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甦州城的林軒以一艘“蒸汽清淤船”的神奇表演,成功敲開了江南儒學重鎮那緊閉的大門,為“青石之學”贏得了第一聲響亮的喝彩之時,另外兩支肩負著同樣使命的“火種”隊伍,也已抵達了他們各自的目的地,並遭遇了截然不同的、充滿了地域特色的挑戰。
……
湖廣,江陵府。
這里是大寧帝國的南北交通要沖,九省通衢,自古便是兵家必爭之地,更是帝國南方最大的軍工與冶鐵重鎮。駐扎在此地的“鎮南大營”,其兵刃甲冑的供應,幾乎全部依賴于江陵城內一個傳承了數百年,與官府和軍方有著千絲萬縷聯系的龐大組織——“楚鐵行會”。
當格物院機械系的高材生,一個性格如其名耿直如墨線的年輕人“墨翟”,帶領著他的團隊抵達這座充滿了鐵與火氣息的城市時,他們所感受到的不是甦州那種文人式的、含蓄的抵制,而是一種更直接更粗暴、充滿了行業壁壘與利益沖突的……敵意。
江陵知府在接見了他們之後,便客氣地將他們“安置”在了城外一處廢棄的軍營之中,隨即,便以“公務繁忙”為由再也不見蹤影。而墨翟等人前去拜訪“楚鐵行會”時,更是吃了一個結結實實的閉門羹。
行會的總會長是一個名叫“鐵三爺”的、德高望重的老師傅。據說他能僅憑錘音便听出一塊鐵錠的優劣,其一手“夾鋼鍛打”的絕技更是被譽為“湖廣第一錘”。面對這些來自京城的、嘴上沒毛的年輕人,鐵三爺連面都懶得露,只是讓一個管事傳了一句話出來
“我楚鐵行會侍奉軍爺靠的是祖宗傳下來的手藝和千錘百煉的真功夫!不是靠什麼花里胡哨的‘格物之學’!幾位京城來的小先生若是想游山玩水,江陵城里好酒好菜管夠!若是想在這里動我等吃飯的家伙……哼,那可得先問問我這爐子里的火答不答應!”
這番話充滿了江湖氣的威脅與警告,讓團隊里的年輕學子們個個義憤填膺。
“欺人太甚!咱們是奉了皇命來此地傳授新學,助他們改良技術的!他們竟如此不識好歹!”
墨翟卻沒有生氣,他早就從老師青石縣伯張大山的信中預料到了此地的復雜。他知道在這里任何理論都是蒼白的,要想讓這些信奉“眼見為實”的鐵匠們低頭,唯一的辦法就是用他們最引以為傲的東西,在他們最擅長的領域將他們徹底擊敗!
于是墨翟沒有再去自討沒趣。他調集了從京城帶來的資金和設備,就在那座廢棄的軍營里用短短十天的時間建造起了一座小型的、卻運用了全套“青石煉鋼法”的煉鐵高爐!隨即他以“格物分院”的名義向江陵知府和“鎮南大營”的將軍遞上了一份拜帖。
拜帖的內容只有一個“听聞楚鐵之精冠絕南方,我格物院願與楚鐵行會于鎮南大營演武場之上公開‘比武’!同用一塊鐵礦同在一個時辰之內,各煉一塊精鋼各打一柄軍刀!孰優孰劣請全營將士共同見證!”
這份充滿了挑釁意味的戰書瞬間引爆了整個江陵城!鐵三爺在收到拜帖後氣得當場就砸了一個心愛的茶壺。
“好狂妄的小子!真當老夫提不動錘了嗎?!”他當即應戰並放出話來,若是他輸了他這“湖廣第一錘”的牌匾就親自劈了當柴燒!
七日後鎮南大營演武場,數千名將士將演武場圍得水泄不通。場地中央搭起了兩座高台。一邊是鐵三爺親自帶領的、楚鐵行會最頂尖的二十名大師傅,他們搬來了行會里最好的風箱和鍛造台嚴陣以待。另一邊則是墨翟和他那十幾個看起來斯斯文文的年輕學生,以及那座看起來有些古怪的小高爐。
隨著鎮南大營主將一聲令下,比武正式開始!
