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青石村的“公倉”和“公積金”算是正式立起來了。
村里頭各項事務,也都有了更明確的章程和管事的人。
張大山瞅著村子一天天往好里奔,心里頭那份踏實勁兒,就甭提了。
光景好了,這手頭上的活計,自然也就不能停。
那水磨坊每日里磨出來的雪白米面,除了供本村人嚼用之外,漸漸地也有了些富余。
榨油工坊那邊,自從張大山又給拾掇了一回之後,那出油的量和油的成色,也是一天比一天強。
這些個好東西,光是爛在自家倉里,那可不成。
得想法子,把它們變成實實在在的銅錢,才能給村里帶來更多的好處。
這事兒,自然是落到了石頭這“大掌櫃”的頭上。
“石頭啊,”這張大山把二兒子叫到跟前,“咱們村這米面和油,如今也算是有了些名堂了。”
“光靠著趙四海那條線往外捎帶,怕是也走不了多少量。”
“你得多往鎮上那幾家相熟的米鋪、油坊跑跑。”
“看看能不能把咱們這‘青石優品’的名頭,也給它打出去。”
石頭听了,自然是摩拳擦掌,一口就應承了下來。
他如今也是走南闖北見過些世面的人了,對這做買賣的道道,是越來越精通。
過了幾日,石頭便親自押著兩輛裝得滿滿當當的騾車。
一車是新磨的、雪白細膩的上等麥面和稻米。
另一車,則是用新榨的、清亮透徹的豆油和菜籽油,裝了滿滿幾十個小陶壇子。
這些東西,都用干淨的麻布袋子和油紙仔細地包裹封存好了。
外面還特意用豆子那小子新近琢磨出來的、用松煙墨和桐油調和的“不褪色墨汁”。
在每個袋子和壇子上,都蓋上了一個小小的、刻著“青石”二字的簡易印章。
這算是張大山琢磨出來的頭一個“品牌防偽”的法子了。
到了臨水鎮,石頭也不急著去那些不熟悉的鋪面推銷。
他先是去了悅來客棧,拜訪了劉掌櫃。
這劉掌櫃,如今可是把“青石春”米酒和“張氏豆醬”當成了自家客棧的招牌。
每日里都賣得是紅紅火火,對石頭這個“財神爺”自然是客氣得很。
石頭將帶來的新米新面新油,都取了些樣品出來,請劉掌櫃過目。
那劉掌櫃也是個識貨的,只瞅了一眼那米面的色澤,聞了聞那油的清香。
便忍不住嘖嘖稱贊“石頭小哥,你們青石村這地,怕是得了神仙點化了不成?”
“這米面,比那官府糧倉里出來的貢米還要精細幾分。”
“這油,更是清亮得能照見人影兒,還帶著一股子說不出的香。”
“這樣的好東西,老夫這悅來客棧,說啥也得留下一些。”
當下,劉掌櫃便留下了好幾袋子米面和十幾壇子食油。
價錢嘛,自然也是給得比市面上那些尋常貨色要高出不少。
有了悅來客棧這個“開門紅”,石頭心里頭也踏實了不少。
他又去了鎮上那幾家平日里相熟的、也算是有些頭臉的大戶人家。
比如那李員外家,還有那王秀才家。
這些人,平日里也時常會從石頭這里買些青石村的藥材或者花兒布坊的彩布。
對“青石出品”的東西,也算是信得過。
石頭將帶來的米面和油,也各送了一些過去,請他們嘗個新鮮。
那些員外老爺、秀才相公家的管事和主婦們。
平日里吃的用的,也都是些精細東西,眼光自然是挑剔得很。
可嘗過了這“青石優品”之後,也都是贊不絕口。
“這米熬出來的粥,又糯又香,比那珍珠翡翠還要好吃。”
“這面做的饃饃,暄騰松軟,還帶著一股子麥子本身的甜味兒。”
“還有這油,無論是炒菜還是點燈,都清亮亮的不起煙子,真是好東西啊。”
一時間,這“青石優品”的名頭,便在臨水鎮這些個有頭有臉的人家之間,悄然地傳揚開來。
雖然,石頭這次帶來的數量不多,大多也只是作為“樣品”或者“人情往來”。
可那份因為品質上乘而帶來的良好口碑,卻是千金難買的。
過了幾日,便開始陸續有鎮上的米鋪老板、油坊掌櫃,甚至一些個大戶人家的管事。
主動尋上門來,向石頭打探這“青石優品”的來路和價錢。
他們都想從石頭這里,也進上一些貨,要麼是自家鋪子里賣,要麼是留著自家享用。
石頭呢,也學著他爹張大山那套“欲擒故縱”、“奇貨可居”的法子。
並不急著把所有的貨都一下子放出去。
而是先挑揀了幾家平日里信譽最好、實力也最雄厚的鋪子。
跟他們簽訂了初步的供貨協議。
價錢嘛,自然也是定得比尋常米面油料要高出那麼一兩成。
用他的話說,“俺們這青石優品,用的可都是上好的料,費的也都是精細的功夫。這個價,值!”
那些鋪子老板,雖然也覺得這價錢有些小貴。
可瞅著那實實在在的好東西,和那日益增長的口碑。
咬咬牙,也都認了。
畢竟,這年頭,能買到真正讓人放心的好東西,也不容易。
如此一來,這“青石優品”的名聲,便如同那被風吹起的蒲公英種子一般。
漸漸地,從臨水鎮,飄向了更遠的地方。
喜歡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