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領受祖父張大山“三戲法”課業後,安國公府第三代翹楚張念祖、張開山、張文遠便沉浸于近乎痴狂的探索熱潮。
青石村皇家格物學院專為他們開闢的實驗室,晝夜燈火不熄,宛如一盞永不黯淡的智慧明燈。
西域的上等琥珀、北方搜羅的各色磁石、山間溪流捕獲的鮮蛙腿,甚至從西洋商賈手中高價購來的稀有酸液與金屬線圈,源源不斷送入,實驗室化作一座神秘莫測的“格物秘境”。
然而,三人因性情與天賦各異,研究路徑悄然分化,各自在未知的迷霧中探尋屬于自己的真理。
張念祖繼承了父親張鐵牛的沉穩與專注,對“慈石引針”現象情有獨鐘,執著于追索“力”之本源。
他細心觀察那塊黝黑的磁石,發現它對鐵情有獨鐘,卻對銅、銀、金、錫等金屬視若頑石,毫無反應。
“怪哉,”他在實驗日志中寫下,字跡工整而帶著疑惑,“慈石之力為何獨鐘一物,其理何在?”
他進一步實驗,發現磁力竟可“傳遞”。
他用一塊強磁石反復摩擦普通鐵針,那原本平凡的鐵針竟生出微弱磁性,能吸附細小的鐵屑。
他嘗試用不同形狀的鐵器,甚至將鐵針切割成細條,觀察磁力的變化。
“力可傳導……”他低語,目光深邃,“莫非慈石內藏一種肉眼不可見的‘氣’,自磁石流入鐵中,賦予其新生命?”
愈深入鑽研,他愈覺磁石背後隱藏著一個與蒸汽之力截然不同的嶄新力量領域,浩瀚而深不可測,仿佛一座等待開鑿的寶藏之山。
他開始嘗試更復雜的實驗,將多塊磁石拼接,觀察是否能增強磁力;又用銅盤隔離磁石與鐵針,探究“氣”是否能穿透物體。
他甚至突發奇想,將磁石置于水中,觀察其磁力是否會因水流而改變。
每一次實驗,都讓他離那神秘的“氣”更近一步,卻也帶來更多疑問。
他在日志中寫道“此‘氣’若真存在,是否能如水流般引導?是否能如蒸汽般驅動機械?”
這些問題如星火,在他心中燃起探索的烈焰。
張開山秉承父親張石頭的冒險精神與天馬行空的奇思妙想,對“金鐵生氣”實驗痴迷不已。
那銅片與鐵片浸入礬水後產生的微弱“麻”感,以及蛙腿詭異的抽搐,遠比任何戲法更令他神魂顛倒。
他每日守在實驗台前,反復嘗試不同金屬組合,甚至不惜弄髒新制的學童服,只為捕捉那稍縱即逝的“生氣”。
“文遠!”他拍著三弟肩膀,臉龐因興奮而泛紅,“祖父的實驗,莫非在暗示世間萬物的‘生氣’可被‘制造’?”
“這不就像煉丹師點石成金,憑空造出生命之力嗎?”
他的聲音中透著孩子般的雀躍,眼中閃爍著冒險者的光芒。
“荒謬!”張文遠推了推琉璃片磨成的平光眼鏡,語氣嚴謹如老學究,“祖父言‘引動’,非‘制造’。”
“蛙腿雖死,體內殘余生氣未散,我們僅以金鐵激發之,怎能謂‘無中生有’?此乃自然之理,非玄幻之術!”
“那礬水中的‘麻’感何來?”張開山不服,咧嘴反駁,“礬水可無‘殘余生氣’!”
“那銅鐵相觸,生出的‘麻’感,總不會是憑空冒出來的吧?”
