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

第595章 植樹為“木”,涵養生機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洪崖洞主 本章︰第595章 植樹為“木”,涵養生機

    安國公那場石破天驚的“開工第一課”,如同一場思想上的甘霖,徹底澆醒了清溪城營造總署內所有人的迷茫與困惑。原本還對安國公這套“慢工細活”心存疑慮的學子與工匠們,如今眼中都燃燒起了前所未有的、參與一項開創性偉大事業的熊熊火焰。

    他們終于明白,自己正在參與的,不僅僅是一座新城的建設。更是一場關乎帝國未來、關乎“人與天地如何共存”的偉大實驗。

    于是,在黑水鎮那邊的高爐一座接一座拔地而起,日夜不停地噴吐著濃煙與鐵水,向京城炫耀著其驚人“效率”的同時。清溪城的建設,卻以一種截然不同的、近乎于“逆行”的方式,拉開了它宏偉的序幕。

    清溪城動工的第一項工程,既不是開挖地基,也不是修路建廠。而是,植樹。

    一場規模空前、組織嚴密、堪稱“移山填海”般的植樹造林運動,在安國公張大山的親自指揮下,于清溪城規劃的、那片寬達數里的巨大“涵養區”內,轟轟烈烈地展開了。

    “五行之道,木為生發之始,亦為百工之基。”

    張大山站在一處新開墾出來的緩坡之上,對著他麾下那支由數千名工匠、農夫以及格物院學子組成的龐大隊伍,聲音洪亮地闡述著他的理念。

    “黑水鎮之弊,在于只見‘火’之烈,而不知‘木’之養。烈火無木,則為焚天之災;百工無木,則為無源之水,無根之浮萍。我清溪城要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先為這座未來的百工之都,種下一片能夠涵養它、庇護它、並與之共生共榮的……肺葉!”

    他的命令,通過早已建立起來的層層管理體系,被迅速而又精確地傳達下去。

    第一步,是選種與育苗。

    張大山沒有選擇那些生長緩慢的珍貴木材。而是根據格物學院農學司早已完成的土壤和氣候勘探報告,親自挑選了十幾種最適合本地生長、且具有不同特性的鄉土樹種。

    有生長迅速、能快速形成林蔭的楊樹、柳樹和槐樹,它們將構成防護林帶最初的骨架。

    有根系發達、能深深扎入土層、有效防止水土流失的松樹和柏樹,它們將被種植在那些地勢較為陡峭的山坡之上。

    有能開出美麗花朵、吸引蜂蝶鳥雀的桃樹、杏樹和梨樹,它們將被點綴在林間,為這片未來的工業之城,增添一抹自然的詩意。

    更有一些他根據《天工開物》記載和自身經驗,特別挑選的、具有極強吸附煙塵、淨化空氣、甚至能分泌特殊氣味驅趕害蟲的“功能性”樹種,如臭椿、皂角、苦楝等。

    這些樹種的種子和幼苗,通過青石商會的龐大網絡,從帝國各地源源不斷地運抵清溪城。格物學院的學子們,則在張大山的指導下,建立起了規模龐大的臨時苗圃,用科學的方法進行催芽、育苗,確保每一棵即將被種下的樹,都擁有最強的生命力。

