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道梁子的積雪已經化盡,露出下面新綠的草叢。
王謙帶著于子明和李衛國悄悄摸近樺樹林,大黃跟在後面,鼻子貼著地面嗅聞。
"就在前面那個山坳里。"李衛國壓低聲音,指了指不遠處的一片灌木叢,"母狼一般早上出去覓食,這時候窩里就崽子自己。"
王謙示意大黃停下,自己則小心翼翼地撥開灌木叢。果然,在幾塊岩石的縫隙間,隱約可見一個洞穴入口,周圍散落著一些骨頭和啃過的樹皮。
"听——"于子明豎起耳朵。
微弱的嗚咽聲和打鬧聲從洞里傳來,確實是幼狼的聲音。王謙趴在地上,仔細觀察洞口的地面——有新鮮的足跡,崽子們應該已經能自由活動了。
"按計劃來。"王謙做了個手勢。
三人迅速行動起來。王謙從背包里取出事先準備的活捉網——這是用麻繩和帆布特制的,不會傷到幼崽。于子明則在洞口不遠處撒下幾塊新鮮的兔肉,作為誘餌。李衛國負責警戒,防備母狼突然回來。
"來了!"于子明突然壓低聲音。
只見三只毛茸茸的小狼崽搖搖晃晃地爬出洞穴,鼻子一抽一抽地嗅著空氣中的肉香。領頭的那只膽子最大,徑直朝兔肉跑去,另外兩只也跟了上來。
王謙看準時機,猛地拉動繩索!活捉網"唰"地收起,將三只狼崽兜了個正著!小狼崽受驚,發出尖銳的嗚咽聲,但很快就安靜下來——王謙在網里放了塊沾有母狼氣味的布,能安撫它們。
"漂亮!"李衛國豎起大拇指。
三人迅速檢查了狼崽的狀態——健康活潑,沒有外傷。王謙將它們小心地裝進準備好的竹籠里,籠底鋪著干草,還放了些生肉和水。
"留兩只。"王謙突然說,"不能一窩端。"
于子明不解︰"為啥?科研所不是越多越好嗎?"
"山里的規矩。"王謙解釋道,"一窩崽子最多拿一半,剩下的留著繁衍。"
李衛國贊同地點頭︰"是這個理。當年我爹打圍,從來都是這樣。"
三人原路返回,途中經過一處溪流時,王謙特意停下,往籠子里加了點水。小狼崽們已經適應了晃動,正擠在一起睡覺,毛茸茸的樣子竟有幾分可愛。
"別說,這小玩意兒還挺招人稀罕。"于子明忍不住伸手摸了摸其中一只的腦袋。
王謙笑了笑︰"等送到科研所,說不定能培養成種狼呢。"
回屯的路上,三人商量著接下來的計劃。李衛國說西山那邊有猞猁活動的痕跡,可能也有崽子;于子明則听屯里人說,老禿頂子附近見過小熊崽。
"慢慢來。"王謙說,"這買賣能做長久,不急在一時。"
回到牙狗屯已是晌午,新房工地上一片熱火朝天。
王謙遠遠就看見杜小荷站在自家地基旁,正跟一個穿藍色勞動布制服的建築隊技術員說話。
"謙哥!"杜小荷看見王謙,眼楮一亮,"快來看,地基驗收合格了!"
技術員是個二十出頭的小伙子,戴著眼鏡,手里拿著水平儀。他熱情地跟王謙握手︰"王隊長是吧?您家這地基打得真結實,比縣里樓房標準還高!"
王謙謙虛地笑笑︰"應該的,要住一輩子呢。"
技術員又指著圖紙說了些專業術語,什麼"三七牆地龍保暖"之類的。王謙雖然听不太懂,但看杜小荷認真記錄的樣子,知道她在替自己把關。
送走技術員後,杜小荷神秘地拉著王謙到一旁︰"猜猜今天誰來電話了?"
"龍哥?"王謙猜測。
"省林業廳的!"杜小荷興奮地說,"說是要表彰咱們狩獵隊保護林業生產的貢獻,還要發獎狀呢!"
王謙有些意外。雖然狩獵隊確實幫林場解決了不少野獸禍害,但沒想到能驚動省里。
"老支書說,下個月廳里要派人來考察。"杜小荷繼續道,"要是通過評估,咱們還能申請專項經費!"
