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

第177章 縣試開考,牛刀小試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洪崖洞主 本章︰第177章 縣試開考,牛刀小試

    時間如同白駒過隙,轉眼便到了二月,青陽縣一年一度的縣試開考之日。

    對于青石村張家的張小山來說,這不僅僅是一場普通的考試。

    這是他寒窗苦讀三年有余,第一次真正意義上檢驗所學、試圖叩開科舉功名大門的“龍門之躍”。

    也是整個張家,將未來的希望和榮耀,殷殷寄托其上的一場關鍵之戰。

    臨考前數日,整個張家大院都籠罩在一種既緊張又充滿期盼的特殊氛圍之中。

    王氏和花兒、巧巧婆媳幾個,早早地就開始為小山準備趕考的行囊。

    嶄新的、用家里最好的細麻布縫制的內衣中褲。

    一身漿洗得筆挺、略顯寬大的青色細棉布學子衫。

    幾方上好的松煙墨塊,幾支新買的狼毫毛筆,還有一沓厚厚的、質地相對細膩的草紙。

    吃食方面,更是準備得周到細致。

    風干的肉脯,炒熟的豆子,還有王氏親手烙的、加了雞蛋和蔥油的香噴噴的麥面餅子,都用油紙仔細包好,足夠小山在縣城幾日之用。

    張大山則親自檢查了小山的考籃,確保筆墨紙硯、以及一些可能會用到的應急物品如小蠟燭、火折子、甚至幾枚驅寒的姜片)都一應俱全。

    他還特意去了一趟鐵匠鋪,請張老頭幫忙,將一塊小小的、方形的銅片磨得光可鑒人,做成了一方簡易的“鎮紙”,好讓兒子在考場上答卷時,不至于被風吹亂了紙張。

    “小山啊,”臨行前一晚,張大山將兒子叫到書房,語重心長地叮囑道,“這縣試,是你人生第一場大考,緊張是難免的。”

    “但你記住爹的話,咱們讀書求學,為的是明事理,長見識,將來能做個有用的人。”

    “至于這功名嘛,固然重要,但也不是唯一出路。”

    “你只管放平心態,將你平日里所學的本事,踏踏實實地發揮出來就行了。”

    “考得好,咱們全家替你高興。萬一失手了,也莫要氣餒,回來咱們再從長計議。”

    “爹和你娘,還有哥哥姐姐們,永遠都是你最堅實的後盾。”

    他知道兒子聰慧,也知道周先生對他期望甚高,更知道這孩子自己心里也憋著一股勁。

    但他不希望兒子背負太大的壓力,從而影響了臨場發揮。

    “爹,您放心。”小山看著父親眼中那深沉的關愛和期盼,重重地點了點頭,聲音堅定。

    “孩兒明白。”

    “先生的教誨,爹娘的囑托,孩兒都記在心里。”

    “此去縣城,孩兒定當竭盡所能,不負所望。”

