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

第117章 干旱來臨,河水枯竭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洪崖洞主 本章︰第117章 干旱來臨,河水枯竭

    初夏的腳步方才踏穩,一場突如其來的、曠日持久的酷熱便席卷了整個青石村及其周邊的廣袤土地。

    天空,像是被一塊巨大的、燒紅的烙鐵覆蓋著,一連十幾日,都見不到一絲雲彩,更不用說期盼已久的雨水了。

    火辣辣的太陽,從清晨到日暮,都毫不留情地炙烤著大地,將最後一絲水汽都蒸騰得無影無蹤。

    空氣中,彌漫著令人窒息的燥熱和嗆人的塵土味。

    風,也似乎被這酷熱嚇跑了,田野間一片死寂,只有偶爾卷起的旋風,將干枯的草葉和沙礫吹得漫天飛舞。

    村里的老人們,活了大半輩子,都說從未見過如此反常的、來得如此早、也如此凶猛的旱情。

    最初,村民們還只是像往常一樣,抱怨幾句天氣的炎熱,盼著老天爺能早日降下甘霖。

    他們依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照料著田地里那些承載著一年希望的禾苗。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那份最初的淡定,漸漸被越來越濃的焦慮所取代。

    十天。

    二十天。

    一個月。

    整整一個月過去了,天空依舊是那副鐵青的、不肯落下一滴雨水的模樣。

    土地,徹底干裂了。

    一道道縱橫交錯的、如同猛獸爪牙般的裂痕,遍布在田間地頭,最寬的地方甚至能伸進一個成年人的拳頭。

    那些剛剛拔節、本該是翠綠欲滴的禾苗,在無情的炙烤和干渴的折磨下,葉片早已卷曲、枯黃,如同被霜打了一般,蔫頭耷腦地垂著,失去了所有的生機。

    村里那幾口公用的淺水井,水位以肉眼可見的速度下降。

    最初還能打上來一些渾濁的泥漿水。

    到後來,打上來的,就只剩下半桶帶著腥臭味的黑泥了。

    再後來,就連黑泥也見不到了,井底徹底干涸,露出了龜裂的井壁。

    村民們開始真正地恐慌起來。

    “老天爺啊。這是要絕咱們的活路啊。”

    “再不下雨,地里的莊稼就全完了,咱們下半年吃啥喲。”

    “別說莊稼了,再這麼下去,怕是連人都沒水喝了。”

