旮旯村旮旯事

第13章 旮旯村的第一個萬元戶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家是溫暖的岸 本章︰第13章 旮旯村的第一個萬元戶

    李家一下子就忙碌起來,除了李樹財早出晚歸的上班是最清閑的,剩下的三個大人秀梅和公婆每天都忙得焦頭爛額,大的哭完,二的哭完,三又拉了。于是就每個人看一個。婆婆去做飯,三個孩子一起哭了起來。李成山抱著富貴,秀梅抱起老二,老三哭,放下老二抱起老三,老三不哭了,放在炕上的老二又哭了起來。秀梅看著兩個孩子,不是這個哭就是那個哭,自己只能哄一個,不由得也心疼地哭了。

    ‘’秀梅,那你哭啥,孩子哭點就哭點吧,孩子多照看不過來,只能讓他們哭。你這不挺好的嗎。三個孩子我們三人看著。樹財小時候他們姐仨,我一個看著,磕踫是常有的事。‘’

    何花說。

    秀梅听了婆婆的話,轉念一想,也是,這三個孩子要是自己看著。根本也照看不過來呀。孩子哭點就哭點吧。

    秀梅也自我安慰。

    最忙的還是李成山,一也抱著富貴,一邊心里想,‘’我才是最大的功臣。要是再來個男娃最好湊一桌,這兩個孫子起個啥名呢,大孫子富貴,二孫子叫啥呢,富貴,富貴有余,對,二孫子叫富有,三孫子叫富余,想到這,哎呀,這是天意呀,當時給大孫子起名時,富貴有余在我腦海里一閃,大孫子就叫富貴,那有余不就預示著我還有兩個孫子嗎?‘’

    ‘’李成山也打消了再要一個孫子的念頭。對著何花說︰老婆,咱們的二孫子就叫富有,三孫子叫富余吧。‘’

    何花听了說︰‘’富貴有余,老頭子這名字起得好,沒想到你還挺有才的。‘’

    秀梅听到了李成山給兩個孩子起的名字,心里也挺滿意。必竟富貴有余這四個字喜慶又吉祥。

    日子就這樣一天天過去,三個孩子漸漸長大。富貴從小就展現出聰明伶俐的樣子,總是跟在爺爺李成山身後問東問西。富有則比較調皮搗蛋,一天到晚到處亂跑,沒少讓秀梅操心。富余性格最為溫順乖巧,深得奶奶何花的喜愛。

    這天,村里來了個貨郎,帶著各種各樣新奇的小玩意兒。富貴眼楮亮晶晶的,拉著富有和富余圍了上去。他看中了一支木頭雕刻的小劍,很想買下來。可是他身上沒錢,正沮喪著呢。富有卻偷偷跑到家里,拿出自己攢了好久的零花錢,跑回去遞給富貴說︰“哥,咱買這個。”富貴特別感動,三兄弟拿著小劍開心地玩起來。秀梅看到這一幕,欣慰地笑了,心想這三個孩子感情真好,以後一定都會有出息的。

    王建國每天在工廠兢兢業業地工作,得到老板的認可,提拔為生產車間的班長,工資也漲到了每個月一百元。到了年底終于攢夠了一千塊錢。王建國去了郵局給秀梅寄去一千塊錢,又在商店買了兩瓶好酒,給秀梅的公公李成山郵去。

    王秀梅收到哥哥寄過來的一千塊錢,和兩瓶好酒,把這一千塊錢遞給李成山說︰‘’爸,這是我哥還咱家的一千塊錢,你收好了,還有這兩瓶酒是我哥孝敬你的。‘’

    李成山當初借給秀梅娘家錢時,就抱著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的心態借的,當時就是希望秀梅她能在老李家安心地與樹財過日子,李成山接過一千塊錢時,心里五味雜陳,秀梅為了落戶,才嫁給了兒子樹財,當時他是一點也瞧不起王建國夫妻倆,就是相中了秀梅那貌美如花的模樣,才答應了這門親事,讓他沒想到的是秀梅的娘家是窮,但人家窮的有骨氣,這攢一千塊的人家現在別說在旮旯村,就是在整個西溝村也是屈指可數。人家王建國就憑自己打工,這麼快就能還上了一千塊錢。他對秀梅的娘家人由原來的蔑視轉變到敬佩。

    李成山又接過了那兩瓶酒,竟然是孔府家酒,這可是山東名酒啊。李成山有兩大愛好,就是抽煙喝酒。他平常根本舍不得花錢買酒喝,但對全國的名酒也略知一二。所以他知道這兩瓶酒一定很貴,最少每瓶也得二十多塊錢,心里想人家山東人不僅有骨氣,還大方,不像咱們這小家子氣。于是又把錢塞到秀梅手里說︰‘’秀梅,爸也老了,以後這個家就你來當,這兩瓶酒我收起來,等你爸來了,我們老哥倆在一起品嘗。‘’

    ‘’爸,你和我媽才六十多歲,根本都不老,我和樹財對人情世故都不太懂,這個家還是你倆管吧。‘’

