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山那一番擲地有聲的話,像是一把火,點著了青石村這些漢子們心里頭那早就快要熄滅的柴禾。
“為了這救命的水,為了往後能吃飽飯,再苦再累,俺們也認了!”
這話,可不是一個人喊出來的,是院子里那二十多個漢子,憋著一股勁兒,異口同聲吼出來的。
那聲勢,把院子角落里拴著的老黃牛都給驚得“哞”地叫了一聲。
張大山看著大家伙兒這股子勁頭,心里頭也踏實了不少。
他知道,人心散了,啥事兒都干不成。
如今這人心要是能聚起來,那這青石村,就還有救。
“好!”張大山也是豪氣頓生,用力一揮手,“既然大家伙兒都信得過俺,那咱們今兒個,就把這頭一樁大事,給它說道說道,拿出個章程來!”
他也沒讓大伙兒進屋,就在這寬敞的院子里,借著清晨的日光,當場就開起了這青石村頭一回,由他張大山“主持”的“村務大會”。
他先是讓鐵牛和石頭,從屋里頭抬出幾條長凳,又搬了些木墩子,讓張河、錢大爺這些上了年紀的,或者平日里在村里還算有些臉面的人坐下。
其他人,也就勢蹲的蹲,站的站,里三層外三層地,把張大山圍在了中間。
那眼神,都跟看戲台上的角兒似的,透著一股子專注和期盼。
張大山也不怯場,他清了清嗓子,指著院子外頭那條蜿蜒流淌的清河方向,朗聲說道︰
“各位叔伯兄弟,咱們這頭一件事,就是要拾掇咱們村這條母親河——清河。”
“昨兒個俺也說了,這河道淤積,河堤不固,是咱們年年受這水旱之苦的根子。”
“要想往後地里能多打糧食,不受老天爺的擺布,就得先把這水給它治住了。”
他這話,大伙兒都懂。
去年那場大旱,河水說斷就斷,那滋味,誰也不想再嘗第二回了。
“那大山哥,您說,咱們該從哪兒下手?”張河第一個開口問道,他現在是打心眼兒里服了張大山,也把他當成了主心骨。
張大山點點頭,顯然是早有盤算。
他彎下腰,撿起一根小樹枝,就在院子里那塊剛平整過的空地上,比比劃劃起來。
“俺琢磨著,這治水啊,得跟治病一樣,得先找到病根,再對癥下藥。”
“這頭一步,就是清淤通河。”
“從上游劉員外家那地界兒算起,一直到咱們村尾那片亂石灘,這幾里長的河道,都得給它好好地清一清。”
“河里頭那些常年沖下來的爛泥、沙子、石塊,都得給它挖出來。把河床挖深了,水才能流得順暢,也才能多存點水。”
“這活兒,看著簡單,可也是個力氣活,得靠大家伙兒一起上手。”
“俺初步估摸著,至少得把河床往下挖個一尺半深,河面也得拓寬個三五尺。這樣一來,就算是遇到大雨,也不至于一下子就漫了上來。”
他說的這些,都是最基礎的河道疏浚的法子,村民們一听就明白。
“這二一步呢,就是加固河堤。”張大山繼續說道,手里的樹枝在地上又畫了幾道彎彎曲曲的線。
“咱們村這清河兩岸,多是些松散的土坡,雨水一沖就塌。河道一被堵,水自然就往田里灌了。”
“所以,清淤的同時,咱們還得把河道兩旁的土堤,都給它拍結實了,用石頭或者咱們自家做的改良土坯,把那些容易塌方的地方,都給它護起來。”
“這樣一來,水流有了約束,就不會再輕易改道,也不會再沖毀咱們的田地了。”
“這第三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張大山的語氣變得有些興奮起來,眼神里也閃爍著光芒,“那就是修建塘壩,蓄水防旱。”
“俺仔細瞅過了,咱們村清河有幾處地勢比較低窪的河灣子,還有山腳下那幾條常年有細水流下來的小山澗。”
