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

第684章 元聖命題,無形之信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洪崖洞主 本章︰第684章 元聖命題,無形之信

    大寧啟元二十六年除夕之夜的“光明盛宴”,如一場深刻的文明洗禮,徹底重塑了帝國的面貌。

    也將安國公府的聲望推至近乎神話的。

    接下來的兩年,以京城為中心,“電力革命”的浪潮席卷全國。

    水力、火力發電廠如雨後春筍般在各州府拔地而起,輸電網絡如銀色蛛網,將光明送入千家萬戶。

    帝國告別了漫長而危險的“燭火時代”,邁入充滿無限生機與活力的“電氣時代”。

    然而,正當舉國沉浸在“光明”帶來的喜悅與繁榮時,一場突如其來的海難,如冰冷的警鐘,敲醒了帝國看似無瑕的盛世夢。

    ……

    大寧啟元二十八年,夏。

    天津衛,皇家探海總署衙門。

    安國公次子、總署督辦張石頭,臉色鐵青,緊握著一份剛由幸存船員泣血呈上的海難文書。

    文書內容簡單而慘烈三日前,青石商會一支十艘海船的漕運船隊,從江南滿載絲綢與茶葉返航天津衛,途經渤海灣入口時,遭遇突如其來的海上大霧。

    濃霧之中,能見度不足三尺,船隊瞬間失聯。

    一艘滿載甦繡的“福”字號商船偏離主航道,與“鬼見愁”暗礁猛烈相撞。

    船體剎那破裂,海水瘋狂倒灌,數十名水手與珍貴貨物,在一炷香時間內被冰冷無情的海水吞噬,無一生還。

    護航艦隊僅隔十里,天津衛港口的高聳燈塔卻因濃霧阻隔一無所知。

    直到次日清晨,霧散,漁民發現“福”字號的殘骸與浮尸,這場慘劇才遲遲為世人所知。

    “又是濃霧……又是無法及時聯絡……”

    張石頭將文書攥成一團,那雙精明銳利的眼中滿是痛心與深深的無力。

    他知道,這不是第一次。

    自帝國開啟“大航海時代”,類似悲劇已非首次。

    無論是軍艦還是商船,一旦駛離海岸線,進入變幻莫測的大海,便如斷了線的風箏,與陸地徹底失去聯系。

    他們無法及時得知前方天氣變化,陸地也無法知曉他們的安危。

    這種“信息滯後”的致命風險,如幽靈般扼住帝國向更深更遠海洋邁進的咽喉。

    這份血淚交織的報告,很快與張石頭一封憂慮懇切的請罪奏疏,通過加急驛傳,送往京城內閣與千里之外的青石村。

    御書房內,寧宣宗盯著報告,久久無言,臉色陰沉得可怕。

    他知道,張石頭與探海總署已竭盡全力,但在天威與自然偉力面前,人力終有極限。

    “小山,”他疲憊地揉著眉心,對首席內閣大學士張小山問道,“此事……可有解法?”

    張小山沉默片刻,艱難搖頭“回陛下,臣……無良策。”

    “鐵路可縮地成寸,神糧可戰勝饑荒,牛痘可平定瘟疫,然‘順風耳’、‘千里眼’之術,終究只存于神話傳說。”

    ……

    青石村。

    當同樣一份報告擺在元聖張大山面前,他卻只是平靜看完,目光投向窗外。

    實驗室里,幾個少年孫輩正為增強“電磁鐵”吸力吵得面紅耳赤。

    他的嘴角勾起一抹充滿智慧與自信的神秘微笑。

    “神話?”他喃喃自語,“在‘格物’之道面前,何來不可實現之神話?”

