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

第387章 布坊擴產,惠及更多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洪崖洞主 本章︰第387章 布坊擴產,惠及更多

    水力紡車的巨大轟鳴聲,成了青石村西頭最激動人心的樂章。

    那上百個不知疲倦飛速旋轉的紗錠,源源不斷地,將蓬松的棉條和潔白的絲條,紡成一軸軸優質紗線。

    然而,舊的矛盾解決了,新的矛盾,又立刻擺在了面前。

    這日,花兒拿著一本剛剛盤點完的賬目,找到了正在書房里規劃新式榨油機的張大山。

    她的臉上,帶著幾分哭笑不得的神情。

    “爹,您快來看看吧。”

    “如今咱們的紗線,堆得庫房都快放不下了。”

    “這些都是頂好的絲線和棉線,這麼放著,萬一受了潮,可就全毀了。”

    “可咱們這織布的速度,卻遠遠跟不上了。”

    “咱們作坊里那幾十個織女,已經是人歇手不歇了,可還是跟不上啊。”

    “好多織機,都因為等著線用,停工了好幾天了。”

    張大山聞言,卻是哈哈大笑起來。

    “這是好事啊。”

    “這就說明,咱們的‘發動機’,已經足夠強勁了。”

    “現在要做的,就是給這台強勁的‘發動機’,配上足夠多的‘輪子’。”

    當晚,他召集了所有核心家人,開了一場關于“錦繡堂”未來的擴大會議。

    “爹的意思是……再招人?”花兒問道,“可咱們村里手巧的婦人,差不多都來咱們作坊了呀。”

    “既然咱們村里的人手不夠,那就把眼光,放到村外去。”

    張大山的眼中,閃爍著一種深邃的光芒。

    鐵牛有些擔憂地說道︰“爹,要再招那麼多人,咱們這作坊怕是也住不下。而且人一多,管理起來也難。”

    石頭也提出了疑問︰“是啊爹,這人要是分散在各個村子里,咱們怎麼管?”

    “怎麼保證她們交上來的布,都是好布?”

    “萬一有人偷工減料,或者用差的線混進去,咱們怎麼查?”

    “這要是出了次品,壞的可是咱們‘青石’的牌子。”

    “你們說的,都對。”張大山點頭,“所以,咱們不能用老法子了。”

    “爹要辦的,是一個‘千家萬戶織錦繡,青石品牌銷天下’的大場面。”

    他將一個大膽的、足以再次震驚這個時代的“外發加工”模式,向家人和盤托出。

    “咱們,要將作坊,開到每一個願意跟咱們合作的鄉親家里去。”

    這個計劃,分為三步。

    第一步,依托“青石學院”,大規模免費培訓織工。

    “花兒,你要從你現有的學生里,選拔出最優秀的幾個,讓她們當你的‘小先生’,幫你一起教。”

    第二步,標準化生產工具和原材料的輸出。

    “柱子、鐵牛,你們的木工房和鐵匠鋪要全力開動,給咱們造出一百台、兩百台一模一樣的新式織機來。”

    “這些織機,咱們可以租賃或者分期賣給那些考核合格的畢業織女。”

    第三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是建立一套全新的物流、質檢和計酬體系。

    “石頭,這就是‘青石快運’的新任務。”

    “你們的車隊,不僅要送原料,收成品,還要帶上咱們的‘質檢師傅’,當場驗貨。”

    “咱們要制定一本厚厚的‘品控手冊’,上面對布的密度、花紋的對錯、印記的位置,都有嚴格規定。”

    “合格的,按尺寸和品質,當場結算工錢。”

    “不合格的,則需要返工,或者承擔相應的損失。”

    “咱們要讓每一個為‘青石’織布的人,都成為咱們的‘合作伙伴’,而不是簡單的雇工。”

