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城北區,臨時圍起的露天場地里彌漫著粉塵與汗味。百來個臉上涂著煙灰、穿著破舊“難民”服的群眾演員,散落在坍塌的布景道具間等待調度。但與往日不同,角落里沒有彌漫焦躁的竊竊私語和討價還價,取而代之的,是幾十個腦袋湊在一起,目光緊緊盯著幾部手機屏幕。
“老邢!你們組的工錢昨晚上鏈簽收了吧?快看,明細全在這兒!”一個精瘦的年輕人指著屏幕上【群演權益保障鏈】的個人賬戶頁面,清晰列著日期、劇組、角色、時長、工資金額、稅務扣繳,末尾還有導演組電子簽章和一個綠色的“已結算”標識。
被喚作老邢的中年漢子,抹了把臉上的黑灰,嘿嘿一笑,聲音洪亮︰“看啥看!錢半夜就到了,一分不少!以前拖個把月是常事,跟監工頭磨破嘴皮子還得被扒層皮……現在這鏈,硬氣!”他環視一周,咧開嘴,“想報晚上的演技培訓班不?就在工會新場地!鏈上攢點好評,听說還能優先上活兒?”
“報!老邢哥帶我一個!”人群里立刻有人應和。工會成立剛滿月,依托于權益保障鏈自動記錄的角色參演情況和導演評語上鏈可查),會員數已像吹氣球般膨脹起來。安全感和對未來的期許,第一次如此真切地落在這群曾經城市里“飄搖的邊緣人”肩上。他們挺直了些腰板。
城西,“李記漆器坊”斑駁的老木門第一次如此頻繁地被推開又合上,帶進年輕的喧囂。
木屑飛揚的工作台前,滿頭銀發的李守成老人,枯枝般的手指正將一塊通紅的剔紅圓盤湊近鏡頭,對著手持雲台的年輕人仔細講解︰“慢點推……對,就拍這層堆厚的漆。一遍陰干,砂磨,再 ……百遍之後方得這一刀刻的底氣。”紀錄片般的畫面,卻只是“光影設備租”平台上借出的幾台民用級設備拍攝的素材。
這是政府牽頭啟動的“微短劇孵化計劃”首批項目之一——《流光不語》。講述的正是一位瀕臨失傳的漆器老匠人,在時代的夾縫中孤獨堅守,機緣下偶遇一位城市失意青年的故事。劇本創意是從鏈上公開征集的一千多份投稿中,由文旅、非遺專家和影視公司代表三輪透明評審最終投票勝出。制作資金雖微薄,勝在評審透明、播出支持有保障合作視頻平台首頁引流),還附贈沈明昊提供的優惠設備租賃包。制片人起用了大量本地群演,包括曾在“靜語福利工坊”工作的張小雨,飾演老匠人沉默寡言的孫女一角。
起初,沒人在意。一個關于瀕危手藝的低成本微短劇而已。直到播出第三天,“雲峽視界”平台上一條彈幕刷屏︰“誰懂!那一刀剔紅的特寫,像刻在我心坎上了!”——畫面里,正是李守成老人那雙枯瘦卻沉穩如山岳的手,精準地剔去紅漆,露出底層流轉的金光線條。
流量像被這璀璨的金線點燃,引爆般炸開。《流光不語》在各大平台排行榜瘋狂躥升。人們被質樸的故事打動,被精妙的漆藝震撼。無數條“雲峽在哪”“李記漆器還有賣嗎”的評論涌出。
“這……這就是我家大門啊!旁邊巷子進去!”直播間里,一個小群演激動地指著他身後李老工作的背景畫面。蜂擁而至的游客很快堵滿了漆器坊外的窄巷。李守成老邁的腳步第一次顯得有些慌亂,他指著剛“出山”的精品︰“小件可以寄,大的……大的得看!”工坊角落塵封的網店鏈接,突然被暴增的訂單擠得後台崩潰。更讓李老眼眶發紅的是,幾個二十出頭的青年,背著行李在巷口徘徊許久,終于鼓起勇氣上門︰拜師!
