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寧啟元八年,秋。狼居胥山,這座被草原民族供奉了數千年的聖山,今日卻迎來了一場前所未有的、也是最後的審判。
在山腳下,那片曾經屬于北蠻王庭的廣闊草地上,一座由無數桿大寧龍旗組成的、巨大無比的“獻俘台”,已經搭建完畢。
高台之上,大元帥李嚴身著他那套象征著帝國最高軍功的“麒麟”帥鎧,按劍而立,面容肅穆如鐵。
他身後是鷹揚將軍周烈及所有參與此戰的高級將領。
高台之下,則是整整十萬名由帝國最精銳將士組成的觀禮軍陣,他們的盔甲 亮,兵刃寒光四射,臉上寫滿了勝利者的驕傲。
軍陣之外,更有黑壓壓超過四十萬的蠻族俘虜,他們在全副武裝的士兵看押下跪倒在地,低著曾經高傲的頭顱瑟瑟發抖,眼中只剩下對征服者的無盡敬畏。
午時三刻,日上中天。
隨著三聲震天動地的禮炮轟鳴,這場決定北境未來百年命運的“獻俘大典”,正式開始!
“帶罪首——博爾忽!”
隨著禮官悠長莊嚴的傳喚,那個曾經不可一世的草原狼王,被兩名身材魁梧的“玄甲鐵浮屠”如同拖著一條死狗般從囚車上拖拽下來,押送到了獻俘台之前。
他早已沒了往日的梟雄之氣,身穿骯髒囚服,手腳被沉重“神鋼”鐐銬死死鎖住,每走一步都發出“嘩啦”的恥辱聲響。
他的頭發散亂不堪,臉上布滿了絕望的死灰色,被強按著跪倒在高台之下,跪倒在他曾經的手下敗將李嚴面前。
李嚴緩緩走下高台,來到博爾忽面前,居高臨下地看著這個曾讓整個帝國為之忌憚的年輕人。
他的眼中沒有勝利的喜悅,只有屬于勝利者的平靜審判。
“博爾忽。”李嚴的聲音不大,卻清晰地傳遍了寂靜的廣場,“你可知罪?”
博爾忽緩緩抬起頭,看著眼前這個須發皆白的大寧老帥慘然一笑。
“罪?”他聲音嘶啞,卻依舊帶著一絲狼王最後的驕傲,“成王敗寇罷了。我不恨你,我只恨我自己為何沒有早生二十年,我只恨長生天為何要將那如同妖法般的格物之學賜予你們南人而不是我們草原!若我也有那會自己跑的鐵龍,若我也有那能發出天雷的神炮,今日跪在這里的就該是你李嚴!”
李嚴听完只是緩緩地搖了搖頭。
“你還是不懂。你以為你輸給的是鐵龍是神炮?不,你輸給的是時代,一個由知識與秩序建立起來的全新時代。在這個時代里,你那套只知劫掠與殺戮的野蠻生存法則早已過時了。”
說完,他不再與這個將死之人多費口舌,轉身從親衛手中接過一卷明黃色錦緞包裹的聖旨。
他展開聖旨,面向數十萬跪伏的蠻族俘虜和十萬軍容鼎盛的帝國將士,用一種前所未有的莊嚴洪亮聲音宣讀道
“大寧皇帝詔曰北蠻偽單于博爾忽不思天恩倒行逆施,興不義之兵犯我疆土荼毒我百姓,致使北境生靈涂炭!其罪罄竹難書天地不容!今天兵已至偽汗授首!朕體上天好生之德不欲多造殺孽,特下詔安撫草原萬民!”
“自即日起,所有參與叛亂之部落盡數拆分!其部眾分遷至我大寧內地各州府,編入戶籍,授田授業,令其學習漢話,通曉禮儀,百年之內不得再返草原!而此片草原將劃為‘大寧北境特別行省’!由朝廷直接管轄!設軍屯,開礦藏,興商貿,建學堂!朕要讓此地,成為我大寧又一個……魚米之鄉!”
李嚴的聲音頓了頓,目光如同冰冷的刀鋒,再次落在了博爾忽的身上。
“至于罪首博爾忽,及其金帳王庭所有核心貴族,罪無可恕!著,即刻押解京師,獻俘于太廟,告慰先祖英靈之後,再明正典刑,以儆效尤!欽此!”
“押解京師!獻俘太廟!”
這八個字,比直接的死亡,更具一種摧毀性的、精神上的羞辱!
