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

第104章 栓柱學藝,各有所專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洪崖洞主 本章︰第104章 栓柱學藝,各有所專

    看著大哥鐵牛每天下午都跟著鐵山爺爺學打鐵,雖然累得像條狗,但眼神里卻充滿了學到真本事的自豪。

    看著二哥石頭每次從鎮上或者商隊回來,眉飛色舞地講述著外面的見聞,盤算著“買進賣出”的門道。

    看著三哥小山捧著書本,搖頭晃腦地念著那些他們听不懂的“之乎者也”,卻得到爹娘和周先生的一致夸贊。

    家里年紀稍小的栓子和柱子,心里也悄悄地發生了變化。

    他們不再滿足于僅僅是完成爹娘交代下來的那些簡單的、重復性的雜活。

    他們也渴望像哥哥們一樣,能學點“真本事”,能為這個家做出更重要的貢獻。

    這份心思,自然沒有逃過張大山的眼楮。

    對于這兩個性格迥異的兒子,他心里也早有盤算。

    栓子,十二歲,性子隨了鐵牛,老實,本分,不多言不多語,但勝在踏實、細心,有耐心。

    之前在家里嘗試釀酒時,張大山就發現,栓子對那些需要精確控制火候、仔細觀察發酵過程的步驟,表現出了超乎尋常的專注和興趣。

    每次張大山拌曲、入缸、封壇時,他都會默默地蹲在一旁,看得比誰都認真,偶爾還會問上一兩句關鍵的問題。

    張大山覺得,這孩子的心性,或許正適合學習釀酒這門需要耐心、細致和經驗積累的傳統手藝。

    于是,在家里的釀酒活動逐漸常態化之後。

    張大山便正式將栓子定為了自己的“釀酒學徒”。

    他開始有意識地,將更多釀酒的核心步驟,一步步地教給栓子。

    如何根據不同的糧食,粟米、高粱和稻米,調整浸泡和蒸煮的時間。

    如何判斷酒曲發酵的最佳狀態,以及如何將其均勻地拌入糧飯中。

    如何根據天氣變化,調整發酵缸的擺放位置和保溫措施,來控制發酵的溫度。

    如何通過觀察氣泡、聞氣味、甚至品嘗發酵液的酸甜度,來判斷發酵的進程。

    如何用最干淨、最有效的方法,過濾酒糟,提取相對清澈的酒液。

    這些,都是釀酒過程中最關鍵的經驗和技巧。

    張大山將自己從《曲》篇中領悟到的知識,結合自己的實踐摸索,毫無保留地傳授給栓子。

    栓子學得極其用心。

    他不像石頭那樣跳脫,也不像小山那樣一點就透。

    但他有著驚人的耐心和細致。

    父親交代下來的每一個步驟,他都會一絲不苟地去執行。

    他會默默地記下不同天氣下發酵缸溫度的變化。

    會仔細地比較不同批次酒曲的顏色和氣味差異。

    會反復練習過濾酒液的手法,力求減少浪費,提高純度。

    雖然他學得慢,但每一步都走得異常扎實。

    看著栓子在釀酒這件事情上展現出的專注和潛力,張大山的心里很是欣慰。

    或許將來,這門手藝真的能在栓子手里發揚光大,成為張家又一個響當當的招牌。

    而對于十歲的柱子,張大山的安排則有所不同。

    這小子,是家里最調皮、最好動、好奇心也最強的一個。

    讓他像栓子那樣,安安靜靜地守著酒缸觀察發酵,他肯定是坐不住的。

    但張大山也發現,這小子雖然頑皮,但手腳卻很靈便,尤其喜歡鼓搗各種東西。

    上次家里做家具時,他就對父親和哥哥們如何砍削木頭、拼接卯榫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

    常常會撿起一些邊角料,拿著小刀或者石片,自己在一旁模仿著削削砍砍。

    雖然大多時候是弄得一塌糊涂,甚至會不小心傷到手。

    但那份對手工制作的熱情和探索欲,卻是顯而易見的。

    張大山覺得,或許可以引導這小子,往木工的方向發展。

    木工這門手藝,同樣是安身立命的好本事。

    往小了說,家里修修補補,做點簡單的家具、農具木柄,都離不開。

    往大了說,將來蓋房子需要梁柱門窗,甚至他腦海中那些更復雜的機械如改良織機、水車部件等)的制作,都需要有精湛的木工技藝作為支撐。

    于是,張大山便開始有意識地,教柱子一些最基礎的木工知識。

    他先是帶著柱子去山里,教他辨認不同的木材。

    “你看,這種紋理粗、質地硬的是柞木,適合做承重的梁柱或者車軸。”

    “這種顏色發白、比較軟和的是楊木,好加工,可以做些不承重的小家具。”

    “還有咱們常用的竹子,你看這青桿的韌性好,適合做扁擔、筐架,那老一些的發黃的竹子就更硬,可以做椽子、搭架子。”

    然後,他開始教柱子如何安全、有效地使用工具。

    雖然家里只有斧頭、柴刀、鐮刀這幾樣簡陋的工具。

    但張大山還是耐心地教他如何握刀,如何運力,如何順著木紋砍削,如何避免傷到自己。

    他還找來一些廢棄的木料,讓柱子練習最基本的削、砍、鋸、鑽等操作。

    柱子對這些動手動腳的活計,果然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

    雖然他依舊有些毛躁,缺乏耐心,常常把木料弄得坑坑窪窪。

    但他學得很快,領悟力也很強。

    尤其是對他認為“好玩”的技巧,比如用小刀刻個簡單的豁口,或者用藤條綁個十字結,更是能快速掌握。

    張大山也不急于求成。

    他知道,對這個年紀的孩子,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他更多的是在一旁看著,確保他的安全,偶爾進行一些關鍵的指點。

    他讓柱子從最簡單的東西做起。

    比如,給自己削一個吃飯用的小木勺。

    比如,給家里那個缺了腿的木墩凳,重新配上一條腿。

    比如,幫著哥哥們打磨那些制作水車剩下的木質零件。

    每一次小小的成功,都能讓柱子興奮好半天。

    也讓他對木工這門手藝,產生了越來越濃厚的興趣。

    就這樣,栓子在酒糟的香氣中,漸漸沉穩下來,學習著耐心與經驗的積累。

    柱子則在木屑的紛飛中,釋放著他的活力與好奇,探索著創造與構建的樂趣。

    兩個半大的小子,在父親的因材施教和家庭的燻陶下,也開始找到了屬于自己的學習方向和成長路徑。

    喜歡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請大家收藏︰()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方便以後閱讀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第104章 栓柱學藝,各有所專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第104章 栓柱學藝,各有所專並對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