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安國公張大山那道“半月之內,籌集三百萬石糧食”的軍令狀下達時,即便是早已在商海中歷練得心志堅毅的張石頭,也不禁感到一陣頭暈目眩,仿佛有一座無形的大山,重重地壓在了他的肩上。
三百萬石。
這已經不是一個單純的數字了。
它代表著數百萬嗷嗷待哺的災民,代表著帝國能否穩住陣腳的根基,更代表著父親對他這個“皇商”的、最沉重的信任與期盼。
他知道,自己沒有任何退路,更沒有任何失敗的余地。
“爹,您放心!”
在那間燈火通明的書房里,他單膝跪地,聲音鏗鏘如鐵,“半月之內,若是三百萬石糧食不到,孩兒,自己,提頭來見!”
這聲決絕的誓言,便成了接下來半個月里,驅動著他和他麾下那支龐大商業帝國,瘋狂運轉的唯一信條。
他沒有在京城多做片刻停留。
領了父親的手令和調撥錢糧的憑證,他立刻快馬加鞭,日夜兼程,僅用了兩天一夜的時間,便趕到了位于帝國水陸交通樞紐的臨水鎮——這里,是“青石商會”真正的總部和神經中樞所在。
抵達總號的那一刻,他沒有絲毫的休息。
立刻召集了所有在鎮的核心管事、賬房、以及與商會有著最緊密合作關系的各大商幫的代表,召開了一場最高等級的“緊急商議”。
會議之上,石頭沒有說任何多余的廢話。
他只是將皇帝的聖旨、安國公的手令、以及那些由格物學院學子們用血淚寫成的、來自災區第一線的真實災情報告,一一展示給了在場的所有人。
當看到那些關于“餓殍遍野”、“易子而食”的觸目驚心的文字時。
當听到首輔大人張小山關于“國難當頭,匹夫有責”的親筆信被公之于眾時。
在場所有見慣了風浪、甚至有些唯利是圖的商賈們,都陷入了深深的沉默和震撼。
“諸位叔伯,諸位兄弟。”
石頭的聲音,不再是平日里的精明干練,而是帶著一種與他年齡不符的沉痛與決絕。
“國之將傾,覆巢之下,豈有完卵?”
“今日,我等在此,商議的,不是能賺多少錢。而是,如何能救更多的人,如何能為我大寧,保住這份來之不易的基業。”
“我青石商會,願傾盡所有,為國分憂。不知在座諸位,可願,與我張石頭,與我安國公府,共赴此難?”
他的話,如同重錘,狠狠地敲擊在每一個人的心上。
在場的商賈們,或許平日里精于算計,甚至有些為富不仁。
但他們不傻。
他們知道,張家,如今早已不是他們可以隨意得罪的了。
更知道,若是帝國真的因為這場天災而崩塌,那他們手中那萬貫家財,也不過是過眼雲煙,瞬間便會化為泡影。
更何況,安國公府這次開出的條件,也並非是讓他們白白奉獻。
那“一成純利”的感謝,以及未來在帝國各項大工程中“優先合作”的承諾,依舊是充滿了誘惑力的巨大蛋糕。
“石頭少東家說的是!”
“國難當頭,我等商人,自當毀家紓難,在所不辭!”
“我川幫,願出白銀五十萬兩,並動員所有船只,為總號運糧!”
“我兩淮鹽幫,願……”
一時間,群情激昂。
一張以“青石商會”為核心,覆蓋了整個大寧帝國的巨大商業網絡,被瞬間激活!
一場史無前例的、與時間賽跑的“糧食爭奪戰”,正式打響!
石頭的指揮部,就設在臨水鎮總號那間最大的議事廳內。
巨大的沙盤之上,不再是戰場的兵力部署,而是帝國各州府的產糧區、交通要道、以及各大糧商的倉儲分布。
他將整個商會的力量,分成了三路。
第一路明修棧道,正面強攻!
他親自坐鎮,調集商會最核心的財力,在所有未受災的、糧食主產區的州府,如山東、河南、河北等地,設立了數百個“青石商會緊急賑災糧收購站”。
他們打出的旗號,是“為國分憂,平價購糧”。
收購的價格,比當時已經開始蠢蠢欲動的市場價,還要高出一成。
這個價格,對于那些手中有余糧的中小地主和普通農戶來說,充滿了吸引力。
他們紛紛將自家多余的糧食,拿出來售賣。
一時間,青石商會的糧倉,開始以一種驚人的速度,迅速充盈起來。
這一招,不僅在短時間內為商會籌集到了大量的基礎糧源。
更用一種釜底抽薪的方式,狠狠地打擊了那些試圖跟風漲價、囤積居奇的大糧商們的囂張氣焰。
讓他們手中的糧食,變得“有價無市”,暫時不敢再肆意妄為。
第二路暗度陳倉,釜底抽薪!
石頭知道,光靠從市面上收購,速度還是太慢,而且容易引起糧價的進一步動蕩。
真正的糧食大頭,依舊掌握在那些世代經營、根深蒂固的地方大糧閥手中。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對付這些人,光靠高價收購是不行的。
他啟用了另一支更為隱秘的力量——那些早已被青石商會收服、或者與之有著深度利益捆綁的、遍布各地的牙行、掮客、甚至……一些官府的胥吏。
他通過這些人,繞開了公開市場。
直接與那些大糧閥的內部人員進行接觸。
或以重利誘之,或以安國公府和朝廷的名義脅之。
甚至,他還動用了豆子從戶部查出的、關于某些糧商與地方官府勾結、偷稅漏稅的賬本作為“武器”。
軟硬兼施之下。
許多原本還想待價而沽的大糧閥,不得不心驚膽戰地,打開了他們那緊閉的糧倉,以一個相對“公道”的價格,將手中的部分囤糧,“秘密”地轉賣給了青石商會。
第三路奇兵突襲,斷其根基!
在陸地上展開拉鋸戰的同時,石頭的目光,早已投向了更遠的地方。
他知道,真正能解決這場危機的、取之不盡的糧源,在……海外。
他立刻啟動了與趙氏船隊的最高等級合作盟約。
就這樣,在張石頭這番“三路並進”、雷厲風行的組合拳之下。
短短十天之內。
一個看似不可能完成的奇跡,發生了。
超過兩百五十萬石的糧食,從帝國的四面八方,如同百川歸海一般,源源不斷地向著青石商會位于各大交通樞紐的中心糧倉匯集。
雖然距離三百萬石的目標,還差那麼一點。
但這個數字,已經足以讓任何一個知曉內情的人,都為之瞠目結舌。
這已經不僅僅是一場商業行動了。
這,是一場展現了“格物新學”所催生出的新商業力量,對舊有農業帝國資源調動能力的……一次徹底的、降維打擊!
而張石頭,這個年僅二十出頭的年輕人,也通過這場驚心動魄的“糧食戰爭”,真正地,完成了他從一個機靈的“商販”,到一個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商業統帥”的……最終蛻變!
他,用自己的能力,向父親,向整個帝國,證明了。
商人,亦可,為國為民!
喜歡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