    三日後,一封元聖張大山親筆密信,以“八百里加急”從青石村直抵京城皇家格物學院的“追光”實驗室。

    點名交給張念祖、張開山、張文遠三位在“電學”領域嶄露頭角的少年天才。

    信言簡意賅,盡顯元聖“命題式”教學風格

    “吾孫念祖、開山、文遠親啟

    聞東海商船因霧沉沒,數十忠勇子弟葬身魚腹,吾心甚痛。

    此事根由,不在舟船不堅,亦不在水手不勇,而在音信不達。

    故,祖父今日,再為爾等出一課業

    試想,一人立于京城之巔,另一人身處百里之外天津衛海港,不借信鴿、快馬、烽火、汽笛,可有一法,令京師之人瞬息知曉天津衛今日是晴、是雨,還是起了大霧?”

    這“無形之信”的命題,如巨石投入湖面,在三位少年心中激起滔天巨浪。

    “瞬息之間?百里之外?”

    張開山第一個跳起來,滿臉不敢置信,“這……這咋可能?就是傳說中的神仙,也未必有這‘千里眼’、‘順風耳’的本事吧?”

    張念祖眉頭緊鎖,陷入困惑。

    他在腦海中過了一遍所有“格物”手段——光的直線傳播、聲的空氣震動,皆有距離與速度的物理極限。

    祖父的命題似乎超越了他們理解的物理規律。

    唯有張文遠,這位總能從不可能處找到聯系的少年博士,在最初震驚後,腦海中如同一扇塵封大門被轟然撞開。

    他的目光落在實驗室中央那根連接“陰陽魚合氣瓶”與“電磁鐵”的絕緣銅線,猛然想起數月前測試“電磁鐵”開關時忽略的微小細節。

    “我……我明白了……”他喃喃自語,聲音因一個大膽猜想而顫抖,“大哥,二哥!我們可能一開始就想錯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面更精彩!

    “祖父要我們傳遞的,不是‘光’,也不是‘聲’,而是……”

    他指著那根安靜的銅線,一字一句道出足以改變世界的猜想“而是這‘電氣’本身的……有與無!”

    ……

    實驗室里,三兄弟的爭論如火如荼。

    張文遠激動地闡述“電不像光或聲,它無需介質傳播,只需銅線引導!”

    “我們若能將電的有無化為信號,不就能在瞬間傳遞信息?”

    張念祖眼楮一亮,接過話頭“對!若以電流通斷代表不同信號,比如短促通電為‘點’,持續通電為‘劃’,組合起來,就能傳遞復雜信息!”

    張開山撓頭,半信半疑“這能行?百里之外,電還能傳那麼遠?線得拉多長啊?”

    張文遠一笑,指向實驗桌上堆積的線圈“我們已有電磁鐵的雛形,若能增強電流,優化線圈,或許能將信號放大,傳到百里之外!”

    三人當即埋頭實驗,徹夜不休。

    他們改良“陰陽魚合氣瓶”,增加電壓輸出。

    優化銅線絕緣,減少信號衰減。

    設計簡單編碼,將字母與數字化為“點”“劃”組合。

    七日後,初步裝置成型。

    一端置于“追光”實驗室,另一端拉至十里外的皇家試煉場。

    測試當日,張文遠親手敲擊開關,發送一串“點劃”信號,十里外的銅線盡頭,電磁鐵精準響應,敲擊出相同節奏。

    “成了!”張開山跳起來歡呼,“這玩意兒真能傳信!”

    張念祖卻冷靜道“十里不夠,祖父要的是百里!還得優化設備,延長傳輸距離。”

    張文遠點頭,目光堅定“這只是開始。給咱們三個月,定能讓這‘無形之信’傳遍大寧!”

    青石村,元聖張大山接到孫輩的回信,滿意地點了點頭。

    他知道,這場“電氣傳信”的革命,將徹底打破信息滯後的桎梏。

    為帝國的海洋霸業,插上騰飛的翅膀。

    天津衛的海難,將不再是悲劇的終點,而是帝國科技史上的新。

    喜歡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方便以後閱讀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第684章 元聖命題,無形之信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第684章 元聖命題,無形之信並對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