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西郊那場災難性的“試車大典”,如同一場巨大的風暴,在短短一夜之間,便席卷了整個京城。
“國舅造鐵牛,當眾噴黑煙。”
“陸地假蛟龍,當場斷了筋。”
諸如此類的、充滿了嘲諷意味的段子和童謠,開始在京城所有茶樓酒肆、大街小巷之中,瘋狂地流傳。
天橋底下的說書先生,更是將此事,編成了一段名為《吳大郎造車》的全新評書,每日開講,場場爆滿。
吳國舅,這位曾經權勢滔天、不可一世的皇親國戚。
如今,徹底地,淪為了全天下最大的笑柄。
他府邸的大門,一連數日,都緊緊關閉。
他也以“偶感風寒”為由,一連數日,都未曾上朝。
所有人都知道,他病了。
病的不是身子,而是那張,已經被徹底丟光了的……臉面。
而就在整個京城,都將此事,當成一出滑稽的鬧劇來看時。
一場真正致命的、來自張家的政治反擊,在醞至最高點後,終于,悍然出手。
這一日,早朝。
太和殿上的氣氛,顯得有些詭異。
百官們,都在有意無意地,交換著眼神,低聲議論著關于吳國舅的各種傳聞。
就在這時。
一直沉默不語的、翰林院修撰張小山,手持著一份早已準備好的奏折,緩緩地,從文官的隊列中,走了出來。
他一出列,整個大殿,瞬間,便安靜了下來。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這個年輕的、每一次出手,都能在朝堂之上,掀起巨大波瀾的張家三子身上。
他們知道,真正的好戲,要開場了。
“臣,翰林院修撰張小山,有本要奏。”
他的聲音,平靜,卻又充滿了說不出的、清晰的力量,回蕩在宏偉的大殿之中。
“準。”龍椅之上,皇帝的聲音,听不出喜怒。
小山展開手中的奏折,朗聲宣讀。
“臣,彈劾皇家格物院京城分院副監正,當朝國舅吳氏,尸位素餐,欺君罔上,虛耗國帑,險誤國之大計。”
他這開頭的幾句話,便如同重錘,讓在場所有吳家的黨羽,都臉色大變。
小山沒有理會他們,繼續念了下去。
“其罪有三。”
“其一,虛耗國帑,中飽私囊。”
“據臣與戶部核算,‘陸地蛟龍’項目,自京城分院成立以來,共支取庫銀三十七萬四千二百兩,精鋼一萬三千六百斤,上等鐵力木五百八十方。”
“然,其產出,唯廢鐵一堆,朽木一地。”
“其所耗費之巨,足以再裝備我北境一個衛的邊軍。”
“其中,更有賬目顯示,其以‘采買營造之料’為名,多次將巨額銀兩,轉入其族中子弟所開之商號,所購之物,卻多為殘次品。”
“此乃國之巨蠹,其罪一也。”
“其二,欺君罔上,謊報軍情。”
“此獠在督造期間,屢次上奏,言‘進展順利,即將功成’,更稱‘所造之物,遠勝青石村之舊品’。”
“然三日前之試車大典,天下人有目共睹,其所造之物,不過是一堆金玉其外的敗絮,運轉不能,徒增笑耳。”
“以謊言,欺瞞聖听,以浮夸,邀功請賞。此乃欺君罔上之大罪,其罪二也。”
“其三,外行掌舵,險誤大計。”
“‘陸地蛟龍’乃聖上欽點、旨在強國強軍的國之重器。”
“吳氏,既無格物之識,又無營造之能,卻為一己之私,排擠真正之巧匠,任用自家之庸才。”
“臣與其家兄,曾將青石村之圖紙與京城分院仿制之零件,一一比對。”
“其鍋爐之鉚接,有三十七處不合規制,有漏氣之危。”
“其氣缸之打磨,其公差,遠超毫厘,不堪一用。”
“其齒輪之嚙合,更是錯漏百出。”
“此非不為也,實乃不能也,無能也。”
“以一無知之輩,掌國之重器,致使項目停滯數月,險些斷送聖上強國之大計。此為尸位素餐,禍國殃民之罪,其罪三也。”
“綜上三條大罪,臣懇請陛下,明正典刑,嚴懲吳氏,以肅朝綱,以謝天下。”
小山的聲音,在大殿之中,回蕩不休。
他所列出的每一條罪狀,都有理有據。
有來自戶部的、由豆子親自核算過的、無可辯駁的數據。
有來自工部的、由王老師傅等人的、關于技術細節的證詞。
更有那三日前,在西郊靶場,由上千名王公大臣,親眼所見的事實。
這,是一份,根本無法被反駁的彈劾。
當小山宣讀完畢,將奏折高高舉過頭頂時。
工部尚書劉庸,第一個出列。
“臣,附議。”
“張修撰所言,句句屬實,臣,可為之作證。”
緊接著,戶部尚書,以及其他幾位“改革派”的官員,也紛紛出列。
“臣等,附議。”
那聲勢,浩大無比。
而吳國舅一系的官員們,則一個個面如死灰,站在那里,連一句反駁的話,都說不出來。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面更精彩!
一位吳國舅的姻親,壯著膽子出列,試圖辯解。
“陛下,國舅爺,或是一時心急,方有此疏漏,其……其心可憫啊。”
小山不等皇帝開口,便直接冷聲反問道。
“為國分憂,便可虛耗國帑?”
“一時心急,便可欺君罔上?”
“若天下官員,皆如國舅爺這般‘為國分憂’,那我大寧江山,危矣。”
他這幾句話,如同幾記響亮的耳光,抽得那位官員,滿臉通紅,羞愧地退了下去。
龍椅之上,皇帝靜靜地听完了所有。
他緩緩地,站起身。
“好,好一個‘欺君罔上’。”
他拿起那份由小山呈上來的、附有詳細證據的奏折,狠狠地,摔在了地上。
“來人。”
“傳朕旨意。”
“著都察院、大理寺、刑部,即刻成立聯合專案組。”
“將吳氏,及其所有涉案黨羽,給朕,一並拿下。”
“給朕,一樁樁,一件件,查個水落石出。”
他的聲音,充滿了前所未有的、冰冷的殺意。
“朕倒要看看,朕的國舅,究竟,還背著朕,做了多少‘好事’。”
“朕,更要讓這滿朝文武都看看。”
“在這大寧朝,究竟,是朕的法大,還是他皇親國戚的臉面大。”
皇帝,是真的,動了殺心。
所有人都知道,那個曾經在京城,不可一世的外戚吳家。
這一次,是真的,要徹底倒台了。
喜歡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