博爾忽听完,身體猛地一顫,那雙原本還帶著幾分桀驁的眼楮,瞬間黯淡了下去,徹底化為了一片死灰。
他知道,自己不僅將作為一個失敗者死去,更將作為一個恥辱的符號,被永遠釘在歷史的柱子上。
……
隨著聖旨的頒布,對整個北境的徹底改造,正式開始。
這已經不再是單純的軍事行動,而是一場更為復雜、也更為考驗智慧的“文治”工程。
而主持這場龐大工程的,正是軍機參贊張小山。
他迅速在狼居胥山下搭建起一個臨時的“北境善後總署”,從軍中抽調了所有識字的文書和精通算學的後勤官,再結合從格物學院緊急調來的一批優秀畢業生,組成了一個高效的行政團隊。
他的第一道政令,便是針對那數十萬俘虜和投降的部落牧民的“甄別與安置”方案。
“所有俘虜,按其原部落、家族進行重新登記造冊,清點人口,核查身份。”小山對著沙盤,對下屬們有條不紊地發布著命令,“其中,凡是參與過白狼原之戰、手上沾有我大寧軍民鮮血的頑固分子,單獨編為‘苦役營’,送往帝國最艱苦的礦區,終身勞作,以贖其罪。”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面精彩內容!
“其余大部分普通牧民,則以家庭為單位,打散原有的部落建制,分批次、分地域,向內地遷徙。戶部與各地布政使司早已接到命令,會為他們準備好安置的田地和基本的生產工具。各地的‘青石商會’分號,也會為他們為期一年的低息貸款,助其恢復生產。”
“告訴他們,皇帝陛下有好生之德。只要他們安分守己,學習漢話,遵守大寧律法,他們,以及他們的子孫後代,都將成為受帝國保護的、堂堂正正的大寧子民。”
小山的這番政令,軟硬兼施,恩威並舉。
既嚴懲了首惡,又安撫了大多數被裹挾的普通牧民,迅速瓦解了他們最後的抵觸情緒,將一場可能持續數十年的民族矛盾,化解于無形。
緊接著,是針對草原本身的改造。
“傳令皇家營造司,以狼居胥山為中心,規劃建設北境第一座行政中心城市——‘安北城’!”
“傳令鐵路總署,‘征北線’鐵路必須在半年之內,全線通車至安北城下!”
“傳令格物學院農學司,立刻組織勘探隊,對整個漠南草原的土壤、水文進行全面勘測,繪制‘草原農牧業發展規劃圖’,宜農則農,宜牧則牧,絕不可再行那竭澤而漁之事!”
“傳令青石商會,以安北城為中心,建立北境最大的‘物資集散與交易中心’,將內地的鹽、茶、布、鐵器源源不斷地運來,再將草原的皮毛、牛羊、礦產收購回去,徹底打通南北經濟命脈!”
“傳令教育部,于安北城,建立北境第一所‘皇家蒙學’,凡是草原各部遷徙牧民之子女,年滿七歲者,無論男女,皆需免費入學,學習漢話、算術與格物之學!”
一道道清晰而又充滿遠見的政令,從這個小小的指揮部發出,通過電報和快馬,迅速傳遞到帝國的每一個角落,並被高效地執行著。
草原之上,那延續了千年的游牧傳統,正在以一種無可阻擋的姿態,被一種全新的、更高效、也更文明的農耕與工商秩序所取代。
那些曾經只知逐水草而居的牧民,第一次看到了定居生活的希望。
那些曾經只知彎弓射雕的少年,第一次拿起了書本和筆。
那些曾經只屬于王公貴族的絲綢和茶葉,也第一次出現在了普通牧民的氈房里。
……
一個月後。
當狼居胥山下那座新建的“安北城”初具雛形,當第一列滿載著草原皮毛、礦產的火車從這里緩緩開出,駛向內地時。
大元帥李嚴知道,北境,已經徹底平定了。
他站在那座曾經屬于博爾忽的、如今已插滿大寧龍旗的聖山之巔,遙望著南方,那片他闊別已久的故土。他的臉上,露出了無比欣慰的笑容。
他緩緩地,拔出了腰間的佩劍,劍鋒,直指京城的方向!
“傳我軍令!”
“留守部隊,繼續鎮守北境,推行新政!”
“其余主力大軍……”
“收拾行囊,清點戰俘,準備……”
“班師!回朝!!”
喜歡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