漆器坊的角落隔間里,陶青安靜地站著,目光落在工作台一角。那里放著一張泛黃的舊照片,是父親年輕意氣風發時,捧著一尊色彩鮮艷、繁復精巧的面塑《八仙過海》參展時的影像。耳邊是李老沙啞卻字字清晰的慨嘆︰“……那些機器打出來的東西,規整,但沒魂!手底下出來的活兒,沾著人的氣兒,千遍萬遍,心意磨進去了!這才叫手藝!”他顫抖的手撫過一條剛剛打磨出底金紋路的剔紅盤,那是時間與心魂的刻痕。
陶青的手指猛地蜷縮了一下,照片上父親模糊的笑容和他手中那鮮活得仿佛要破紙而出的面塑八仙,像針一樣刺穿了她長久以來的恍惚麻木。父親的東西,也曾是有“魂”的。而那份魂,是不是在她刻骨的悲傷與怨恨里,早已隨著那場毀滅性的大火飄散了?甚至沒能留下幾件像樣的影像記錄?一股強烈的悔恨與不甘如潮水般涌上心頭,指關節捏得發白。也許……李老堅守的,不只是他的漆器?秦風做的……也不只是抓壞人?
這股因文化與傳承煥活而涌動的熱流,也正激蕩著更廣闊的水域。
沈明昊剛掛掉一個電話,眉頭緊鎖。助理遞過來一份包裝奢華的沉甸甸的企劃書。封面燙金的“京耀資本”ogo異常刺眼。封面內頁一行加粗標題︰《華夏絕藝——全球視野下的非遺瑰寶大型紀錄片及衍生開發計劃》。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沈總,他們那位文娛投資的劉總,還在會客室等您明確答復。”助理低聲說。
企劃書內容極具誘惑力︰千萬級投資預算,獨家承制權綁定,依托京耀全球宣發渠道打造“中國非遺世界ip”。但潛台詞像未開封的墨一樣漆黑沉滯︰一切主導權必須掌控在京耀手中,包括後期開發、周邊衍生品甚至獨家旅游代理。
沈明昊翻了幾頁,指尖滑過那雄心勃勃的“商業閉環模型”,眼神卻落回到電腦屏幕上《流光不語》劇組用“光影設備租”平台平價設備拍出的剔紅特寫鏡頭。那流轉著靈魂光芒的金線,在李老布滿歲月溝壑的枯手指尖跳動。他抓起桌上的電話,語氣溫和但不容置疑︰“老劉,京耀的格局和實力,我非常欽佩。但這個非遺項目……合作共贏才能長久。獨家?我們不做。雲峽這片地,手藝是手藝人的根本,不是資本流水線上的標準化產品。開放生態,各展所長,才是根植沃土的活法。”
放下電話,沈明昊點開“光影設備租”後台。一個標記著“【非遺】技術保護合作專區初期構想)”的加密文檔,悄然創建。他想起陶青在技術上的那份天分。也許,合作的方向應該更近一點?
影視城東區原用于置景的廢舊倉庫,被開闢成了“透明片場——電影工業研學基地”。一批中學生頭戴安全帽,好奇地看著巨大的綠色幕布和布滿追蹤點的攝像臂架。講解員指著旁邊屏幕上同步的拍攝流程管理鏈頁面︰“看到嗎?從劇本分鏡上鏈,到服裝道具簽收單,場景搭建材料報備,特效渲染任務分配,全鏈透明化執行追蹤,杜絕混亂和浪費!”
“哇!拍個電影原來這麼復雜!”孩子們驚嘆。
一個扎著馬尾的女孩指著鏈上實時更新的群演調度表︰“我爸媽說,在群演權益鏈上,再也不會被呼來喝去白干活了!”她語氣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自豪。
陽光穿過高聳的窗格,將那些投射在綠色幕布上的人影,還有講解屏幕上流動的光點與數據,映成一個個微小卻明亮的光斑。光影在這里交匯,不再是虛無的幻夢,而是開始真正扎根于一片名為“希望”的土地。而那傳承了千年的氣韻,正通過科技的針腳,重新縫補進這座城市日漸豐滿的血肉里。
喜歡官場沉浮︰從選調生到封疆大吏請大家收藏︰()官場沉浮︰從選調生到封疆大吏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