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好的是,這點,李世民跟多個世界的帝王展開協商,又找了不少其他世界的人,吸取他們的建議。
最好的辦法,就是讓絕大多數的老舊派離開。
正好,萬宗來朝的計劃,各大皇子都需要不少德高望重的人。
所以,就可以借此,把這些老舊派都送出去,雖然不能送走所有老舊派,但,至少大半的老舊派都會被送出去。
想讓他們離開,也不是那麼容易的。
李世民他們就想到了一個辦法,直接了當的利益。
通過其他世界,得到了詳細的地圖和土地的信息。
明擺擺的拿出來。
告訴那些地主,家族等等,告訴他們,在那個地方,有著比國內更加豐沃的土地。
並且告訴他們,如果你們願意參加皇子的萬宗來朝開疆計劃的話?
你不單單是新國家的開國功臣,而且,還會許諾你比現在,多十倍,百倍,甚至萬倍的土地。
加上其他的一些政策等等,足以吸引這些以土地為主的地主。
大唐世家居多,而大明的話?則是地主和一些中小家族為主。
很多人對世家的理解,是三代繁華的就已經是世家。
然而,真正的世家,你想要達到,條件不是一般的苛刻。
在古代,三代為門,五代為閥,七代為家,九代為族,十二代才能稱之為世家。
現代很多人的理解里,三代就已經稱之為世家了。
事實上,一個家族,能昌盛十二代以上,才能稱之為一個世家。
這也是為什麼說,流水的王朝,鐵打的世家。
一個世家可不是幾十年就可以鑄造,而是一兩百年的繁華,才能鑄造出一個世家出來。
十二代人,听上去很夸張,事實也就是一百多年的事情就可以鑄造一個世家。
大唐的情況,因為李世民已經透露關于諸天城的存在,也出現大量的超凡,世家引以為傲的手段,已經無法制約李世民了。
李世民為什麼不敢對世家動手?
主要有三點原因,書鹽鐵糧食。
書是世家掌握了幾乎95的書籍,世家之所以可以把王朝都迭代掉,就是因為世家掌握了整個天下的知識。
整個天下,所有的知識分子,都可以說是世家培養出來的。
因為世家掌握了造紙術,印刷術等等。
鹽鐵就更不用說,大多數王朝,鹽鐵方面,都需要完全的依賴于世家。
最後就是糧食,世家同樣掌握了整個天下絕大多數的糧食,尤其,世家還隱匿了大量的人口,這些人口每年所產出的糧食,相當于一州之地。
換而言之,世家除了明面上的收入外,暗地里,每年還能多一個州的糧食產出。
因此世家可以自由的操控糧價。
如果皇帝做出世家有害的政策,今天10文錢一斤的糧食,明天就可以飆升到20文,甚至200文。
到時候,百姓才不會在乎,皇帝的政策有多好,他們只是知道,因為皇帝的政策,讓他們活不下去。
諸天城的存在,這些問題,都不是問題。
尤其土豆紅薯玉米這些農作物種植成功後。
世家糧食的最大底牌,就徹底完蛋。
現代化的技術,鹽鐵也徹底的被廢掉。
現代化的設備,比世家更全面,多萬倍的書籍,完全不是世家可以比肩的。
這點,李世民做得比其他世界更好。
李世民開始就沒隱瞞,把自己的那些好兄弟,都帶到了諸天城來,快速的發展出了超凡的力量。
然後帶來了現代化的技術,農作物。
世家哪怕知道李世民這樣做是在挖他們的根,世家也沒辦法反擊。
世家引以為傲的三大法寶都已經廢掉。
如果想走極端的話?
程咬金他們踏足了超凡,玄甲軍踏足了超凡,禁衛軍踏足了超凡。
隨便一個士兵,都宛如程咬金一樣,可以以一敵百,手握二十多萬這樣大軍的李世民,世家拿什麼去對抗。
哪怕世家真的拿出兩千萬大軍出來,也對付不了李世民,問題是你拿得出來嗎?
李世民也沒有趕盡殺絕,拿出了萬宗來朝的計劃,讓世家明白,大唐,自此徹底的歸李世民,但,大唐之外,你們世家,可以繼續自己的方式存在。
自此,世家才徹底的熄滅可能的火焰。
李世民的改革,得以平穩的推行,讓大唐的世界,很平穩的方式進行了改革。
產量更高的土豆紅薯玉米雜交水稻大面積的鋪開。
第一批的時候, 李世民不單單邀請了百官,所有的世家,還邀請了長安城周邊的百姓,讓百姓親自去田里收割,親自看到了畝產數千斤的農作物。
拿出了更精美的鹽,價格還非常的便宜。
李世民甚至將鹽的價格,定在了2文錢一斤的價格。
什麼概念?大唐的普通百姓,一天基本都能賺2050文不等的工錢,還是最低級的苦力,哪怕是倒夜香的人,每天也有十幾文錢的收入,可以買得起近十斤鹽。
古代百姓,一斤鹽,還是最差的粗鹽,得用好幾個月。
精鹽鐵一樣的價格擺出來後,所有人都吃得起鹽,連乞丐都可以買得起鹽。
鐵就更不用說了,隨便弄一套現代化的煉鋼設備回去,產出來的可是鋼,而不是鐵。
最後就是世家的書。
李世民直接在全國各地修建國家圖書館,分五個等級的圖書館。
第一級是城鎮圖書館,藏書上萬本,都是各種的基礎書籍,所有人都可以免費借閱,但不允許損壞等等,可允許謄抄回去。
第二則是縣城,藏書三五萬,基礎的書籍外,增加稍微高深的知識,包括一些歷史知識等等。
第三則是郡城,藏書十萬,不亞于現代的省級圖書館的藏書。
第四為帝都圖書館,藏書百萬,所有的書籍你在其中都可以找得到。
最後的則是國家圖書館,這個圖書館除了獲得許可,很難進入到其中,因為,這個圖書館內的書籍,都是各種書籍的原本。
這個圖書館,應該是藏書館,用來收藏各種典藏的書籍,若能被收藏入其中的話,不亞于族譜單開一頁。
原本會用特殊的方式保存起來,哪怕可以進入其中,能借閱到的,也是原本的謄抄本,而不是原本,這個國家圖書館建造在特殊的地下環境,絕對恆溫的環境加上特別的保護方式,哪怕在其中千年,萬年也不會出現任何的問題,不單單是國家藏書館,更是歷史藏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