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若嬌雖不是讀書人,但也多多少少是听說過青松書院的。
據聞這是前朝一位頗具盛名的太傅在致仕後開的。
書院里夫子多是辭官的進士。
不論是經義,策問,史學或文學,都皆有其專擅的夫子。
因而這百多年來也培養出了不少才學出眾的學子。
更是有不下百來位入朝為官。
而書院招收學子不論出身和錢帛,只看才學和秉性。
其實顧若嬌之前也不是沒想過要不要找崔氏引薦顧若笙進青松書院。
她看過顧若笙的策論,寫的還是不錯的。
只顧若笙年幼,家中還有弱母和幼妹,青松書院又遠在郎州,她在上京實在不放心。
似是猜出她所想,慕國公道︰“令弟年紀輕輕便能考上秀才,這般才學若是因顧慮而埋沒了是很可惜的。”
他偏頭,望著眼前柔柔靜靜的小姑娘,想起兒子臨走前的話。
要不是兒子無意間提起青松書院,他都想不起可以拉眼前的小姑娘一把。
也算是答謝她代替他陪伴了妻子。
思及此,他道︰“或許你可以先去信問問令弟的意思,若他有想法,我可修書一封去青松書院。”
不過慕國公不保證顧若笙一定能進青松書院。
還是要憑他自己本身的學問。
但有慕國公的引薦作為前提,顧若笙也算是小小地搭上了國公府。
顧若嬌明白這個機會難得,所以她不再猶豫。
“謝國公爺!若兒這就回去寫信!”
她的果斷讓慕國公很意外,眼里浮現了一抹欣賞。
無怪乎自己的妻子這般喜愛她。
聰明卻不自以為是,果敢卻不莽撞。
沉穩知分寸。
高門出來的貴女也不外如是了。
而顧若嬌辭別回到院子後,就讓冬卉備了筆墨給顧若笙去信。
她沒有太過苦口婆心,只說了慕國公的好意以及自己的一點想法。
顧若嬌想過了,郎州實在太遠,顧若笙又太年幼,顧母必定不放心他獨自一人在郎州讀書。
可留下顧母和顧若姝在揚州,別說顧若嬌不放心,顧若笙也必然不肯。
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顧母和顧若姝一道與顧若笙去郎州。
如此一來還能避免顧家大伯暗中使絆子。
雖然路途遙遠了些,且人生地不熟的。
但顧母也是該出來走走,打起精神了。
顧若嬌利落地將信寫好,讓冬卉送出去。
之後的幾天,顧若嬌去周氏那請安後,就會去東院見崔氏。
或是給她揉按,或是陪她說話。
偶爾還互相探討花樣。
為了消磨時間,她還捏著鼻子繡起了香囊。
無奈女紅實在難以評價,就連孫嬤嬤都沒法違心夸贊幾句,還因此被崔氏取笑了幾次。
東院也在慕卿離京後迎來了久違的輕松和愉快。
雖則如此,偶有下雨的時候,仍能看到崔氏眼底的擔憂。
這日,春蘭興高采烈地從外頭快步進來︰“夫人,是世子的來信!”
崔氏和顧若嬌齊齊抬頭望來。
孫嬤嬤連忙上前接過。
崔氏迅速打開匆匆過目。
待看到信中寫到流寇已控制,一切安好幾個字,崔氏忍不住拿帕子壓了壓眼尾。
喜歡禁欲世子索歡,嬌軟美人難招架請大家收藏︰()禁欲世子索歡,嬌軟美人難招架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