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閣首輔張小山那番“與天爭命”的豪言壯語,如同平地驚雷,徹底驅散了籠罩在太和殿上空的絕望與無力。那些原本束手無策的文武百官,仿佛在一瞬間被點醒,紛紛將期盼的、炙熱的目光,投向了這位年輕的、創造了無數奇跡的安國公三子。
皇帝寧宣宗更是龍顏大悅,當庭便下令,由張小山即刻牽頭,擬定詳盡的救災方略。
然而,張小山卻並沒有立刻領旨謝恩。
他深吸一口氣,再次對著龍椅之上的皇帝,深深一躬,聲音清朗而又無比鄭重。
“陛下,兒臣雖不才,願為陛下分憂,為帝國效死。然,此番水旱並發,災情之重,範圍之廣,史所罕見。其間涉及之水利、營造、農學、算學乃至舟車機械之調度,皆非尋常政務可比,已遠超兒臣與內閣諸公之能。”
“此事,非一人之力不可挽狂瀾。”
“非一人之智不可定乾坤。”
“哦?”皇帝的眉頭微微一挑,“依你之見,放眼我大寧朝堂,還有何人,能當此重任?”
張小山緩緩地抬起頭,他的目光,穿過了所有同僚,望向了大殿之外,那座象征著無上榮耀的安國公府的方向。
他的聲音,不大,卻充滿了無盡的崇敬與……絕對的自信。
“啟稟陛下。能解此困者,天下,唯有一人。”
“那便是,家父,安國公,張大山。”
……
安國公府。
當皇帝的聖旨,連同內閣連夜整理出的、厚達數尺的災情奏報,一同被緊急送抵這座如今已是帝國半個權力中心的府邸時。
張大山,並沒有絲毫的意外。
事實上,自災情爆發的第一天起,他便已通過青石商會和格物學院遍布全國的網絡,收到了比朝廷更早、也更詳盡的一線災情報告。
這些天來,他幾乎是徹夜不眠。
書房之內,那張由他親手打造的巨大沙盤之上,早已不再是青石村的田舍,也不是北境的草原。
取而代之的,是一幅精確復刻了整個天南與雲夢地區山川、河流、城鎮、道路的……巨型立體輿t圖。
圖上,用紅色的細線,標注著洪水的淹沒範圍;用黃色的標記,圈出了旱災的核心區域;更用一個個黑色的木釘,釘出了那些正在不斷蔓延的流民潮的……前進方向。
他的幾個核心兒子——鐵牛、石頭、柱子、栓子、豆子,以及最得力的弟子們,早已在他的召集下,齊聚一堂。
他們,圍繞著這個巨大的沙盤,已經進行了無數次的推演與爭論。
“爹,天南水勢滔天,傳統舟船寸步難行。若要運糧救人,非我等研制的那種‘蒸汽龍舟’不可。只是,目前我朝龍舟數量有限,且大多集中于北方運河,遠水難解近渴。”柱子指著沙盤上那片汪洋,眉頭緊鎖。
“不僅如此,”石頭補充道,“即便龍舟能至,如何將糧食精準地投送到那些星羅棋布的、被洪水圍困的孤島村莊?傳統的官府賑濟,層層盤剝,效率低下,怕是十成糧食,能有一成落到災民口中,便已是邀天之幸。”
“雲夢那邊,則更是棘手。”鐵牛甕聲甕氣地說道,“數百萬流民,如無頭蒼蠅般四處流竄。任何一支運糧隊進入其中,都無異于羊入虎口,瞬間便會被搶掠一空。若派大軍彈壓,又恐激起民變,釀成大禍。”
“最關鍵的,還是錢糧的調度。”豆子指著一本寫滿了密密麻麻數字的賬冊,小臉上滿是凝重,“國庫雖有存銀,但要支撐如此大規模的救災,依舊是捉襟見肘。如何能用最少的錢,辦最大的事,避免浪費,杜絕貪腐,是重中之重。”
每一個問題,都直指此次救災的核心難點。
每一個,都看似無解。
然而,張大山,听著兒子們的討論,臉上卻沒有絲毫的慌亂。
他的眼中,閃爍著一種早已洞察一切的、運籌帷幄的深邃光芒。
他知道,這場天災,對于帝國而言,是一場前所未有的浩劫。
但對于他,對于他所代表的“格物新學”而言,卻也是一個……前所未有的、可以徹底改造這個國家,將其推向一個全新高度的……巨大機遇!