只見鐵三爺那邊爐火熊熊,二十名壯漢輪番上陣拉動巨大的風箱汗如雨下。鐵三爺親自掌錘每一次鍛打都充滿了經驗與技巧,火星四濺氣勢不凡。而墨翟這邊卻顯得有些“冷清”。那座小高爐在蒸汽風箱的驅動下安靜而又高效地工作著,墨翟甚至都沒有親自上手只是在一旁冷靜地觀測著火焰的顏色,不時地對負責操作的學生下達一兩個指令。
一個時辰後,鐵三爺那邊在一陣千錘百煉的敲擊之後,一柄寒光閃閃布滿了精美鍛打花紋的寶刀終于出爐!而墨翟這邊卻在眾人驚愕的目光中,從模具里取出了……整整十柄造型一模一樣看起來平平無奇的制式軍刀!
產量十比一!
接下來的驗刀環節更是讓所有人都陷入了呆滯。鐵三爺那柄耗盡了心血的寶刀,在與墨翟這邊隨手取出的一柄軍刀進行對砍時,只听“鐺”的一聲脆響!那柄精美的寶刀竟應聲而斷!而格物院的軍刀刀刃上卻連一個白印都沒有!
完敗!徹徹底底的完敗!
鐵三爺呆呆地看著手中的斷刀,整個人仿佛瞬間蒼老了二十歲。而台下的數千名鎮南大營將士在短暫的死寂之後,則爆發出了一陣驚天動地的、發自肺腑的歡呼與吶喊!他們知道有了這種神兵,他們這些南方的將士在戰場上能多出無數條活命的機會!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面更精彩!
那一刻墨翟看著那些軍人眼中炙熱的光芒,他知道“青石之學”在江陵府這片鋼鐵之城也終于站穩了腳跟!
……
川蜀,蜀州府,錦官城。
與江陵的劍拔弩張不同,第三支隊伍所面臨的是一種更溫柔也更令人無奈的困境。
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這不僅僅是一句詩更是川蜀盆地數千年來的真實寫照。當格物院營造司的高材生一個名叫“文若”的、性格溫潤如玉的年輕人,帶領他的團隊在耗費了近三個月經歷了無數艱險才終于抵達這座“天府之國”的都城時,他們帶來的那些精密的儀器和設備早已在路上損壞了大半。
而蜀州知府在熱情地接待了他們之後,便客氣地將他們晾在了一邊。不是抵制而是……真的無能為力。
“文先生啊,”知府大人一臉誠懇地對文若訴苦,“非是本官不支持,實在是……這蜀道太難了!你們需要的好鐵好煤從中原運進來價格比黃金還貴!這……本府實在是,有心無力啊!”
團隊的士氣一落千丈,他們感覺自己就像一拳打在了棉花上有力卻無處可使。
然而文若沒有放棄。在一次外出考察時他注意到了每年都在困擾著蜀中百姓的一件頭等大事——歲修“都江堰”。這個傳承了上千年的偉大水利工程因為缺乏有效的清淤和加固手段,每年都需要耗費數以萬計的人力用最原始的辦法去進行維護。
文若的眼中亮起了光芒。他立刻帶領團隊放棄了建造學院的宏大計劃,轉而投入到了這場最接地氣的“民生工程”之中。
他們沒有鋼鐵就用蜀中遍地都是的、堅韌無比的楠竹和硬木作為材料。他們利用精巧的杠桿、滑輪組和齒輪知識,設計並建造出了一系列由水力驅動的、純木石結構的“清淤機”和“起重機”。他們還利用本地的黏土和石灰,燒制出了一種全新的、防水性能極佳的“三合土”,用以加固江堤。
當那些笨重卻又異常有效的“機關器械”在都江堰的工地上開始運轉時,原本需要一萬民夫辛苦勞作一個月才能完成的清淤工程,如今只用了一千人十天便高質量地完成了!
整個蜀中平原都為之轟動!無數的百姓和基層官吏自發地來到工地觀摩這些“神仙手段”,看向文若等人的眼神充滿了感激與敬佩。
蜀州知府在親眼見證了這一切後更是拉著文若的手激動得說不出話來。他當即拍板將城內最好的一塊官地劃撥出來,並調集全府之力支持“格物分院”的建造!
文若知道他們成功了。他們沒有去造什麼驚天動地的東西,他們只是用自己的知識為這片土地上的百姓解決了一個最迫切也最實際的難題。
于是當“蜀州格物分院”正式掛牌開學時,它的第一批課程不是高深的物理化學,而是——《水利工程學概論》與《農業機械制造初探》。報名者人山人海絡繹不絕。
……
北方的“火種”終于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在帝國最遙遠也最重要的疆域落地生根發芽。一場由“青石之學”引領的、自上而下又自下而上的偉大變革,正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以前所未有的廣度與深度轟然展開!
喜歡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