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

第348章 小試牛刀,推廣農技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洪崖洞主 本章︰第348章 小試牛刀,推廣農技

    張小山和周文軒在清溪縣城及周邊村落,一連轉悠了十幾天。

    每日里早出晚歸,把這清溪縣的民情風土,算是摸了個七七八八。

    這日回到客棧,小山對著周文軒說道︰“姐夫,這清溪縣的日子,比咱們先前想的還要苦啊。”

    “百姓們守著這幾分薄田,一年到頭辛辛苦苦,卻連個溫飽都難。”

    “我看啊,要想讓這清溪縣換個樣兒,還得從這最根本的農事上頭下手才行。”

    周文軒也是點頭︰“山兒說的是。我看著這邊的田地,大多還是用那老式的直轅犁,耕得淺,地力也發揮不出來。”

    “若是能把咱們青石村那曲轅犁給它推行開來,再引進些優良的稻種、棉種,怕是這糧食產量,就能提上不少。”

    小山道︰“我也是這麼想的。只是,這事兒,還得先跟那黃知縣商議商議,看看能不能先在官田上試種一番。”

    第二日,小山便備了些從青石村帶來的薄禮,再次拜見了知縣黃大人。

    他把自己這幾日微服私訪的所見所聞,以及對清溪縣農事的一些個初步想法,都仔仔細細地跟黃知縣回稟了一遍。

    “大人,下官以為,清溪縣百姓之所以貧困,其根源在于農事不興,耕作之法陳舊,田畝產出低下。”小山躬身說道。

    “下官在鄉間曾見一種名為‘曲轅犁’的新式農具,其耕作效率遠勝舊犁,且能深耕細作,活化土力。”

    “另有幾種優良稻種、棉種,若能引種成功,亦能大幅提升產量。”

    “下官懇請大人,能否撥出幾畝官田,由下官親自督導,試種這些新作物,試用這新農具,以觀其效?”

    那黃知縣听著小山這番話,臉上依舊是那副不咸不淡的笑容。

    他心里頭琢磨著,這張小山年紀輕輕,倒也是個有想法的,不像那些個只會空談經義的書呆子。

    只是,這農事上的事兒,可不是嘴上說說那麼簡單。

    萬一要是弄砸了,那官田的收成短了,他這個知縣臉上也不好看。

    不過,轉念一想,這張小山畢竟是新科進士,又是南陽府的解元,聖上殿試時也曾對他青眼有加。

    如今他主動請纓要管這農事,倒也不好直接駁了他的面子。

    再者,這官田本就有些荒疏,產出也不多,就算讓他折騰折騰,也虧不到哪里去。

    萬一要是真個讓他弄出了些名堂,那他這個知縣,臉上不也有光?說不定還能在上官面前落個好印象。

    想到此,黃知縣便呵呵一笑,說道︰“張縣丞有此為民之心,本官甚是欣慰。”

    “既然張縣丞對這農事如此有把握,那本官便撥出城郊那五十畝官田,交由你全權打理。”

    “所需的人手、耕牛、農具,你可自行從縣衙支取,或者從民間招募。”

    “本官只有一個要求,那就是……莫要誤了農時,也莫要讓那官田的收成,比往年還差了。”

    “多謝大人信賴!”小山連忙躬身行禮,“下官定當竭盡所能,不負大人厚望!”

