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那日元聖張大山于青石村試驗田內親授“花粉之秘”後,整個皇家格物學院農學司便徹底陷入了一種近乎于瘋狂的“科研狂熱”之中。
首席大司農李淳風和他麾下那數百名帝國最頂尖的農業專家們,就如同得到了一部可以窺探天地造化秘籍的修行者,將自己全部的身心都投入到了這場前無古人的“創造神種”的偉大事業里。
青石村那片原本就守衛森嚴的皇家試驗田如今更是被列為了最高等級的禁區。一隊由京城禁衛軍親自派駐的精銳兵卒日夜巡邏,任何人未經許可不得靠近半步。
試驗田內數百畝的土地被整齊地分割成了上千個獨立的小區。每一個小區都用白色的紗帳嚴密地籠罩著,遠遠望去,如同一片片漂浮在綠色海洋之上的白色雲朵,充滿了神秘而又神聖的氣息。
紗帳之內,農學司的學子和技術員們正以一種近乎于“繡花”般的精細與專注進行著他們的工作。
他們嚴格遵照元聖所傳授的“人工授粉,雜交育種”之法,將從帝國各地乃至海外搜集來的數千種不同性狀的水稻、小麥、粟米等作物的“父本”與“母本”進行著無數次的、系統的、充滿了無限可能的……交叉組合。
他們用最柔軟的羊毫毛筆小心翼翼地從一株稻穗上蘸取花粉,再輕輕地將其涂抹到另一株水稻的柱頭之上,整個過程輕柔得如同蝴蝶在花間起舞,生怕驚擾了這場神聖的“生命聯姻”。
他們為每一組“聯姻”都建立了詳盡的“譜系檔案”。
“青石甲字營,一號田,父本‘青石一號’,母本‘嶺南野生抗風稻’,授粉日期啟元十九年七月初三。”
“青石乙字營,七號田,父本‘西域耐旱紅麥’,母本‘中原高產白麥’,授粉日期啟元十九年七月初五。”
……
每一個紗帳都代表著一種全新的可能。每一個組合都承載著解決帝國未來百年糧食危機的沉甸甸的希望。
這個過程是枯燥的也是漫長的。
失敗,是家常便飯。
他們經歷了無數次的嘗試,有的雜交組合根本無法結出種子,有的即便結出了種子其後代的性狀也駁雜不堪甚至比它們的“父母”還要差勁。
但李淳風和他的團隊沒有氣餒。他們知道自己正在從事的是一項足以與神明比肩的“創造”偉業,任何的急躁與功利都是對這份事業的褻瀆。
他們只是日復一日地重復著那看似單調的授粉、記錄、篩選、再授粉、再記錄、再篩選……
……
時間就在這份充滿了希望的枯燥等待中緩緩流逝。
一年後。
當第一代雜交種子收獲時,結果並不盡如人意。
雖然也出現了一些兼具了父母本部分優良性狀的後代,但其表現並不穩定,離真正的“神種”還有著遙遠的距離。
朝堂之上開始出現了一些質疑的聲音。
一些守舊派的官員私下里議論紛紛,認為那所謂的“雜交育種”不過是安國公又一次的“故弄玄虛”,是違背天道自然規律的“無用之功”。
然而皇帝寧宣宗在收到了李淳風呈上的詳細實驗報告之後,卻以前所未有的魄力力排眾議。他不僅沒有削減對農學司的投入反而下旨將更多的皇家田畝劃撥為試驗田,並再次追加了百萬兩白銀的專項研究經費。
他用最直接的方式向全天下宣告了他對“格物科學”的……絕對信任!
