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格物院京城分院,在張家正式接手之後,不過短短一個月,便已是煥然一新。
那堆積如山的廢銅爛鐵,早已被鐵牛的團隊,重新回爐,提煉成了可用的物資。
那混亂不堪的工坊,也在柱子的重新規劃下,變得井然有序,窗明幾淨。
那些曾經士氣低落、惶惶不可終日的官辦工匠們,如今,也在張家那優厚的待遇和“能者多得”的激勵制度下,重新煥發出了前所未有的工作熱情。
他們第一次發現,原來,當一名工匠,也能如此地,受人尊重,如此地,體面。
更讓他們感到新奇的,是張家帶來的、那一整套聞所未聞的“格物致知”的工作方法。
這一日,負責鍛造“陸地蛟龍”所需鐵軌的錢老師傅,便遇到了一個難題。
“伯爵大人,鐵牛大人。”
他拿著一張圖紙,找到了正在巡視工地的張大山和鐵牛。
“按照圖紙,這鐵軌,需要能承受住那萬斤鐵獸的巨大重量。”
“可若只是像尋常鐵條那般鍛打,怕是……不夠結實,用不了多久,便會被壓得變形了。”
鐵牛想了想,說道“那便用最好的合金鋼,再給它做得更粗、更厚實些。”
“大哥此言差矣。”
一旁的張大山,卻搖了搖頭。
他拿起一根木棍,在地上畫出了幾個不同的截面形狀。
一個,是方形。
一個,是圓形。
還有一個,是奇怪的“工”字形。
“你們想。”他對著在場的工匠們,循循善誘。
“同樣多的鐵,打造成這三種不同的形狀。”
“你們以為,哪一種,在承受自上而下的壓力時,最是穩固,最不易變形?”
工匠們看著地上的圖形,都陷入了沉思。
張大山也不解釋。
他直接讓鐵牛,用同樣的材料,鍛造出了三根同樣重量、但截面形狀不同的、一尺長的樣品。
然後,他們就在工坊里,搭建了一個簡易的壓力測試台。
他們將三根樣品,分別架在兩塊石頭之間。
再將一塊塊標準重量的鐵錠,往上面堆放。
結果,一目了然。
那方形的鐵條,在承載了五塊鐵錠後,便開始出現明顯的彎曲。
圓形的,稍好一些,但也只撐到了第七塊。
而那看起來最是單薄的“工”字形鐵軌,竟穩穩地,承受住了整整十二塊鐵錠的重量,還不見絲毫的形變。
“這……這真是神了。”
錢老師傅看著眼前這不可思議的景象,喃喃自語。
“明明是一樣多的鐵,為何這‘工’字形,就比別的,要結實這麼多?”
“這,便是‘結構之學’。”張大山微笑道,“也是‘格物’的一部分。”
“一個好的結構,能讓四兩的力,撥動千斤的重物。”
“咱們做工匠的,不僅要會出力,更要懂得,如何用最少的力,辦成最大的事。”
他這一番話,和這場直觀的實驗,讓在場所有的官匠,都听得是如痴如醉,茅塞頓開。
而在另一邊的機械工坊。
柱子和他的團隊,也正在攻克另一個全新的難題——帶“輪緣”的法蘭車輪。
“張師傅,這輪子邊上,為何要多出這麼一道‘邊’?”
一位負責鑄造的老師傅,不解地問道。
“這豈不是多費鐵料,又增加了重量?”
柱子聞言,笑了笑。
他沒有直接解釋,而是讓人,取來了他早已準備好的一個木制模型。
那是一個小小的、帶有一小段軌道的斜坡。
他先是拿出一個沒有輪緣的、光滑的木輪小車,放在斜坡的頂端。
他輕輕一推。
那小車順著斜坡滑下,只是稍稍有些晃動,便立刻“ 當”一聲,從那木制的軌道上,掉了下來。
接著,他又拿出了另一個,輪子上帶著一圈小小“凸邊”的小車。
他用同樣的力氣,將它推下。
只見那小車,在軌道上,雖然也左右搖晃。
可每當它快要脫軌時,那小小的“輪緣”,便會與軌道的內側,發生踫撞、摩擦。
一股無形的力量,便會立刻,將它重新推回到正確的軌跡之上。
最終,那小車,穩穩當當地,一路滑到了底。
這個簡單而又生動的演示,讓所有的工匠,都瞬間明白了“輪緣”的巨大作用。
“妙,實在是妙啊。”
他們撫掌贊嘆,對這位年紀輕輕、卻充滿了奇思妙想的“張員外”,是徹底地心服口服。
就這樣,一個個技術難題,被不斷地攻克。
一項項全新的、凝聚了“青石之學”智慧的零部件,被不斷地制造出來。
兩個月後。
在京郊那片早已鋪設好了一段試驗性鐵軌的巨大空地之上。
“陸地蛟龍一號”原型機,迎來了它最後的總裝。
那台經過了改良的、馬力更強勁的“陸用型”蒸汽機。
那四對用最好的合金鋼鑄造的、閃爍著寒光的巨大法蘭車輪。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面精彩內容!
那上千個由柱子和鐵牛親自監督制造的精密零件。
在數台巨大的蒸汽起重機的吊裝下,在一眾工匠們那充滿了敬畏和期待的目光中。
被一點一點地,精準地,組裝在了一起。
終于,在又經過了半個月的緊張忙碌之後。
這頭由鋼鐵、烈火與蒸汽所共同鑄就的、史無前例的巨大猛獸。
徹底地,完成了它的“成人禮”。
它靜靜地,匍匐在那兩條長長的、筆直的鐵軌之上。
黑色的鍋爐,在陽光下,反射著冰冷而又深沉的光。
巨大的氣缸和活塞連桿,充滿了爆炸性的力量感。
高大的煙囪,直指蒼穹,仿佛在無聲地,訴說著自己的不凡。
張大山、劉庸尚書、以及所有參與了這個項目的工匠和官員們,都一同,站在這台巨大的機器面前。
他們仰望著它,如同仰望著一座移動的鋼鐵山巒。
所有人的心中,都充滿了難以言喻的激動和……一絲絲的緊張。
“伯爵大人,”劉庸尚海外,看著這台凝聚了無數人心血的造物,聲音都有些顫抖,“此物……當真能自己,在這鐵軌之上,奔走如飛?”
張大山伸出手,輕輕地,撫摸著那冰冷的、充滿了力量感的鋼鐵車身。
他的臉上,露出了一個充滿了自信的笑容。
“尚書大人。”
“明日,它會不會飛,咱們……”
“便知道了。”
喜歡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