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劉徹大軍南邊不遠處,一支兩千人的隊伍正沿著山路、棧道向北疾行。
這些士兵大多都身背弓弩、腰胯環首刀。
穿著打扮和山里野人差不多。
領頭的是三名看起來很年輕的將軍。
分別是趙雲副將馮習、張南,還有龐羲派給他們倆當向導的郡吏馬忠。
他們前不久剛嚇退了張秀,佔領了張秀把守的兩個據點。
“馬將軍,你是閬中本地人,對于這里的環境比較了解。
這條路一直向北能遇到曹操大軍嗎?”
走到一處地勢比較高的山嶺,馮習停下來想遠處眺望。
看著眼前一片陌生的崇山峻嶺,馮習不得不詢問馬忠。
馬忠小時候曾經在這一代跟著外公家里護院打過獵。
听到馮習問話,馬忠立刻回憶起來。
對照當前的環境後,馬忠搖頭道︰
“馮將軍,據我的記憶,這里幾乎沒有繞路的可能。
只要繼續往北,一定能看到曹操大軍。”
馮習觀察了許久,確實也沒發現可以共大軍繞路的地方,這才點頭道︰
“看來馬將軍記得應該不錯,我確實沒發現附近有其他路。
按照軍師交代的,讓咱們佔領據點後,沿路北上尋找曹軍主力。
然後伺機焚燒敵人糧草輜重。
目前看來,咱們應該是能完成這個任務的。”
“二位將軍,你們的諸葛軍師為什麼對這里的環境如此熟悉?
我覺得他出謀劃策的時候,心里好像早就有了這附近的地形圖似得。”
馮習、張南當然對張松獻圖的事情有所耳聞。
但是主公和軍師早就交代大家不要亂說。
見馬忠有所疑慮,張南立刻擺出一封高深莫測的樣子,神秘道︰
“你可知道我家諸葛軍師別號臥龍?
龍可是神靈,神機妙算對于神靈來說,那還不是很正常?”
馬忠覺得也只能相信這種解釋了,不然還真說不通。
正當兩人談論諸葛亮神機妙算的時候,旁邊還在觀察環境的馮習忽然興奮道︰
“你們快看,前邊密林之後是什麼!”
兩人被馮習的話吸引,下意識向馮習指著的方向看去。
只見目光所及最遠的地方,一片密令之後似乎隱隱有車馬在動。
他們所去的地方正好是密林邊上一處地勢低窪的谷地。
“真是天助我也!那是曹軍的糧草輜重!”
張南一看到眼前景象,立刻高呼起來。
馬忠倒沒有他們兩人那麼興奮,而是低頭沉思。
按理說這種環境下行軍,糧草輜重不是在中就是在後。
走在最前邊的肯定是先鋒部隊。
現在三人所在的位置,是相對視野較好的高地。
視野範圍內,糧草輜重是在最遠處的。
但他們的前方幾乎看不見任何類似先鋒的軍隊。
曹操總不至于傻到讓糧草開路吧?
既然不會那麼傻,那糧草輜重為什麼會出現在那個位置?
想到這些,馬忠立刻打斷了正在商量如何燒糧草的兩人。
“二位將軍,這事有些蹊蹺,咱們還是小心謹慎為妙。”
“馬將軍這是說的哪里話?
曹操的糧草輜重明明就在眼前,只要咱們悄悄摸上去放把火就行。
這能有什麼蹊蹺的?”
“既然是糧草輜重,那前方為什麼不見先鋒開路?
咱們這地方,可是把糧草輜重附近的情況看得一清二楚。
肯定不是漏看了。”
“哎∼馬將軍多慮了。
你想啊,為什麼那些糧草輜重直到谷地就不再前行了?
這不擺明了曹操要先沿路護著糧草過棧道,然後大軍再繼續開拔嗎?”
“不但如此,軍師也曾告訴咱們,趕跑張秀,讓他回去報信。
目的是引起敵人恐慌。
目前來看,他們急著集中糧草,不就是因為怕咱們而提前做準備嗎?”
馮習、張南立功心切,又對諸葛亮的計謀十分信任。
因此並沒有把馬忠的擔心當回事。
不僅如此,他們也忘了諸葛亮在她們來之前,交代的那句“糧草輜重不是必須燒毀”的話。
馬忠始終放不下心,只好繼續勸道︰
“諸葛軍師的本意是延緩敵人行軍速度。
棧道都沒讓咱們多毀,只讓毀壞中間的某一小段即可。
至于糧草,更是不需要特意去燒毀。
主要還是讓咱們以驚擾震懾為主,保證咱們這些人安全。
如今敵情不明,二位將軍執意去燒糧草,豈不是違背了諸葛軍師的意思?”
見馬忠還是疑神疑鬼,馮習有些不耐煩道︰
“說到底你只是龐郡守派來當向導的。
具體應該做什麼,怎麼做,應該是我和文進兩人拿主意吧?
假如你怕了,那你就留守後方接應我們,沒必要跟著我們一起上去冒險!”
“你!”
馬忠本想繼續和馮習爭論。
但想到這次自己就帶來幾十個熟悉山地戰的本地兵,其余人都是劉備手下。
自己算把天說破,只要馮習張南不願意,那些士兵就還是會跟他們倆一心。
反正計劃大體上已經完成,無非就是多拖幾天少拖幾天的問題。
沒必要在這個時候鬧矛盾。
念及此,馬忠只能退而求其次。
“也罷,既然二位將軍胸有成竹,那我就不在堅持。
不過為了保險起見,不如二位等到天黑以後再行事。
去之前也留給我五百人馬作為迎接所用。
不知這麼安排二位可能滿意?”
馮習、張南也不是一味的莽夫。
馬忠話都說到這份上了,再拒絕就不近人情了。
兩人對視一眼後,同時點頭應允。
看看天色,離天黑還有一段時間。
留下小部分人警戒,剩下人全部隱藏在路邊養精蓄銳。
只等夜襲曹軍輜重。
……
“主公,亮雖說已經把一切都算計在內。
但是自從馮習他們走後,我總感覺有些不踏實。
真怕他們執行任務時出什麼差錯。
不如讓子龍辛苦一趟,帶兵去接應他們一下?”
此時已經在漢昌扎營的劉備等人,都在積極準備應對曹操大軍。
唯有諸葛亮心神不寧。
劉備也知道越是這種時候,大家越緊張。
尤其諸葛亮這種親自運籌帷幄的人,壓力更大。
“孔明,咱們入川就帶了這麼多將領。
子龍那是留在咱們身邊應急的。
目前除了馮習張南,不是還有糜芳、傅仕仁二將可用嗎?
接應這種事,我看他們倆就行。”
諸葛亮見劉備並不十分在意,也不好繼續爭辯。
雖說糜芳、傅仕仁能力一般,但也勉強能用。
“那就依著主公意思,讓二位將軍領兵直接進入棧道,北上接應馮習、張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