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場來勢洶洶的雞瘟,總算是被丫丫這丫頭給壓下去了。
張家養殖場里頭那些僥幸活下來的雞,如今也一天天地,恢復了精神頭。
每日里又能咯咯噠噠地,在棚子里頭刨食下蛋了。
村里頭那些先前也跟著提心吊膽的養雞戶們,也都長長地舒了口氣。
這回,可真是多虧了丫丫這丫頭啊!
要是沒有她,他們各家那點寶貝疙瘩似的雞,怕是也得跟著遭殃。
一時間,丫丫這“小女神醫”的名頭,在青石村里頭,那是越發響亮了。
就連那些平日里最是愛嚼舌根的婦人們,如今看見丫丫,也都客客氣氣地,主動打招呼問好。
“丫丫,你這丫頭可真是出息了!小小年紀,就有這等本事!”
“是啊是啊,往後咱們村這些雞鴨豬羊的,可就都指望你了!”
丫丫听著這些夸贊,小臉雖然還是會微微泛紅,可那心里頭,卻也多了幾分說不出的踏實和……自豪。
她曉得,自個兒這回,是真個幫上大忙了。
這日,張大山看著閨女正坐在藥房里頭,仔仔細細地,用那小楷毛筆,在一張草紙上記錄著什麼。
便笑著走了過去。
“丫丫啊,這是在寫啥呢?這麼用功。”
丫丫抬起頭,看見是自家爹,連忙站起身來。
“爹,俺……俺在整理先前治那雞瘟的方子呢。”她有些不好意思地說道。
“俺想著,這回雖然是僥幸治好了,可里頭有些道道兒,還是得記下來才成。”
“免得往後日子久了,就給忘了。”
張大山听了,心里頭也是一動。
“丫丫這想法好啊!”他贊道。
“這治病的經驗,就跟那地里頭種莊稼的學問一樣,都是一點點摸索出來的寶貝。”
“要是能把它都給它記下來,那往後無論是自個兒用,還是傳給旁人,那可都是大有好處的。”
他頓了頓,又說道︰“爹看著,你師父秦仙姑留給你的那些醫書藥方,雖然也精妙得很。”
“可大多都是治人的,這治牲畜的法子,怕是……還不多吧?”
“如今咱們村這養殖的攤子是越鋪越大了,這雞鴨豬羊的,也越來越多。”
“保不齊往後還會遇上啥別的疫病。要是能有一本專門治這些牲畜毛病的‘藥錄’,那可就太好了。”
丫丫听了,也是眼楮一亮︰“爹,您的意思是……讓俺把這些治牲畜的法子,都給它編成一本書?”
“對!”張大山點頭,“就叫它《青石藥錄》!”
“把你從師父那里學來的,還有這回治雞瘟自個兒琢磨出來的,再加上爹平日里從那些破舊古書上看見的、關于草藥和疫病防治的零星記載。”
“咱們都給它收集整理,歸攏歸攏,寫成一本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冊子。”
“往後啊,這冊子就放在咱們濟民堂里頭,不僅你能用,村里人誰家牲口有個頭疼腦熱的,也能照著上頭的法子,自個兒處理處理。”
“這樣一來,不僅能少死不少牲口,也能給各家各戶,省下不少請郎中抓藥的錢呢!”
丫丫越听越是興奮,小臉都激動得有些發紅了。
“爹!這法子太好了!俺……俺這就去辦!”
于是,這編撰《青石藥錄》的活計,便也熱熱鬧鬧地,在張家展開了。
丫丫自然是這藥錄的主筆。
她把自己從秦仙姑那里學來的、關于各種常見禽畜疾病的癥狀、診斷方法、以及對應的草藥方劑、劑量、煎煮方法。
都仔仔細細地,回憶著,記錄著。
張大山呢,也沒閑著。
他把他腦子里那些關于現代獸醫學的粗淺知識,還有從一本古書里頭“看”來的、關于草藥炮制、環境消毒、以及一些土法子防治疫病的訣竅。
也都用他那獨特的、夾雜著比劃和口述的方式,一點點地,教給丫丫。
比如,那石灰水消毒的好處,那艾草蒼術燻蒸的妙用。
再比如,某些不起眼的野草,其實也有清熱解毒、消炎殺菌的功效。
這些東西,雖然在那些正經的醫書上,可能都尋摸不著。
可有時候,卻比那些金貴的藥材還要管用。
小山和周文軒呢,也時常會過來幫忙。
他們幫著丫丫整理那些雜亂的藥方,把那些拗口的藥理,都用更通俗易懂的話給它解釋清楚。
還幫著丫丫,把那些常用的藥材,都照著模樣,畫成了簡單明了的圖譜。
旁邊再標注上藥名、性味、功效、還有那采挖炮制的要點。
這樣一來,就算是那些不識字的村民,看著這圖譜,也能認個七七八八了。
一家人,就這麼著,齊心協力,拾遺補缺。
前前後後,又忙活了十幾天。
這本凝聚了張家幾代人心血和智慧的《青石藥錄》初編,總算是……大功告成了。
雖然里頭記載的,大多還只是些常見禽畜疾病的粗淺防治法子。
可對于青石村乃至周邊這些缺醫少藥的莊戶人家來說。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這本圖文並茂、簡單實用的《青石藥錄》,那簡直就是……雪中送炭的寶貝啊!
張大山當即便讓小山和周文軒,又連夜抄錄了好幾份。
一份送到了村里的“公社會”,供各家養殖戶隨時查閱。
一份呢,則由鐵牛親自保管,作為他們張家養殖場的“技術指導手冊”。
剩下的幾份,則都留在了濟民堂里頭,供丫丫平日里參考和傳授。
這《青石藥錄》一出來,那效果,可是立竿見影。
村里頭那些養了雞鴨豬羊的人家,都像是得了寶貝似的,每日里都捧著那冊子,翻來覆去地看,仔仔細細地學。
遇到那些不明白的,就跑去濟民堂問丫丫。
丫丫呢,也是不厭其煩,耐著性子,一點點地給他們講解。
漸漸地,村民們也都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禽畜疫病防治知識。
曉得該咋個保持畜棚的清潔衛生了,曉得該咋個觀察牲口的健康狀況了。
也曉得在牲口剛有點小毛病的時候,該用啥樣的草藥來調理了。
如此一來,青石村這養殖業的風險,可就大大降低了。
那些原本還擔心自家牲口會染上疫病、血本無歸的村民們。
如今也都能放下心來,大膽地,擴大養殖規模了。
而丫丫呢,也因為這本《青石藥錄》的編撰和推廣。
在村民們的心中,樹立起了更高的威望。
大家都曉得,這張家二姑娘,不僅醫術好,心眼兒更好。
是真心實意地,想讓大家伙兒都過上好日子。
這“仁醫”的名聲,可就不僅僅是局限在治雞瘟上了。
喜歡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請大家收藏︰()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