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

第224章 精巧連枷,物盡其用1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洪崖洞主 本章︰第224章 精巧連枷,物盡其用1

    張家那台“腳踏打谷脫粒神機”一經問世,那可真是在青石村掀起了軒然大波。

    最初幾天,張家場院門口,簡直就跟那趕大集似的,里三層外三層,圍滿了前來瞅稀奇、開眼界的村民。

    他們看著那鐵牛坐在特制的小馬扎上,雙腳有節奏地那麼一踩一踏,那機器肚子里的大滾筒就“呼呼”地轉得飛快。

    石頭或者柱子,抱起一捆沉甸甸的稻谷或者麥稈,往那喂料口里輕輕一送。

    只听一陣“ 里啪啦”如同爆豆般的密集聲響過後,飽滿的谷粒便如同下雨一般,嘩啦啦地從出料口滾落出來,堆滿了籮筐。

    而那些被打干淨了的草稈,則被遠遠地甩到另一邊,整整齊齊,幾乎不帶一星半點的糧食。

    那效率,那干淨利索勁兒,簡直讓這些祖祖輩輩都只會用笨重連枷死命摔打的莊稼漢子們,驚掉了下巴,也徹底解放了筋骨。

    “我的個老天爺,這這真是打谷?這分明就是神仙在變戲法啊!”

    “可不是咋地,這一袋煙的功夫,怕是比俺們用連枷打上一整天出的谷子還要多,還要干淨。”

    “往年這個時候,光是這打谷的活兒,就得累掉咱們半條命,還得擔心打不干淨,糟蹋糧食。今年可好,有了大山哥這‘神機’,咱們可算是能喘口氣了。”

    最初,這“神機”還只是在張家場院里試用,主要用來處理張家那二十八畝地堆積如山的收成。

    可架不住村里人那眼巴巴的期盼和一聲聲的懇求啊。

    張大山也不是那小氣的人,眼瞅著自家糧食處理得差不多了,又看著村里不少人家因為缺少壯勞力,或者家里老人孩子多,那打谷的活計進展緩慢,心里頭也替他們著急。

    于是,他便和鐵牛、石頭他們商量了一下,決定將這台“神機”也“共享”出來。

    當然,不是白用。

    要麼,就是按照打谷的數量,給張家交上那麼一點點“租借費”,可以是糧食,也可以是銅錢。

    要麼,就是用自家的勞力來換,比如幫著張家挑水、砍柴,或者參與到村里接下來要進行的其他集體事務中去,用工分來抵扣。

    這個法子一推出來,自然是得到了全村人的熱烈擁護。

    一時間,張家那台“神機”可就成了全村最搶手的寶貝。

    從東頭到西頭,從南山到北坡,各家各戶都排著隊,等著輪到自家用這“神機”來打谷。

    場院里,那“ 里啪啦”的機器轟鳴聲,幾乎是從天亮響到天黑,一刻也不停歇。

    有了這“神機”的助力,青石村的秋收脫粒進度,比往年不知道快了多少倍。

    村民們臉上的笑容,也因此而變得更加燦爛和踏實。

    然而,這張大山卻並沒有因為這“神機”的巨大成功而有絲毫的懈怠。

    他每日里依舊會去各家場院轉轉,瞅瞅這“神機”的使用情況,也听听大家伙兒的反饋。

    這一瞅啊,新的問題又被他給瞅出來了。

    那“神機”雖好,對付那些大宗的、成捆的稻谷、麥子、粟米之類的,確實是無往不利,效率奇高。

    可對于一些零零散散的、或者植株特性比較特殊的作物,它就有些“力不從心”了。

    比如,各家各戶在田埂地頭、房前屋後,總會種上那麼一些個零零星星的豆子、芝麻、油菜籽之類的雜糧油料。

    這些東西,產量不高,植株也大多比較矮小或者容易斷裂,不適合成捆地往那高速旋轉的“神機”里頭喂。

    硬要喂進去吧,要麼是打不干淨,要麼就是連籽帶殼都給打得粉碎,糟蹋得更厲害。

    還有,就是那“神機”打過一遍之後,雖然已經算是很干淨了。

    可仔細瞅瞅,那些被甩出來的草稈上,偶爾還是會掛著那麼幾顆“漏網之魚”。

    尤其是那些成熟度不太均勻,或者有些癟的谷穗,更容易被“神機”給忽略過去。

    這些“漏網之魚”,一顆兩顆不起眼,可家家戶戶加起來,那也不是個小數目啊。

    對于這些“邊角料”和“掃尾活”,村民們目前還只能沿用最原始的法子——用那笨重的老式連枷,一下下地,費力地摔打。

    那連枷,大多是村民們自己用粗木棍和牛皮條胡亂綁扎的,既不稱手,也不耐用。

    掄起來費勁不說,還常常因為用力過猛,或者角度不對,把好好的谷粒給打得稀巴爛,或者直接崩飛到九霄雲外去了。

    “看來,這‘神機’雖好,也不能包打天下啊。”張大山看著那些依舊在用老式連枷,累得汗流浹背、卻收效甚微的村民們,心里頭暗暗琢磨。

    “這‘物盡其用’,不僅僅是要讓糧食顆粒歸倉,也得讓這打谷的家伙什,都能各顯其能,各司其職才行。”

    他又想起了《天工開物•粹精》篇里頭,關于各種谷物加工器具的記載。

    除了那些結構相對復雜的大型器械之外,書里頭其實也提到了不少對傳統小型農具進行改良的巧妙構思。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中,關于“連枷”的改良,雖然只有寥寥數語和一幅簡單的示意圖,卻也給了張大山不小的啟發。

    書上說,傳統的連枷之所以笨重費力,主要是因為其“竿長柄重,轉動不活,擊打不準”。

    而改良的關鍵,就在于減輕竿柄的重量,增加轉軸的靈活性,以及優化擊打頭的形狀和材質。

    張大山將這些要點在心里頭翻來覆去地琢磨了好幾遍,一個全新的、“精巧版”連枷的雛形,漸漸地在他腦海中清晰起來。

    他打算,用那種山里常見的、質地輕盈卻又異常堅韌的“油竹竿”來做連枷的長柄。

    這種竹子,不僅重量比實木輕了一大半,而且彈性極佳,掄起來更加省力,也不容易折斷。

    連接長柄和擊打頭的“轉軸”部分,則可以用鞣制過的、柔韌結實的牛皮條,或者用硬木制作的、帶有活動關節的“木活套”來代替。

    這樣一來,擊打頭在揮舞時,就能更加靈活自如地轉動,更容易找到合適的擊打角度,也更能將力道有效地傳遞出去。

    至于那最關鍵的“擊打頭”也叫“連枷棒”或“敲板”),則可以用質地堅硬、耐磨損、且不易開裂的硬木來制作。

    形狀上,可以不再是那種傻大黑粗的圓柱形或者長條形。

    而是可以根據不同的作物特性,制作成略帶弧度的、或者表面刻有淺淺凹槽的“異形”擊打頭。

    這樣一來,在擊打谷穗時,就能更好地貼合谷穗的形狀,增大接觸面積,提高脫粒效率,同時也能有效減少對谷粒的損傷。

    喜歡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請大家收藏︰()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方便以後閱讀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第224章 精巧連枷,物盡其用1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第224章 精巧連枷,物盡其用1並對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