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公且慢!”
周瑜一直保持著冷靜。
見孫策被諸葛亮激怒,他立刻攔住了孫策。
“公瑾!”
孫策氣惱的勒住戰馬,皺眉道︰
“諸葛亮一會挑戰,一會談判,一會又說早就把咱們和江東的聯系斷了。
這種反復無信的做法,還讓我怎麼和他談?”
“伯符,你先別沖動。
你可要知道,曹操已經處理完了荊州問題。
現在恐怕正計劃著怎麼聯合馬騰瓜分益州呢。
這種情況先,咱們每耽誤一天,將來都有可能被曹操碾壓。
劉備既然有談判的意思,那咱們為什麼不能多點耐心呢?”
周瑜對當前形勢看得很清楚。
未來的天下少不了曹操、馬騰還有江東三方勢力爭霸。
他和孫策最初的規劃就是盡量避開曹操這個強敵,向其他方向擴張勢力。
直到能穩穩地和曹操抗衡的那一天,再想如何跟曹操斗。
目前計劃雖說進度慢了點,但好歹還在可接受的範圍。
假如因為長沙問題和劉備鬧起來。
別管最後能不能打贏,光是這中間耽誤的時間就是他們承受不起的。
更別說打仗的過程中有可能出現的損兵折將的情況了。
諸葛亮讓趙雲來城下顯威風,為的不就是這一點嗎?
現在可以肯定的是,劉備不想和江東交惡。
既然不想敵對,那可能要談。
雖說剛才的方案不是很滿意,但好歹對面是拿出誠意和態度的。
按照這個思路往下談,諸葛亮就未必一點面子不給。
念及此,周瑜拍拍孫策肩膀。
“伯符,你先歇歇,讓我來跟諸葛亮談。”
說罷,周瑜調整下情緒,臉上掛著友善的微笑,拱手道︰
“孔明,我家主公畢竟是武將出身,脾氣暴躁了點。
還望你不要介意。
但是你剛才說的那些話,也確實挺讓人生氣的。”
諸葛亮也拱手還禮,然後笑道︰
“公瑾言重了。
我剛才那話也是你家主公逼出來的。
這都是軍事機密,不到萬不得已,我肯定不會透露的。”
此話一出,包括周瑜、孫策在內,所有人都是一驚。
其實很多劉備陣營的人,在听到剛才那些軍事安排時,都以為自己家軍師在吹牛嚇唬孫策。
但剛才那句“軍事機密”讓所有人都意識到。
諸葛亮剛才說的,很有可能是真的。
也就是說,諸葛亮在來談判之前,已經把所有可能發生的情況都想到了。
不管出現什麼結果,他都能有合適的方法去應對。
包括萬一孫策翻臉,軍師也想好了怎麼反制孫策。
只不過軍師沒有見誰都說,而是神不知鬼不覺地已經在暗中把部隊調動過了。
周瑜更是心里忐忑。
本來他也覺得諸葛亮就是裝腔作勢,想獲得點談判的底氣。
但諸葛亮剛才說那句話的時候,表情淡定的就跟啥也沒發生似的。
這得多好的演技和心理素質才能演得如此逼真?
既然演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那就代表他說的是真的。
現在周瑜什麼都不怕,怕就怕有人不知不覺地把自己的後路斷了。
要知道臨湘城的物資根本不夠支撐自己大軍,全靠江東運。
假如真有人悄悄把那三條路堵住,周瑜一時半會還真想不出破解的辦法。
既然了解了自身的處境,周瑜的心理預期也就大大降低。
包括孫策在內,他們倆現在已經不太在意談判到底是個什麼結果。
而是開始擔心諸葛亮是不是真的派人封了自己的後路。
“孔明,其實你剛才說的那些條件倒是不過分。
只不過我們主公的志向遠大,長沙這地方只有向南才有出路。
南邊是桂陽,你們只給長沙不提桂陽,這不是把我們的唯一出路堵死了嗎?
這種情況下,即使得到長沙,又有什麼用呢?”
諸葛亮並沒有直接回答周瑜,而是反問道︰
“剛才我的話說完了嗎?你們知道我家主公的全部條件嗎?”
“這……”
周瑜一想還真是,剛才諸葛亮剛說了個大概,還沒具體解釋細節,孫策就著急答應。
然後就是自己提供了一種思路,孫策當場就和諸葛亮吵起來了。
“那依著你家主公的意思,放棄長沙之後還要干什麼?”
諸葛亮覺得自己在各個方面對他們施加的壓力已經足夠了,這才說出那個方案的後半句。
“其實我主公的意思,桂陽還在我們治下,但可以給你們開闢一條通往交州的路線。
這條路線免費,但必須由我們的人把守、維護。
畢竟桂陽現在是劉磐、劉虎二位在守。
我家主公也不可能強行讓他們放棄他們叔叔劉表托付的地盤。
能給你們一條通路,那已經是最大的讓步了。”
“要是這麼說的話,似乎還有的考慮。”
周瑜努力在腦海中回憶桂陽的地圖。
試圖找出幾條比較方便出兵交州的路線。
只要能讓他找出一條合適的路線,今天這事就算成了。
反正劉備早晚會成為他們三家強大諸侯嘴里的肉。
目前只不過他對三人還有點用,該給他面子的還是要給。
“伯符,我剛才想過了。
桂陽向南最少有兩條里可順利通往交州。
一條靠近臨賀,一條靠近南海。
這兩條路進入交州境內時,都路過蒼梧。
咱們就要東邊那條直通南海的路。
不需要掌控桂陽,只需要有這條路就行。
大不了佔領南海之後,咱們想辦法打通會稽和南海的通路。”
小聲給孫策解釋過之後,周瑜就不在出聲,而是靜靜地等著孫策做決定。
“公瑾,這麼做不會吃虧吧?”
“咳,有利有弊吧,
不過總的來說利大于弊。
目前想要快點擴張,追趕曹操,也只能如此了。”
其實中間有很多細節周瑜都沒跟孫策說。
包括但不限于出兵路過桂陽的時候,劉備會不會默許劉磐他們跳出來找事。
但這些都屬于可控範圍的事,無非就是真的發生了可能會費點事,但不會影響大局。
鑒于孫策的暴脾氣,周瑜很識趣地沒有提這些。
“有利可圖就行,至于那些弊端,我相信公瑾你會有辦法化解的。
那就這麼答應吧。”
到此孫策也終于妥協,為了能快速擴張地盤,不被曹操甩開太遠,孫策也只能如此。
隨後雙方簽了一份停戰協議。
孫策也下令所有水軍退回赤壁,只留部分陸軍守城,大部隊也退回了采桑。
周瑜在諸葛亮的陪同下,親自選定了通往南海的進攻路線。
至此匯獵荊州的行動也告一段落。
士燮眼看沒佔到便宜,又怕孫策圖謀交州,只得放棄進攻,退守交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