    得了黃知縣的首肯,小山心里頭也是松了口氣。

    他當即便修書一封,讓石頭的商隊加急送回青石村。

    信中詳述了清溪縣的情況,以及他準備在官田試種新作物、推廣新農具的計劃。

    請父親張大山,盡快派人送一批最好的稻種、棉花種子過來。

    再多打造幾把精良的曲轅犁和耬車,一並送來。

    若是村里有那經驗豐富、又肯出來闖蕩的老農,也希望能派一兩位過來,幫著指導指導。

    張大山接到兒子的信,自然是又驚又喜。

    他沒想到,小山這麼快就在那清溪縣打開了局面,而且一上手就抓住了這農事的根本。

    “好小子!有魄力!像俺!”張大山高興地直拍大腿。

    當即便親自挑選了最好的稻種和棉花種子,又讓鐵牛和柱子連夜趕制了五把嶄新的曲轅犁和三架耬車。

    還特意從村里挑了兩個先前在推廣《青石農錄》時最是得力、也最是熟悉新作物種植的老農,張河的堂弟張順和錢大爺的遠房佷子錢有福。

    “順子,有福,”張大山對二人說道,“小山如今在清溪縣當縣丞,想在那邊也推廣咱們村的種地新法子。你們倆都是種地的好手,也跟著去幫襯幫襯他。”

    “把咱們青石村的本事,也帶到那邊去,讓他們也開開眼!”

    張順和錢有福自然是滿口答應,能跟著未來的“大官老爺”出去長見識,還能把自家的好技術傳出去,那可是光榮的事兒。

    他們跟著石頭的商隊,帶著那些“寶貝家伙什”,火速趕往清溪縣,助小山一臂之力。

    東西一到,小山便立刻行動起來。

    他先是帶著周文軒和那兩位從青石村來的老農張順、錢有福,把那五十畝官田仔仔細細地勘察了一遍。

    “張大哥,錢大哥,你們看看這地,土質咋樣?適合種些啥?”小山虛心請教。

    張順抓起一把土,捻了捻,說道︰“回稟大人,這地看著還成,就是有些板結,肥力也差了些。要是能深耕一遍,再多上些糞肥,種稻子和棉花,應該都沒問題。”

    根據土質的不同,他們劃分出幾塊區域,分別用來試種水稻和棉花。

    又從縣衙的佃戶和周邊村莊里,招募了十幾個瞧著還算勤快老實的農戶,作為這官田試種的幫工。

    “各位鄉親,”小山站在田埂上,對著那些臉上還帶著幾分疑慮和好奇的農戶們說道。

    “本官知道,大家伙兒祖祖輩輩都是用那老法子種地,對這些新玩意兒,心里頭可能不大信得過。”

    “可咱們這日子要想過好,就不能光守著那些老規矩不變通。”

    “今兒個,本官就讓大家伙兒親眼看看,這新農具、新種子,到底比那老的強在哪里!”

    說著,他便讓張順和錢有福,各自套上一頭從縣衙借來的耕牛,使喚起那嶄新的曲轅犁,在那官田里頭,演示起來。

    只見那曲轅犁入土輕松,翻起的泥土又深又勻,耕牛拉著也不怎麼費力。

    比起旁邊那些還在用直轅犁吭哧吭哧耕地的農戶,那效率,簡直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那些清溪縣的農戶們,先前還帶著幾分不屑和看熱鬧的心思。

    如今看見這曲轅犁如此神勇,一個個都驚得是目瞪口呆。

    “我的老天爺!這……這是啥犁啊?咋這麼好使喚?比咱們那老牛筋犁,可要省力多了!耕得還深!”一個老農使勁揉了揉眼楮,不敢相信。

    “是啊,看著那牛拉得都輕快,人也省勁兒!這要是用上這犁,俺一天能多耕一畝地!”另一個漢子也羨慕地說道。

    小山趁熱打鐵,又把那耬車也給推了出來。

    “鄉親們,這叫耬車,是專門用來播種的。它能一次開出三道溝,還能同時下種、覆土,比咱們用手撒籽,可要勻實得多,也省事得多!”