當宮里的傳旨太監,恭恭敬敬地請他入宮面聖時。
張大山,早已是成竹在胸。
他沒有帶任何的圖紙和奏疏。
他只帶上了自己,以及那顆裝滿了整個時代智慧的……大腦。
……
御書房內,皇帝寧宣宗看著下方,那個雖然身著國公朝服,卻依舊帶著幾分鄉野質樸氣息的臣子,他那顆因為連日憂勞而焦躁不安的心,竟奇跡般地,安定了下來。
“安國公,”皇帝的聲音,沙啞而又充滿了期盼,“你……可有回天之策?”
張大山沒有立刻回答。
他只是,走到了那副巨大的輿圖之前。
然後,用一種平靜,卻又充滿了強大力量的聲音,開始了他的……驚天之論。
“陛下,臣以為,此番救災,若依循舊法,必敗無疑。”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面精彩內容!
“我等,必須,行非常之事,用非常之法。”
“其核心,有三。”
他伸出三根粗糙的手指。
“其一,曰‘以工代賑’。天南雲夢,流民千萬,若只是施粥放糧,不僅耗費巨大,更易滋生懶惰,引發混亂。臣提議,當以工代賑!將所有流民,按其籍貫、體力,編為‘興修水利工程營’!由格物學院的學子,帶領他們,修復被洪水沖毀的堤壩,開挖新的灌溉主渠!以勞動,換取食物!如此,既救了災民,又興修了水利,一舉兩得!”
“其二,曰‘海陸聯運’。傳統漕運已斷,陸路不通。然,我大寧,尚有兩條,無可匹敵的‘鋼鐵血脈’——鐵路,與蒸汽龍舟!臣提議,立刻啟動‘南糧北調,海糧內運’之策!命石頭之商會與趙氏船隊,傾盡全力,從南洋及未受災之沿海州府,大規模采購糧食!再用龍舟艦隊,沿長江、運河,將糧食運抵內陸鐵路樞紐!最後,再用火車,以日行千里之速,將糧食精準地,投送到各個救災中心!此法,可將傳統的運糧時間,縮短十倍不止!”
“其三,也是最關鍵的,曰‘技術救災’!”他的眼中,迸發出自信的光芒,“雲夢大旱,非是無水,而是水在江中,而田在岸上。臣,早已命格物院,連夜趕制出上百台大功率的‘蒸汽水泵’!此物,能以蒸汽之力,將滔滔江水,強行抽出,灌入新挖的渠道,奔向萬頃龜裂之農田!水龍到處,萬物復甦!”
“天南洪水,亦非不可治。臣已命柱子,繪制出詳盡的‘泄洪水道圖’,可引導洪水,改道入海!再輔以蒸汽龍舟,進行水上搜救與物資投送,其效率,遠非尋常舟船可比!”
以工代賑!
海陸聯運!
技術救災!
這三大方略,層層遞進,環環相扣!
將格物之學的力量,與傳統的民生治理,進行了一次完美的、天才般的結合!
整個御書房,都陷入了一片死寂!
皇帝寧宣宗,和剛剛聞訊趕來的張小山等人,都被安國公這番氣魄宏大、卻又處處閃爍著可行性光芒的驚天之策,給徹底,震撼了!
他們知道,這,或許,真的是唯一能挽救這個帝國的……回天之術!
“好!好!好!”皇帝激動得連說三個“好”字,他走下御階,緊緊抓住張大山的手,“安國公!朕,便將這千萬子民的性命,這個帝國的未來,都交到你的手上了!”
“你,需要什麼?人?錢?還是……權?”
張大山,緩緩地,抬起頭。
他的目光,平靜,而又堅定。
“陛下,臣,不要錢,不要人。”
“臣,只要陛下,一道……可以調度全國所有相關衙門,便宜行事的……軍令狀!”
“若三個月內,災情不能初定。半年之內,民心不能安穩。”
“臣,願提頭來見!”
喜歡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