微低沉,透露出一絲難過。
于明生拍了拍兒子的肩膀,語重心長地叮囑道︰“你們在申城一定要好好學習,不要辜負了這難得的學習機會。”
火車緩緩駛來,汽笛聲在耳邊回蕩。于茂才和于永順提著行李,緩緩走上火車。站在月台上的于明生,不斷地向他們揮手,眼中閃爍著淚光。
“到了申城,一切都要小心啊!”于明生的聲音在嘈雜的火車站中顯得格外清晰。
火車漸行漸遠,于茂才和于永順透過車窗,望著站台上逐漸變小的父親身影,心中默默下定決心,一定要在申城努力學習,不辜負父親的期望。
“你們來了,孩子們!”當于茂才和于永順抵達申城時,劉金山早已在車站等候多時,他熱情地迎上前去,臉上洋溢著親切的笑容。
于茂才看著眼前這個陌生而又熟悉的人,有些遲疑地問道︰“你是……金山叔?”
劉金山微笑著點了點頭,回答道︰“沒錯,我就是劉金山,你們寶山叔跟我打過招呼了,讓你們住到我家來。”
于茂才有些不好意思地說︰“那怎麼好意思呢?”
劉金山連忙擺手,笑著說︰“別這麼見外,你們的爸爸和寶山叔可是好兄弟,而寶山叔又是我的親兄弟,他的朋友就是我的朋友,大家都是一家人,有什麼不好意思的呢?”
于茂才听了劉金山的話,心里感到一陣溫暖,他感激地看了看劉金山,然後說道︰“那真是太感謝您了,金山叔。”
劉金山帶著兄弟倆回到家中,一進門,他們就看到了挺著大肚子的李雪山。于永順驚訝地說道︰“雪山姨,您這肚子可真大啊,是不是快生了呀?”
李雪山笑著摸了摸自己的肚子,溫柔地說︰“是啊,寶寶就快要出生啦,你們來得正好,可以陪我一起期待這個小生命的降臨哦。”
“你放心吧,雪山姨,我們有空一定會幫你們照顧孩子做家務,既然你們收留我們兄弟我們也不能白住。”于茂才說完于永順也點點頭。
李雪山連忙說道︰“可不用你們幫忙做家務,你們就安心讀書就行。”當晚,于茂才和于永順在客房安頓了下來。
第二天,他們便去學校報到。學校里的一切對于他們來說既新鮮又充滿挑戰。
從此以後每天在課堂上,他們都認真听講,努力汲取知識;課後,兩人還會互相交流學習心得。日子一天天過去,李雪山的肚子也越來越大。
1987年12月28日夜里,李雪山突然腹痛難忍,劉金山急忙喊醒于茂才兄弟倆一起把她送往醫院。在醫院里,大家焦急地等待著孩子們出生。
1987年12月31日11點58分和1988年1月1日零點零六分隨著兩聲嬰兒的啼哭,兩個可愛的小生命誕生了。是一男一女龍鳳胎,劉金山和李雪山都笑得合不攏嘴。
于茂才和于永順也由衷地為他們感到高興,自此,他們在申城的生活多了一份溫馨與責任,也更加堅定了努力學習的決心,他們期待著能靠自己的本事讓生活變得更好。
于家兄弟在申城上學後迅速融入到申城的生活中,用于茂才的話來說他們是新申城人。
喜歡劉家那些事請大家收藏︰()劉家那些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