這確實是個好消息。有了官方認可和資金支持,狩獵隊就能添置更多裝備,甚至擴大規模。王謙正想細問,院門外傳來一陣腳步聲——是王建國扛著鋤頭回來了。
"回來了?"王建國看見兒子,臉上露出難得的笑容,"老杜家今天上梁,晚上擺酒,咱們都去。"
杜小荷紅著臉補充︰"我爹說,趁著上梁的喜氣,把咱倆的事也定下來。"
王謙心頭一熱。在東北農村,上梁是建房最重要的環節,通常要舉行隆重的儀式。杜家選在這天定親,顯然是要雙喜臨門。
"狼崽抓著了?"王建國瞥見兒子身後的竹籠。
王謙點點頭︰"三只,都挺健康。"
"嗯,不錯。"王建國蹲下來檢查了一下,"記得喂點生蛋黃,能壯實。"
王謙有些驚訝︰"爹,您懂這個?"
"早年我也抓過活崽。"王建國笑了笑,"那時候是賣給縣里的馬戲團,哪有現在這好價錢。"
正說著,于子明風風火火地跑進來︰"謙哥!龍哥又來電話了!說科研所的人看了咱們上次送的皮子樣品,特別滿意,要長期合作!"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王謙和父親對視一眼,都看到了對方眼中的喜色。這買賣,看來真能做長久。
接下來的半個月,狩獵隊進入了忙碌的收獲期。李衛國在西山發現了猞猁窩,成功捕獲兩只半大的幼崽;于子明跟著老獵戶的線索,在老禿頂子附近找到一窩狐狸崽;最走運的是劉玉蘭,居然在采藥時撞見一只落單的小熊崽!
王謙把這些活體幼崽精心飼養在自家後院的臨時圍欄里,每天親自喂食、清理。杜小荷則負責記錄每只幼崽的健康狀況,準備送往省城時的交接單。
"這只猞猁崽有點拉稀。"一天清晨,杜小荷檢查時發現異常,"得喂點草藥。"
王謙看了看那只精神萎靡的小猞猁,點點頭︰"用你配的止瀉散,加點兒熟蛋黃。"
兩人正忙著,院門外傳來一陣汽車喇叭聲。王謙走出去一看,竟是劉文龍親自來了!這位省城黑市的"龍哥"穿著時髦的的確良襯衫,戴著蛤蟆鏡,正從一輛綠色吉普車上下來。
"謙兒!"劉文龍熱情地張開雙臂,"可想死哥哥我了!"
王謙跟他擁抱了一下,聞到對方身上濃重的古龍水味。劉文龍比上次見面更胖了,肚子把襯衫撐得緊繃繃的,但眼楮里的精明勁兒絲毫未減。
"怎麼親自來了?"王謙問。
"大買賣啊!"劉文龍搓著手,"科研所的專家跟我一起來的,非要現場看貨!"
他轉身指向吉普車,一個穿中山裝、梳背頭的中年男子正從車上下來。那人戴著金絲眼鏡,手里提著個黑色公文包,一副知識分子派頭。
"這位是首都科研所的陳教授。"劉文龍介紹道,"專門研究野生動物馴養的專家!"
陳教授矜持地跟王謙握了握手,眼鏡片後的眼楮卻迫不及待地往院里瞟︰"听說你們捕到了活體幼崽?"
王謙帶他們去後院看貨。陳教授一見那些幼崽,頓時像變了個人,興奮地掏出本子記錄,還不時發出專業術語的驚嘆。
"這只狼崽品相極佳!"他指著最大的那只,"骨架粗壯,毛色純正,是優良的種源材料!"
劉文龍趁熱打鐵︰"陳教授,您看這價格..."
"按最高標準!"陳教授一揮手,"這樣的優質種源,科研所全部收購!"
最終,五只狼崽、兩只猞猁崽、三只狐狸崽和那只小熊崽,總共賣出了驚人的四千八百元!陳教授還當場簽訂了長期收購合同,承諾以後有多少收多少。
"王隊長,你們這里資源豐富啊。"臨走時,陳教授握著王謙的手說,"希望繼續合作,為國家科研事業做貢獻!"
送走客人後,王謙把厚厚一沓鈔票放在堂屋的桌上。王建國、杜勇軍和老支書都來了,眾人圍著這筆"巨款",臉上寫滿了喜悅。
"這下新房的錢夠了。"王建國欣慰地說。
杜勇軍拍拍王謙的肩膀︰"好小子,有出息!"
老支書王德貴則若有所思︰"謙兒,我看這買賣能做長久。要不,咱們屯專門搞個野生動物養殖場?"
王謙心頭一動。是啊,光靠野外捕捉不是長久之計,如果能人工繁殖,那才是真正的致富路。1984年,改革開放的春風已經吹到了東北農村,正是大干一場的好時候。
"我琢磨琢磨。"王謙認真地說,"得先跟科研所多學學技術。"
當晚,杜家上梁酒席上,王謙和杜小荷的婚事也再一次正式定了下來。
喜歡重生後︰帶著小青梅趕山在興安嶺請大家收藏︰()重生後︰帶著小青梅趕山在興安嶺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