“咱們可以在這些地方,用石頭和泥土,壘幾道結實耐用的攔水壩。不用太高,有個半人多高,能把雨季的河水或者山泉水給它攔住,形成幾個小水塘就行。”
“這些水塘,平日里可以用來養魚養鴨,增加點進項。等到了旱季,或者地里實在缺水的時候,它們就是咱們的救命水源啊。”
“咱們甚至可以再挖幾條引水的小溝渠,把這些塘壩里的水,直接引到附近那些地勢較高的旱地里去。”
“這樣一來,就算是老天爺不下雨,咱們地里也能有水澆,莊稼也就能保住了。”
張大山這一番話說下來,條理清晰,有理有據。
從清淤通河,到加固河堤,再到修建塘壩蓄水。
一套完整的、系統的“治水方案”,就這麼清清楚楚地擺在了村民們的面前。
大伙兒听得是連連點頭,臉上那股子因為災後而產生的迷茫和無助,漸漸被一種新的、充滿希望的興奮所取代。
他們仿佛已經看到了,清澈的河水在深闊的河道里歡快流淌,堅固的堤壩守護著兩岸的良田,一個個蓄滿了清水的塘壩如同明珠般點綴在山腳田邊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那樣的景象,光是想想,就讓人心里頭舒坦。
“大山哥,您這法子真是太高了!”錢大爺听得是心潮澎湃,忍不住贊嘆道。
“要是真能照您這麼拾掇,那咱們青石村,往後可就真不怕旱了。”
“是啊是啊,這可真是個一勞永逸的好主意。”其他村民也都紛紛附和,看向張大山的眼神里,充滿了敬佩和信服。
他們知道,這些法子,絕不是張大山拍拍腦袋就能想出來的。
這背後,肯定有他們不知道的“大學問”。
“光有法子還不行,還得靠大家伙兒一起出力才行。”張大山趁熱打鐵,開始布置具體的任務。
“這清淤通河,是個力氣活,也是個髒活累活。咱們村里,凡是十六歲以上、六十歲以下的男丁,有一個算一個,都得給俺下河去,挖泥的挖泥,搬石頭的搬石頭,誰也別想偷懶。”
“加固河堤,需要大量的石頭和泥坯。石頭,咱們就地取材,河道里清出來的,還有山腳下那些沒用的亂石,都給它利用起來。泥坯嘛這個俺有法子,回頭俺教大家伙兒做那種結實耐用的改良泥坯。”
“至于修建塘壩,那更是個技術活,得選好位置,打好基腳,還得懂得怎麼砌壩才能不漏水。這個俺會親自帶著鐵牛和柱子他們,先做出一兩個樣子來,大家伙兒再跟著學。”
“工具方面,各家把能用的鋤頭、鐵鍬、簸箕、扁擔都拿出來。不夠的,俺讓鐵牛這幾天加緊打制一些。鐵料的錢,先從俺家上次賣藥材的錢里頭墊付,等將來村里有了進項,再慢慢還。”
他把每一項任務,都安排得明明白白,也把可能遇到的困難和解決的辦法,都提前想到了。
這份周全和擔當,讓村民們心里頭更加踏實了。
“大伙兒放心,這修水利,雖然辛苦,但干的是造福子孫後代的大好事。”
“只要咱們把這水給治住了,往後地里就能多打糧食,家家戶戶都能吃飽飯,這日子也就有奔頭了。”
“到時候,俺張大山再想想法子,看看能不能帶著大家伙兒,再弄點別的什麼賺錢的營生。”
“俺就不信,憑咱們青石村這幾百口子人,還過不上那吃香喝辣的好日子!”
他這話,說得豪氣干雲,也充滿了對未來的無限憧憬。
村民們听得是熱血沸騰,一個個都摩拳擦掌,恨不得立刻就下河去,大干一場。
“好!大山哥叔),俺們都听您的!”
“您說咋干,咱們就咋干!”
“為了這好日子,豁出去了!”
喜歡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請大家收藏︰()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