    第二步,是規劃與分區。

    植樹,並非簡單的挖坑埋樹。

    張柱子,這位如今已對營造法式頗有心得的年輕人,帶領著營造科的學子們,將那片巨大的“涵養區”,根據地形、風向和未來的功能需求,劃分成了數十個不同的“林區”。

    緊鄰“百工區”下風口的,是“防塵林區”,主要種植那些枝葉茂密、能有效阻擋和吸附煙塵的速生闊葉樹。

    靠近水源和溪流的,是“水源涵養林區”,主要種植那些根系發達的深根性樹種,以穩固河岸,淨化水質。

    地勢較高的山坡上,則是“水土保持林區”,通過喬木、灌木、草本的立體化種植,形成一個能有效抵御雨水沖刷的生態系統。

    甚至,在規劃的居民區和工坊區之間,他們還預留出了大量的“隔離綠化帶”,準備將來種上既美觀又能吸收噪音的花草灌木。

    這種精細到“一草一木皆有其用”的生態規劃理念,再次讓所有人大開眼

    界。

    第三步,便是全民動員,協力栽種。

    張大山知道,光靠營造總署這幾千人,想要在短時間內完成如此浩大的植樹工程,是遠遠不夠的。

    他再次展現出了他那卓越的組織能力和強大的民心號召力。

    他通過官府,向附近幾個縣的百姓,發布了“以工代賑,植樹換糧”的告示。

    承諾凡是願意前來清溪城參與植樹的百姓,不僅每日能領到足額的口糧,還能根據其栽種樹木的數量和成活率,在秋後獲得額外的糧食或現金獎勵。

    這個消息一出,立刻引來了周邊地區數萬名在之前的旱災中受損嚴重、正愁缺少營生的百姓的踴躍響應。

    一時間,通往清溪城的道路上,車水馬龍,人流如織。

    張大山將這些涌來的百姓,與原有的工匠、學子進行混編,組成了一個個百人“植樹隊”。

    由格物院的學子擔任技術指導,負責講解挖坑的標準、栽種的深度、以及後續澆水、固定的要領。

    由經驗豐富的老農擔任隊長,負責監督進度和質量。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面更精彩!

    而那些身強力壯的漢子,則成了植樹的主力軍。

    整個清溪城的工地上,呈現出了一幅與黑水鎮截然不同,卻同樣熱火朝天、充滿了希望的壯麗畫卷。

    沒有震耳欲聾的機器轟鳴,只有鐵鍬入土的“吭哧”聲,和人們勞作時高亢的號子。

    沒有遮天蔽日的黑色濃煙,只有藍天白雲之下,那無數揮汗如雨的、樸實的身影。

    張大山,這位堂堂的安國公,也沒有待在舒適的總署大堂里指點江山。

    他每日都和普通的百姓一樣,卷起褲腿,深一腳淺一腳地走在泥濘的土地上。

    他會親自拿起鋤頭,為學子們示範如何挖出一個標準的、能讓樹苗根系充分舒展的樹坑。

    他會耐心地,向那些第一次見到“嫁接”技術的果農,解釋如何能讓一棵普通的桃樹,結出更甜、更大的果實。

    他甚至會在午間休息時,和工人們圍坐在一起,啃著同樣的雜糧餅子,听他們講著家里的難處,聊著對未來的期盼。

    他的這份親力親為、與民同勞的姿態,贏得了所有人的尊敬和愛戴。

    在他們的心中,這位安國公,不再是那個高高在上的、傳說中的“聖人”。

    而是一個真正關心他們疾苦、願意帶領他們過上好日子的……自家人。

    就這樣,在安國公的親自引領和數萬軍民的共同努力下。

    清溪城那片廣闊的“涵養區”里,一排排,一列列,整齊的樹坑被挖開。

    一棵棵帶著泥土芬芳的、充滿了生命希望的嫩綠樹苗,被小心翼翼地栽種下去,填上土,澆上水。

    它們,如同一個個綠色的衛兵,在這片土地上,迅速地集結、列陣。

    雖然,它們現在還很弱小,還很不起眼。

    但所有人都相信。

    用不了幾年,這里,就將變成一片郁郁蔥蔥的、望不到邊際的綠色海洋。

    它,將成為清溪城最堅固的生態屏障,最美麗的風景線。

    更將成為,安國公張大山那超越時代的環保理念,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生根、發芽、並最終長成參天大樹的……最好見證!

    喜歡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方便以後閱讀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第595章 植樹為“木”,涵養生機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第595章 植樹為“木”,涵養生機並對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