    秀梅推脫著說。

    ‘’秀梅,我說讓你當家你就別推脫了,我現在還能在生產隊干幾年。現在咱家七口人,三個孩子過兩天都讓他們去上學吧。家里的開支也會逐漸加大。你媽就負責接送富貴他們三個小家伙上下學。你的擔子以後會很重的。‘’

    李成山說。

    ‘’是啊,秀梅,我的身體也不好,樹財他又過于老實,以後這個家就全靠你了支撐了。‘’

    何花說。

    ‘’那既然二老這麼說,這錢我就暫時保管,不過大事時還是要您二老做主。‘’

    秀梅推脫不掉,只好答應了。

    到了上學那天,何花早早地就把三個孫子叫醒。她給富貴穿上那件藍色的小褂子,給富有套上灰色的罩衫,又仔細地給富余梳好頭發。三個孩子站成一排,臉上滿是興奮。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何花牽著他們的手往學校走去。路上,富貴嘰嘰喳喳地說著自己一定要好好學習,將來像叔叔一樣掙大錢。富有則好奇地四處張望,對周圍的一切都充滿新鮮感。富余緊緊拽著奶奶的衣角,有點害羞。

    到了學校門口,何花叮囑他們要听話,互相照顧。富貴拍著胸脯保證,富有調皮地敬了個禮,富余小聲地說了句“知道了”。何花看著他們走進校園,眼眶微微濕潤。她想起自己年輕時拉扯孩子的艱辛,如今又開啟了照顧孫兒學習的新階段。她默默轉身離開,心中充滿對三個孫子未來的期待,而三個孩子也正式開啟了他們的求學之旅,迎接屬于他們的成長挑戰。

    李陽承包南坡的荒地,現在已經變成了果園,果園里各種果樹繁花競放,粉的桃花,白的梨花,嫩黃的杏花,一朵朵,一簇簇,密密匝匝地擠滿枝頭。遠遠望去,繽紛的花海一望無際,微風拂過,花枝搖曳,仿佛彩色的波浪層層翻涌。讓人仿若置身于夢境之中一般。

    李陽這幾年經過反復地探索和研究,又通過實際經驗,終于挑選出適合當地氣候的果樹,前年他去山東,購買了四千棵富士隻果樹苗,幾乎栽滿了整個南山坡,只有邊邊角角的地方栽了些桃啊,杏啊,梨啊。主要以山東富士隻果為主。

    李陽剛承包那年,就買了許多個品種的隻果樹苗,到了掛果成熟後,他把每個品種的結的隻果拿到鎮里和市里有經銷水果的老板品嘗,最後都說山東富士隻果不僅皮薄,而且口感脆甜,汁水豐富,比其他品種更受歡迎。李陽听了很高興,于是決定把承包的幾十畝荒地全部栽山東富士隻果。今年的山東富士隻果是初果期,每棵樹上都結了隻果,李陽每天都在果園里不知疲倦把忙碌著。因為果園就是他的希望。

    ‘’旮旯村從今天起開始通電了。‘’一大早,大喇叭在村中央小廣場的上方響起。村民們的臉上洋溢著控制不住的喜悅。

    電工不辭辛勞,忙碌在村里的每一個角落,埋立電線桿,扯電線,裝安電表,安電燈。一盞盞明亮的電燈被小心翼翼地安到每家每戶的外屋,臥室。當輕輕地一拉閉火那根繩,溫暖而柔和的光芒瞬間驅散了黑暗,照亮了每一張幸福的臉龐。

    不僅如此,小小的喇叭也在每家的屋里安了家。這小喇叭外觀精致,聲音響亮。有了它,村里的通知,評書連播,有趣的故事,都能第一時間傳到每家每戶。老人坐在炕上,听著小喇叭播放的評書。臉上露出滿足的笑容。孩子們圍著小喇叭,好奇地听著各種新奇的消息。不時地發出歡快的笑聲。

    如今,電燈和小喇叭成為小山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為這個寧靜的小山村帶來新的生機與歡樂。

    李陽山上的果園通過村主任的幫助,也都順利地安上了電燈。

    小喇叭廣播更為驚人的一條消息‘’,今年將是生產隊的最後一年,年底就實施包產到戶,就是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大鍋飯徹徹底底地消失了。把土地按照人口平均分到每家每戶。‘’