兩年後。
當第三代雜交種子長成時,奇跡,終于發生了。
……
大寧啟元二十一年,秋。
青石村的皇家試驗田內,迎來了一個足以被載入史冊的豐收之日。
皇帝寧宣宗竟親率內閣所有核心大臣,以及各部尚書,乘坐專列,不遠千里親臨此地。
他們要親眼見證那個傳說中的“神種”是否真的……名副其實。
當他們走進那片早已被清理干淨的試驗田時,所有人都被眼前那金燦燦的、充滿了豐收喜悅的景象給深深地震撼了。
只見在試驗田的最中央,一片與其他稻田明顯不同的“黃金稻田”正迎著秋日的陽光閃爍著耀眼的光芒。
那片稻田里的水稻植株明顯比尋常的“青石一號”要矮壯了許多,粗壯的秸稈如同一根根堅韌的竹竿,即便是在開闊的田野之上也絲毫沒有倒伏的跡象。
而最令人感到震撼的,是它們頭頂上那沉甸甸的稻穗!
那稻穗是如此的飽滿如此的巨大,每一株上面都綴滿了密密麻麻的金黃色谷粒,壓得那堅韌的稻稈都不得不謙卑地彎下了腰,仿佛是在向創造了它們的“神明”……致敬!
“這……這就是……”皇帝的聲音因為過度的激動而微微顫抖。
“回陛下!”首席大司農李淳風此刻早已是老淚縱橫,他激動地跪倒在地,聲音嘶啞而又充滿了無盡的自豪!“這……這便是我農學司,歷時兩年,歷經數萬次失敗,方才培育出的……集高產、抗風、抗病于一身的全新神種——”
“青石二號!”
“開鐮!”
隨著皇帝一聲令下。早已等候多時的數十名經驗最豐富的老農走入田中,用他們手中那鋒利的鐮刀,小心翼翼地開始收割。
打谷、揚場、稱重……
每一個環節都在數百雙眼楮的注視下,進行得一絲不苟。
當最後的稱重結果由戶部尚書張豆子親自核驗之後,報到御前時。
一個足以讓在場所有人血液都為之沸騰的數字,清晰地,展現在了所有人的面前!
“啟稟陛下!”張豆子的聲音因為極度的激動而變了調,“‘青石二號’試驗田,合計一畝三分地,實收干谷……一千一百二十斤!折合……畝產,八百六十一斤!!!”
轟——!!!!
畝產八百六十一斤!
這個數字如同一道最璀璨的閃電,劈入了在場每一個人的腦海之中!
整個試驗田瞬間陷入了一片死一般的寂靜。
隨即,爆發出了一陣驚天動地的、難以置信的……巨大歡呼!
“天吶!畝產八百六十斤?!這……這怎麼可能?!”
“比‘青石一號’足足高出了三成還多啊!這……這哪里是稻谷?這分明是……金子啊!”
“神跡!這才是真正的神跡啊!”
所有的大臣都失態了。他們如同第一次見到火車的鄉下土財主一般,沖到那堆積如山的金黃色谷堆前,伸手抓起一把沉甸甸的谷粒,臉上寫滿了狂喜與震撼。
他們知道,這個數字,意味著什麼。
它意味著,帝國那即將到來的、無可避免的糧食危機,將被……徹底化解!
它意味著,這個國家,將可以供養更多的人口,擁有更強大的國力!
它更意味著,他們,正在親眼見證一個……再無饑饉的、真正的黃金盛世的……到來!
皇帝寧宣宗快步走上前,他同樣抓起一把沉甸甸的稻谷,感受著那份獨屬于豐收的厚重與喜悅。
他緩緩地轉過身,目光望向了那個,從始至終都只是靜靜地站在田埂之上,臉上帶著欣慰笑容的布衣老人。
他知道,眼前這位早已不僅僅是“工聖”,不僅僅是“元聖”。
他,更是為這個國家,為這片土地上的億萬生民,帶來了最根本的、生存希望的……
神農!
“元聖……”皇帝的聲音,充滿了無盡的感激與崇敬,“朕……替天下萬民,謝你!”
說著,他這位九五之尊,竟對著那布衣老人,深深地鞠了一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