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高華枕著雙臂,抬頭望天,慵懶地說道︰“年輕人火氣大,活力旺,打打架也很正常,沒必要多管。”
其實就是懶得管。
李大成︰“村長,你說得有道理,他們要打架是他們的事情,最好是把他們的狗腦子都打出來,就有意思了。”
李大華︰“村長,你真的不管啊?好不容易把李家和孫家的矛盾化解了,現在他們這麼一打的話,估計又要變得尖銳起來。”
李大軍︰“無所謂,本來李孫兩家的矛盾就沒有化解,你等著瞧吧,等孫友林和孫振林那兩個攪屎棍回來,我們村的李孫兩家人肯定又會再次反目成仇!”
羅高華側了側身子,用手撐著腦袋,一臉笑意地看著他們三個,“我發現你們三個挺關心村里的事情,要不然,讓你們三個來當村長好不好?”
三人連忙擺手,“別別別,我們當不來!”
羅高華︰“當不來,那你們操那麼多閑心干什麼?”
三人當即不說話了。
過了好一會,李大成才說道︰“村長,其實我們並不是關心村里其他的年輕人,我們只想問一問,你接下來有什麼打算?”
羅高華搖頭道︰“沒有打算,就是在家帶娃,偶爾去公社,跟著我師父學一學車,等到十月份,我就去縣里參加集訓,然後,大概十二月份才能回來,到時候,就可以準備過年了。”
“啊?”
三人都不禁一臉苦澀,“村長,我們下半年就不掙錢了?”
“掙什麼錢?前段時間掙的錢,還不夠你們花的嗎?”羅高華教訓道,“人不能總是想著掙錢,也要懂得享受。”
李大成︰“我們還沒有建房子,還沒有娶老婆,還沒有生孩子……”
羅高華︰“你倒是很有責任心啊!那你可以出去打零工掙錢啊!”
李大成︰“出去打零工能夠掙幾個錢?”
羅高華︰“那你去打獵啊!”
李大成︰“太危險了,還是跟著你一起掙錢爽快!”
李大華︰“對,村長,你就發發善心,給我們指一條路吧!”
李大軍︰“村長,你跟我說,我保證不告訴任何人。”
羅高華看了看天色,有點晚了,便站了起來,“到時候,自然會有人跟你們說的。”
然後就把李小山、羅夏雲、羅夏花和羅夏禾喊了過來,“走,孩子們,回家了!”
李夏月在讀書,並沒有跟來。
回到家里,看到李全福愁眉苦臉的樣子,羅高華知道他肯定是為村里那些年輕人而煩惱,當即開口說道︰“爸,打牌,喝酒,都很正常,關鍵是不能賭博,不能起矛盾,起沖突。”
“而他們之所以會打架,很大一部分是因為閑的,其次就是因為李孫兩家的仇怨。”
“所以,想要解決這個問題,其實也很簡單,就是讓他們有事做!”
李全福道︰“我也知道這個道理,關鍵是,能夠讓他們做什麼事呢?”
羅高華︰“可以做的事情太多了,比如說修路,修房子,修水渠……”
“修路?”李全福一怔,“我們村的車路不是已經修好了嗎?”
羅高華︰“那是全村的主干道,通向各家的車路還沒有修吧?村里的一些石板路沒有修吧?山里的一些山路沒有修吧?這些路全部規劃一下,至少一年都修不完!”
李全福︰“啊?村里的石板路也要修?山路也要修?免費嗎?”
羅高華︰“免費肯定不行,不然沒有幾個人去。”
李全福︰“不免費的話,錢從哪兒出?村委會出嗎?我們村委會本來就沒有多少錢!”
羅高華︰“當然是村委會出,不過,可以向村民借,比如向我借。”
李全福︰“一直找你借也不好。算了,這個事情,還是讓我好好考慮一下。不過,你確實提供了一個好的思路。”
隨後,他就快步去了村委會,找其他村干部商量去了。
羅高華雖然當著村長一職,但大多數時間,他都是甩手掌櫃,看起來更像是一個掛職的,而很多事情都交給了李全福去忙碌。
李全福也沒有什麼抱怨,反而樂在其中。
至少比以前跟孫友林搭班子好多了。
孫友林那家伙不僅不搞事,還經常扯後腿,使絆子,而羅高華只是不搞事,卻能提供金點子,還能幫助村民掙到錢,比孫友林好太多了!
幾天之後,李全福果然召集全體村民開會,公布了村里的一個決定。
修水渠!
村里原來就有水渠,是從十八坳水庫引過來的水,但已經很多年了,不少地方都已經漏水了,還有些地方已經被堵死,必須重新挖開,修整。
另外,今年幾乎全村人都在拼命地開荒,有很多地方並沒有水渠經過,也沒有比較充足的水源。
那麼,這些地方就需要修建一個小型水庫,然後,修一條水渠過去,把十八坳水庫的水引過去。
這是一個浩大的工程。
但村里人多,要是全村人都上陣的話,其實也要不了多長時間。
就像是修建村里的車路一樣,即便是雙車道的寬闊車路,工程量非常大,可全村齊上陣之後,不到半個月的時間就修好了。
所以,李全福為了能夠讓村里的年輕人都有事干,專門搞了一個年齡和性別設置,只需要十八歲到三十八歲之間的年輕男村民!
村里人一听這個決定,就知道李全福是針對最近村里常常發生的打架事情而制定的。
年紀大的村民都很贊同,婦女們也很贊同,小孩子們自然也不會反對。
唯獨年輕人意見很大。
“憑什麼讓我們去修水渠?”
“現在又不是集體時代,你們村干部沒資格要求我們去修水渠!”
“我們想去就去,不想去就不去,你們沒權力強迫我們!”
一個個年輕人氣焰囂張,反對得很大聲。
李全福早就想到了這一點,當然,主要是羅高華給他支了招,只不過,羅高華的建議是直接給錢,這樣能夠更加調動年輕人的積極性,但李全福做了大半輩子的村干部,選擇的方法更能讓年輕人听話。
他掃了眼全場,然後氣定神閑道︰“凡是參與修渠的人,給予記工分,這個工分有三個好處,第一,可以換糧食,第二,可以換地基,第三,可以換名額!”
這話一出,全場瞬間安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