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

第63章 河邊安裝,獨立完成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洪崖洞主 本章︰第63章 河邊安裝,獨立完成

    當最後一塊刮板被仔細打磨光滑。

    當最後一根連接鏈條的鐵銷被檢查確認無誤。

    棚屋外的空地上,那堆積如山的、形狀各異的水車部件,終于宣告全部制作完成。

    看著這些凝聚了全家人無數汗水和智慧的勞動成果。

    張大山的心中,涌起一股難以言喻的激動和自豪。

    但這僅僅是完成了第一步。

    接下來,更具挑戰性的任務,是將這些零散的部件,運到河邊,並精確地組裝成一個能夠運轉的整體。

    這個過程,同樣是對他們體力、智慧和協作能力的巨大考驗。

    首先是搬運。

    那些用來制作龍骨水槽的長木板,每一塊都沉重無比。

    上下兩個用硬木精心制作的大輪軸,更是分量驚人。

    還有那成百上千的木質鏈節、刮板、以及鐵匠鋪打制的各種鐵件。

    零零總總加起來,數量龐大,搬運起來極其不易。

    張大山再次動員了家里所有的主要勞動力。

    他自己、鐵牛、石頭,甚至連十二歲的栓子,都被派上了用場。

    他們用肩膀扛,用手抬,用簡易的獨輪車推。

    像螞蟻搬家一樣,一趟又一趟地,將這些沉重的部件,從棚屋附近的空地,沿著崎嶇不平的小路,艱難地運往一里多地外、之前選定好的清河岸邊。

    這個過程,耗費了整整兩天的時間。

    父子幾人都累得腰酸背痛,氣喘吁吁。

    但看著那些部件在河邊預定地點堆積起來,離夢想又近了一步,每個人的心里都充滿了干勁。

    部件到位,接下來便是最關鍵的組裝環節。

    張大山再次拿出他繪制的總裝圖紙。

    對著實物,開始給兒子們詳細講解組裝的步驟和要領。

    “先搭設支架。”

    “這是支撐整個水車的骨架,必須牢固可靠。”

    “按照咱們之前量好的尺寸,將這四根主立柱埋入土中,用大石塊夯實。”

    “再將橫梁用卯榫結構連接起來,接口處用鐵箍加固。”

    他一邊說,一邊親自示範,確保每一個細節都準確無誤。

    鐵牛發揮著他力大無窮的優勢,負責挖掘、搬運石頭和夯實地基。

    石頭和栓子則在一旁協助父親測量、固定木料。

    搭建支架的過程還算順利。

    接下來,是安裝上下兩個輪軸。

    這需要極高的精度。

    輪軸必須保持水平,軸心必須對齊,並且要通過鐵匠打制的軸套和銷釘,與支架緊密而又靈活地連接起來。

    張大山幾乎是趴在地上,反復地測量、調整。

    又讓鐵牛和石頭一點點地修正木料的接口。

    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終于將兩個巨大的輪軸穩穩地安裝到位。

    用手輕輕一推,輪軸能夠順暢地轉動,沒有明顯的晃動和阻滯。

    然後,是拼接龍骨水槽。

    這是水車最長、也是最核心的部分。

    需要將那些加工好的長木板,一節一節地拼接起來,形成一個長長的、傾斜的、可以容納刮板和水流的通道。

    接口處的密封性至關重要。

    張大山還用上了他那混合了苔蘚、麻絲和魚鰾膠的“秘密武器”。

    將每一處縫隙都仔細地填充、壓實,確保將來不會漏水。

    這個過程同樣耗時耗力,需要極大的耐心和細致。

    最繁瑣、也最考驗耐心的,是組裝鏈條和刮板。

    上百個木質鏈節,需要用鐵匠打制的近千根小鐵銷,一節一節地連接起來,形成一條長長的、可以循環轉動的木鏈。

    還要將幾十塊木質刮板,按照固定的間距,用繩索或者鐵件牢牢地固定在鏈條上。

    這個工作量極其巨大,而且要求每個連接都牢固可靠。

    張大山將這個任務,主要交給了心思比較細密的石頭和栓子。

    他自己則在一旁指導和檢查。

    孩子們的手指都被粗糙的木料和鐵銷磨破了。

    但他們沒有絲毫抱怨,只是埋著頭,一節一節地連接,一塊一塊地固定。

    最後,是安裝驅動裝置。

    考慮到目前的技術和材料限制,張大山最終還是選擇了相對簡單可靠的手搖曲柄方式。

    他用硬木制作了結實的搖把和連桿,將其與上輪軸連接起來。

    確保能夠通過人力,有效地驅動整個水車運轉。

    整個組裝過程,持續了將近五天的時間。

    期間,他們遇到了各種各樣意想不到的困難。

    有部件尺寸的微小偏差,導致無法順利安裝。

    有木料接口的突然開裂,需要臨時進行修補加固。

    有工具的意外損壞,需要跑回鐵匠鋪求助。

    甚至有一次,一顆關鍵的鐵銷不小心掉進了河里,石頭二話不說就跳進冰涼的河水中摸索了半天才找回來。

    但無論遇到什麼困難,張大山總能沉著冷靜地找到解決辦法。

    而孩子們,也在這個過程中,展現出了驚人的韌性和協作精神。

    他們互相幫助,互相鼓勵,將父親的每一個指令都一絲不苟地執行到位。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值得一提的是,整個組裝過程,除了最開始打地基時有幾個熱心鄰居如張河)過來搭了把手之外。

    絕大部分工作,都是由張大山父子四人獨立完成的。

    他們沒有再尋求村里其他人的幫助。

    一方面是為了保密,不想過早暴露水車的具體構造和能力。

    另一方面,也是想通過這次挑戰,鍛煉孩子們的動手能力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更是向外界無聲地宣告︰

    他們張大山一家,靠自己,也能成事。

    終于,當最後一根固定驅動搖把的木銷被敲入孔洞。

    當張大山仔細檢查完每一個連接部件,確認無誤後。

    他直起身,長長地舒了一口氣,臉上露出了如釋重負的笑容。

    眼前,一架充滿了原始工業美感的龍骨水車,已經完整地矗立在了清河岸邊。

    它下方的輪軸和部分刮板,浸潤在清澈的河水中。

    長長的龍骨水槽,如同巨龍的脊背,昂然向上,一端連接著高處的出水口和引水渠。

    密密麻麻的刮板鏈條,如同巨龍的筋骨,充滿了力量感。

    雖然它的材質大多是粗糙的木頭和竹子,連接處還殘留著藤條捆綁的痕跡。

    雖然它看起來遠不如後世那些鋼鐵機械般精密和強大。

    但它,是這個時代背景下,張大山所能創造出的、最高效、最實用的灌溉利器。

    更是這個家庭,依靠自己的雙手和智慧,戰勝困難、改變命運的偉大杰作。

    鐵牛、石頭、栓子,看著眼前這個由自己親手參與建造起來的“大家伙”,眼中都閃爍著無比的自豪和激動。

    他們用手撫摸著那帶著木頭溫潤質感的部件,感受著這份沉甸甸的、來之不易的成就。

    “爹……它……它真的能動起來嗎?”石頭看著那靜靜矗立的水車,還是有些不敢相信地問道,聲音里帶著一絲顫抖。

    張大山微微一笑,拍了拍兒子的肩膀,眼中充滿了自信和期待。

    “能不能動,咱們……明天就知道了。”

    喜歡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請大家收藏︰()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方便以後閱讀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第63章 河邊安裝,獨立完成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第63章 河邊安裝,獨立完成並對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