    這套全新的模式,將張家從一個生產者,變成了一個集“技術培訓、原料供應、工具租賃、品質控制、成品回購、市場銷售”于一體的……龐大平台。

    計劃一經推出,便得到了商會成員的熱烈響應。

    那些原本還發愁女兒家沒有好出路的商戶們,如今像是看到了金光大道。

    一時間,前來青石村報名學習紡織的女孩和她們的家人,絡繹不絕。

    在青石學院新開設的“紡織專科班”里。

    一個來自鄰村、名叫巧杏的貧家姑娘,顯得格外努力。

    她家里兄弟姐妹多,日子過得緊巴巴的。

    這次能有機會來學手藝,她比任何人都更加珍惜。

    她每天都是第一個到工坊,最後一個離開。

    無論是紡線的基本功,還是提花機的復雜操作,她都用心去學,用心去記。

    手上磨出了血泡,她就用布條簡單包扎一下,繼續練習。

    花兒看在眼里,對這個勤奮而又聰慧的姑娘,也格外偏愛,時常會單獨給她開小灶。

    一個月後,第一批包括巧杏在內的上百名年輕織女,以優異的成績,順利畢業了。

    接著,便是最激動人心的時刻。

    一輛輛“青石快運”的馬車,滿載著被拆卸開來的新式織機和第一批標準化的紗線,從青石村出發,駛向了南陽府下轄的各個村鎮。

    巧杏的家門口,當那輛印著“青石”標記的巨大馬車停下時,幾乎半個村子的人都跑來圍觀。

    柱子親自帶著兩個徒弟,將一架嶄新的織機,在她家那小小的、卻打掃得干干淨淨的堂屋里,熟練地組裝起來。

    當那架散發著桐油和木香的織機被穩穩地安放好時,巧杏的父母激動得熱淚盈眶。

    他們知道,這架織機,將是改變他們這個家庭命運的希望。

    在眾人的羨慕中,巧杏坐上織機,深吸一口氣,開始了她的第一次工作。

    清脆的“沙沙”聲,第一次,在這個小小的農家院里響起。

    半個月後。

    “青石快運”的車隊,再次來到了巧杏家門口。

    這一次,是來回收成品,並結算工錢的。

    巧杏有些忐忑地,將自己這半個月來不眠不休織好的三匹精麻布,交給了隨車前來的、花兒最得意的弟子——一位嚴格的“質檢師傅”。

    那位師傅仔仔細細地檢查了布料的尺寸、密度、以及邊角上那小小的“青石”印記。

    最後,她滿意地點了點頭。

    “合格,上等品。”

    她從隨身的錢袋里,數出了三百文銅錢,交到巧杏的手中。

    “巧杏姑娘,這是你這三匹布的工錢,請收好。”

    當巧杏握住那串沉甸甸的、完全屬于自己的、用勞動換來的銅錢時。

    她的眼圈,瞬間就紅了。

    她的母親更是抱著她,喜極而泣。

    三百文錢,這已經頂得上家里一個壯勞力一個月的收入了。

    那天,巧杏用她掙來的第一筆錢,去鎮上給爹買了一壺酒,給娘扯了一塊新布,還給弟弟妹妹們,買了幾塊他們眼饞了好久的麥芽糖。

    同樣的故事,開始在南陽府的十幾個村鎮里,不斷上演。

    張家的“錦繡堂”,其產能,也實現了爆炸性的增長。

    張大山站在那幾乎要被各種布料堆滿的新倉庫里。

    他的面前,掛著一副巨大的南陽府地圖。

    每當有一個新的村鎮,加入了這個“外發加工”的網絡,他便會親手在地圖上,插上一面小小的、青色的旗幟。

    如今,那地圖之上,早已是旗幟飄揚,星羅棋布。

    他所建立的,已經不再僅僅是一個作坊,一個工坊。

    而是一個初具雛形的、以青石村為核心的、龐大的區域性產業帝國。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方便以後閱讀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第387章 布坊擴產,惠及更多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第387章 布坊擴產,惠及更多並對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