    果園里的富士隻果掛滿枝頭,今年雖是初產期,保守估計產量也在六萬斤左右。李陽打算雇幾個人幫忙采摘,再雇馬車拉到市里去賣,李陽在村里雇了六個婦女,每天給兩元的工錢,又雇了五個男村民,每天給三元的工錢。又雇了村里僅有的兩輛常年以拉腳掙錢的大馬車,每天把隻果拉到市里去賣。每輛大馬車拉一趟隻果給三十塊錢,旮旯村離市里五十多里地,要是賣的順利,起早貪黑一天就能跑個來回,所以養大馬車以拉腳為生的李光和趙東都非常願意去。李光家養了一個棗紅兒馬,和一個黑色的騾子。趙東家則養了一個黑色的騍馬和一個棕黃多的騾子。他們倆家養的馬和騾子都又高又大,顯得非常壯實。行里人一看就知道他們養的馬,就知道他倆是專門跑長途拉腳的車把式。李陽讓六個婦女負責摘隻果裝筐。留兩個男村民負責把裝好筐的隻果從果園里抬出來。另外三個村民跟著李陽,坐著裝滿隻果的兩個大馬車去了市里。李陽也是頭一次做買賣。就找了一個人多的地方,從車上搬下了幾筐隻果,就吆喝起來︰‘’隻果,山東富士隻果,先嘗後買,五毛一斤。‘’路過的市民都圍了過來。李陽拿起隻果對著圍過來的市民說︰‘’叔叔,阿姨,你們嘗嘗,買不買沒關系。‘’有的市民拿起了嘗了一口說︰‘’別說,這隻果又脆又甜,給我來十斤。‘’就這樣市民們你五斤,他十斤的都開始買李陽的隻果。李陽他們幾個一時間也忙的焦頭爛額,收錢的,稱稱的。這時一個四十多的男子拿著一個富士隻果咬了一囗,有些驚喜,又看了一眼手中的隻果說︰‘’這隻果是誰的,這兩車隻果都一樣不?如果都一樣五毛錢我都要了。‘’李陽說︰‘’當然都一樣了。‘’男子叫郝帥,是一家大型超市的經理。郝帥說︰‘’小伙子,趕馬車跟我走。‘’李光和趙東趕著馬車和郝帥去了一個大倉庫,大倉庫里有大地秤,很高就稱重完畢,兩車隻果一共三千二百三十六斤,抹去零頭一共三千兩百斤。這兩車隻果李陽一共賣了一千六百塊錢。郝帥對李陽說︰‘’小伙子,你那還有多少隻果,五毛錢我全要了。明天你只管把隻果往我這倉庫拉就行,到時咱一車一算賬。‘’李陽笑著說︰還有幾萬斤吧。‘’李陽領著幾個村民去了飯館,每人要了三塊錢的一大碗抻面,村民們都是頭一次下館子,更是頭一次吃抻面。吃得更是連湯都不剩。李陽對村民說︰咱們抓緊趕路,明天還得來送一趟。李光和趙東听了,小鞭子也緊抽起來。畢竟和李陽來市里賣隻果不僅有錢掙,而且能下館子。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李陽經過一個多月時間,把果園里的七萬五千斤隻果全部賣完,一共賣了三萬七千多塊錢,除去人工費和各種花銷,李陽還剩三萬五千塊錢。又去把在銀行貸的一千塊錢款還了。李陽手里還剩三萬三千塊錢。一年就成了萬元戶,無論是在西溝村還是青峰鎮,李陽都是第一個萬元戶。李陽在青峰鎮也是小有名氣。無論在任何場合,只要有提起李陽,眾人都對李陽贊不絕口。到李陽家說媒的人也絡繹不絕。但都被李陽以沒時間為借口婉言謝絕了。

    他用賣隻果的錢買了一台拖拉機。這台拖拉機成了村里的稀罕物,大家紛紛跑來圍觀。李陽開著拖拉機在村里轉了一圈又一圈,臉上滿是自豪。

    李陽想︰‘’今年初果期就產這麼多隻果,過年隻果產量最少能結二十萬斤隻果。李陽打算過完年在果園蓋幾間房子。‘’

    李陽打听到鞍山是盛產南果梨的地方,簡單地拿了幾件換洗的衣服,就坐客車去鞍山找當地的果農學習果樹的病蟲防治和果樹剪枝技術。

    李陽到達鞍山後,四處打听,找到了一位經驗豐富的老果農張大爺。張大爺看著這個遠道而來的年輕人,眼里滿是贊許。

    李陽虛心向張大爺請教,張大爺帶著他在自家果園里實地講解。“這果樹防蟲啊,關鍵在于預防,季節交替的時候就得提前噴灑藥劑。”張大爺指著一棵梨樹說道。說到剪枝,張大爺拿起剪刀示範起來,“這枝椏不能亂剪,要留下有用的,讓陽光能照進來,果子才能長得好。”

    李陽認真地記著筆記,還不時提出自己在種植中遇到的問題。幾天下來,他收獲頗豐。

    就在準備返程時,他听說鞍山有一場果樹種植嫁接技術交流會。他毫不猶豫地參加了,會上各路專家分享最新的種植理念和技術。李陽猶如一塊海綿瘋狂吸收知識,還結識了一些同行朋友。

    帶著滿滿的收獲,李陽踏上回家的路。他滿心歡喜,想著把學到的東西運用到自家果園,明年定能讓隻果長得更好,產量更高。他望著車窗外的風景,眼神堅定而充滿希望。

    喜歡旮旯村旮旯事請大家收藏︰()旮旯村旮旯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旮旯村旮旯事》,方便以後閱讀旮旯村旮旯事第13章 旮旯村的第一個萬元戶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旮旯村旮旯事第13章 旮旯村的第一個萬元戶並對旮旯村旮旯事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