    第二天一早,天剛蒙蒙亮。

    張大山便在全家人的殷殷期盼和祝福聲中,帶著小山,以及二兒子石頭,架著牛車緩緩駛離了青石村,朝著青陽縣城的方向而去。

    一路之上,父子三人話語不多。

    小山大多時候都閉目凝神,在心中默默地溫習著經史子集和制藝文章。

    張大山和石頭則盡量不打擾他,只是偶爾低聲交談幾句,或者留意著路況和周圍的動靜。

    經過大半日的顛簸,他們終于在傍晚時分,抵達了繁華熱鬧的青陽縣城。

    張大山沒有去住那些昂貴的客棧。

    而是在石頭的引領下,找到了一家位于城南偏僻巷弄里、價格相對低廉、但也還算干淨整潔的小車馬店住了下來。

    安頓好之後,他又帶著小山,提前去了一趟縣衙附近的考場踩點,熟悉一下環境,以免明日臨考時慌亂。

    縣試,通常為期三到五日,每日一場或兩場。

    考試內容主要包括帖經、墨義以及簡單的詩、賦、論、策等。

    旨在考察童生對儒家經典的掌握程度和基本的文字表達能力。

    開考那日,天還未亮,縣衙考場外,便已是人山人海,燈火通明。

    來自全縣各鄉各鎮的數百名童生,在家人的陪同下,早早地就等候在這里。

    他們年齡各異,有十幾歲的少年,也有四五十歲的中年,甚至還有白發蒼蒼的老者。

    但他們的臉上,都帶著同樣的緊張、期盼和對功名的渴望。

    張小山夾雜在人群中,看著眼前這黑壓壓一片的考生,听著耳邊那嘈雜的議論聲和偶爾傳來的咳嗽聲。

    他的心里,也不由自主地感到一陣陣的緊張和莫名的興奮。

    這就是科舉。

    這就是能改變無數人命運的獨木橋。

    他深吸一口氣,努力平復著自己那有些加速的心跳。

    很快,卯時已到。

    考場的大門緩緩打開。

    手持水火棍、腰挎佩刀的衙役們,分列兩旁,神情肅穆,目光銳利地掃視著每一個入場的考生。

    考生們按照考號,依次排隊,接受嚴格的搜檢。

    筆墨紙硯、食物飲水,都必須攤開來仔細檢查,嚴防任何形式的夾帶和作弊。

    輪到小山時,他雖然心中緊張,但面上卻依舊保持著鎮定。

    他坦然地將自己的考籃遞給衙役檢查。

    衙役仔細翻檢了一遍,確認無誤後,才將考籃還給他,並示意他可以進去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小山深吸一口氣,邁著沉穩的步伐,走進了那座充滿了莊嚴肅穆氣息的考場。

    考場內,早已按照考號,擺放好了一排排簡陋的考案和考凳。

    每個考案之間,都用布幔隔開,形成一個個獨立的小隔間。

    小山按照自己的考號,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那是一個靠近窗邊的位置,光線尚可。

    他將考籃放在案下,取出筆墨紙硯,仔細地研好墨,又試了試筆鋒。

    然後,便閉上眼楮,調整呼吸,努力將自己的心神,沉浸到即將到來的考試之中。

    不知過了多久。

    只听“咚——咚——咚——”三聲沉悶的鼓響。

    主考官縣令大人在幾名幕僚和衙役的簇擁下,走上了高台。

    宣讀了一番考場紀律和注意事項後。

    便有衙役開始分發第一場的試卷。

    縣試的第一場,通常是帖經和墨義。

    小山拿到試卷,仔細看了一遍題目。

    心中不由得微微松了一口氣。

    這些題目,大多都在周先生平日的輔導範圍之內,甚至有好幾道,還是先生重點圈劃過的。

    他不敢怠慢,立刻凝神靜氣,鋪開草紙,提起毛筆。

    開始將那些早已爛熟于心的經文和釋義,一字一句地,工工整整地書寫下來。

    他的字跡,雖然還帶著幾分少年的稚嫩,但卻清秀有力,間架結構也頗具章法。

    一看就知道是下過一番苦功的。

    時間,在筆尖的沙沙聲中,悄然流逝。

    考場內,彌漫著一股緊張而又壓抑的氣氛。

    有的考生奮筆疾書,有的則眉頭緊鎖,苦思冥想。

    偶爾,還會傳來幾聲因為緊張而發出的咳嗽聲,或者筆尖劃破紙張的刺耳聲響。

    小山卻仿佛完全沉浸在了自己的世界里。

    他將周先生教導的那些應試技巧,以及自己平日里積累的那些心得體會,都發揮得淋灕盡致。

    帖經部分,他默寫得一字不差,甚至連頓句符號都力求準確。

    墨義部分,他不僅解釋了字句的本義,還適當引申,闡述了自己的一些理解和感悟,顯得頗有見地。

    當第一場考試結束的鐘聲響起時。

    小山正好寫完了最後一個字。

    他長長地舒了一口氣,感覺整個後背都已經被汗水濕透了。

    但他看著自己那份寫得滿滿當當、字跡清晰的試卷。

    心中卻也升起了一絲小小的、如釋重負般的自信。

    他感覺,自己發揮得還不錯。

    喜歡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請大家收藏︰()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方便以後閱讀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第177章 縣試開考,牛刀小試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第177章 縣試開考,牛刀小試並對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