    他又讓張順和錢有福,演示了一番如何用耬車播種棉花和大豆。

    那均勻的行距,那精準的下籽量,更是讓那些清溪縣的農戶們,大開了眼界,一個個都圍著那耬車,摸摸這兒,看看那兒,稀罕得不行。

    可這新東西雖好,真要讓他們自個兒上手,卻也不是件容易事兒。

    有些老農,用慣了直轅犁,總覺得這曲轅犁使著別扭,不是把溝犁歪了,就是把犁鏵給陷進泥里拔不出來了。

    “大人,這……這犁使得不順手啊,還不如俺那老犁呢。”一個老農抱怨道。

    小山也不生氣,耐心地解釋︰“老伯,這新家伙什,總得有個適應的過。您照著張順哥他們教的法子,多使喚幾天,保管比那老犁強。”

    還有些衙門里的胥吏,平日里懶散慣了,如今看見這張縣丞一來就要折騰這些新玩意兒,還得讓他們跟著下地盯著,心里頭也是老大不樂意。

    明里暗里地,也使了不少絆子。

    比如,那官田的耕牛,總是“恰好”就病了那麼一兩頭,送去修的農具也遲遲不見送回來。

    那分配給試種的種子,也總是“不小心”就少了那麼一些,或者摻了些陳年谷子。

    小山曉得,這是新官上任,必然會遇到的下馬威。

    他也不惱,也不急。

    對于那些真心想學的老農,他便耐著性子,一遍遍地,手把手地教。

    對于那些不配合的胥吏,他也不直接發作,只是把他們的所作所為,都默默地記在了心里,尋思著將來總有算賬的時候。

    同時,他也主動去拜訪了縣里幾位比較開明、也素有賢名的老鄉紳。

    把他在青石村的成功經驗,還有他對清溪縣農事發展的初步設想,都仔仔細細地跟他們分說了一遍。

    “各位老先生,小子以為,這清溪縣山多地少,要想讓百姓富足,唯有向這土地要效益,向這技術要收成。”

    “這曲轅犁、耬車,還有那優良稻種棉種,都是小子在家鄉親身驗證過的,確能大幅增產。”

    那些老鄉紳,本就對這個年輕有為的解元縣丞頗有好感。

    如今听了他的這番話,更是覺得此子非同一般,將來必成大器。

    其中一位姓林的鄉紳,更是當場拍板︰“張縣丞有此為民之心,老朽佩服之至!我林家願出耕牛五頭,長工十名,全力支持縣丞大人試種新作,推廣農技!”

    有了這些開明鄉紳的帶頭和支持。

    那些原本還在觀望的農戶們,心思也就活泛了起來。

    再加上,小山又從青石村那邊,調集了一些用熟石灰改良土壤的法子,還有那堆肥發酵的技術。

    都毫無保留地,教給了這些參與試種的農戶。

    “這地啊,就跟人一樣,也得吃飽了才有力氣長莊稼。咱們這堆肥,就是給地吃的精料!”

    如此這般,忙活了大半個春天。

    那五十畝官田,總算是……都種上了張家帶來的優良稻種和棉花種子。

    接下來的日子里,小山和周文軒,更是每日里都泡在那田間地頭。

    帶著那些農戶,除草、間苗、澆水、施肥,把那伺候莊稼的活計,做得是仔仔細細,一絲不苟。

    還真別說,這新種子就是新種子,新法子就是新法子。

    沒過多久,那官田里的稻苗和棉花苗,長勢就明顯比周邊那些用老法子種的,要好上了一大截。

    那稻苗,稈子粗壯,葉片油綠,分蘗也多,看著就喜人。

    那棉花苗,更是長得又高又壯,枝繁葉茂,上面掛滿了一個個青綠色的小桃子。

    等到秋收的時候,這五十畝官田,果然是……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大豐收!

    那稻谷,畝產竟然達到了三石有余!

    那棉花,畝產籽棉也超過了二百五十斤!

    比起清溪縣往年那可憐的收成,簡直是翻了好幾番!

    這一下,整個清溪縣都轟動了!

    那些先前還對張小山這些“新花樣”將信將疑的農戶們。

    如今看著那堆積如山的金黃稻谷和雪白棉花,一個個都驚得是合不攏嘴,再也不敢有半分小覷了。

    他們知道,這位年輕的張縣丞,是真個有本事,有能耐,能帶著他們過上好日子的!

    一股子學習農業新技術的熱潮,也開始在這貧瘠的清溪縣,悄然興起了。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方便以後閱讀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第348章 小試牛刀,推廣農技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第348章 小試牛刀,推廣農技並對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