    絕望的哀嘆和哭喊聲,開始在村子的各個角落里響起。

    張大山的心情,也隨著這日益加劇的旱情,變得如同灌了鉛一般沉重。

    他家那五畝原本的劣田,雖然因為有龍骨水車的灌溉,情況比村里其他旱地要好上許多。

    但水車的運轉,完全依賴于清河的水量。

    而此刻的清河,也早已不復往日的模樣。

    那條曾經滋養了青石村世世代代的母親河,如今變成了一條孱弱的、幾乎快要斷流的小溪。

    河道大幅變窄,露出了大片大片干涸的河床和被烈日曬得滾燙的卵石。

    水流變得異常平緩、渾濁,甚至在一些水淺的地方,已經可以看到水底那些掙扎著向上吐著氣泡的魚蝦。

    張大山家的龍骨水車,雖然依舊在鐵牛和石頭的輪流驅動下,嘎吱嘎吱地緩慢轉動著。

    但它下端的刮板,已經很難再從那淺淺的河道里舀起足夠的水量了。

    引到田里的水流,也從最初的嘩嘩作響,變成了斷斷續續的涓涓細流。

    僅僅能勉強維持著水稻田不至于徹底干涸,以及給其他幾畝地的粟米、麥子、豆子,在最關鍵的時候,補充一點點“吊命水”。

    即便如此,水車的運轉也變得越來越艱難。

    驅動所需的力氣越來越大,而提上來的水量卻越來越少。

    張大山知道,照這樣下去,水車徹底停擺,只是時間問題。

    而他們家新購置的那三畝水澆地,情況則更加不容樂觀。

    雖然地契上寫明了是“水澆地”,緊鄰清河支流。

    但那條所謂的支流,如今早已徹底斷流,變成了一條布滿干裂泥塊的河溝。

    張大山只能依靠家里那口新挖的深水井。

    他和兒子們輪流搖動著轆轤,一桶桶地將清冽的井水打上來。

    再一擔擔地挑到那三畝地里,優先保證那些剛種下不久的、需要大量水分的秧苗。

    但這終究是杯水車薪,對于三畝地的廣闊面積來說,這點人力挑來的水,僅僅能濕潤一小片地皮,根本無法滿足作物生長的需求。

    干旱,如同一個無形的、巨大的魔爪,緊緊扼住了整個青石村的咽喉。

    村里那幾口公用淺井徹底干涸之後,村民們唯一的指望,就只剩下清河里那些殘存的、渾濁不堪的深潭積水了。

    每天天不亮,村里就會有無數的人影,挑著水桶,或者端著瓦盆,涌向河邊那些僅存的水源地。

    為了爭搶那一點點救命的水,鄰里之間反目成仇,甚至大打出手的事情,也時有發生。

    村長張有德急得焦頭爛額。

    他帶著幾個族老,在祠堂里擺上香案,領著全村老少跪在地上,一遍遍地向老天爺祈求降雨。

    甚至還請來了附近鎮上據說很有“法力”的神婆,跳大神,做法事。

    然而,老天爺似乎真的睡著了,對這些虔誠的祈禱和隆重的儀式,充耳不聞。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太陽依舊毒辣,天空依舊無雲。

    地主劉員外家,倒是顯得頗為“淡定”。

    他家院子里有兩口世代傳下來的深水井,出水穩定,足夠他一家老小和牲畜飲用。

    他還趁著糧價飛漲,將自家糧倉里那些陳年的、甚至有些發霉的糧食,都高價賣給了外來的糧販,著實發了一筆昧心財。

    看著村民們在干旱和饑餓中苦苦掙扎,他不僅沒有絲毫同情,反而有些幸災樂禍。

    尤其是對張大山家。

    他巴不得這場大旱能徹底將張大山那片“寶地”毀掉,讓那架神奇的水車變成一堆廢木頭。

    讓他張大山再次嘗嘗走投無路的滋味。

    到時候,他就不信,這張大山還能那麼硬氣。

    清河的水位,終于降到了歷史的最低點。

    曾經還能勉強流淌的河道,如今徹底變成了一條布滿裂紋的、干涸的泥溝。

    只有在一些最深的河灣處,還殘留著幾汪如同死水般的、散發著腥臭味的渾濁積水。

    張大山家的龍骨水車,在艱難地轉動了最後幾圈,舀上來幾捧帶著泥沙的渾水之後。

    也終于徹底地、無奈地,停止了運轉。

    它像一個耗盡了最後一絲力氣的巨人,靜靜地矗立在干涸的河岸上,無聲地宣告著這場與干旱的搏斗,暫時的失敗。

    這一天,張大山站在那紋絲不動的水車旁,看著腳下那已經徹底干涸、龜裂的河床。

    又抬頭望了望那如同火爐般炙烤著大地的毒辣太陽。

    他的臉上,沒有任何表情。

    但那雙布滿血絲的眼楮里,卻燃燒著一股比這烈日還要灼人的火焰。

    他知道,一場真正的、波及全村的、決定生死的巨大危機,已經無可避免地來臨了。

    而他們家,雖然有那口深水井作為最後的保障。

    但想要在這場天災中獨善其身,幾乎是不可能的。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喜歡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請大家收藏︰()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方便以後閱讀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第117章 干旱來臨,河水枯竭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第117章 干旱來臨,河水枯竭並對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