張文遠一時語塞。
這問題直擊實驗核心,宛如一柄利刃,刺穿他邏輯的防線。
他皺眉沉思,目光在實驗台上游移,試圖從那堆銅片、鐵片與盛滿綠礬油的琉璃瓶中尋找答案。
他隱約感到,這“麻”感背後,藏著一個比蛙腿抽搐更深邃的秘密,或許正是祖父指引他們探尋的“天威”。
與兩位兄長專注各自領域不同,張文遠並未局限于琥珀的“吸引”之力。
他以格物學院算學司“博士”的嚴謹思維,設計了一項精妙實驗。
他用細絲線懸掛一片極薄金箔,使其在空中自由轉動,如一片輕盈的羽毛。
他以絲綢反復摩擦琥珀,帶出細微的 啪聲響,再緩緩靠近金箔。
金箔如預期被吸引,輕輕觸踫琥珀。
然而,詭異一幕驟然上演!觸踫一瞬後,金箔竟如受驚般被無形之力猛然彈開!
無論張文遠如何靠近,金箔皆如遇同極磁石,固執保持距離,拒絕再觸。
“咦?”他低呼,聲音中透著發現新大陸的激動。
“先吸後斥,這是何故?”張開山瞠目結舌,湊近觀察,險些撞翻實驗台上的琉璃瓶。
張念祖亦不解,眉頭緊鎖,喃喃道“這力……與磁石何其相似,卻又截然不同。”
張文遠眼中迸發閃電般的智慧光芒,仿佛抓住所有謎題的關鍵線頭。
“我明白了!”他激動得聲音微顫,指著琥珀與金箔道“祖父的三種‘戲法’,看似無關,實則指向同一未知之‘氣’!”
“此‘氣’如道家‘陰陽’,具兩種相反卻相生相伴的形態!”
他拿起琥珀,語氣愈發堅定“絲綢摩擦琥珀,為其注入我謂之‘陽氣’之物。”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金箔則帶相反的‘陰氣’,故初見相吸。”
“接觸後,琥珀的‘陽氣’傳入金箔,使其亦帶‘陽氣’,遂成‘陽陽相斥’!”
他頓了頓,目光掃過兩位兄長,得出石破天驚的結論“同性相斥,異性相吸!此乃此‘氣’之根本規律!”
此言如驚雷,在張念祖與張開山腦海中炸響。
他們呆望三弟眼中閃爍的智慧光芒,仿若見證一個足以改寫世界的偉大定律誕生。
張開山撓頭,半晌才擠出一句“文遠,你這腦子……比祖父的蒸汽機還玄乎!”
張念祖則默默點頭,目光回到實驗台上,心中暗想若此“氣”果真存在,是否也能如磁力般傳導,驅動更大的奇跡?
張文遠的發現如一盞明燈,照亮了三人各自的探索之路。
張念祖開始思考,磁石的“氣”是否與琥珀的“陽氣”有共通之處?
他嘗試將磁石靠近摩擦後的琥珀,觀察是否會產生新的現象。
張開山則突發奇想,用銅片與鐵片替代金箔,嘗試在礬水中復現“相吸相斥”的規律。
文遠則埋頭整理實驗數據,試圖用算學推導“陰陽氣”的規律,甚至翻閱祖父書房中的道家典籍,尋找“陰陽相生”的哲學啟示。
實驗室內的氣氛愈發熱烈,三人雖各有側重,卻開始頻繁交流,彼此的發現相互啟發。
張念祖提出,磁石的“氣”或許能通過某種方式“儲存”,如蒸汽儲于鍋爐。
張開山大膽猜測,若能將“金鐵生氣”放大,或許能驅動機械,甚至點亮燈火。
張文遠則冷靜分析,試圖將三種“戲法”統一于一個更大的理論框架。
夜深人靜,實驗室外,青石村的稻浪在月光下起伏,宛如大地的呼吸。
三人圍坐在實驗台前,桌上散落著琥珀、磁石、銅鐵片與一堆手稿。
他們的爭論與笑聲,透過窗欞,融入夜色。
張大山悄然站在門外,凝望孫子們的身影,眼中滿是欣慰。
他知道,這三個少年的奇思妙想,正一步步逼近那隱藏在“天威”背後的終極奧秘。
“陰陽相生,循環不息……”張文遠低聲呢喃,手中的筆在紙上飛舞,勾勒出一幅復雜的圖表,試圖將“氣”的流動規律化。
張念祖與張開山湊近細看,眼中燃起新的希望。
他們隱約感到,這神秘的“氣”,或許正是皇帝夢寐以求的“永恆光明”的鑰匙。
喜歡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