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二回娘家。
第二天,魏大根和林秀梅,就帶著魏勇和魏蓉,驅趕著駱駝來福,朝著禾木村的林家走去。
以前每年這個時候,林秀梅一路上就會嘮叨個不停。
別的人回娘家,都是騎著自行車回,而她呢?每次,都是魏大根推著小推車,載著他們母子三人一步步往禾木村走。
虧了兩個村子距離不是很近,不然的話,等到了娘家,飯點都要過了。
今年的林秀梅,嘴巴也沒停著。
“大根,有牲口就是好啊。我發現,咱家這駱駝拉車,比那自行車方便多了!”
林秀梅一邊嗑著瓜子,一邊笑著道,
“那自行車,攏共也就能坐三四個人,人坐滿了,東西都沒地方放。你看看咱這車上,不僅能載人,還能放不少東西!”
“誰說不是呢!”
坐在最前面的魏大根深以為然,說話的同時,臉上都多了一絲傲氣,
“這多虧了我弟弟大山。如果沒有他,咱可沒有這麼好的牲口。”
夫妻倆正高興的聊著呢,剛走到紅柳村村口,就看到了黃有田驅趕著伊犁馬往村外走。
而在黃有田的馬車上,還坐著黃志勇和張雅,張雅的懷里抱著孩子,包裹的那叫一個嚴實。
魏大根喊道,
“有田叔,今天才初二呢,就要送志勇回城啊!”
听到動靜,黃有田一家也連忙扭過頭來,見是魏大根一家,黃有田不由無奈苦笑,
“誰說不是呢。好不容易過個年,呆不住兩天就要走!”
坐在車上的黃志勇連忙解釋,
“廠子初四就要開工,我怕明天趕時間,只能今天先回城了。大根,你這是要去禾木村給丈母娘拜年啊!”
魏大根笑了笑,忍不住炫耀了一番,
“是啊,今年大山抓了兩頭駱駝。出行也方便了,必須得看看丈母娘啊!”
說著,雙方全都哈哈大笑了起來,揮揮手,就分道揚鑣,各走各路了。
“志勇,真是奇怪,大根和大山明明是兄弟倆,看著哪哪都不一樣!”
馬車上。
看著魏大根一家離去的背影,抱著孩子的張雅忍不住感嘆道,
“大根看著更像村里人,但大山和李晴兩口子,感覺比我們還像城里人呢。”
“龍生九子,都各不一樣呢!”
黃志勇笑著道,
“大根踏實耐勞,大山頭腦靈活,再加上娶了個有文化的老婆,這兄弟倆啊,前途無量。”
正在趕車的黃有田听到這話,深以為然的點點頭,
“魏家這兄弟倆,確實有出息。志勇,你跟爹說實話,大山打獵,真有那麼多?”
年前黃志勇回家也就一趟,都沒怎麼聊天。
而這次過年,爺倆好好聊了一通,其中自然也避不開魏大山。
黃有田這才知道,難怪魏大山每次都借馬借的那麼勤快,原來每次進山,都能打到不少獵物。
但他還是有點難以置信,魏大山能打到那麼多獵物,得賺多少錢啊?
“我是廠里的會計,這能有假!”
黃志勇道,
“爹,現在時代不一樣了。城里也開始發生了不小的變化,允許自由買賣了,正好你難得進城一趟,一會兒我帶你好好逛逛,你今晚就住下,明天再回!”
黃有田嘴角一抽,臉上閃過一抹不好意思,
“你爹我就是個鄉下糙漢子,哪里住得慣你那的樓房。”
嘴上這麼說著,心中卻是不由一動。
倒不是想住兒子的樓房,而是對兒子這次回來的那些說辭感興趣。
之前黃有田也有看報紙的習慣,但畢竟都是外省的消息,與他也關系不大。
可這次兒子說,塢城和伊犁這邊,已經開始了翻天翻地的開放浪潮,允許人們自由貿易,以後村里還會分田到戶,這讓他有種天要變了的感覺。
趁著這次機會,他倒要去城里看看,到底是不是像兒子說的那樣!
不多時,黃有田就驅使著伊犁馬,來到了兒子黃志勇所在的棉紡廠職工宿舍,將媳婦和孫子送到樓上,黃有田就讓黃志勇帶路,繞著尼克縣城觀摩起來。
雖然才大年初二,但這個時候人口流動沒有像後世那麼大,縣城里的街道上,還是有點熱鬧的。
許許多多的小販,為了賺錢都舍不得回去,大過年的還在路上擺攤。
黃有田發現,街道上人來人往,熙熙攘攘,十分繁華,納悶的是,如此光明正大的做生意,竟然沒有引來紅袖章的注意。
在兒子的帶領下,黃有田更是知道,現在城里面,已經允許個人成立什麼所謂的公司,能自己做老板了。
甚至,有些國營廠,竟然還要和香江那邊來的商人合作!
一路走,一路看,黃有田心中感嘆一聲,時代,似乎真的變了!
一想到兒子說的那番話,尤其是村里的集體時代即將成為過去,黃有田心中就五味雜陳,更多了不少傷感。
眼看著天色也不早了,黃志勇擔心老父親晚上回去路上不安全,就強行將他留了下來。
黃有田想著白天的所見所聞,一晚上翻來覆去,也沒睡個踏實覺。
第二天一早,黃有田在兒子家吃過早飯,又逗了逗自己的寶貝孫子,就準備啟程回村。
城里的變化太大了,還是回村里比較踏實。
然而,黃有田驅趕著馬車,沒走一會兒,路邊就傳來一道聲音。
“師傅,師傅,麻煩能幫忙捎一段路嗎?”
黃有田連忙勒住韁繩。
扭頭看去,卻見路邊站著一個身穿皮夾克的男人,還有一個穿著風衣的女人,二人年紀看上去,似乎跟自己差不多,但腔調一听就是外地的,黃有田差點沒听清楚。
“你們去哪?”
黃有田看著二人問道。
大過年的,在外面都不容易,能搭把手就搭把手。
而一听黃有田願意幫忙,那夫妻倆頓時神色大喜,連忙快步走了過來,
“師傅,于子鄉紅柳村你曉得不?能不能麻煩你把我們帶到紅柳村,若是去不了紅柳村,把我們帶到于子鄉也可以的。這是兩毛錢車費,我們不白坐你車的啦!”
這夫妻倆不是旁人,正是來自從大江海趕過來的李開元和吳蘭夫婦倆!
喜歡狩獵北疆,趕山發現和田玉請大家收藏︰()狩獵北疆,趕山發現和田玉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